憑藉著網紅盲盒「Molly」實現業績爆發式增長的泡泡瑪特,不僅收割著一批購買力超高的年輕人,也帶動著其所在的潮玩行業走向資本市場。
6月1日晚間,中國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9952萬、4.51億。單以2019年數據計算,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增長353%,淨利率達到26.8%,業績驚人。
實際上,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還不到一年。此次再赴資本市場,不僅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引發了人們對盲盒經濟「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不僅如此,盲盒本身具有一定賭博性質,由於是新事物,法律並未對其做出明確界定,但其合規性依舊存疑,不排除未來政府相關部門會對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和規範。
對於泡泡瑪特上市後的發展規劃,以及盲盒經濟的未來可持續性等問題,藍鯨財經記者致電泡泡瑪特,對方表示,目前正處於靜默期,不便回應。
三年淨利暴漲近300倍,合規性待考
作為一家3年淨利暴漲近300倍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並非一直這麼賺錢,在2017年前它曾連續三年虧損。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2942.61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泡泡瑪特扭虧為盈的一大原因在於其2015年的一次轉型,引入了日本玩具公司Dreams的一款盲盒產品SonnyAngel,由於它的復購率特別高,逐漸成為了泡泡瑪特最受歡迎的產品。發現「盲盒商機」後,泡泡瑪特於2016年與香港設計師王信明籤署了「Molly」獨家授權協議,並圍繞著Molly這一IP推出系列產品,疊加盲盒玩法,加速了商業化操作。
Molly盲盒的火爆不僅讓泡泡瑪特名聲大噪,更是開啟了爆款IP的網紅之路。之後,泡泡瑪特陸續推出了POCKY、Dimoo、TheMonsters等大熱IP產品,實現自身業績的巨大飛躍。
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Molly系列產品分別給泡泡瑪特帶來了0.41億、2.14億和4.56億收入。截止目前,泡泡瑪特共運營有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其中,Molly為最大的自有IP,POCKY位居第二。
除了孵化IP外,泡泡瑪特還搭建起了國內潮玩行業最大的渠道。截止日前,泡泡瑪特在全國63個城市開設了150家直營店,1000多個自動販賣機。此外,泡泡瑪特自主開發了行業最大的線上社區「葩趣」,現已覆蓋約540個潮玩品牌,眾多潮玩設計師已入駐開設專欄。就如同招股書所描述的,泡泡瑪特已成為了一個IP開發與運營、藝術家發掘、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和潮玩文化推廣構成的全產業鏈平臺。
打通了全產業鏈的泡泡瑪特還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天眼查信息顯示,泡泡瑪特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完成了8輪融資。其中最新一輪融資於今年4月,投資方為華興新經濟基金及正心谷創新資本,交易金額超1億美元。
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表示,「持續的IP生產力+新玩法+強渠道」是泡泡瑪特讓「潮玩」變成繼服飾、球鞋之後,最受年輕人青睞的潮流文化派系的一個重要打法。
不過,無論用多少IP包裝,也無法掩蓋盲盒本身的「賭性」,盲盒在法律上是否合規值得探討。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盲盒理論上有可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認定為「有獎銷售」。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規範有獎銷售等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經營者開展有獎銷售活動,應當明確公布獎項種類、參與條件、參與方式、開獎時間、開獎方式、獎金金額或者獎品價格、獎品品名、獎品種類、獎品數量或者中獎概率、兌獎時間、兌獎條件等信息。
隨著盲盒市場的不斷壯大,很可能會引發監管層的注意,甚至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盲盒還能否繼續在市場大行其道,「暴利收割」消費者,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盲盒不再狂熱,高增長態勢能否持續?
再次上市的泡泡瑪特將「盲盒經濟」推向了舞臺中央,讓原本小眾的潮玩市場直面大眾考驗,也引起了人們對其「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
實際上,發源於香港和日本的潮流玩具在國內發展已超過十年,但直至2018年,因盲盒的熱銷才逐漸跳出小眾圈子。有數據統計,2018年天貓潮玩手辦銷量同比增長近190%。這其中,盲盒是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
在《盲盒、炒鞋引爆95後的三大秘籍:IP化、投資價值和輕賭博》一文中,藍鯨財經記者曾對盲盒的玩法進行過介紹「所謂盲盒,就是玩家在拆盒之前不知道會是哪一款玩具。這樣玩法吸引了消費者的興趣,甚至激發了後續的收藏行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拆盒玩法,疊加爆款IP的商業化操作,讓盲盒具備了「輕賭博」的特點,從而獲得超高的復購率。
2019年下半年,炒盲盒、炒鞋風潮在二手市場盛行,盲盒經濟徹底「出圈」。數據顯示,一年內有近20萬花費超過2萬元的「盲盒玩家」。其中,95後佔據了大多數。這些玩家在閒魚平臺形成了上千萬的交易市場。
如今,炒鞋風潮早已褪去,而盲盒狂熱也因疫情有所降溫。有消費者表示:「曾經是盲盒的狂熱粉絲,但疫情開始後對拆盒的熱情逐漸消退,已開始在二手市場上出售自己的部分盲盒。」泡泡瑪特也在招股書中坦言,爆款產品後續受市場的歡迎程度無法保證。
若單聚焦於盲盒賽道,強依賴爆款IP的泡泡瑪特上市之路似乎充滿風險。但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並不局限於此,而是試圖打造「中國版的迪斯尼」,通過多元化IP運營突破泡泡瑪特的商業想像空間。
泡泡瑪特CEO王寧曾表示:「我自己覺得五年以後,我們有可能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們會像它一樣去拍電影,而是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擁有多個IP的大型集團。迪士尼是通過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讓IP走進大家的生活,我們則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方式讓IP為大家帶來美好和快樂。」
對標迪斯尼:故事可講,路還很遠
記者注意到,過去兩年間,泡泡瑪特確實在IP方面有所發力。除了與國內外知名IP作家達成戰略合作外,泡泡瑪特還孵化了Dimoo、Yuki、BOBO&COCO等新的自有IP,以及與中央美院合作開設「潮玩設計」的專業」。
不過,就目前來看,泡泡瑪特成熟IP還較少,並在此前捲入了「抄襲」風波。今年2月8日,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在多個渠道發售。但隨後有網友發現,AYLA動物系列盲盒與DollChatueau在2017年發布的席桑和翠絲特等娃娃雷同,涉嫌抄襲。
2月18日,泡泡瑪特發布致歉聲明,並決定即刻在全渠道下架AYLA動物時裝系列,並對已出售的產品進行退款和召回。 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也提到了這一風險,包括「通過第三方製造商生產產品會給我們的業務帶來風險」、「未能監控產品質量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泡泡瑪特還面臨著無法重續IP相關授權協議的風險。目前,泡泡瑪特的部分產品根據授權協議開發,只有使用智慧財產權的權利。該授權協議的期限通常為一至四年,部分不會自動續期,授權方有主動終止授權協議的權利,因而可能面臨無法重續相關授權協議的風險,
對於自身面對的風險和瓶頸,泡泡瑪特並不避諱。在招股書的風險披露中,泡泡瑪特提到,消費品,尤其是潮流文化產品,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在報告期內,Molly的銷售獲得很大一部分收益……「我們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接受程度,能繼續維持現有水平。」公司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將進一步提升藝術家發掘及IP創作和運營能力。」
一位廣東的風險投資人表示,儘管近年來國內潮玩市場增長迅速,但整體規模並不誘人。泡泡瑪特對標迪斯尼,這樣能突破潮玩的邊界,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更具有想像空間。目前,潮玩賽道已逐漸擁擠,泡泡瑪特需要進一步釋放潮玩IP產業鏈上的價值空間,鞏固自己的先發優勢,並持續複製爆款IP,探索更多的商業化路徑。
對於泡泡瑪特的未來發展,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業研究所所長賴陽指出:「泡泡瑪特應該探索更多售賣形式,創造更多體驗型的消費場景,例如圍繞一些IP開展主題活動,或者建造小型的主題樂園,從整體上形成一個品牌的體系,而不僅僅是單獨依賴產品。」
對比擁有多個經典IP的迪斯尼,目前,泡泡瑪特相差較遠。不過,上市之後的泡泡瑪特能否借用資本的力量將「盲盒經濟」放大,還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