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赴港上市:暴利背後合規性存疑,盲盒熱度衰退前景難料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憑藉著網紅盲盒「Molly」實現業績爆發式增長的泡泡瑪特,不僅收割著一批購買力超高的年輕人,也帶動著其所在的潮玩行業走向資本市場。

6月1日晚間,中國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9952萬、4.51億。單以2019年數據計算,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增長353%,淨利率達到26.8%,業績驚人。

實際上,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還不到一年。此次再赴資本市場,不僅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引發了人們對盲盒經濟「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不僅如此,盲盒本身具有一定賭博性質,由於是新事物,法律並未對其做出明確界定,但其合規性依舊存疑,不排除未來政府相關部門會對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和規範。

對於泡泡瑪特上市後的發展規劃,以及盲盒經濟的未來可持續性等問題,藍鯨財經記者致電泡泡瑪特,對方表示,目前正處於靜默期,不便回應。

三年淨利暴漲近300倍,合規性待考

作為一家3年淨利暴漲近300倍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並非一直這麼賺錢,在2017年前它曾連續三年虧損。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2942.61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泡泡瑪特扭虧為盈的一大原因在於其2015年的一次轉型,引入了日本玩具公司Dreams的一款盲盒產品SonnyAngel,由於它的復購率特別高,逐漸成為了泡泡瑪特最受歡迎的產品。發現「盲盒商機」後,泡泡瑪特於2016年與香港設計師王信明籤署了「Molly」獨家授權協議,並圍繞著Molly這一IP推出系列產品,疊加盲盒玩法,加速了商業化操作。

Molly盲盒的火爆不僅讓泡泡瑪特名聲大噪,更是開啟了爆款IP的網紅之路。之後,泡泡瑪特陸續推出了POCKY、Dimoo、TheMonsters等大熱IP產品,實現自身業績的巨大飛躍。

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Molly系列產品分別給泡泡瑪特帶來了0.41億、2.14億和4.56億收入。截止目前,泡泡瑪特共運營有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其中,Molly為最大的自有IP,POCKY位居第二。

除了孵化IP外,泡泡瑪特還搭建起了國內潮玩行業最大的渠道。截止日前,泡泡瑪特在全國63個城市開設了150家直營店,1000多個自動販賣機。此外,泡泡瑪特自主開發了行業最大的線上社區「葩趣」,現已覆蓋約540個潮玩品牌,眾多潮玩設計師已入駐開設專欄。就如同招股書所描述的,泡泡瑪特已成為了一個IP開發與運營、藝術家發掘、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和潮玩文化推廣構成的全產業鏈平臺。

打通了全產業鏈的泡泡瑪特還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天眼查信息顯示,泡泡瑪特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完成了8輪融資。其中最新一輪融資於今年4月,投資方為華興新經濟基金及正心谷創新資本,交易金額超1億美元。

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表示,「持續的IP生產力+新玩法+強渠道」是泡泡瑪特讓「潮玩」變成繼服飾、球鞋之後,最受年輕人青睞的潮流文化派系的一個重要打法。

不過,無論用多少IP包裝,也無法掩蓋盲盒本身的「賭性」,盲盒在法律上是否合規值得探討。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盲盒理論上有可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認定為「有獎銷售」。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規範有獎銷售等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經營者開展有獎銷售活動,應當明確公布獎項種類、參與條件、參與方式、開獎時間、開獎方式、獎金金額或者獎品價格、獎品品名、獎品種類、獎品數量或者中獎概率、兌獎時間、兌獎條件等信息。

隨著盲盒市場的不斷壯大,很可能會引發監管層的注意,甚至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盲盒還能否繼續在市場大行其道,「暴利收割」消費者,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盲盒不再狂熱,高增長態勢能否持續?

再次上市的泡泡瑪特將「盲盒經濟」推向了舞臺中央,讓原本小眾的潮玩市場直面大眾考驗,也引起了人們對其「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

實際上,發源於香港和日本的潮流玩具在國內發展已超過十年,但直至2018年,因盲盒的熱銷才逐漸跳出小眾圈子。有數據統計,2018年天貓潮玩手辦銷量同比增長近190%。這其中,盲盒是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

在《盲盒、炒鞋引爆95後的三大秘籍:IP化、投資價值和輕賭博》一文中,藍鯨財經記者曾對盲盒的玩法進行過介紹「所謂盲盒,就是玩家在拆盒之前不知道會是哪一款玩具。這樣玩法吸引了消費者的興趣,甚至激發了後續的收藏行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拆盒玩法,疊加爆款IP的商業化操作,讓盲盒具備了「輕賭博」的特點,從而獲得超高的復購率。

2019年下半年,炒盲盒、炒鞋風潮在二手市場盛行,盲盒經濟徹底「出圈」。數據顯示,一年內有近20萬花費超過2萬元的「盲盒玩家」。其中,95後佔據了大多數。這些玩家在閒魚平臺形成了上千萬的交易市場。

如今,炒鞋風潮早已褪去,而盲盒狂熱也因疫情有所降溫。有消費者表示:「曾經是盲盒的狂熱粉絲,但疫情開始後對拆盒的熱情逐漸消退,已開始在二手市場上出售自己的部分盲盒。」泡泡瑪特也在招股書中坦言,爆款產品後續受市場的歡迎程度無法保證。

若單聚焦於盲盒賽道,強依賴爆款IP的泡泡瑪特上市之路似乎充滿風險。但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並不局限於此,而是試圖打造「中國版的迪斯尼」,通過多元化IP運營突破泡泡瑪特的商業想像空間。

泡泡瑪特CEO王寧曾表示:「我自己覺得五年以後,我們有可能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們會像它一樣去拍電影,而是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擁有多個IP的大型集團。迪士尼是通過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讓IP走進大家的生活,我們則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方式讓IP為大家帶來美好和快樂。」

對標迪斯尼:故事可講,路還很遠

記者注意到,過去兩年間,泡泡瑪特確實在IP方面有所發力。除了與國內外知名IP作家達成戰略合作外,泡泡瑪特還孵化了Dimoo、Yuki、BOBO&COCO等新的自有IP,以及與中央美院合作開設「潮玩設計」的專業」。

不過,就目前來看,泡泡瑪特成熟IP還較少,並在此前捲入了「抄襲」風波。今年2月8日,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在多個渠道發售。但隨後有網友發現,AYLA動物系列盲盒與DollChatueau在2017年發布的席桑和翠絲特等娃娃雷同,涉嫌抄襲。

2月18日,泡泡瑪特發布致歉聲明,並決定即刻在全渠道下架AYLA動物時裝系列,並對已出售的產品進行退款和召回。 在招股書中,泡泡瑪特也提到了這一風險,包括「通過第三方製造商生產產品會給我們的業務帶來風險」、「未能監控產品質量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泡泡瑪特還面臨著無法重續IP相關授權協議的風險。目前,泡泡瑪特的部分產品根據授權協議開發,只有使用智慧財產權的權利。該授權協議的期限通常為一至四年,部分不會自動續期,授權方有主動終止授權協議的權利,因而可能面臨無法重續相關授權協議的風險,

對於自身面對的風險和瓶頸,泡泡瑪特並不避諱。在招股書的風險披露中,泡泡瑪特提到,消費品,尤其是潮流文化產品,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在報告期內,Molly的銷售獲得很大一部分收益……「我們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接受程度,能繼續維持現有水平。」公司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將進一步提升藝術家發掘及IP創作和運營能力。」

一位廣東的風險投資人表示,儘管近年來國內潮玩市場增長迅速,但整體規模並不誘人。泡泡瑪特對標迪斯尼,這樣能突破潮玩的邊界,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更具有想像空間。目前,潮玩賽道已逐漸擁擠,泡泡瑪特需要進一步釋放潮玩IP產業鏈上的價值空間,鞏固自己的先發優勢,並持續複製爆款IP,探索更多的商業化路徑。

對於泡泡瑪特的未來發展,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業研究所所長賴陽指出:「泡泡瑪特應該探索更多售賣形式,創造更多體驗型的消費場景,例如圍繞一些IP開展主題活動,或者建造小型的主題樂園,從整體上形成一個品牌的體系,而不僅僅是單獨依賴產品。」

對比擁有多個經典IP的迪斯尼,目前,泡泡瑪特相差較遠。不過,上市之後的泡泡瑪特能否借用資本的力量將「盲盒經濟」放大,還有待時間考驗。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成年人的玩具有多賺錢?
    3、泡泡瑪特此次上市,將為潮玩行業帶來一波新的利好。認購階段356倍的超額認購,把泡泡瑪特的估值抬升至70億美元。多位投資人表示,其市值突破百億美金只是時間問題。但上市首日就達到這個水平,多數人還是低估了「盲盒第一股」的受歡迎程度。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表示擔憂。作為潮流文化公司,不能保證並保持設計出來的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企業創收過度依賴於頭部IP,業務重度依賴品牌形象,業內對其未來能否撐起如此高的市值存疑。
  • 泡泡瑪特退市再上市,揭秘盲盒背後的暴利生意經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完成前,泡泡瑪特市值為20億元人民幣。此後,泡泡瑪特通過運營Molly等多個IP、引入「盲盒」玩法轉型翻身,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淨利潤翻了289倍,業績可謂爆發式增長。
  • 「盲盒」泡泡瑪特,從上癮到上市
    近日,有消息稱,泡泡瑪特將於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IPO發行價為38.50港元,計劃全球發行1.36億股,在港發售1628.60萬股,國際發售1.19億股。每股發售價格介於31.50-38.50港元,集資額42.75億至52.24億元。
  • 「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 泡泡瑪特趕考資本市場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盲盒」暴利生意:毛利率高達64.8%,泡泡瑪特嘗到甜頭趕考資本市場(圖片來自泡泡瑪特官網)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6月1日,兒童的節日
  • 港獨?甲醛?備受爭議的泡泡瑪特尋求赴港上市
    而國內首屈一指的潮玩手辦就是泡泡瑪特了。自開發了盲盒玩法以來,泡泡瑪特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目光,2019年銷量超過60萬個。也正是得益於消費者強勁的購買力,讓泡泡瑪特擁有了更大的藍圖。據外媒消息,泡泡瑪特擬以每股31.5-38.5港元在香港發行股票,擬發行1.357億股股票,籌集至多6.74億美元,預計將在12月11日掛牌上市。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於2019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企業,再次迎來上市的新機會。那麼支撐泡泡瑪特再次上市的底氣什麼?這種底氣可否支持著泡泡瑪特一路走遠?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獲批,盲盒如何撐起中國潮玩世界?
    日前,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意味著中國最大的潮玩公司要正式登陸資本市場,「盲盒」背後的大時代已然到來。 而很多人對盲盒還並不是十分了解。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
  • 靠「盲盒」上市的泡泡瑪特,「後浪」的錢那麼好賺?
    來源:互金觀察站近期,瘋狂吸粉「95後」、靠著潘多拉盲盒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呈現持續上漲的勢頭。種種數據可見,在「後浪」的購買衝動之下,泡泡瑪特的「印鈔」能力火力全開,盲盒經濟也一躍成為當下熱度十足的風口,小小的盲盒竟撐起了一家上市公司,怎能讓人不意外。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塑料娃娃撐起千億巨頭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今日亮相港交所,股價開盤大漲100.26%,幾分鐘後漲跌幅擴大至108.7%,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作為潮流文化公司,不能保證並保持設計出來的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企業創收過度依賴於頭部IP,業務重度依賴品牌形象,業內對其未來能否撐起如此高的市值存疑。
  • 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赴港IPO
    甚至一個號稱「潘神聖誕隱藏款」的原價59元的盲盒,經黃牛轉手就能翻39倍,炒到2350元。這款盲盒的生產商正是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 6月1日,該公司終於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據悉,這已經不是泡泡瑪特首次進入資本市場。在此之前,泡泡瑪特曾於2017年1月25日在新三板掛牌,當時市值為20億元。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網紅綠眼金髮小人「Molly」背後的盲盒品牌泡泡瑪特要上市了。6月1日,兒童節這一天,有「盲盒第一股」之稱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過去3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和淨利潤一直在翻倍,2017年至2018年,網紅綠眼金髮小人「Molly」這個IP為泡泡瑪特貢獻的收益居所有IP的首位。
  • 泡泡瑪特上市成千億巨頭,瘋狂的盲盒生意開拓「潮玩」新賽道?
    一部分人對於泡泡瑪特的資本熱度積極看好,「非典型的中國商業故事」「盲盒千億巨頭」「把握95後、00後市場的盲盒生意」「潮玩市場興起」等各類title接連冠名到泡泡瑪特身上,它仿佛代表著一種奇蹟,資本市場上出現了一支被Z時代亞文化滋養起的新軍。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85後創始人如何靠盲盒攬金4.5億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給了吃瓜群眾很多驚喜:賣礦泉水的農夫山泉賣出一個中國首富,賣饅頭的巴比食品上市之後連拉11個漲停板,賣衛生巾的百亞股份上市之後也拉了5個漲停板。這些看起來很小的生意,最終都被「玩大了」。如今,又一家做小生意的公司要上市了。11月22日,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聆訊。
  • 被盲盒炒上天,泡泡瑪特二次IPO有戲?
    本文來源:雲掌財經APP(ID:yzcjapp)原標題《盲盒「出圈」,被買上市的泡泡瑪特》盲盒「出圈」背後,泡泡瑪特被這股風吹起來了。2019年被稱為「潮玩」的黃金年代,盲盒玩法帶領大眾迅速進入潮玩領域。
  • 泡泡瑪特赴港IPO 泡泡瑪特是做什麼的?
    綜投網(www.zt5.com)06月03日訊  6月1日,這個充滿童真的日子裡,知名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港交所。摩根史坦利、中信裡昂證券擔任其聯席保薦人。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持股47.49%,為控股股東。
  • 泡泡瑪特上市,誰來接盤高價盲盒?
    隨著「盲盒」在2019年走向火爆,Molly也成為了泡泡瑪特的第一大營收來源,為它貢獻了近三成的營收。6月1日,因「盲盒」概念而名聲大噪,並獲利頗豐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終於向外界揭開了它的秘密面紗。
  • 泡泡瑪特申請赴港IPO:2019年營收16.3億 同比增227%
    國內潮玩市場頭部玩家泡泡瑪特是國內潮玩市場頭部玩家,也因為盲盒為人熟知。盲盒的核心商業模式就是對「不確定遊戲」的完美複製,即通過強IP屬性產品吸引消費者,以抽盲盒獨特銷售模式激發好奇心,並通過抓住消費者對收藏的喜好來提升復購率。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的消息在另一家剛開始做盲盒的公司工作群裡流傳,看著行業先行者掙得盆滿缽盈,群裡「則嘖嘖」之後,又開始討論泡泡瑪特最掙錢的產品Molly其實並不好看。該公司一位員工對時間財經說,我們不酸,同時又感嘆,「想紅太難了」。
  • 靠盲盒一年大賺4億多元,泡泡瑪特赴港IPO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劉芫信小小盲盒讓95後、00後們如痴如醉,這也讓盲盒成了一門大生意。這不,盲盒行業的「一哥」泡泡瑪特(POP MART)也要到資本市場登臺亮相了。6月1日晚上,國內知名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已於6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泡泡瑪特的無人售貨機說起泡泡瑪特,95後、00後們並不會陌生,因為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Molly是眾多小女生的最愛。而去年一度風靡的「盲盒經濟」,更加使得泡泡瑪特公司為更多公眾所熟知。泡泡瑪特在天貓、京東等主流動電商平臺都有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