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圖片/聯商圖庫

很多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很多70後80後都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吃過一款乾脆麵叫小浣熊,只有一包調料,把面捏碎之後把調料倒進去,嘎嘣嘎嘣的脆。

乾脆麵味道好不好另當別論,對有的同學來說,他們更喜歡收集裡面的小卡片,有灌籃高手系列的,也有聖鬥士星矢系列。把每個系列的人物都收齊,也是一樁值得得意而且很快樂的事情

再往前一點,70後的小時候還收集過火花(火柴盒上的貼花),收集過香菸殼。直到今天,郵票收集依然是一個市場龐大而且門檻頗高的小眾行業。

對於盲盒,有的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所謂的盲盒,是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延伸產品,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

盲盒裡面不確定性的刺激增加了愛好者的重複購買,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小眾現象,就像買彩票,有賭運氣的成分。

2019年堪稱是中國的「盲盒元年」。 

1、盲盒第一股

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王寧決定做減法,砍掉不賺錢、管理複雜的品類,縮減門店的SKU。在這個過程中,王寧團隊發現「新大陸」:一款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產品銷售額增速驚人,這為泡泡瑪特的轉型帶來新的啟示。

2016年,泡泡瑪特與香港知名設計師王信明合作,推出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大受潮玩粉絲喜愛。至此,泡泡瑪特的定位,由傳統文創小百貨轉型為潮玩IP品牌。

今年6月份,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

泡泡瑪特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此次發行價38.5港元,開盤77.1港元,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1065.2億港元。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總收益和淨利潤方面均保持了靚麗的增長。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泡泡瑪特總收益5.15億元,較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225.4%;2019年總收益達到16.83億元,較2018年增長227.2%,泡泡瑪特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26.3%。

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總收益8.18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5.43億,增長50.5%。

營收增長也帶動了淨利潤的增加。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億元。2019年全年淨利潤較2017年翻了288倍。即使疫情嚴重的上半年,泡泡瑪特也實現了1.41億元的淨利潤。

疫情期間能保持淨利潤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其線上渠道的拓展,部分消除了疫情對線下渠道的業績衝擊。根據招股書披露,泡泡瑪特線上收益貢獻的營收佔比從2017年度 9.4%,增長至2020年上半年的40.8%。

泡泡瑪特聆訊後資料集顯示,王寧在IPO前持股55.22%,按照70億美元市值估算,價值約3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3.1億元)。2020年4月,王寧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同一榜單中有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滴滴創始人程維等。 

2、夢想還是韭菜

今年4月,泡泡瑪特作為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的國際潮流玩具展的主辦方,他們做了一個紀錄片,隨意拉拍了一些泡泡瑪特的消費者:有人為搶到限量版徹夜排隊,有人在開門放行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在場內奔跑,一名看不到職業前景的雕塑系男生專程從外地趕來學習,一位疲憊的單身母親替忙於工作的女兒搶到了生日禮物。

根據阿里的數據,在天貓上,每年為盲盒花費2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已經達到了20萬人。 在閒魚App上,2019年共計有42萬消費者交易盲盒,其中最高溢價達到39倍。也就是說,你若是以59元錢(一般定價)買一個盲盒,也許可以用2000多元錢賣出去。

今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雖然尚未躋身「億元俱樂部」,但已經排在天貓玩具大類(玩具+模玩)第一名,首次超越丹麥樂高、日本萬代等國際品牌。 

據泡泡瑪特官方數據顯示,18~24歲的女性是盲盒消費的主力軍,其中25~29歲消費者,佔總消費群體26%。

一個盲盒的鐵桿粉絲聲稱:「盲盒與我過去見過的玩具太不一樣了。我喜歡這些潮玩的設計,收集的過程有點像買彩票」。

這帶有一定博彩性質的盲盒,讓那些年輕人上癮了嗎?盲盒是寄託了他們從小時候就萌生出來的一路不滅的夢想,還是傻傻地被當成了任人收割的韭菜?

據業內玩家透露:

盲盒中的某個系列玩偶,如果想要集齊全套,就要不停的買買買。如果不想憑運氣,也可以選擇在閒魚上高價回收,但是溢價高達三五十倍。比如sooya bts ,閒魚6500;比如大久保 雪怪,7500塊。

據稱,真的有人靠倒賣盲盒賺了錢的,閒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一個30歲的上海男子通過轉賣盲盒賺了10萬。而賣盲盒的品牌商,比如說泡泡瑪特,則成了標準了暴利企業。

據測算,51元的品牌盲盒,毛利或可超過36元。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品牌產品由泡泡瑪特運營IP,生產交由第三方製造商。自2017年以來,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從64%不斷上升,2019年升至71.3%。在2019年,房地產頭部企業恆大的毛利率是27.8%,泡泡瑪特是其2.5倍。

花費幾千幾萬在盲盒消費上的年輕人,直讓人大呼看不懂。其內在的基本道理,在於是商家高明的營銷手段——人為製造「稀缺性」。也就是利用限量款盲盒玩偶的存在,吸引著每一個盲盒玩家不斷投入,以獲得那個小概率的「寶貝」。但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限量款還是普通大眾款,本質上完全一樣,毫無區別。

對於高價玩偶(也就是所謂的限量款)在眾多二手平臺上超過30倍、50倍的溢價叫賣,甚至有人搶購,這其中如果存在某些商家的炒作,推手形成高價買賣關係,也是十分簡單易操作的事情。如果二手平臺失去了溢價,那麼所有玩家心中對盲盒所寄託的唯一價值信念,自然就會變得蕩然無存。

盲盒的諸多玩家,有沒有被當成收割的韭菜,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被檢驗。

3、鬱金香效應與奶頭樂理論

從本質上來看,盲盒所謂的價值跟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效應」道理是一樣的。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而富人們也競相在他們的花園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

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鬱金香球莖導致了一場投機狂熱。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作為觀賞,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這種總是期望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長期以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但是,最後某一天,當某個無名小卒賣出鬱金香——或者賣空鬱金香時,其他人就會跟從,整個狂熱的體系都會四分五裂。

盲盒的熱度,其實跟當年鬱金香的泡沫在道理上市完全一樣的。

另外,對盲盒的收藏者來說,快感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只在於打開的那一刻,因為盲盒裡面的玩偶,實在是沒什麼好玩的,一個硬邦邦的塑料小娃娃,簡單而且毫無互動,了無情趣。

奶頭樂理論是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波蘭裔學者布熱津斯基提出來的。據說當時是想解決貧富分化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其原理是,設計一些娛樂活動來填滿人的生活。用娛樂化,遊戲化,機制化的方式,讓一些低成本就能得到的快樂來滿足普通大眾的願望,佔據人們的時間,從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動機心理學認為,人們的快樂是無意識的,行為也是「非理智」的。

第一,反常的行為並不一定意味著人們的行為或思考是完全的非理性的,而是意味著人類控制自我行為的意識有時是十分局限的,有時是微弱的,有時是與自身的所作所為毫無關聯的。 

第二,人類思想和行為的主要決定因素不是認知,而是意欲。也就說,欲望、潛意識,而不是理性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第三,快樂無意識是極其隱秘的,發現並且清晰地描繪它的存在簡直難於上青天。它隱匿於我們的意識領域,以至於我們把它對我們的所有影響,以及對大腦的完全控制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它不提供任何解釋,而且直觀看來,它是不言而喻的。

4、泡泡瑪特是否可持續?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接受36氪採訪時說:

盲盒不是泡泡瑪特發明的,從小浣熊,奇趣蛋,扭蛋就開始了。我們的消費群體大部分是有穩定經濟收入、有是非判斷力的成年人,只是因為盒子包起來就會買嗎?說到底買的還是IP背後的設計。

為什麼會出現炒球鞋,一定是這個市場足夠大,大到有1%或者千分之一的超級用戶,他真的想買那款鞋卻買不到,才會有炒作,有二手市場。 

我覺得大家不應該只看到冰山這一角,而忽略掉冰山下面是巨大的球鞋市場。潮玩也一樣。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市場?這些人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它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我覺得這些是有價值的問題。 

王寧的這幾個問題,其實是他內心深處的根本性問題。這其實是要回答,泡泡瑪特為什麼能夠存在?泡泡瑪特能不能持久性地存在?它的價值點在哪裡?很顯然,炒作、人為製造的限量款、小眾、超級用戶這些元素都是無法支撐一個上市公司長期的優良業績。

另外,據報導,泡泡瑪特的諸多玩偶面市之後,也一直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IP版權問題。10年創業期間,泡泡瑪特曾多次出現IP版權糾紛,即使是最受年輕人喜愛的Molly潮玩,也被爆出人物造型、衣服款式抄襲等問題。

參考資料

1、新浪科技,異觀財經,炫夜白雪,《憑藉盲盒機制大火的泡泡瑪特 投資價值幾何?》,2020年12月8日

2、福布斯,《專訪 | 神秘的「盲盒」:泡泡瑪特的成功之路》,2020年7月3日

3、(美)羅曼·格爾佩林著,張思怡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動機心理學》,2020年 03月 01日

4、36氪,《36氪專訪|泡泡瑪特CEO王寧:盲盒太膚淺,真正的潮玩業在冰山底下》,2019年12月19日

相關焦點

  • 「盲盒」泡泡瑪特,從上癮到上市
    這一動作意味著,自今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以來,泡泡瑪特終於進入赴港上市倒計時。這也意味著,盲盒第一股的誕生。2010年成立的泡泡瑪特,如何從一家毫無特色的文創小百貨逆襲成潮玩頭部企業,讓無數年輕人掏空口袋,心甘情願抽盲盒?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於2019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企業,再次迎來上市的新機會。那麼支撐泡泡瑪特再次上市的底氣什麼?這種底氣可否支持著泡泡瑪特一路走遠?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
  • 泡泡瑪特都融資一億了,炒家手上的盲盒公仔能「解套」嗎?
    近日,泡泡瑪特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同時,泡泡瑪特CEO還入選財富雜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業精英」。耐人尋味的是,在財富中文公眾號這篇文章的留言中,一位讀者這樣評述:「這是一個讓我傾家蕩產的男人」。有網友戲說,正是大量的年輕玩家,用拆盲盒的方式將泡泡瑪特「送」上市。
  • 泡泡瑪特IP搭上盲盒後瘋狂吸金 是「韭菜」盒子還是「寶藏」盒子
    從招股書來看,泡泡瑪特主要的營收來自盲盒。阿里《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然而,由於一些隱藏款在二手市場上的超高溢價率,盲盒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韭菜盒子」。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暴利背後合規性存疑,盲盒熱度衰退前景難料
    此次再赴資本市場,不僅受到了廣泛關注,還引發了人們對盲盒經濟「暴利收割」、「可持續性」、「投機炒作」等爭議和質疑。不僅如此,盲盒本身具有一定賭博性質,由於是新事物,法律並未對其做出明確界定,但其合規性依舊存疑,不排除未來政府相關部門會對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予以約束和規範。
  • 泡泡瑪特上市高開超100%,你還在吐槽盲盒是智商稅嗎
    文 |南都周刊記者 盛倩玉 編輯 |楊文瑾 今天(12月11日)上午9時,「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9992」。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報77.1港元/股,市值超過千億港元。泡泡瑪特發行價每股38.5港元,IPO計劃募資50.3億港元,但上市前夕已經獲得356倍的超額認購。
  • 盲盒火熱!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馬特?
    新「魔法」 漫畫財經 王建明 【深圳商報/讀創訊】(記者 詹鈺葉)「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11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僅2個交易日,市值便達到了1029億港元(約合868.06億元人民幣),其創始人王寧及其妻子楊濤持有近49.8%股權,身家因此增加432億元人民幣。
  • 泡泡瑪特衝刺港股 是投資者的印鈔機還是盲盒?
    盲盒故事捲土重來,硬核玩家們的執念正撐起泡泡瑪特衝擊港股的雄心。 6月1日晚間,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去年賺4.51億、拿過八輪融資、登陸新三板又摘牌,泡泡瑪特似乎「不差錢」。這一次衝擊港股,泡泡瑪特稱要發力IP研發。
  • 泡泡瑪特上市,誰來接盤高價盲盒?
    隨著「盲盒」在2019年走向火爆,Molly也成為了泡泡瑪特的第一大營收來源,為它貢獻了近三成的營收。6月1日,因「盲盒」概念而名聲大噪,並獲利頗豐的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終於向外界揭開了它的秘密面紗。
  • 泡泡瑪特退市再上市,揭秘盲盒背後的暴利生意經
    三年前的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曾掛牌新三板上市,但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最終於2019年4月遺憾摘牌。退市完成前,泡泡瑪特市值為20億元人民幣。此後,泡泡瑪特通過運營Molly等多個IP、引入「盲盒」玩法轉型翻身,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淨利潤翻了289倍,業績可謂爆發式增長。
  • 泡泡瑪特上市:一株罌粟花,在年輕人的精神荒漠中絢麗綻放
    有人竟然複製這種「買面贈卡」的模式,把公司給弄上市了......公司名字叫泡泡瑪特。今日,在港交所正式敲鐘。泡泡瑪特是舶來品。上世紀90年代興起於日本和香港,是藝術家設計的人物玩偶。不變的,還是打開那一瞬間給消費者帶來的小確幸式的驚喜。總之,套路沒變,只是新瓶裝了舊酒。至此,不得不大膽猜測。泡泡瑪特能幹到上市,恐怕不是玩偶做得有多麼精緻。
  • 靠「盲盒」上市的泡泡瑪特,「後浪」的錢那麼好賺?
    來源:互金觀察站近期,瘋狂吸粉「95後」、靠著潘多拉盲盒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呈現持續上漲的勢頭。要知道2017年以前,泡泡瑪特的發展是完全相反的光景,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泡泡瑪特連續三年虧損,這樣一家公司,最後卻能迅速地實現扭轉為盈,並成功上市港交所,這樣的逆襲吸足了市場目光。泡泡瑪特的經營如何起死回生?IPO下50億美元真的值嗎?盲盒市場有哪些潛力和隱憂?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2020年12月11日,「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9992.HK,發行價38.5港元/股。首日開盤高開超100%,股價飆升至77.1港元,市值翻倍突破千億至1040億港元上下;截止當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報69.00港元,漲幅為79.22%,總市值達953.3億港元。
  • 泡泡瑪特 資本狂歡or割年輕人韭菜
    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
  • 被Z世代爆買的「盲盒第一股」 泡泡瑪特2年利潤暴增280倍的故事...
    ,「泡泡瑪特本質是85年的童年被乾脆麵集卡片收割,長大後換個方式收割95後的故事。」   據多家媒體報導,泡泡瑪特於11月19日尋求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最快於本周末通過聆訊後的招股說明書,「盲盒第一股」有望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他們會賭盲盒裡面是隱藏款還是雷款,賭對了可以開心好久達到悅己的需求,賭錯了可以轉手,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可以說盲盒能夠出圈,並且助推泡泡瑪特達到千億市值,是順應了時代。泡泡瑪特千億市值的催化劑——盲盒並不是所有的盲盒都叫泡泡瑪特。
  • 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馬特?盲盒經濟能火多久?
    而隨著泡泡瑪特的上市,投資人對其是否存在「泡沫」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同時發出質疑的還有:年輕人是否願意持續為盲盒類潮玩產品付費?從招股書看,泡泡瑪特這家發展如此迅速的潮玩公司吸金能力十足,總毛利率高達65.8%,線下店鋪淨利率近30%。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暗盤收漲103%
    摘要 【行情】「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暗盤收漲103.25%,報78.25港元。該股發行價為每股38.50港元,將於明日正式登入港交所上市。
  • 靠資本加持和割年輕人韭菜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今年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暴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100億港元。當日收盤價為69港元,市值達953億港元,可謂一「喜」。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而在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更是以1.42億元的最終銷售額,成為玩具類目首位「億元俱樂部」成員。實際上,泡泡瑪特從2015年才開始轉型做「盲盒」,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的定位都還是綜合零售商,在資本市場也一直表現平平。直到2019年,那個「沒有(投資)競爭者」的泡泡瑪特逐漸成為香餑餑,被投資圈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