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都融資一億了,炒家手上的盲盒公仔能「解套」嗎?

2020-12-13 懂懂筆記

近日,泡泡瑪特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同時,泡泡瑪特CEO還入選財富雜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業精英」。耐人尋味的是,在財富中文公眾號這篇文章的留言中,一位讀者這樣評述:「這是一個讓我傾家蕩產的男人」。

有網友戲說,正是大量的年輕玩家,用拆盲盒的方式將泡泡瑪特「送」上市。隨著泡泡瑪特成為了資本追捧的「香餑餑」,收集「未知」玩法更是讓年輕玩家欲罷不能。

那麼,泡泡瑪特的融資消息以及上市傳聞,會讓平臺運營的盲盒玩具繼續爆發式增長嗎?那些為盲盒「傾家蕩產」的「搶帽子者」,是否有望解套呢?

「後浪」炒家遭遇黑天鵝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最新一輪融資是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融資金額超過了1億美元。有媒體統計,此次融資,是泡泡瑪特自2010年成立以來完成的第八輪融資。更有知情人士稱,完成本輪融資後,泡泡瑪特最快將於5月份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作為新興的潮玩方式,以泡泡瑪特為首的盲盒玩具運營平臺,經歷了破圈式的高速發展。

「其實(泡泡瑪特)融資也好,上市也罷,和我沒有絲毫關係。」

剛見到張勁,懂懂筆記很難將這位身材魁梧的大男生,與「女生化」的盲盒玩具迷聯想在一起。2018年底,仍在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四處面試的張勁,就已經迷上了盲盒玩具。

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並不是迷戀玩具的造型,更不是追求收藏限量款盲盒公仔的成就感,而是為了抽取隱藏款的盲盒公仔並高價出售,「這和搶(購)潮鞋的同學一樣,低價入手然後再高價賣掉,只是賺些快錢。」

即便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之後,他還每天堅持抽取盲盒。大半年下來,他抽取的公仔裝了滿滿一大收納箱,其中還售出去過一批。而積壓在家的眾多公仔也引發了家人的不滿,對於他抽取盲盒的行為,家人一直頗有微詞,經常指責他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在最瘋狂的時期,我試過三天抽了將近8000元。為了抽盲盒,我前後套現透支了三張信用卡,算一算得有六、七萬了。」據張勁透露,在盲盒上消費六、七萬元,在朋友圈算不上「壕」,有認識的「炒家」兩個月就抽了三十多萬元的盲盒。

和大部分「炒家」一樣,他所抽取的公仔都會放在閒魚、朋友圈裡出售。雖然最初出售的公仔遠比抽取的少,但每月還是能固定賣出幾十隻普通款,「只不過從去年九月份之後,公仔就很難出手了。」

他發現從九月份初開始,即便算上少量隱藏款,每月能夠賣出的盲盒公仔也只有幾隻到十幾隻。十月份最少,只賣掉了四個藝術家系列Molly公仔。此時的張勁,仍舊沒有意識到危機即將發生,每月為了「進貨」在盲盒上投入上千元。

「今年一月,也就是春節前,我一隻公仔都沒賣出去,而且月底還發生了疫情。」張勁坦言,一月份的盲盒公仔無人問津讓他不知所措,甚至慌亂焦慮。圈子裡認識的一些「炒家」相繼降低普通款公仔價格,試圖通過拋售減輕資金壓力。

「我當時也趕緊降價,59元抽的盲盒29元賣。但在二、三月還是一隻都沒賣。」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份,他僅僅賣出了兩隻普通款盲盒公仔,「最近一直失眠,也不敢抽盲盒了,只能拼命加班償還信用卡的欠債。」

張勁坦言,企業復工後這段時間,他曾想過最壞的打算,就是抽取的盲盒公仔全部都砸在自己手裡。至於嚴重透支的信用卡,也只能通過申請分期的方式慢慢償還,只不過家人的「精神攻擊」最讓他倍感煎熬,「每天數落我,鬱悶極了」。

曾經一度備受年輕玩家熱捧的盲盒公仔,在疫情之下突然陷入「斷崖式」危機,讓部分盲盒「炒家」損失慘重。但令人好奇的是,當初吸引行業「炒家」入「坑」的原因,真的就是快速炒貨賺錢嗎?

價值「虛高」疑有託

「還不是網上那些文章整天吹,說什麼抽盲盒月入幾萬、十幾萬。」

聊及入「坑」成為盲盒「炒家」的原因,張勁有些懊惱,但更多的是懊悔。他告訴懂懂筆記,最初身邊有同學和朋友抽盲盒,是因為看到網上有部分媒體報導,有玩家通過銷售隱藏款公仔收入不菲。

「一開始朋友在說,我也不大相信,所以到網上搜了搜。」張勁在淘寶、閒魚等電商平臺上搜索了一番隱藏款盲盒公仔,發現相關商品出售價格的確高得離譜,59元抽中的隱藏款盲盒,線上銷售的價格居然高達三四千元,轉眼間就翻了六十倍。

「我是理科生,自己算了一筆帳,網上說隱藏款的抽出概率約是百分之一,這個概率不低了。」早在一年前,普通款盲盒大都能原價出售。因此,只要抽出一隻隱藏款的公仔就能賺到,運氣好的話,抽中幾隻就能實現月入過萬。

在張勁眼裡,抽盲盒與賭博一樣,都是都是與運氣「博弈」的過程,「加上網上銷售的隱藏款價格奇高,所以我就心動了。」回想起當初那份衝動,他後悔得直撓頭,「現在盲盒都不好賣,隱藏款也是如此。有賣家雖然掛著三四千元,但銷量都是零蛋。」

近幾個月來,冷靜下來的張勁開始回想,火爆的盲盒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遇冷,「我發現從半年前開始,很多淘寶、閒魚的盲盒賣家都沒有相關的銷售記錄,而走量銷售的也是其它的商品。」

最近和同為「炒家」的朋友交流時,大家也紛紛推測,可能是有專業的商業機構,通過電商出售高價隱藏款盲盒公仔售價的方式抬高盲盒市場價。「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的成交量,只為讓炒家們誤認為盲盒有很高的價值。」

「這就有點兒像中介抬高租金一樣,統一調高房源的月租價格,讓租客以為租金漲了。」張勁告訴懂懂筆記,幾乎絕大部分「後浪」炒家都只知道隱藏款公仔的價格高,但是很少會有「炒家」從一開始便深入研究盲盒公仔的實際銷量和價值。或許,很多人都是一時衝動就開始抽取盲盒,走上一條頻繁「剁手」的不歸路。

那麼,作為盲盒炒家中的「後浪」,現在後悔是否還來得及?

盲盒IP價值幾何?

「我想,我應該是最後那一撮韭菜了。」

張勁失落的表示,盲盒和潮鞋雖然都是被人為捧熱的,但相比起品牌潮鞋,盲盒公仔不具備實用功能。因此,現在即便是低價拋售也難以出手。張勁前不久也和朋友嘗試過將盲盒公仔銷售往低線城市、小縣城,試圖利用流行趨勢差異,尋找新的「韭菜」群體購買盲盒公仔。

「在部分小縣市擺過幾次集市,購買的人幾乎沒有,年輕人對盲盒玩具都不感冒。」讓他驚訝的是,一同在集市中銷售高仿日漫手辦玩具的商家,生意比他們明顯要好不少,許多孩子纏著家長購買高仿手辦和玩具。

可見,盲盒公仔的流行趨勢遠沒有下沉,一二線城市消費者仍是主要受眾,「後來我也混過Molly 、畢奇的群,寄望尋找真正的藏家,購買、收藏手上的公仔。」但是在和真正的藏家溝通的時,他卻發現有習慣抽取盲盒的收藏玩家,普遍都不會購買現成的公仔款式,有藏家告訴張勁,盲盒真正的樂趣,在於「未知」。

「大家享受的是抽取未知款式公仔的過程,如果是已知的款式也就沒有樂趣了。」許多女生只是「小抽怡情」,並不會在盲盒上投入大量的金錢。因此,他想尋找藏家購買公仔的願望也就此落空。

在聽聞泡泡瑪特融資的新聞以及上市傳聞後,張勁心裡很不是滋味。在他身邊,的確有早期通過盲盒獲利的朋友。但更多的還是和他一樣,守著一堆聚氯乙烯公仔,難以出售、變現的投機買家。

「貪婪害人,無論買盲盒還是潮鞋,都是因為貪婪想賺快錢,才會成為這些商家的韭菜。」對於這一場「投機失敗」,張勁承認自己是因為貪婪犯下了錯。但他同時也認為,機構和部分媒體毫無下限的宣傳,不切實際誇大投機商品的價值,更是下流無恥的行為。

貪婪和好逸惡勞是原罪,正因為如此,炒家「後浪」們才會在肥沃的土地上,成長成為一撮撮綠油油的「韭菜」,等待資本的收割。無論是流行潮鞋抑或是盲盒公仔,品牌、資本機構對於「韭菜」的收割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如果相信盲盒真能月入十萬、年入百萬,才是真的「盲」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相關焦點

  • 10元成本公仔被炒到數千元高價,泡泡瑪特的泡沫會破裂嗎?
    據媒體報導,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最快12月IPO,這家公司的盲盒業務,仿佛就像印鈔機一般,為公司源源不斷的創造利潤,其公司估值也已經逼近50億美元,根據披露的招股書,泡泡瑪特CEO王寧,在IPO前持有56%的股份,公司上市後年僅33歲的他將擁有近兩百億人民幣的身家。
  • 泡泡瑪特上市,誰來接盤高價盲盒?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成立至今共完成了八輪融資,股東包括黑蟻資本、正心谷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其中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股4.96%,為第一大機構股東。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今年4月,由正心谷資本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等資本跟投的總額超一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當時其估值已漲到了25億美元。
  • 被盲盒炒上天,泡泡瑪特二次IPO有戲?
    Molly系列公仔泡泡瑪特,一個被盲盒炒上天的公司。買上市的「盲盒」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於日前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接近人士透露,完成本輪融資後,泡泡瑪特最快於下個月就將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泡泡瑪特官方則表示:不予置評。據了解,泡泡瑪特曾於2017年2月登錄過新三板,於去年終止掛牌。
  • 始於盲盒,瞄向潮玩,泡泡瑪特的「野心」能實現嗎?
    現在憑藉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卻想要擺脫「盲盒」這個標籤,與「潮玩」貼得更近。從表面上看,盲盒雖火,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盲盒背後的隱憂如今已經有所顯現,風口的風不會一直吹,已然做大的泡泡瑪特也自然要尋求更為穩妥的出路。然而,被看作是潮玩企業,就真的比「網紅盲盒品牌」更有未來嗎?潮玩又是否會如泡泡瑪特創始人所暢想的那般,在幾年之後走向大眾?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泡泡瑪特賣得才不是簡單的公仔,也不僅僅是盲盒,它的獨特「產品思維」將消費者需求升華到了另一個價值層次,下面我們來細細剖析。01 泡泡瑪特是賣什麼的?其實,很多朋友沒明白泡泡瑪特到底是賣什麼的。但泡泡瑪特不一樣,其起點就站在了更高層面——某一系列產品能成功,就是找到了能達成「共情感」的一個圈層的粉絲。泡泡瑪特在產品層面,解決的從不是「痛點」,是渴望治癒的「爽點」。道理雖簡單,但由於思維定勢,很多人不由分說就直接給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扣上個「智商稅」的帽子。
  • 專訪| 神秘的「盲盒」:泡泡瑪特的成功之路
    王寧今年33歲,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正準備攜高速發展的公司上市,打開海外市場。圖源:泡泡瑪特 沒人能未卜先知。這一點為玩具公司泡泡瑪特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帶來了趣味性和巨大的商業前景。泡泡瑪特主打迷你公仔的「盲盒」,不打開盒子沒人知道裡面裝了哪只公仔,每個售價8美元左右。泡泡瑪特現年33歲的創始人王寧坐在北京的辦公室,前前後後擺滿了潮玩。他說:「(譯自英文報導,下同)這是年輕人的潮流」。
  • 「盲盒」泡泡瑪特,從上癮到上市
    備受資本青睞的泡泡瑪特,在香港IPO上岸後,潮水退去還會受到年輕人的熱捧,讓人「上癮」「盲從」嗎?據企查查資料顯示,作為國內最大的潮玩「盲盒」,泡泡瑪特自2010年成立以來,先後完成啟賦資本、國睿中青、華強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投資的8輪融資。泡泡瑪特8輪融資有了資本的加持,泡泡瑪特進入快速發展期。
  • 泡泡瑪特一路狂奔 「盲盒熱」還跑得動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3日電(趙佳然)從新三板摘牌後不到一年,以網紅盲盒而被大眾熟知的玩具公司泡泡瑪特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短短3年間,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的飛速增長,在潮玩行業佔領一席之地。在泡泡瑪特加速狂奔的同時,盲盒所帶來的新奇感也在部分愛好者之間逐漸消退,不少盲盒玩家開始「退坑」。
  • 泡泡瑪特衝刺港股 是投資者的印鈔機還是盲盒?
    盲盒故事捲土重來,硬核玩家們的執念正撐起泡泡瑪特衝擊港股的雄心。 6月1日晚間,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去年賺4.51億、拿過八輪融資、登陸新三板又摘牌,泡泡瑪特似乎「不差錢」。這一次衝擊港股,泡泡瑪特稱要發力IP研發。
  • 當泡泡瑪特成為VC:盲盒能拿捏住藝術的門檻嗎?
    因此,泡泡瑪特給力地讓「木木美術館」完成新一輪融資。而本輪融資完成後,泡泡瑪特成為繼創始人林瀚和晚晚之外的木木美術館第一大投資方股東。盲盒市場是不是退潮了?雖然有人認為,收集盲盒滿足的是收藏這一愛好。但也有人認為,盲盒的賭徒模式是個無底洞。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投稿來源:螳螂財經泡泡雖美,但容易破。玩過吹泡泡的都知道,泡泡雖然美好,也能給人帶來愉悅。但隨著泡泡上升,泡泡外面的大氣壓比泡泡裡面的大氣壓要小,這樣就在泡泡內外產生了壓力差,從而會使泡泡破掉。(Molly小鳥系列盲盒公仔全款展示)「如果運氣不好的話,花費幾千幾萬可能也很難說」一位資深玩家這樣評論,「隱藏款是賺錢的,但是普通款大多都是自己貼錢在賣,而後者往往是大多數」。可見,想通過「盲盒」暴富,就跟想中彩票一樣,註定只是大多數人陪跑,一小撥人狂歡。
  • 想討妹子歡心就買吧:泡泡瑪特 迪士尼米奇家族 坐坐系列盲盒公仔
    說實話我對泡泡瑪特,盲盒之類的沒有太多的概念,對於高達、變形金剛類的拼裝、成品模型都接觸的很多。不過家裡那位從來不買手辦模型的妹子,卻靜悄悄的在桌子上一點點積累了幾個女孩子的小人偶,有次無意問起來才知道這牌子叫泡泡瑪特,還分限量款,一問價格還不告訴我...所以這次的泡泡瑪特應該很快就會易主了。
  • 泡泡瑪特一年賺4.5億,盲盒成了「印鈔機」?
    擁有Molly等多個IP,引入「盲盒」玩法,轉型翻身的泡泡瑪特,於今年6月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只是,這一次,它能重新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嗎?   泡泡瑪特營收利潤堪比印鈔機的暴漲的同時,也迅速吸引了眾多資本的青睞。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至今為止一共完成了八輪融資,其中最近一次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為今年4月29日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股聯合領投。紅杉資本更是對其給出了21億美元+的估值。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未來,泡泡瑪特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品牌,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有夢想總是好的,但泡泡瑪特的潮玩神話能持續嗎?潮玩的「收集需求」,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它拿什麼留住年輕人?泡泡瑪特會變成泡沫瑪特嗎?質疑與認可,在市場中不斷的博弈。與首日的輝煌相比,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泡泡瑪特的股價就坐了過山車。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說到泡泡瑪特的盲盒,消費者小歐(化名)對時間財經說,「有賭博的性質,因為不知道會拿到什麼,所以是興奮又期待。」一位從業人員文果(化名)則告訴時間財經,盲盒是一旦抽了第一個就停不下來,人或多或少都有點收集癖,如果一套裡面有一兩款特別喜歡的話,很容易就強迫自己把整套收集齊。
  • 市值千億的盲盒故事,泡泡瑪特能講多久?
    除此之外,泡泡瑪特IP營收還暴露出了一大缺點,幾款主打的IP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收入,而且泡泡瑪特銷量最好兩個自有IP(Molly和Dimoo)都是收購而來,新IP的打造、老IP的續約問題以及IP的生命力泡泡瑪特沒法保障。
  • 泡泡瑪特上市高開超100%,你還在吐槽盲盒是智商稅嗎
    招股書顯示,這個靠著賣盲盒起飛的玩具公司,2019年的營收竟然高達16.83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衝擊的情況下,泡泡瑪特卻依舊在增長的路上狂奔,營收已經接近去年全年。讓消費者一年心甘情願花16個億買一個充滿未知的商品,聽起來像一個天方夜譚,甚至還有很多人吐槽盲盒是智商稅,稱購買者是有閒錢。但現在看,泡泡瑪特就這樣成功了,盲盒瘋狂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 泡泡瑪特,不只是盲盒
    泡泡瑪特是潮玩界最響亮的招牌,它不僅是國內最成功的IP打造者,更因其強大的盈利能力,被外界比喻為「印鈔機」。在很多方面,泡泡瑪特創造了令人羨慕的成績。但在Molly之前,泡泡瑪特只是個默默無聞的代理商。2020年12月,這家公司(泡泡瑪特國際集團)即將啟動招股,計劃通過香港IPO融資6億美元,估值或超過60億美元。
  • 這個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有多野?
    最初,泡泡瑪特相當於零售店,化妝品、服裝、生活用品、文具、玩具什麼都賣。在泡泡瑪特掛牌新三板時,給自己列的行業競爭對手都是徐家匯、友阿股份這一類線下零售店。不過,早期的泡泡瑪特市場虧損,業務規模很小。直到2015年,王寧發現,店裡的一款日本潮玩盲盒銷量非常好,於是就開始砍掉其他品類,專注於此類產品。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85後創始人如何靠盲盒攬金4.5億元?
    這些看起來很小的生意,最終都被「玩大了」。如今,又一家做小生意的公司要上市了。11月22日,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聆訊。這意味著這家因賣盲盒而聲名大噪公司,也要登陸資本市場了。憑藉涵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泡泡瑪特的業績實現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