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18日訊 24K金一般指足金或千足金,而18K金的黃金佔比約75%,其餘為貴金屬。市民錢女士對24K金與18K金的區別不太了解,將24K金以舊換新,換回了18K金的飾品,雖然款式、顏色漂亮了,但價值卻大大縮水。近日,錢女士被同事提醒後,向我市12315投訴。
春節前,錢女士在新北區孟河老街的一家黃金飾品店,將6年前買的一根千足金項鍊進行了以舊換新。不貼一分錢就能以舊換新,真是太實惠了。於是,前幾天,她再次來到該店,將一副千足金手鍊也以舊換新。之後,她美滋滋地戴著全新的手鍊和項鍊上班,被識貨的同事看出端倪。
同事提醒她,新飾品的材質看著像18K金,儘管只有一字之差,18K金和24K金的價格來去很大。錢女士回家找出了換購的票據,發現商家果然沒有註明換購後的材質是千足金。於是,錢女士第二天便找商家交涉,商家稱確實是換成了18K金。兩次以舊換新,將13克千足金換成18K金,折算下來錢女士損失了1000多元。錢女士要求退換無果後,向我市12315投訴。
經新北區市場監管部門介入協調,錢女士同意補貼1400元差價,換購一款克數相當的萬足金飾品。
我市12315提醒消費者,一些商家表面上同意為消費者換貨或以舊換新,卻以K金、足金換千足金,以輕換重,以品質差換品質好,消費者卻還被蒙在鼓裡。建議消費者換貨或以舊換新時,要了解清楚兩者之間的價值是否相等,要讓商家在購物憑證上註明換貨後的飾品名、材質、產地、重量、品級等內容,以便日後維權。
針對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似是而非的英文簡寫字母來以次充好的現象,建議消費者堅持索要全部用中文書寫的發票。如有可能,儘量將首飾標識上註明的內容都寫上去。特別要讓商家註明飾品名、材質、產地、重量、品級以及相關證書編號等。對於商家做出的各種口頭承諾,也要以書面形式明確下來,並保存好相關憑證。一旦發生糾紛,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肖寶 莊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