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做家鄉的手擀麵

2020-12-21 閒讀與苦讀

差不多這樣說,有多久沒睡過家鄉的熱炕,就有多久沒吃過家鄉的手擀麵條了。也不對,十年前,在重慶機場附近,吃過一次手擀麵,從此再無印象了,如今,忘了那家店的模樣,甚至懷疑目前是否還存在,如果把經歷與記憶像書本那樣翻開,就會找到記載那家小店的那一頁,它只存在於我記憶中的某個角落了。以後,在重慶,不管是面、粉、線,幾乎都是機器掛出來的,吃不出筋道來。

緣起於看綜藝《嚮往的生活》中黃磊做飯情節,勾起了我做一次家鄉麵食的欲望。題外話,高情商如黃渤和徐崢等,那幾期才是最詼諧幽默。

先到超市買了一根擀麵杖,就像是孫悟空剛從龍宮獲得了金箍棒——準備大顯身手了,還真是「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飯工具不齊,相當於「無米之炊」了。家裡的面板不夠大,可以將就用,只有擀麵的面積小一些了。

開始和面了。讓涓涓細水澆入半盆面中,目測水和面的比例差不多,用手把面和水糅合在一起,翻過來調過去地揉,越揉覺得越粘手,就像是麵團沁出了微微細汗,可能翻來覆去的高強福運動,它也累出汗了。那就抓乾麵粉鋪上繼續揉,因為要想手擀麵筋道,揉面是重中之重,「蹂躪」了大約五分鐘吧,然後開始醒面——就把盆中的麵團蓋上一個蓋子。

在醒面的同時來準備滷子(小時候一聽到這個詞,「爐子」的字眼就會一閃而過,奇怪哉),「滷子」也是東北的叫法吧。吃麵一般有兩種吃法,一種是面和湯料混煮在一起——我們叫熱湯,另一種是面和拌料分開——我們叫涼湯。要是問我,當然是涼湯美味了。熱湯相當於在滾水中,麵條和湯料完成了大和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涼湯相當於一對互相不認識的男女,相識相知相愛在一起,我的給你你的給我。

家裡有不久才買的一包酸菜,之前吃過幾次酸菜疙瘩湯,但是我又忘記了這個酸菜酸不酸了,只好沒過分去酸,只是用水衝了兩次,切成段,本來是要切成末或者絲,刀也不快,那就剁吧,像是做餃子餡一樣,而且手掌一半大小的豬肉也是剁的,拿出冰箱久了,切不成絲了。酸菜和豬肉分別剁成了肉末、肉塊和肉絲混合體,刀工不行,不過這不會影響口感和味道的,我有這份自信。

準備好蔥姜蒜,還加一點辣椒(本來北方不吃辣,入鄉隨俗了),開始炒酸菜做滷子了。因為豬肉肥的多,放入酸菜的時候才發現油放多了,不過,油大飯菜香,這麼安慰自己吧。那些豬肉炒了很久,直到肥肉變幹、瘦肉末不見為止,——這是我的做法。炒好酸菜,加入鹽和味精等,滷子就做好了。別看這小鍋底的滷子做工不好,但抄完之後肉香和酸菜香糅雜著蒜香和蔥花香,早已令人食慾大開,味道是從鼻子竄入到心中去了,讓人念念不忘。

開始做麵條了。從大麵團中揪出一小坨,面板撒麵粉,麵團擀平,摺疊麵皮切成條狀,一把抓起放入另一盆中,撒點麵粉,把麵條抖開,防止粘在一起。重複上述步驟,直到把所有麵條都切好。

一鍋水也開了,下面,煮至熟,把麵條撈出來,放入一盆冷水中,這樣會使麵條更勁道,可能就是常見的「熱脹冷縮」原理吧。這一盆根根可見的麵條,沉在白蒙蒙的盆底,像是等待去打撈的一箱寶藏。

撈一碗麵條,看,這是晶瑩白皙的白麵條啊!盛一點酸菜滷子灑在面上,拌一拌。瞧,這是星星點點的綠褐色散在一碗鄉愁上啊!麵條入口,我才有資格來說一下筋道是怎麼回事:吃機器做出的面,咬一口,面就斷了;而手擀麵像是咬兩下,才把面咬斷,第一口咬斷的是皮,第二口咬斷的是和出來的「筋「,這就是最直接的感受。

這一碗麵,讓舌頭上每個味蕾都激活了童年時的記憶,吃出了滿口故鄉的味道,對我來說就是成功了。

以上這些做面步驟,全是靠我回憶至少十五年以前父母擀麵條的做法,也是一家一個吃法而已,如今習慣了外地的生活與飲食,梁園雖好,終非故鄉。故鄉麵條,終究會是埋在心底的一顆種子,一點一滴的鄉湯與一絲一縷的鄉味,也能沁潤出愛的萌芽。

最後,我們記住的總是家鄉食物的味道,哪怕多少年過去。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美食#

相關焦點

  • 手擀麵 為什麼比機器做的面 好吃?
    手擀麵 為什麼比機器做的面 好吃?機器面口感差的是那種和絞肉機樣式一模一樣的機器,這種機器沒有娃面這道工序,把乾麵粉在盆裡和成軟硬適中的面絮子,機器前面換好(刀削麵、麻食、拉條子、寬麵條的模具鐵塊,放上刀),打開機器,把面絮子從上面的口循循漸進投放進去出來的就是自己想要的麵條了。
  • 你是怎麼把手擀麵做的勁道好吃得?一吃就能吃出家鄉的味道
    咱們要知道,大半個中國生活的人們,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麵食,手擀麵便是他們的日常,而大米卻非常不適合他們。手擀麵可謂是能夠吃出家鄉的味道!怎樣才能做到吃起來更為勁道,這可是個技術活。咱們需要從選材,麵粉種類開始,到水、面比例,和面手法、揉面時間,麵團發酵過程,醒面,手擀麵技巧,最後才是下鍋水煮,吃到嘴裡。
  • 一碗手擀麵的故事
    單憑那些整齊劃一的門頭,諸如:「宮廷手擀王」、「三秦第一碗」、「關中手擀一絕」、「楊凌一根蘸」、「祖傳旗花面」、「農家臊子麵 」、「李大媽油潑麵」……無不彰顯出既新異、搶眼又極富挑戰性,令路人和食客眼讒嘴饞、垂涎三尺。短短幾年時間,一傳十,十傳百,引得八方賓客紛沓而至,一觀究竟,一品真假。
  • 媽媽做的手擀麵是人世間最美的味道
    離家數年年,吃過各種風味,都未留下特別的印象,只有媽媽那手擀麵的味道卻深深印在了我心中。小時期家窮,基本上吃的是粗糧,……記憶當中,最好吃的是用白面擀成的麵條,加上油和菜在放點鹽就行,那種麵條滑過喉嚨的感覺,至今還能感受得到。母親每次做麵條就像做藝術品,面和得不軟不硬,反覆地揉和,好像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充分享受勞動成果似的。
  • 媽媽的味道——自製手擀麵
    現在來分享有媽媽味道的自製手擀麵。媽媽自製的手擀麵材料:一斤多麵粉、半碗水做法:一斤多麵粉倒入大盆裡,水倒入麵粉裡,一次倒入一點,然後揉戳,動作重複多次,直到把麵粉和成團。接著將麵團攤開,用擀水餃皮的木棒推開,然後把麵團再捏車一團,以此動作重複幾次。再者麵團拉開,再重合,動作重複幾次。作出有麵條的形態,放著,撒點麵粉在麵條上。煮法:跟平時煮麵條那樣煮。
  • 初冬,遇到此麵食別手軟,一次做一鍋,爽滑勁道,比手擀麵還好吃
    冷天不僅要多加衣服,還要多做些既熱又有營養的食物,我作為一個北方人,頓頓都在吃麵食,每天除了吃饅頭,就是吃包子、油條、麵條,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道家常菜——狗舌面,狗舌面吃起來爽滑勁道,再加上調料汁,香辣可口,實在是太可口了,冬天,少吃饅頭包子,鍋裡一煮,爽滑勁道,上桌都搶著吃!
  • 想吃手擀麵的不用買了,在家就能做,不用擀不用揉,好吃又勁道
    大家好在,這裡是安倫美食屋,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想吃手擀麵的不用買了,在家就能做,不用擀不用揉,好吃又勁道。冬天的時候最喜歡吃麵條了, 平時家裡都是買的成品麵條,這樣的麵條非常細,吃著非常軟爛,不如手擀麵好吃,但是手擀麵比較費時間,今天介紹一個簡單的手擀麵做法,學會了就不用去外面買了,在家就能做,做法也非常簡單,不用擀麵不用揉面,直接用把面塊切成寬條,然後用手抻長就可以了,這樣做出來的麵條非常勁道,吃著很香。
  • 陝西面點老師傅:手擀麵做的筋道好吃,面水配比及和面時關鍵!
    陝西人愛吃麵是深入骨子裡頭的,幾乎隔兩天就要做一次麵條。雖說自己做的要比買來的要費時一些,但難敵好吃啊!口感勁道爽滑,再加上調好的滷,一碗下肚倍舒服。比機器做的或者掛麵知道要吃多少倍。 但想要做出味道和口感都滿意的手擀麵,面/水配比,和面技巧還是有的。今天陝西的戴師傅一一為大家分享。
  • 手擀麵,自己在家就能做,勁道十足
    手擀麵By 會穎好多天沒吃麵條了,突然還有點像,但有懶著出去去超市買, 就想著要不自己做吧, 哈哈 還真是沒讓自己失望 還不錯,又多了一項技能,照這樣下去,估計以後都自己做了。第3步、將麵團 反覆擀 擀成片。第4步、中間撒上澱粉 防止粘連 或者玉米粉也可以。第5步、上下摺疊 從中間切開。第6步、根據自己的喜好 寬窄 切割 。第7步、手擀麵就做好了。
  • 手擀麵,自己在家也能做,越是傳統的才越是經典的
    有了孩子之後,要學著給孩子做一些面片,好消化的食物,慢慢動手製作麵食,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原因,對做麵食越來越熟練並掌握了技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飲食也在不斷的變化,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突然喜歡上吃自己擀的麵條啦,麥香濃鬱,口感筋道,蛋白質含量也高,吃得可香可滿足呢。懷念媽媽手擀麵的味道,也許剛好印證了越是傳統的才越是經典的。
  • 奶奶做的手擀麵,和面時多加2樣,光滑又勁道,放涼都不會「坨」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可以說是吃著麵條長大的,手擀麵雖不是什麼稀罕物,但不是家家戶戶都會做。和機器壓制的麵條相比,手擀麵更筋道有韌性,煮出來的麵湯也十分香甜,以前尤其最吃奶奶做的手擀麵,光滑、勁道又有嚼勁。
  • 愛吃手擀麵的一定要收藏,掌握手法和訣竅,學會受用一輩子
    我是山西人,從小就喜歡吃各種麵食,對麵食的鐘愛已經深到骨子裡,手擀麵就是其中的一種。山西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麵食,麵條、包子、饅頭、花卷等等。雖然長大後不經常在家,但是最愛吃還是家鄉的麵食,媽媽牌的包子、手擀麵。
  • 大興區東辛屯村:手擀麵引來八方客
    原標題:大興區東辛屯村:手擀麵引來八方客   一碗手擀麵,帶火一個民俗旅遊村。沒有依山傍水的景致,沒有特色種植的果蔬,就因為一碗手擀麵,在兩年時間裡,大興區青雲店鎮東辛屯村,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原村,年人均純收入從8000元增長到1.7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民俗旅遊村。
  • 70歲奶奶教如何做好吃的手擀麵做法
    今天給教大家如何才能做到好吃的手擀麵。記得小時候每次中午放學回家奶奶都會坐上一碗好吃的手擀西紅柿面或者雞蛋面,都非常的好吃,那時候我總是蹲在奶奶旁邊看著她擀麵條,就感覺特別好玩,特別是在切麵條的時候特別快,那時候就想試試切麵條的感覺,奶奶非不讓,怕我不小心切到手了;現在我也會做手擀麵了,嘿嘿,切麵條的感覺就是和小時候的感覺一樣,特別好玩,下面我做的手擀麵喜歡的朋友可以在家試哦。
  • 教你做南瓜手擀麵,別致又美味
    麵條是北方人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麵食,麵條的做法也非常的多,其實在做麵條的過程當中,大家可以像麵條裡面加入其他的一些佐料,比如說小編最近一段時間就比較喜歡吃南瓜手擀麵,顧名思義就是像麵粉裡面添加一些南瓜粉,這樣做出來的麵條不僅有麵粉的味道,而且還有南瓜的味道,真的是好吃到勁爆,別致又美味
  • 舌尖上的鄉愁——手擀麵
    手擀麵是河南人的特色主餐。在生活困難的年代,手擀麵是招待喜客的最好禮遇。白嫩柔韌、筋道滑爽的手擀麵,代表了主人的深情厚誼。俗語說:「出門餃子回家面。」每當家人從外地回來,總少不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手擀麵。
  • 手擀麵怎麼做才勁道
    材料再多點可以做打滷面、炸醬麵。而且麵條一定是手擀麵,乾淨不說,主要是勁道,外邊的麵條要麼粗的跟手指頭似的,要麼就是口感不勁道。怎麼做出口感超棒的手擀麵呢。把麵粉倒入玻璃盆或是不鏽鋼盆中,我們三口之家,一般有400克面就足夠了。麵粉中再放一點點食用鹼,食用鹼是勁道的秘訣哦。但量不能多,大概0.5克左右就好,如果是400克麵粉的話。
  • 麵粉別再蒸饅頭,教你做牛肉手擀麵,爽滑又筋道,比買的好吃10倍
    一般家庭食用最多的面類就是拉麵、手擀麵、刀削麵、掛麵等麵條,不過隨著現在社會節奏加快,很多人會購買出售的機器壓制的麵條,或者直接食用乾麵條,乾麵條的優勢在於耐儲存,隨吃隨煮即可,鮮麵條口感滑爽筋道,無論搭配什麼汤滷都十分鮮美可口,新鮮麵條的缺點不耐儲存,不過想要長期儲存可以放進冰箱冷凍存放,冷凍後的麵條在口感上比新鮮的要稍差一些。
  • 南瓜手擀麵,健康無添加,口感筋道
    南瓜手擀麵By 清水淡竹秋天的南瓜是百變的,可以做饅頭、麵包、餃子、麵條·······,金燦燦的顏色帶來豐收的喜悅,總讓人會莫名的喜歡。第2步、先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再用手和成麵團,這時的麵團比較粗糙,放置20分鐘後再揉成光滑偏硬的麵團,蓋蓋餳發半個小時以上。第3步、用擀麵杖先把麵團稍稍擀開,從一邊把面捲起,兩隻手按住擀麵杖住前推,邊推,雙手邊均勻用力,並且不斷移換地方。擀麵的時候適量撒上澱粉,能非常有效地防止粘連。
  • 夏天河南人怎能少了一碗蒜麵條,手擀麵加上自製蒜汁,兩碗都不夠
    夏天河南人怎能少了一碗蒜麵條,手擀麵加上自製蒜汁,兩碗都不夠!作為一個河南人,從小就特別喜歡吃家鄉的美食,在家鄉的所有美食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蒜麵條了,可能提到蒜麵條的話,其他地方的人都會說,一看家裡就非常窮,連一點油水都沒有哦,竟然喜歡吃蒜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