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4月21日訊 「媽媽,為什麼你的胸比爸爸的大?」這是一個4歲孩子的問題,而媽媽卻覺得這個問題難以啟齒,於是無言以對……家庭性教育該如何開展?今天,在由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湖南省關工委、湖南省教育學會、湖南教育出版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現場,中國兒童性健康教育專家胡萍為千名家長分享了兒童性教育的科學方法。
當孩子提出了性問題
父母必須正面回答
在胡萍看來,隨著孩子認知與性心理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孩子就會向父母提出與性相關的問題。「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要進行正面回應,而不可以遮遮掩掩,或者採用迴避、呵斥等方式來應對孩子。」比如這個「媽媽為什麼胸大」的問題,胡萍建議媽媽可以平靜坦然地回答:「媽媽的胸叫乳房,是裝奶的小房子,你剛生下來的時候,沒有長牙只能喝奶,媽媽的乳房就會產生很多奶,就可以餵你喝了。爸爸不需要這樣的小房子,所以爸爸的胸沒有媽媽的大。」
胡萍認為,這種對孩子有關性問題的正面回應,既順應了孩子認知發展的自然進程,保護了孩子的探索熱情,也能夠搭建父母與孩子交流性話題的平臺,從而幫孩子建構科學健康開明的性價值觀。
胡萍特別強調,面對孩子的性問題,應當遵循「孩子問什麼就答什麼,幫助孩子完成在相應年齡階段對性的認知」的原則。「父母給出的答案既要解決孩子當下的困惑,也不要超出或滯後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
回答性問題的態度
比對孩子講什麼更重要
胡萍還建議父母一定要誠實而坦然地回答孩子的問題。「父母越坦然,孩子就會認為性方面的問題與其他問題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也就自然而然不再對這類問題特別關注了。」當然,在討論性話題的時候,胡萍認為既要告訴孩子科學的性知識,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變通能力。「我在給孩子講解生育過程的時候,會將孩子從『陰道』生出來,變通為從『生命通道』來到這個世界。這樣的變通能夠減少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容易被他人接受。」
胡萍坦言,我們是一個「談性色變」的國度,特別是對孩子談性。她建議父母在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後,不妨告訴孩子:性話題是隱私的、秘密的,可以在家裡和爸爸媽媽討論,不要與小朋友或其他人議論。「這樣可以儘可能減少孩子因為性話題被他人誤解和攻擊。」
■記者 黃京 實習生 雷雅棠
連結
「首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長沙舉行
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家庭教育要走出充當老師『助教』和孩子『拐杖』的誤區,回歸家庭建設的本真,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發揮潛移默化的功效,給孩子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力量。」首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20日-21日在長沙舉行,國內20餘名重量級教育學家針對當下學校教育過度、家庭教育失位的現狀,共同呼籲重視教導孩子如何「成人」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以『愛』為名唯成績論,被應試教育所捆綁,而沉重的身心壓力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和全面成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給予家庭活動與家庭成長而展開自我做主的終身學習及相互影響,所以必須尊重兒童的權利。而兩代人共同成長甚至向孩子學習是新家庭教育的時代特徵。■記者 黃京
通訊員 齊石琦 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