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對媽媽好,是對孩子最省力的教育方式?

2020-12-20 戀愛指導員

說起爸爸帶娃這個話題,各個年齡段的老母親可以聚在一起吐槽幾百個回合。

媽媽帶孩子磕了一下,就責怪媽媽不小心。自己帶娃出去,不是頭上領個大包回來,就是身上劃拉個口子。

然後大言不慚地說,這點傷沒關係。

媽媽做飯,要求有葷有素,因為孩子需要營養,不能吃外賣,油不好。

自己帶的時候,一天三餐吃外賣。

還美其名曰,我給他選的都是有營養的,我注重陪伴的質量。孩子在一旁不敢怒不敢言,爸爸,你手機都衝了兩回電了。

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脾氣不好,都是因為像媽媽,或者是媽媽帶得不好。

孩子一旦獲得榮譽,成績好,那都是爸爸的理念好。

2.

有些媽媽抗議,為什麼現在很多育兒的文章都在寫媽媽,養娃這麼複雜,這麼難的事情憑啥都是媽媽的事,為什麼那麼多文章都在教育媽媽?爸爸們為啥就像集體消失了一樣?

其原因當然是媽媽重要。

更重要的原因是,爸爸們不看啊。

一旦涉及到讓爸爸們改變的做法和課程,爸爸們都以一擋之:都是騙錢的,沒用。

我很少在家長課上遇到孩子爸爸,如果遇到了,我心裡就會想,我敬你是條漢子。

去上課,去重新學習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去接受自己的做法可能無效,甚至對孩子有害。這對有些男人來說,是難事。

保持權威,持責怪別人,是容易的。

經常有女性抱怨自己的丈夫,守著一套古老的模式,不能改變,不能溝通,同時也覺得這些不需要學習,學了也沒用。

所以你說大部分教育的文章為什麼都是寫給媽媽看的?可能因為改變的希望,放在爸爸那裡,比較容易打水漂,放在媽媽這裡,才更有可能。

而有些媽媽們吐槽,自家男人寧願花一整天了解,國家又製造了什麼炮,也不願意花十分鐘了解一下妻子的情緒可以怎麼去安撫,孩子胡鬧的時候除了發火,還可以怎麼辦?

他不會,他也不覺得自己需要會。他如果裝睡,你對他有什麼辦法呢?

3.

一位家長說,真搞不懂有些男人為什麼總是一副自己做什麼都很對的樣子,要麼就是一副自己做的什麼都很重要的樣子,要麼就是一副正準備做什麼大事,不要打擾我的樣子。

但是卻不會洗衣服,做飯,不會收拾房間,不知道怎麼照顧人。連做一個普通人的「基本自理能力」都沒有。

這時候也許你會好奇,那女人把兒子養育得什麼都不會。是不想便宜了別的女人?還是希望他永遠離不開自己呢?

以至於有些男人都沒有辦法離開女人獨自生活。

一位朋友跟我說過一個故事,她有兩位老師是一對夫妻,結婚幾十年,鶼鰈情深。前兩年,這位女老師患病去世,男老師悲痛不已。結果不到三個月,六十多歲的男老師,再婚了。

原因很簡單,生活不能自理。僱保姆又覺得費用高。

有人說,男人的審美有恆定性,永遠都喜歡24歲的女人。但是他們一生最不可或缺的不是年輕的女人,而是打理瑣碎的老媽子。

矛盾不可調和的原因也在於,生活本來就是瑣碎的,柴米油鹽是瑣碎的,養娃也是瑣碎的。

有些男人怎麼就覺得自己應該擁有瑣碎豁免權。畢竟大部分夫妻都是需要相互扶持過生活的普通人。

4.

有些爸爸甚至在養娃的前幾年裡,沒有給孩子換過一次尿不溼,沒有給孩子洗過一次小屁屁,沒有帶孩子睡過一夜,沒有體驗過一次,半夜十二點,兩點,四點都起來給孩子餵奶的作息。

陪孩子寫作業嫌煩,周末送孩子去上課嫌煩,自己每天都可以出去推杯換盞,媽媽有事耽誤一天,讓他帶一天,都好像欠了他好大的人情。

帶孩子很多時候依然被默認是女人的事情,甚至很容易因為帶孩子被家人指責。

如果爸爸這樣對待媽媽,孩子就真的帶不好。

如果男人長期讓女人在婚姻中感覺被忽視,委屈,孤立無援,沒有尊嚴,那么女人會不自覺的邊緣化這個人。

她對這個男人不滿,可能因為孩子小,經濟等因素而選擇了忍氣吞聲。但是無聲對抗卻永遠不會少。

比如說出軌,比如說,我和孩子結成同盟,讓你變得沒有用。

所以有些時候,爸爸帶孩子,媽媽會覺得怎麼帶都不順眼,各種挑刺,逐漸就不讓爸爸插手。

一方面有些爸爸確實太缺乏鍛鍊,很多事情做不好,但是如果機會合適,這些能力還是可以鍛鍊出來的,畢竟那些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男人,現在也不少。

很多男人也能配合妻子的需要,一起照顧寶寶,無論是餵奶,換尿不溼,洗屁屁,樣樣都嫻熟。陪娃玩各種遊戲,也樂在其中。

但是很多婚姻不幸的女人,她們本能的會抓住孩子。

她們在孩子面前數落丈夫的種種惡習,在孩子面前抱怨這個男人自私、虛偽、缺乏能力、冷漠無情,自己在婚姻中忍氣吞聲。甚至常常掛在嘴邊的都是,以後你不要成為你爸那樣的人。

5.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好呢?

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會變得很複雜。

比如說即使他內心認可你,但是他和媽媽是盟友,他不能對不起媽媽。所以父母的衝突就會變成孩子的衝突。

比如說,他內心對爸爸充滿憎恨,覺得爸爸配不上媽媽,自己這樣的才可以給媽媽帶來幸福和安慰。那他可能會有非常嚴重的閹割焦慮,不敢成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好。

當然,這其中可以發展出很多種可能,但是大概率是每一種可能都對孩子不利。

八年前,我有位學生,他14歲,矮矮小小的個子,話很少,成績很差,寫很悲傷的小說。

他把他寫的小說拿給我看,我說你寫的人物好悲傷啊,為什麼那麼悲傷?

他說,因為我很悲觀啊,我爸要是不在就好了。他要是不在,我能過得好一點。

進入初中之後,被學霸爸爸逼著背英語,學數學,要麼打罵,要麼出言侮辱,不堪重負。媽媽說孩子是順毛驢,不能硬來,爸爸就斥責媽媽,慈母多敗兒。

為此夫妻總是爭吵,矛盾不斷升級。

最後孩子跳樓了。從24樓跳下去,死在媽媽快要回家的時間。

半年後,這對夫婦來找過我。

這對失去孩子的父母,被傷痛和後悔折磨得沒有人形。母親哭得直不起身來,父親說,兒子走後,我一直失眠,他連我一句對不起都沒有聽到。每每想到我過去說的話,做的事,就心如刀絞。

我默默聽了很久,心裡五味雜陳。

可教育的悲劇又何止如此。

6.

爸爸對媽媽好,是最省力的教育方式。這個道理可能已經被很多人熟知。

但只是說對了一半。

媽媽對孩子當然重要,尤其在孩子成長的前三年,爸爸媽媽,能彼此協助度過最初艱難的養育過程,讓媽媽能有比較好的狀態,能給孩子比較好的照顧和回應。這對孩子人格的奠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同時,爸爸也很重要,爸爸是孩子通往社會的橋梁。爸爸是社會法則的縮影。

孩子需要在爸爸的帶領下,去發展他還很虛弱的能力,會變得和爸爸一樣強大的,是牽引孩子適應社會規則,獲取現實成就的基本動力。

更直接一點說,爸爸是孩子理想和目標的出發點。

這些事情媽媽為什麼不能做。

媽媽去做,意味著爸爸不可用,這就是最大的影響。

爸爸不可用,原本應該強大的那個人,無論是虛弱,還是雖然強大但是指望不上,這都使得孩子虛弱的能力可能沒有機會真正發展出來。或者他在需要依靠的時候,不得不逞強。

爸爸可能躲開了養育的麻煩。而這些麻煩,卻是把孩子送向更廣大世界的階梯。

爸爸帶著孩子,亦步亦趨,走向遠方,始終是很多人心中最美的圖景。

相關焦點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風格有著很大的不同,母親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親密性和安全感,而父親更容易培養孩子獨立、堅強、勇敢、自信的品質。爸爸除了給予孩子物質上的保障,更重要的還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滿足。孩子需要爸爸,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沒有什麼比爸爸的陪伴更能讓孩子快樂。
  • 爸爸愛媽媽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爸爸愛媽對孩子最好的富養,富養不是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也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給予孩子愛的教育 ,給予孩子愛的力量!一個沒有愛的孩子,即便給予最好的教育,也不會成為最好的人。成才和成功是兩碼事。有人裝飾房子,總喜歡請風水大師幫忙看房子,殊不知爸爸愛媽媽,包容,理解,虛懷若谷,才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 孩子的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離不開我們的爸爸們
    談到父親,就是不苟言笑,不擅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為家庭忙碌。而在現在的教育中,父親們扮演的角色似乎也沒有母親重要。每當開家長會了,我們發現去學校的大多是媽媽;每當學校放學了,門口電動車上等孩子的大多是媽媽;每天監督孩子回家作業,籤字,與老師溝通的,大多也是媽媽。
  • 媽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覺得那個小女孩好委屈呀,她做錯了什麼?只不過是貪玩多玩了一會樹葉,就承擔了這麼多罪名,連不在場的爸爸也未能倖免。媽媽如果能控制住焦慮不發脾氣,跟孩子好好講話,和她約定下次起的更早一起在上學途中賞秋色,既說服並安撫了孩子,也不至於讓自己一大早生悶氣,豈不皆大歡喜?
  • 袋鼠寶貝:爸爸帶娃方式雖奇葩,但這些好處媽媽比不了...
    袋鼠寶貝:爸爸帶娃方式雖奇葩,但這些好處媽媽比不了...  很多人吐槽「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和細心體貼的媽媽比起來,爸爸帶娃總顯得笨拙又孩子氣:在哄孩子睡之前自己先睡著,在教孩子騎自行車時自己玩的更歡。然而,也正是他們,在女兒第一次約會時表現的比媽媽還要焦慮。  其實,他們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比媽媽少。  換個思路想想,其實老爸們帶娃,或許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 家長教育分歧對孩子影響很大,教育孩子,家長必須保持高度一致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要麼兩個人都管,要麼兩個人都不管,弄得孩子無所適從,這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危害實在是太大。而我朋友說的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為常見的,媽媽在努力的教育管理孩子,而爸爸卻在無限度的嬌慣孩子。或者也有一種情況是,爸爸在嚴格的管理孩子,而媽媽則在溺愛嬌慣孩子。常常因為孩子教育問題,弄得家庭不和諧,氛圍凝重,孩子不知所措。
  •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更任性
    其實,這與爸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爸媽經常採用這四種教育方式,那孩子就會越來越任性。教育孩子採用「多人參與制」,政見不一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教育意見不一致。對孩子太嘮叨,讓孩子出現逆反心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對孩子犯的錯誤特別在意,尤其是媽媽,因為媽媽會對孩子出現的反覆「回味」,嘮叨的沒完沒了。
  • 媽媽在孩子房間安裝監控器:控制欲強的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講過這樣一個例子:女同事對孩子的教育不可謂不用心,但是孩子卻變得越來越糟糕。這是因為父母漠視了孩子本身的所有感受,而渴望自己去「改造」一個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一面渴望著自由,一面又沒有掌控自己的能力、習慣性的依賴父母。也會讓父母長時間的打壓之下,變得沒有自我,對自己極度不信任。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答案五花八門,有考試沒考好的,有想要的禮物沒得到的…… 其中有一個學生回答:「當爸爸媽媽說,都是因為我,他們才吵架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想跳樓!」 他瞪大眼睛、握緊拳頭、咬緊牙齒狠狠地說,這位同學憤怒的情緒溢於言表。
  • 擁有一個心靈手巧的爸爸是什麼體驗?這樣的教育方式,子女更驕傲
    之前在網上也看過不少相關的視頻和事件;比如某某孩子的爸爸,因為媽媽出差去了,留下爸爸獨自在家照顧孩子,等媽媽回來後總能看到一些哭笑不得的場面。有時候爸爸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結果打開車門發現 書包拿了,孩子卻忘記在家裡了;有時候爸爸帶孩子出去遛彎,路上遇到媽媽,高興走過去回頭一看,孩子卻忘在之前坐的椅子上。反正各種粗心大意的事情層出不窮,令媽媽都哭笑不得。
  • 「媽媽的胸為何比爸爸大」,你怎麼答
    本報4月21日訊   「媽媽,為什麼你的胸比爸爸的大?」這是一個4歲孩子的問題,而媽媽卻覺得這個問題難以啟齒,於是無言以對……家庭性教育該如何開展?今天,在由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湖南省關工委、湖南省教育學會、湖南教育出版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現場,中國兒童性健康教育專家胡萍為千名家長分享了兒童性教育的科學方法。    當孩子提出了性問題    父母必須正面回答    在胡萍看來,隨著孩子認知與性心理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孩子就會向父母提出與性相關的問題。
  • 萌娃給爸爸搓澡,結果被爸爸罵哭趕出去,媽媽看完澡巾很是無奈
    今日問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如果孩子人生如同船帆在大海航行,那麼父母就是燈塔,給孩子指明方向,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且深刻的,無論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都是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自告奮勇給爸爸驚喜,結果驚喜變驚嚇網上流傳了這樣一個視頻,曾經爆笑網絡。視頻是一個媽媽拍攝的,因為兒子最近受父親節的影響,覺得自己也應該孝順父親,對父親好,所以就自告奮勇給父親去搓澡了。媽媽覺得孩子這個行為很好,也很支持,看來自家的孩子終於懂事了。
  • 硬核爸爸用廢棄硬紙板做手工,會玩的爸爸對孩子有多重要
    又是別人家的爸爸系列,會陪孩子玩的爸爸,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1、爸爸帶的娃更聰明爸爸帶娃,對孩子的語言、性格、心理和認知能力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持續了12年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學習成績更好,工作後更容易成功。
  • 好的父母為孩子遮風擋雨,無知的父母對孩子風吹雨打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篇講教育的雞湯文非常有名,大意是一個爸爸告訴站在矮牆上的兒子說:"跳下來,爸爸一定會接住你的。"聽到爸爸這麼說,孩子雖然有點害怕,但還是縱身一跳,爸爸也牢牢地接住了他,然後告訴他:"你記住,無論發生了什麼事,父母永遠是你堅實的後盾。"
  • 媽媽,你和爸爸晚上在臥室幹什麼呢?
    最近,一個朋友與我聊天時提到,她與老公親熱時,不小心被4歲的兒子撞見,因為擔心這件事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當孩子問:「爸爸媽媽,你們在做什麼」時,朋友的解釋是,"沒什麼"。年齡較大的孩子撞見父母親熱,一般會有兩種感覺:一種是爸爸在傷害媽媽,從而充滿恐懼感;一種是會有種深深的被拋棄感——父母如此親密,我被他們拋棄了。通常,孩子會用哇哇大哭來表達這些情緒。這時父母應該溫柔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沒有打架,你不要害怕,這是大人之間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 女兒寫作文歌頌媽媽的愛,爸爸嫉妒成狂:你必須強行寫出爸爸的愛
    雖然全程爸爸都「板著臉」,明顯的「怒火」,大有你今天寫不出《爸爸的愛》我就跟你耗到底的架勢,但從女孩輕鬆愉快的笑臉,以及一家人溫馨又和樂的氛圍不難看出,這種特別的相處方式也是一種有趣又有愛的家庭互動。我們家就像酒店,爸爸匆匆的來,匆匆的去雖然這位爸爸只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和孩子互動,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多爸爸因為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忙於掙錢養家而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而孩子一年365天,更多的都是媽媽陪伴左右,從吃穿用度,到讀書講故事,從報培訓班,到輔導作業等等,事事都由媽媽經手。
  • 別對孩子大聲責罵了,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輕鬆管好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犯錯誤的時候,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相信大多數父母選擇的方法都是對孩子進行一頓批評或者責罵,雖然現在時代在進步,人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提倡動輒打罵,但是大多數父母對這種」打罵吼叫「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時間還是改不過來的。
  • 三觀超正「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沒想到兒子見到爸媽,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媽媽聽完兒子的話非常感動:「有點想哭,孩子還是非常體諒我們的!」小編只想給這位小朋友豎起大拇指,狠狠地誇讚!
  • 為什麼媽媽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發脾氣?這是我聽過最想哭的回答
    「媽媽不是脾氣差,是真的太累了。媽媽煩躁不安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出去靜一靜;媽媽疲憊的時候,不能像爸爸一樣躺下歇歇;媽媽生病的時候,寶寶一哭,仍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照顧寶寶;做一個不發脾氣的媽媽,真的太難了。」
  • 「最漂亮爸爸」火了,扮成「媽媽」哄女兒開心,網友:別人的爸爸
    但是有些時候避是避不開的,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是要照顧好的,這時有些爸爸就會用出各種招數,只為哄好孩子。「最漂亮爸爸」火了,扮成「媽媽」哄女兒開心小劉(化名)是一位新手爸爸,平時女兒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妻子一手操辦,他只需要安心上班就行了。這天妻子因為要辦理一些事情出門了,留下父女倆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