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

2020-12-21 澧縣政府門戶網站

  目錄

  總則

  一、現狀與形勢

  (一)礦產資源現狀基礎

  (二)、上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實施成效

  (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形勢與要求

  二、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規劃目標

  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產業布局

  (一)礦產資源產業開發空間布局

  (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方向與總量調控

  (三)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四)礦產布局優化調整與轉型升級

  (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準入、退出機制

  四、綠色礦業發展

  (一)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

  (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三)礦山用地與復墾

  (四)礦業循環經濟

  (五)綠色礦山建設

  (六)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

  (七)綠色礦業管理措施

  五、部省市級發證礦業權設置區劃

  (一)探礦權設置區劃

  (二)部省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三)市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四)勘查開發監督檢查

  六、縣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一)縣級發證採礦權開採總量控制

  (二)縣級發證採礦權開採布局

  (三)縣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四)縣級發證採礦權準入退出條件及監管

  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機制

  八、重點工程

  (一)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程

  (二)礦產勘查工程

  (三)、湖南省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湘澧鹽礦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工程

  九、規劃實施管理

  (一)、強化規劃的法律地位

  (二)、健全規劃管理體系與責任考核制度

  (三)、加強規劃實施監督檢查(機制)

  (四)、樹立規劃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五)、實施人才保障與科技創新機制

  (六)、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十、附則

  附表:

  1、截止2015年初澧縣主要礦產資源儲量表

  2、截止2015年初澧縣主要礦區(床)資源儲量基本情況表

  3、截止2015年初澧縣主要礦產開發利用現狀表

  4、截止2015年初澧縣主要礦山開發利用現狀表

  5、截止2015年初澧縣主要探礦權現狀表

  6、截止2015年初澧縣主要礦產採礦權現狀表

  7、澧縣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規劃表

  8、澧縣礦產資源勘查分區表

  9、澧縣主要礦產探礦權設置區劃表

  10、澧縣礦產資源開採分區表

  11、澧縣主要礦產資源採礦權設置區劃表

  12、澧縣礦產開發重大項目規劃表

  13、澧縣主要礦產礦山最低開採規模和「三率」規劃表

  14、澧縣主要礦區最低開採規模和「三率」規劃表

  15、澧縣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規劃表

  附圖:

  1、澧縣礦產資源分布圖(比例尺1∶10萬)

  2、澧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圖(比例尺1∶10萬)

  3、澧縣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圖(比例尺1∶10萬)

  4、澧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圖(比例尺1∶10萬)

  5、澧縣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規劃圖(比例尺1∶10萬)

  總則

  為加快澧縣礦業開發和提高礦產資源對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按照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全面開展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湘國土資辦發[2014]148號)的要求,細化落實湖南省、常德市兩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及服從《澧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基礎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暫行辦法》、《湖南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明確2016年至2020年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目標與任務。編制第三輪《澧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湖南省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的基層單元,是澧縣依法審批和監督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活動的指導性文件和監督管理的主要依據。在澧縣行政區域內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都必須遵循本《規劃》

  本《規劃》適應範圍為澧縣所轄行政區域以及納入澧縣國土資源局管理的跨縣境礦山。以2015年為基準年,2020年為規劃目標年,展望到2025年為遠景目標年。重點規劃至2020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礦產資源現狀基礎

  1、礦產資源概況

  澧縣礦產資源較豐富,具有非金屬礦種儲量大,單一礦產礦區數量多,礦產相對集中分布的特點。縣境內已發現礦產30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金屬礦產1種,非金屬礦產26種。非金屬礦產中,化工原料礦產6種,建材原料礦產14種。已探明儲量並列入《湖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有煤炭、石煤、鐵、芒硝、巖鹽、石膏、水泥用灰巖、膨潤土6種。芒硝、巖鹽、石膏及膨潤土為本縣優勢礦產。均已進行開發,其中巖鹽、芒硝、石膏類礦業經濟較好。澧縣境內巖鹽保有資源儲量:34996.7萬噸,芒硝保有資源儲量:46594.7萬噸,石膏保有資源儲量:13749.87萬噸,膨潤土保有資源儲量:9222.3萬噸。

  縣境內礦產資源分布以閘口~王家廠一線劃分,可分為西北部煤、石煤、鐵、石灰巖、白雲巖成礦區,中東部芒硝、巖鹽、石膏、膨潤土成礦區。

  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現狀

  ⑴基礎地質調查

  區域地質調查:覆蓋本縣的1∶20萬石門幅(澧縣中西北部在內)區域礦產地質調查和1∶20萬華容幅(包括澧縣東部在內)區域地質調查;

  區域化探、測量:完成涉及本縣範圍的1∶20萬石門幅區域化探(水系沉積物測量);澧縣盆地1∶5萬重力測量、地震測量、盆地剖面測量;

  水工環和地質災害調查:和1∶20萬石門幅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與包括本縣部分範圍在內的洞庭湖水工環地質綜合調查。

  ⑵礦產資源勘查

  境內有已探明資源儲量礦區17個,其中大型礦區6個、小型11個。10個達勘探程度,1個為詳查程度,4處為普查程度。預查2處。

  現有探礦權6個,登記勘查工作面積78.8982平方公裡,主要分布在金羅、閘口、火連坡、鹽井、大堰壋、曾家河等地,勘查礦種涉及石膏、地熱、巖鹽、芒硝等5個礦種,均為國家投資。勘查階段1個預查,3個普查,2個詳查。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已經投入開發利用的主要礦種有煤、石煤,鐵,巖鹽、芒硝,石膏等15種,截止2015年底全縣共有發證礦山企業102家,以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省級發證礦山33個,市級發證礦山35個,縣級發證礦山34個。按企業開採規模劃分,有大型企業2家,中型企業23家,其餘為小型企業共77家。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企業3家,股份制企業11家,私營獨資企業88家。礦產資源年總產量約369.25萬噸,年總產值約68108.75萬元,礦業安置勞動力3783人。

  澧縣礦山開採規模以小型、小礦為主,佔本縣全部礦山企業的75%。小礦在開採過程中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且對環境汙染影響較大,恢復治理能力小,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企業綜合效益較差,這些因數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澧縣礦業經濟的發展。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現狀

  全縣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礦山籌建期間基礎建設佔用土地,主、風井掘進階段產生廢石壓佔各種土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以及採掘礦石後形成的採空區引發的地面沉降、塌陷、裂縫等地質災害。

  全縣礦山佔用土地4159.45公頃,礦山佔用破壞較為嚴重的約81.6公頃,需要恢復治理面積為69.0公頃。礦山的地質環境總體脆弱,部分礦山採礦、選礦已造成較嚴重的地質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有煤礦、石煤、芒硝和巖鹽礦。所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有土地佔用、破壞,地面變形塌陷、鹽滷汙染破壞農田等。目前已開始建立全縣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點,落實了監測人,其中鹽井礦區、新澧化工芒硝礦山已投入部分資金開始治理,取得了較好的防治與治理效果。

  (二)、上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實施成效

  上輪礦產資源規劃自2009年實施以來,對礦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規範和指導作用,總體實施情況良好。

  按照「禁採區關停,限採區收縮,開採區集聚」的要求,原禁採區內的礦山實行了階段性關停遷轉,礦山總數得到了有效控制。2015年底澧縣礦山總數為102家,在2007年109家基礎上已減少7家。第二輪規劃期內加大加強了對重點成礦區帶、老礦山的深部及邊緣勘查投資,完成了湖南新澧化工有限公司澧縣芒硝礦、湖南省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湘澧鹽礦、羊兒山礦區外圍礦產資源勘查。上輪規劃期內全縣礦山數量減少了7個,礦業產值(68108.75萬元)與上輪規劃(89227.7萬元)對比下降約14%,但礦山布局得到了優化,有序推進了礦產資源的規模開發利用。為澧縣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據,對規範本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保護礦產資源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規劃期間新設礦業權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公開出讓,建立和完善了礦業權有形市場。通過建立交易平臺,活躍了礦業權出讓、轉讓市場,提高了礦業權交易效率,改善了投資環境,使礦業權市場更加規範有序。

  (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礦山企業開採規模結構有進一步合理調整空間

  未完成第二輪規劃到2015年控制在92家以內的規劃目標。僅完成規定指標90%。2015年底澧縣總共有102家礦山企業,礦山數量過多,規模普遍偏小,其中大型礦山為2家,所佔比例為1.98%,中型有23家,所佔比例為22.8%,小型礦山為77家,所佔比例為75.2%。礦山規模化程度不夠,礦山與產品結構布局不合理,部分石膏、石煤相同礦種礦山緊密相鄰,一個礦體設置多個礦權,無序、惡性競爭開採,影響礦山正常發展,形成搶奪式採礦造成安全隱患。礦山規模結構的失橫阻礙了澧縣礦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影響澧縣礦業經濟效益,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以及更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2、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

  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大部分礦山開採不同程度存在科技含量低,採選回收率低,綜合利用差。私挖濫採,採富棄貧,浪費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礦產品以出售原礦石為主,高附加值產品率低,資源效益和經濟效益較差。

  3、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困難、保護意識不強

  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點多面廣,治理工程量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不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工作進展較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不夠重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沒有體現上輪規劃「保護中開發」和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

  4、規劃實施調控力度不夠、實施和管理的難度大

  管理體制不健全,規劃實施管理手段較少,法律地位不高,強制性不夠。實施監控程序缺失或力量不足,人員、技術和資金保障不到位,宏觀調控與監督力度不夠,是規劃實施和管理難度大的主要原因。礦山開採儲量統計數據存在失實現象,影響政府宏觀調控。

  (四)形勢與要求

  1、形勢

  ——全球礦業已進入深度調整階段,伴隨全球經濟的復甦支撐,礦業可期漸進回歸。大宗礦產品的價格表現出回升勢頭,地質勘查活動低位調整也有較長時日,綜合表現出全球礦業步入深度調整的階段已有沉澱,依託全球經濟復甦支撐,未來全球礦業漸進回歸的可能性值得期待。

  ——礦產資源稅費改革全面推進,促使礦業管理體制改革進入新紀元。7月1日起,國家全面推行資源稅改革,全面實行從價計徵,全部資源品目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下降為零,並取締地方設立的違規收費基金項目。有利於資源稅在國家稅收中的比重提升,也有利於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將進一步規範我國礦業市場。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為要求,堅定深入化解過剩產能。決定在全國開展對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專項督查,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全年任務的60%,已累計退出產能1.5億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求壓力。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正式發布,繪製了礦業技術發展新藍圖。規劃重點提出了發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主要包括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煤炭資源綠色開發、油氣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金屬和非金屬資源清潔開發與利用、廢物循環利用。同時提出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發展煤炭安全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新型節能相關的清潔高效能源技術。規劃的發布,為我國礦業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明確了新的目標與方向。

  2、要求

  一是加快戰略性新興礦產勘查開發,逐步建全市場與政府的協同機制,促進礦業歷久彌新。加強地質找礦力度,創新管理體制;合理引導礦產勘查和投資重點,適度傾斜礦權審批與勘查管理,多元支撐戰略新興礦產的勘查開發。逐步建全市場與政府的協同機制。在供給側改革、礦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充分吸收改革紅利,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礦業發展,培育礦業新的生命力。

  二是引導礦業市場預期,鼓勵民間投資,因類施策,充分發揮結構性調控政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用穩定的礦業宏觀調控政策穩住市場預期,著力使國家重大改革舉措落地,以增強礦業回歸信心。充分掌握不同礦種及其市場的發展動態、供需結構演變,儘可能因類施策,積極改善礦業企業微觀環境,創造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結構性調控政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推動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快礦產資源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礦業實體經濟。要通過稅費體制改革,努力創造礦業企業的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礦業實體經濟,推動民間礦業投資;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稅費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礦產資源財稅體制改革,推動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為構建礦業管理新體製做好支撐。

  四是加快礦業科技創新步伐。當前正值國內外礦業市場的深度調整期,未來的礦業將更加注重技術、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因此,通過技術創新來帶動產業變革,不斷增加礦業的市場競爭力,有效地保障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五是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和礦業發展方式轉變,在推進澧縣巖鹽、芒硝、石膏礦穩步發展的同時,適當加大新型產業及非常規能源的勘查開發(如洞庭湖地區油氣勘查開發),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和優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落實並執行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要求,統籌謀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綠色礦山建設等工作。

  二、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規劃》編制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鎖定一個目標、推動兩個轉型、加快三化進程、建設「四個」澧縣。以發展綠色礦業和礦業循環經濟為基礎,以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的,立足澧縣優勢礦產資源,從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出發,客觀分析規劃期澧縣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按照「優先開發大礦種、突出培育大企業」的思路,積極推動非金屬礦深度開發,認真研究解決礦產資源勘產開發的總量、布局、結構、和時序等重大問題,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提高深度,體現特色,防止簡單重複,切實發揮好規劃在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礦政管理工作有規劃可依,按規劃辦事,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並舉。調整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科學劃定礦產礦產資源勘查和開採分區,制定合理的礦業權設置方案,嚴格執行礦業權準入退出機制,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形成協調有序的資源開發保護格局。

  ——堅持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礦山生產過程中動態環境監管,大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遏制以資源擴張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開發,堅定不移走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之路。

  ——堅持資源開發利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礦山生產過程中動態環境監管,大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遏制以資源擴張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開發,堅定不移走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之路,實現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

  ——堅持宏觀指導與市場配置相結合。切實發揮規劃宏觀指導、政策導向和管理依據作用,培育和規範礦業權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領古丈縣礦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依託資源與依靠科技相結合。依靠資源稟賦,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採用先進適用技術,逐步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礦產品附加值,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把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優勢。

  ——堅持規劃有機銜接、公眾參與的原則。正確處理上級規劃、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相關行業規劃、專項規劃之間關係,與國土空間、主體功能區、區域發展、土地利用、生態建設、產業發展等規劃有機銜接,實現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發揮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及相關專家的作用,擴大公眾參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三)規劃目標

  配合省、市完成安排在縣域內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項目,細化落實上級規劃勘查工作,通過勘查,實現巖鹽、芒硝、石膏礦保有資源儲量的增加,到2020年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2處;採礦權總數控制在90個以內,使大中型礦山比例達27%,實現礦山「減量提質」目標;實施4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1個綠色礦山,全縣建設綠色礦業示範區(專欄一);健全完善重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監測與管理體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補償制度、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執法監管力度及「邊生產、邊治理、邊復墾」的制度。爭取國家與社會資金著重解決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問題

  專欄一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指標體系表

  類別

  指標名稱

  屬性

  地質礦產勘查

  探礦權數(個)

  14

  預期性

  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處)

  1-2

  預期性

  新增礦產資源儲量

  大理石:150萬立方

  預期性

  巖鹽NaCl(332+333)1441.5萬噸

  預期性

  芒硝Na2SO4(333)140.3萬噸

  預期性

  石膏硬石膏(334)7765.3萬噸

  預期性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年開採總量

  固體開採總量

  分礦種開採量

  煤:10萬噸

  預期性

  鐵礦:9萬噸

  預期性

  省部級發證採礦權數

  32

  約束性

  市級發證採礦權數

  30

  約束性

  縣級發證採礦權數

  28

  約束性

  大中型礦山比例

  23

  預期性

  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

  80

  預期性

  重要礦產地儲備數

  2

  預期性

  礦業經濟

  礦業總產值(億元)

  6.81

  預期性

  礦業增加值(億元)

  71.05

  預期性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綠色礦業發展

  綠色礦山比例(%)

  100

  預期性

  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

  45

  預期性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率(%)

  100

  預期性

  礦區土地復墾面積(%)

  50

  預期性

  土地還綠率(%)

  50

  預期性

  展望至2025年,全面完成全縣(市、區)基礎性地質調查,勘查新增1-2個重要礦區可供開發利用,勘查新增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71.05億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格局進一步優化,礦業經濟發展更加健康。逐步健全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礦業經濟增長方式;礦山地質環境得到全面保護,環境破壞得到普遍治理,礦山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礦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礦業結構與布局不斷優化,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更加適應,全縣採礦權總數控制在80個以內,比2015年減少22%。優勢礦產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得到加強。

  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產業布局

  (一)礦產資源產業開發空間布局

  根據澧縣礦產資源區域分布特點,綜合考慮礦產勘查開發現狀、產業基礎、資源潛力,選擇成礦條件有利、找礦前景良好、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作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區域。

  全縣共劃定4個礦產資源勘查區。金家—火連坡鎮暖水街地熱勘查區;太青-暖水街重晶石重點勘查區;金羅-張公廟石膏礦勘查區;宜萬—復興廠巖鹽、芒硝、石膏礦勘查區。在勘查開發區內優先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等工作。

  細化落實市級規劃劃分的礦業經濟區1個「鹽井-合口非金屬礦業經濟區」,產業基地2個「湘澧鹽礦產業基地」、「新澧化工芒硝產業基地」。

  (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方向與總量調控

  1、礦產資源總量調控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宏觀調控方向,結合澧縣礦產資源特點、開發利用現狀、選礦工藝、經濟發展水平及礦產品衍生開發情況,確定煤、芒硝、鐵礦3種作為開採總量調控對象。

  煤:為配合上級規劃減少煤礦開採。規劃2020年煤礦開採總量控制在10.0萬噸。

  鐵礦:截至2015年底設計規模為15萬噸,因澧縣鐵礦含硫高,雜質多目前選礦工藝較落後。規劃2020年鐵礦開採總量控制在9.0萬噸。

  2、礦山數量調控

  根據省、市級規劃下達的採礦權數,規劃期將進一步推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合工作,以煤、石煤、鐵礦、制灰用灰巖結構調整為重點,壓縮礦山總數。到2020年礦山總數將控制在90家以內。其中部省級發證32個,市級發證30個,縣級發證採礦權28個。對採礦權的數量實施總量控制,按照減一增一的原則新設採礦權。

  3、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方向調控

  (1)勘查開發礦種安排

  重點勘查礦種:地熱、大理石、飾面用灰巖等。

  限制勘查礦種:煤、石煤、鐵礦、釩。

  重點開採礦種:地熱、大理石、飾面用灰巖。

  限制開採礦種:煤、石煤、鐵礦、釩。

  (2)勘查規劃分區

  ①重點勘查區

  細化落實上級規劃前提下,在成礦條件和礦點(礦化點)較好區域規劃重點勘查區3個。集中各方資金和力量,力爭在地熱、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種的資源儲量上有較大突破。

  專欄二湖南省澧縣重點勘查區

  編號

  名稱

  所在行政區

  已設探礦權數

  規劃擬設探礦權數

  面積(km2)

  主攻礦種

  1

  大河洲—暖水街地熱重點勘查區

  太青鄉、甘溪鎮、火連坡鎮

  1

  1

  60.02

  地熱、大理石

  2

  太青-暖水街重晶石重點勘查區

  太青鄉、甘溪鎮、火連坡鎮

  1

  81.28

  重晶石

  3

  太青飾面石材重點勘查區

  太青鄉

  1

  5.51

  大理石

  ②限制勘查區

  規劃限制勘查區7個,包括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功能的限制勘查區4個,具有資源保護功能限制勘查區1個,古蹟文物、城市規劃保護功能的限制勘查區2個(專欄三)。

  專欄三湖南省澧縣限制勘查區

  編號

  名稱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限制內容

  1

  澧洲涔槐國家溼地公園

  王家廠、方石坪、火連坡鎮、閘口鄉

  28.69

  限制除地熱、礦泉水以外礦種的商業性勘查

  2

  天供山森林公園保護區

  金羅鎮、閘口鄉

  6.15

  3

  馬頭鋪煤、釩限制勘查區

  方石坪鎮、馬頭鋪鎮、楊家坊鄉

  40.52

  4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大坪鄉、車溪鄉

  24.58

  5

  澧縣縣城總體規劃區

  澧陽鎮、澧澹鄉、澧東鄉

  74.6

  6

  城頭山地質公園(彭山景區)

  張公廟鎮

  3.14

  7

  嘉山風景名勝區

  九垸鄉

  0.57

  (3)開採規劃分區

  ①限制開採區

  規劃限制開採區4個,包括具有資源保護功能的限制開採區3處及具有環境保護功能的限制開採區1處(專欄四)。

  專欄四湖南省澧縣限制開採區

  編號

  名稱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限制內容

  1

  澧縣太青山鐵礦限制開採區

  太青鄉

  6.82

  鐵

  2

  澧縣赤峰-方石坪-羊兒山煤炭限制開採區

  方石坪鎮、洞市鄉、碼頭鋪鎮

  76.04

  煤炭

  3

  澧縣楊家坊鐵礦限制開採區

  楊家坊鄉

  7.68

  鐵

  4

  天供山省級森林公園

  閘口鄉

  6.15

  ②禁止開採區

  規劃禁止開採區7個(專欄五),包括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功能的禁止區5個、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功能的禁止區1個和重要城鎮及基礎設施保護功能禁止區1個。

  專欄五湖南省澧縣禁止開採區

  編號

  名稱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禁止內容

  1

  澧洲涔槐國家溼地公園保護區

  王家廠火連坡鎮

  28.69

  除地熱、礦泉水外,禁止其它礦種開採

  2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保護區

  大坪鄉、車溪鄉

  24.58

  3

  縣城建設總體規劃保護區

  澧陽鎮、澧東鄉、澧澹鄉、張公廟鎮

  73.76

  4

  城頭山地質公園(彭山景區)

  張公廟鎮

  3.14

  5

  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

  九垸鄉

  0.57

  (三)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在成礦條件有利、找礦前景良好、資源比較集中、稟賦條件良好的地區,應用礦產資源勘查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開展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礦產資源綜合勘查和綜合評價,努力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為地方礦產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重點礦區

  重點礦區只在省規中劃定縣級規落實細化即可。上級規劃在澧縣行政管理區內未規劃重點礦區。因此,澧縣本輪縣級規劃中未劃定重點礦區。

  2、基礎性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

  基礎地質調查:配合落實完成《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年—2020年)》和《常德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年—2020年)》中涉及澧縣行政區劃內的公益性地質調查任務。

  礦產資源勘查:以落實細化上級規劃為主。澧縣縣域內通過開展巖鹽、芒硝、地熱、大理石等礦種的勘查工作,到2020年新發現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地1-2處,新增大理石礦產資源儲量:150.0萬m3。

  (四)礦產布局優化調整與轉型升級

  提升礦山規模開發整體水平。嚴格執行全省礦山最低開採規模要求,防止「一礦多開、大礦小開」;以礦產資源和開發利用技術為基礎,以全面提升競爭力為目標,以政策引導為手段,繼續調整大、中、小型礦山比例結構,通過聯營、合作、改造等形式,鼓勵、支持大型礦業集團收購中小型礦山,引導礦山企業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之路;進一步做強做大現有礦業集團,組建一批新的礦業集團,塑造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提升礦業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至2020年,完成上級規劃大中型礦山比例至7%的要求。

  限制煤炭和難選鐵礦的開發,積極探索非常規能源利用。繼續壓縮煤炭和鐵礦產能。發展巖鹽、芒硝化工衍生產品。積極推進方解石、飾面石材(大理石)、地熱、礦泉水、地熱(地溫能)等非金屬新興礦產的開發利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提升經濟效益;培育新的礦業經濟增長點。

  (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準入、退出機制

  1、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準入條件

  礦產資源勘查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劃規定,不允許設立規劃禁止勘查開發的礦種和在禁止、限制勘查開發區塊內設置與其條件互相矛盾的礦業權;新設探礦權必須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礦業權設置方案、勘查區域和勘查礦種等相關條件;一個探礦權設置區劃範圍內原則上只設置一個勘查主體,探礦權面積不得少於四分之一個基本單位區塊;第一勘查年度資金投入額不得低於申請項目勘查實施方案安排的總資金的1/3;探礦權申請人應是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勘查實施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地質勘查資質。探礦權申請人不具備地質勘查資質的,應依法委託具有相應地質勘查資質的勘查單位編制勘查實施方案並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探礦權人和勘查單位均不得對勘查項目進行轉包;探礦權設置符合礦業權設置區劃相關要求;原則上不新設煤礦、鐵礦、釩礦、鎢礦、稀土等國家規定限制商業性勘查的探礦權,環境保護功能的限制勘查區內不新設除地熱、礦泉水以外的商業性探礦。嚴格按整裝勘查開發要求進行。

  2、勘查退出機制

  若探礦權不能如期提高勘查階段,延長本勘查階段時間需要縮減勘查面積,每次縮減的勘查面積不得低於首次勘查許可證標明勘查面積的25%;探礦權人違規探礦,情節嚴重或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吊銷勘查許可證;不符合相關準入條件而違法獲得勘查登記或以欺騙、賄賂等方式得到勘查許可證的,依法予以撤銷。

  3、開採準入條件

  新設採礦權主體必須具備資格、資金、技術、規模和環保等相關條件。礦權人應當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礦山規模嚴格執行區域單礦種最低開採規模和重要礦區最低開採規模;採礦權設置符合礦業權設置區劃相關要求;一個開採規劃區塊範圍內原則上對應一個開發主體,區塊面積原則上不小於0.1平方公裡,擬設採礦權範圍與開採規劃區塊範圍擬合度達到70%以上;露天開採不得佔用基本農田,不得在生態紅線一級區內開採;地下開採礦山的尾礦庫、廢石堆、工業廣場、廢石廢液等不得佔用、破壞基本農田和生產紅線。

  4、開採退出機制

  礦產資源開採的退出機制採用主動註銷、依法吊銷、補助退出、整改淘汰四種方式。採礦權人主動申請註銷採礦權的,經有關部門批准後關閉退出;採礦權人逾期不辦理採礦許可證變更登記或註銷登記的,依法吊銷其採礦許可證,關閉礦山;已建合法礦山,由於公共利益需要、產業政策原因需要退出的,補助退出;已建礦山未達到最低開採規模、安全規範規程、環境保護、最低「三率」指標等及其他要求的,以及仍採用國家明令淘汰採選技術方法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後未達到要求的關閉退出。

  四、綠色礦業發展

  綠色礦業發展要求礦山企業將先進的採礦裝備、先進創新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和綠色礦業的概念融合。是以後礦山發展建設的重要方向;是促進礦山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與復墾、礦業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手段;是保證礦山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新形勢下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和礦業發展道路的全新思維。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有利於企業與地方矛盾的改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一)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

  縣域內主要礦種有煤、石煤、巖鹽、芒硝、石膏、鐵、膨潤土礦等,均為單一礦產。其中煤、巖鹽、芒硝、石膏礦種均達到詳查至勘探工作程度,巖鹽、芒硝、石膏、膨潤土資源儲量均達到大型礦床規模。

  巖鹽、芒硝、石膏、膨潤土等礦產儲量大,分布集中,具有集中開發優勢。

  (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提高礦產資源資源節約水平。加大資金投入,開展低品位、難選冶鐵礦,硬石膏等合理開發利用研究;加強煤矸石綜合利用;促進部分低品位的鐵、石膏、硬石膏等轉化為可利用資源。

  推廣應用一批採選關鍵技術,帶動同類礦山提高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推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建設,根據澧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以金輝石膏製品等龍頭企業為重點,發展石膏礦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在開發石膏建築裝飾材料的同時,可利用洞市鄉、甘溪鎮兩處已被國家產業政策淘汰的溼法水利生產裝置,改造成以硬石膏為原料制硫酸聯產高貝利特水泥生產線,解決一批具有全局意義的綜合利用問題;加強礦產資源三率水平管理,至規劃期末,實現全縣大中型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達到80%。實現礦山資源綜合利用。

  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形成完善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規範,總量控制、開發準入、監督管理和評價考核機制初步形成,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激勵約束政策不斷完善;建立全省重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信息化管理平臺,推進以「三率」為核心的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準體系建設。

  (三)礦山用地與復墾

  礦山用地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6號)、《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7號)等相關法律、法規。集約利用礦山土地資源,合理安排礦山土地復墾工作,統籌規劃礦山用地。鼓勵各方力量開展礦區土地復墾,開採礦山要嚴格實施土地復墾方案,採取「邊開採、邊保護、邊復墾」的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破壞土地面積、降低破壞程度。重點加強歷史遺留礦山礦區土地復墾,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社會資金重要參與、「誰投資、誰受益」的土地復墾多元化融資渠道,深入推進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及礦區土地復墾工程,提高礦區土地復墾率至45%。

  (四)礦業循環經濟

  礦業循環經濟可以採用以下3種模式:①單個礦業企業、行業協會或礦業集團型;②礦業生態園區型模式;③社會大循環模式。開展礦山廢水、廢渣的二次利用研究,把清潔生產、廢物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

  以豐富鹽類礦產資源和石膏礦集中連片開發的有利條件為龍頭,重點建設大型純鹼、氯鹼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項目。藉助金羅鎮焦柳鐵路的強大運輸力量,打造石膏新型建築材料基地,形成湘西北以澧縣為中心的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新型建築材料產品生產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物流信息中心作為遠景目標。形成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築裝飾材料等產業鏈。

  (五)綠色礦山建設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提出發展綠色礦業的要求,確定細化、落實《湖南省礦產資源規劃》和《湖南省常德市礦產資源規劃》。到本輪規劃期末,全縣建成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實現全縣大中型礦山全部達到省級綠色礦山標準要求,其餘礦山參照綠色礦山標準管理。綠色礦山比例達到23%,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1家、省級綠色礦山17家。縣級綠色礦山72家。

  (六)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

  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資源利用集約化、開採方式科學化、企業管理規範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及《國家級綠色礦山基本條件》的九條標準為基本要求;以巖鹽、芒硝礦為核心,以礦區為單元,細化落實上級規劃的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充分發揮湘澧鹽礦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示範作用。由東到西,以大中型礦山企業為主體,兼顧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及小型礦山企業,以點帶面、集中連片,然後逐步推進,最後全面鋪開整體推進澧縣綠色礦業示範區建設。嚴格遵守《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認真執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礦山土地復墾方案》。堅持「邊開採,邊復墾」,利用各方資金,採用先進土地復墾技術,使礦山壓佔、損毀而可復墾的土地應得到全面復墾利用。積極加入並自覺遵守《綠色礦業公約》,制訂有切實可行的綠色礦山建設規劃。健全完善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生態重建、安全生產等規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按照礦產資源開發規劃與設計,較好地完成了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指標。開展節能降耗、節能減排工作,節能降耗達國家規定指標。制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重視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視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礦山企業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顯著。履行礦山企業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妥善解決礦山與當地居民、環境、地方文化等各類矛盾,共創和諧、自然的生產生活環境。構建綠色礦業發展長效機制。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區域面積的80%以上。礦山選礦廢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0%以上或實現零排放,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國內同類礦山先進水平。到2020年澧縣全面建設綠色礦業示範區。

  (七)綠色礦業管理措施

  加大綠色礦業建設推進力度。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三級綠色礦山建設體系和綠色礦業建設考核制度,明確礦山企業目標、任務和責任,加速規模以上礦山企業綠色礦山建設。

  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對新建和改建礦山實行綠色礦業準入制度;加大對綠色礦山建設的支持力度,建立獎勵和懲戒制度,儘快落實礦產資源配置優先制度。

  加強發展綠色礦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抽調素質高、能力強的技術人員和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使得綠色礦山的建設從技術上得到保障。同時,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參與礦山建設,開闢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提高礦山科研總體水平。加大科技經費投入,保障科技活動經費不小於產品銷售收入的1%。以國家提倡建設綠色礦山為契機,搭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平臺,結合各礦山實際發展情況,組建科研隊伍,與實力雄厚的技術單位共同完成各項科技攻關項目。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相關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強化技術支撐體系和人才隊伍培育。

  組織保障措施。為保證綠色礦山規劃目標順利實現,為推動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建立礦山企業和當地政府、鄉村組織聯動的有機協調機制,共同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由縣政府分管礦山的副縣長領導任組長職務,成員組成由縣政府各個相關部門與綠色礦業發展區企業一把手組成;對綠色礦山建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進展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工作制度》和《獎懲制度》。通過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具體制度,確保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資金保障措施。綠色礦山建設的資金來源以企業自籌資金為主,同時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申請相關國家科研經費和配套資金,同時申請各級政府財政對綠色礦山建設的相關補助資金或獎勵基金作為補充資金,積極爭取各項支持政策。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中央財政資金、企業投資資金、地方財政、招商引資及居住戶出資。

  監督管理措施。為加強對綠色礦山重點工程建設的保障與監督,由專職人員和有管理經驗的技術人員成立專門的綠色礦山建設監督管理組。管理組獨立於建設工作組之外,職能為監督、督促建設工作的進度與實施情況,其組成人員不能有礦山企業的人員參與。監督管理組實行組長負責制,按照季報、年報及階段性成果報告向縣政府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組報告工作。

  五、部省市級發證礦業權設置區劃

  (一)探礦權設置區劃

  規劃期末預期探礦權14個。其中第一類礦產(高風險礦產)地熱勘查規劃區塊(探礦權)1個(普查轉詳查)、落實市級規劃空白區新設第一類礦產(高風險礦產)地熱勘查區塊7個;空白區新設大理石礦第二類礦產(低風險礦產)勘查規劃區塊(探礦權)2個;已設探礦權保留巖鹽、石膏礦均屬第二類礦產(低風險礦產)勘查規劃區塊(探礦權)4個(普查轉詳查);對於第三類礦產(砂石粘土等無風險礦產)不劃定勘查規劃區塊(探礦權)。

  (二)部省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規劃期末預期部省級發證採礦權30個。其中,已設採礦權保留煤、石膏、巖鹽、芒硝、鐵礦等礦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23個;已設採礦權調整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6個。達到詳查勘查程度的探礦權轉採礦權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2個。

  開採規劃區塊按礦種分:煤礦3個,石膏礦20個,巖鹽礦2個,芒硝礦2個,鐵礦3個。

  (三)市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本輪規劃設置開採規劃區塊34處。其中已設採礦權保留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21個;已設採礦權調整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8個;已設採礦權調整開採規劃區塊1個;空白區新設開採規劃區塊(採礦權)4個。規劃期末預期市級發證採礦權控制在30個內。

  (四)勘查開發監督檢查

  加強礦產勘查監督檢查,維護勘查秩序。對不符合規劃的,不予籤署同意登記、延續和審批意見;嚴格執行地勘項目設計審查和野外管理驗收制度,管理部定期進行野外抽查,督促勘查項目進度;嚴格按相關政策要求規範探礦權出讓。

  加大礦山開發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礦產開發健康有序。嚴格控制礦業權開發總數,要求發證採礦權數量必須與上級主管部門下達指標數嚴格一致;嚴格落實「市場配置、規劃控制、計劃投放、合同管理」的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和完善礦業權投放和交易制度;完善礦業權預警機制與上下聯動機制,努力實現對合法礦業權的跟蹤管理和對違法行為的及時處理;建立礦山儲量動態測量管理系統,將成果應用於礦權管理中,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監督。

  六、縣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一)縣級發證採礦權開採總量控制

  嚴格落實市級規劃採礦權指標,全縣縣級發證採礦權數量控制在28個以內。砂石、粘土礦年開採總量預期1100萬噸。

  (二)縣級發證採礦權開採布局

  按照《規劃》中小三區設置要求,縣級發證採礦權共規劃2個允許開採區、2個集中開採區、1個備選開採區。

  專欄六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砂石、粘土礦開採分區

  編號

  名稱

  分區類別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1

  太青-火連坡砂石粘土礦集中開採區

  集中開採區

  太青鄉、甘溪鎮、火連坡鎮

  76.13

  2

  道河-白馬砂石粘土礦允許開採區

  集中開採區

  道河鄉

  10.29

  3

  大樟樹-宜萬砂石粘土礦允許開採區

  允許開採區

  金羅鎮、宜萬鄉

  47.71

  4

  王家廠砂石粘土礦允許開採區

  允許開採區

  王家廠鎮

  18.87

  5

  燕涔-刻木山砂石粘土礦備選開採區

  備選開採區

  楊家坊鄉、碼託鋪鎮

  29.69

  新設採礦權優先在集中開採區投放,為保障居民建設需求可就近在允許開採區投放,為滿足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需求可在備選開採區臨時投放,新設砂石粘土礦類採礦權須與交通、水源保護地及其它基礎設施保留足夠的安全距離,規劃劃定的禁止開採區內不得新設採礦權。

  (三)縣級發證採礦權設置區劃

  本輪規劃中劃定縣級發證採礦權開採規劃區32個。其中已設採礦權保留區塊12個;已設採礦權調整3個、整合1個,空白區擬新設開採規劃區塊16個。

  本輪規劃期末縣級發證採礦權總數控制在28個。

  (四)縣級發證採礦權準入退出條件及監管

  1、準入條件

  ——設立新礦山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及規劃相關規定,一個採礦權設置區劃範圍內原則上只設一個開發主體,開發主體必須具備資金、技術、環保等相關條件。

  ——新設建築石料採礦權生產規模原則上不得低於30萬噸/年,面積原則上不得小於0.1km2,開採年限不得小於3年。

  ——新設露天採石場與周邊人員居住場所、重要建(構)築物及設施的最小安全距離不得小於300米,與鐵路直線距離不得小於1000米,不得損壞基本農田,一級農田保護區劃入禁止開採區,二級農田保護區劃入限制開採區。

  ——礦山企業必須具有合理的礦山開發利用方案、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方案、礦山安全生產許可證等材料,同時擁有合法的礦山用地手續和交納足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

  ——新建礦山必須按照《湖南省礦產資源開採登記條件規定》(省政府令第257號)規定配備專業技術和生產作業人員。

  2、退出條件

  ——已設礦山未達到最低開採規模要求,礦山「三率」水平未達標或對環境破壞嚴重的,應當通過整合、技術改造等方式使其達標,不能達標的礦山不予辦理採礦證延續或者變更登記。

  ——與規劃禁止開採區範圍重疊並造成環境破壞嚴重或危機生命財產安全的砂石、粘土礦山應及時註銷或按照「關一開一」的原則就進投放。

  ——關閉礦山必須要求礦山主體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礦山土地復墾工作,確保環境問題不遺留。

  3、監管措施

  ——加大對無證開採、濫採亂挖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資源環境安全。

  ——不定期組織礦山執法檢查和整頓工作,加強採礦監管,落實責任,按照「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安排礦山土地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貫徹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制度和土地復墾押金制度。

  ——嚴格把控採礦權的新設和延續工作,對開採要求不合格或沒有繳納備用金的礦山應暫不予以辦理相關手續,整改合格後再予辦理。

  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持續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土地復墾和礦山復綠,提高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水平;重點實施太青山鐵礦區、申家村礦區煤、石煤礦、澧縣金羅石膏礦區、澧縣曾家河芒硝礦礦區等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

  規劃至目標年,礦山地質環境汙染及生態破壞的狀況得到基本控制,礦山汙水處理率由目前的43.92%提高至70%,礦山廢渣處理率由目前的21.3%提高至50%,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土地復墾率達到45%以上。礦山綠化率提高到50%以上;讓採礦活動遠離環境保護對象,在重要景區、重要歷史文化古蹟、地質公園等保護範圍周邊禁止新辦採礦點。

  將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社會經濟影響大、治理後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礦區及其周邊劃定為重點治理區(專欄七)。

  專欄七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序號

  名稱

  主要礦山

  面積(km2)

  治理內容

  1

  太青山鐵礦區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澧縣太青金鼎鐵礦

  6.94

  渣堆平整覆土綠化,露天採場覆土復墾綠化。

  2

  火連坡紅星鐵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澧縣火連坡紅星鐵礦有限責任公司紅星鐵礦

  1.2

  廢渣綜合利用、渣堆平整、土地復墾、

  3

  湘澧鹽礦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湖南新澧化工有限公司澧縣芒硝礦

  6.63

  土地平整、修建溝渠、地表水質監測

  4

  閘口-火連坡石煤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澧縣火連坡鎮松竹石煤礦、澧縣寶富石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寶富石煤礦澧縣閘口鄉官衝石煤礦

  13.37

  廢渣綜合利用、土地復墾、

  5

  昌家-甘溪煤、石煤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澧縣甘溪灘鎮蘆茅村彩輝石煤礦、澧縣葉勇石煤礦、澧縣洞市鄉牡丹煤礦

  10.01

  廢渣綜合利用、渣堆平整、修建沉澱池、加強地表監測

  6

  金羅石膏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澧縣昌達礦業有限公司昌達石膏礦、澧縣恆泰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石膏礦、澧縣羊耳山石膏有限責任公司石膏礦等

  32

  廢渣綜合利用、渣堆平整、修建沉澱池、加強地表監測

  7

  球山-申家石煤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湖南省常德赤峰實業總公司方石坪井、澧縣金輝石煤礦、澧縣方石坪龔家凹石煤礦等

  6.92

  塌陷、裂縫充填加固,廢渣綜合利用、渣堆平整、修建沉澱池、加強地表監測

  8

  曾家河芒硝礦區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湖南新澧化工有限公司澧縣芒硝礦

  11.15

  塌陷區回填、土地平整、土地復墾、搬遷、加強監測點

  在重點治理區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重點工程建設,敦促礦山企業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鼓勵社會資金以多種形式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機制

  1、新建、改建、擴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必須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嚴格執行礦山準入條件,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礦山生產區必須與生活區分離;礦山汙染物的排放率、選礦廢水的重複利用率、土地復墾率等必須符合規劃要求;嚴格執行礦山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驗收制度;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編制礦山水土保護方案,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方案,加強對各「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制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監督方案,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實行動態監測。

  2、加強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

  制定完善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技術規範和標準,引導並強制礦山企業邊開發,邊治理。鼓勵採用先進的採、選、冶工藝,開發低廢、無汙染的礦山清潔生產技術,實現礦山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實行按期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監測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年度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制度,生產礦山定期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送真實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情況的年度報告並接受監督檢查。對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要依法查處,並責令限期整改達標,逾期未達標的,依法予以關閉。

  3、閉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現已閉坑的老礦山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拓寬資金渠道,制訂激勵政策,加快推進治理恢復進程;礦山企業申請閉坑的同時,必須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任務,否則不予辦理閉坑手續,不返還相應的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

  4、積極推進礦山土地復墾

  嚴格執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土地復墾準入管理。嚴格落實土地復墾方案審查制度,當礦山項目沒有復墾方案不予受理採礦權申請。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破壞土地面積、降低破壞程度、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努力實現邊開採、邊保護、邊復墾。新建、在建礦山籌建、開採造成破壞的土地全面得到復墾利用;對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土地,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引導外部資金,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各方力量開展礦區土地復墾。到2020年,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土地復墾率達到45%。

  八、重點工程

  (一)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程

  通過實施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程,為區域地質找礦、成礦預測、資源環境評價提供基礎依據,促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工作順利進行。

  專欄八湖南省澧縣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重點工程

  序號

  項目名稱

  所在行政區

  面積(km2)

  主要工作內容

  1

  1:5臨澧縣幅區域地質調查

  澧縣境內大坪鄉、張公廟鎮、澧南鎮、道河鄉

  156.93

  1:5萬地質填圖、物化探測量、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二)礦產勘查工程

  通過實施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程,著重開展重點勘查區的勘查工作,率先在重點勘查區內實現找礦突破,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專欄九湖南省澧縣礦產勘查重點工程

  序號

  項目名稱

  所在行政區

  主要工作內容

  1

  太青-暖水街重晶石評價

  澧縣太青山鄉、火連坡鎮

  1~2.5萬地質填圖、槽探、礦點檢查

  2

  金家—火連坡鎮地熱評價

  太青鄉、甘溪鎮、火連坡鎮

  1萬地質填圖測量、調查、鑽探

  (三)、湖南省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湘澧鹽礦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工程

  通過實施綠色礦山建設工程,促進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本輪規劃期內完成上級指定的「澧縣綠色礦山建設示範區」的建設。

  專欄十三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綠色礦山建設重點工程

  編號

  項目名稱

  所在行政區

  主要工作任務

  建設

  級別

  項目起止時間

  1

  湖南省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湘澧鹽礦綠色礦山建設工程

  鹽井鎮

  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土壤修復、礦山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等

  國家級

  2016-2020

  九、規劃實施管理

  (一)、強化規劃的法律地位

  《規劃》一經批准發布,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貫徹落實。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保護、與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法制建設和執法力度,配合國家、省、市、縣等與礦有關法律法規,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礦。強化規劃管理,提高規劃管理的剛性

  (二)、健全規劃管理體系與責任考核制度

  依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專項規劃服從總體規劃的原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礦產資源管理體系,切實履行國家賦予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礦產資源管理的職能,建立集中統一、精幹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權威的礦產資源管理體系,制定有利於礦產資源管理的規章制度、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嚴格規劃審查和許可制度,加強礦業權市場管理與調控。將《規劃》實施目標分解細化並落實到具體領導負責人及礦山企業,並將《規劃》執行情況作為領導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規劃實施監督檢查(機制)

  (1)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測。不定期對各勘查項目作實地調查,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勘查行為。

  (2)礦產資源儲量變化動態管理與監督。國土資源部門應對礦產資源儲量的增加、變動註銷情況進行及時管理和監督。

  (3)礦山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對轄區內的礦山生態環境進行監督和檢查,為治理提供依據。轄區內的礦山所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和環境地質問題時,依法責令採礦權人限期治理。

  (4)《規劃》實施情況調查與監測

  調查《規劃》在實施過程中的落實情況及需要補充修改的問題;調查本《規劃》與市級《規劃》和縣相關規劃的銜接、協調情況和需處理的關係。

  下級國土資源部門定期向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報告《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結果。

  (四)、樹立規劃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拓展資金籌措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級財政投資和社會資金投資,為規劃重大工程提供資金保障。支持和鼓勵礦山企業開展低品位、難選冶礦石的選冶研究,鼓勵替代資源開發利用、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和礦山尾礦回收利用,對在規劃實施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的給予獎勵或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減免礦產補償費。完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經濟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五)、實施人才保障與科技創新機制

  加強全縣各級礦產資源規劃信息系統建設,為滿足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加快規劃實施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採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等設備和技術手段,建立覆蓋全縣主要礦產分布區的基礎數據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重點礦區的礦產資源儲量變動情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情況、地質災害情況等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測,提高規劃管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

  (六)、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加強礦法宣傳,增強全縣民眾的礦產資源法制意識,強化礦產資源屬國家所有的觀念,增強各類礦業權人依法辦礦的自覺性;加強本《規劃》的宣傳貫徹,充分利用和發揮廣播電視、報刊文章、廣告標語等宣傳媒體的作用,公示規劃禁採區、限採區。增強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主動性。

  十、附則

  《規劃》由文本、附表、附圖組成,三者具有同等效力。

  《規劃》一經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

  《規劃》五年一修編,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須按原程序進行報批。

  《規劃》經澧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澧縣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規劃》由澧縣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

  

相關焦點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
    甘政辦發〔2017〕15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土資源部和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徽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已經經省政府同意,並報國土資源部審核批准> 為推動礦產資源利用與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力度,提高礦產資源對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能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酒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
    酒泉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6-2030) 一、規劃總則 (一)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2030年,基期年為2015年,其中: 近期:2016~2020年 遠期:2021-2030年 遠景:2030年以後 (二)規劃層次 本次規劃分為酒泉市域、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 聚焦|中央部委及各省政府全面加強砂石礦產資源管理
    (國家稅務總局)規划進展廣東:開展建築石料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編制2019年8月19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技術服務的公告,啟動編制《廣東省建築石料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20~2030年)》。公告明確了採購需求、條件要求及經費等內容。
  • 神秘礦種被國家定義為「戰略性礦產資源」:中國為何要加大螢石的...
    2016年11月通過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中,將螢石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作為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和管理的重點對象。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在當日的聯盟成立大會上介紹,螢石是可用盡且不可再生的世界級稀缺資源,是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歐美等發達國家將其列入需重點保障的關鍵性礦種。
  • 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2018-2025)
    、文件《湖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12)《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2013)《湖南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2016)《湖南省「十三五」主要汙染物減排規劃》(2016)《湖南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 公示| 2020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
    (北京)、北京聯合大學王仰麟、常青、謝苗苗、彭建、劉小茜、吳健生、劉焱序、崔山、韓憶楠、孫琦、陳彬、胡熠娜、杜悅悅中國土地學會土地生態分會26城市建設中老齡化規劃對策研究—以青島市為例基礎研究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宮震、潘麗珍、韓青、張雪、侯可明、宋銘山東土地學會27湖北省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及專題研究基礎研究武漢華中國土科技有限公司盧曉玲、劉輝、劉續琪、閆威良、李潤傑、範志剛、湯電波
  • 礦產、礦產資源基礎知識
    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列出了我國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分類細目,共有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四類168種,其中地下水具有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雙重性質。礦產資源是賦存於地殼內部或表面的,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地質作用產物。它既包括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開發利用的物質,又包括在未來的條件下具有潛在價值的物質。
  • 2020年下半年澧縣教育系統補充招聘教師公告
    應聘者需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學歷和學位證書、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註冊表、教師資格證書(或教育部頒發的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和普通話等級證,2020年普通高校全日制畢業生暫不提供)等原件及複印件各一份、本人近期同底一寸免冠彩照3張報名。不接受服務期內的澧縣特崗教師報名。報名時提供已填好的《湖南省事業單位招聘人員報名表》。
  • 雲南省紅河州礦產資源
    紅河州礦產資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礦種多,資源配套程度高。已探明儲量的30餘種礦產具有資源結構上的綜合優勢,主要金屬礦產共、伴生組合多,綜合利用價值和就地配套程度高,有利於相互結合發展礦產品化工業、精深加工等礦業延伸產業。二是資源分布廣又相對集中。已發現的礦產地遍布全州13個市、縣。
  • 關於太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採購的公開招標公告
    1.項目名稱:太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公開招標採購2.2020年3月太原市政府關於印發《太原市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管理系統,初步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 ==鹽、鉀礦產資源情況塈規劃項目==
    豐縣工業化起步較晚,為豐縣保留了大量稀缺的地下礦產資源。   一、巖鹽礦產資源:   豐縣巖鹽礦區位於縣城北約10公裡處,北起鴛樓斷層,南自下第三系官莊組中段底界露頭線,東起師寨斷層,西至嘉祥斷層,東西長10.7公裡,南北寬6公裡,其分布範圍約64平方公裡,含儲量約220億噸。
  • 中心鎮總體發展規劃_2020年中心鎮總體發展規劃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做為度假區休閒的形象窗口,新一代創意小鎮的建設樣板,打造承載漢牡丹歷史文化,面向全國的文化牡丹小鎮。 圖紙張數:160張 2016三亞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文字加圖集).zip 第一條 規劃 範圍 本規劃範圍為三亞市行政區劃所轄陸地範圍及近海地區。
  • 市政府關於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總體規劃(2016~2030)的批覆
    (2016~2030)的批覆 市政府關於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總體規劃(2016~2030)的批覆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18-06-05
  • 明光市泊崗鄉2020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5)《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函2016〔1069號〕); (6)《安徽省國土廳關於抓緊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皖國土資〔2016〕125號); (7)《關於抓緊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的通知》(滁國土資房[2017]33號);
  • 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指南下載_2020年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指南下載資料...
    這是北京市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取得的又一重要階段性工作成果。 文末福利,獲得北京市14個分區(國土空間規劃)正式成果下載(一) 為貫徹落實《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其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北京市從構建完整國土空間規劃傳導體系的角度出發,在城市空間結構確定的中心城區、多點地區、生態涵養區創新增加了分區規劃的傳導層次,由市級層面統籌、各 查看詳情
  • 《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解讀
    全面分析國內外環境,準確把握新的發展形勢、目標和任務,深入研究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土地資源管理問題,為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4)形成規劃大綱和大綱說明。以《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按照深入實施省委省政府「八八戰略」,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以土地資源的支撐能力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為基礎,開展了18項規劃專題研究。以這些專題研究為基礎,形成《浙江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大綱、大綱說明。   (5)編寫規劃方案。
  • 澧縣強化鄉鎮安全生產執法監管體系建設
    澧縣強化鄉鎮安全生產執法監管體系建設 來源:紅網 作者:胡豔華 編輯:徐放 2014-09-30 14:41:23
  • ...關於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有關事項的函》(徵求意見稿...
    附件: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有關事項的函(徵求意見稿)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0年12月10日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有關事項的函(徵求意見稿)
  • 賓川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政策,依據賓川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對賓川縣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及賓川縣社會經濟發展總體部署,制定《賓川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大綱》(以下簡稱《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