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21:16 |浙江社科
文化浙江,錦繡華章!自2018年起,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浙江新聞頻道,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專題節目《文化浙江·大講堂》,擷取浙江歷史上一些特色鮮明的人、事、景,為廣大觀眾展示浙江璀璨的歷史文化。去年以來,圍繞浙江四條詩路文化帶建設,推出了「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浙江段)」等專題節目。本季節目推出「甌江山水詩路」篇。
甌江,從山中來,到大海去;綿延八百裡,奔流不息;多少文人墨客徜徉於甌江山水之間,寫下一首首詩篇,傳誦至今,讓甌江山水詩路閃耀千古。
青田因何得名,又如何與鶴結緣?甌江南岸的石門洞,是如何吸引歷代文人墨客紛至踏來,又留下了哪些詩篇?巧奪天工的石雕技藝如何流傳至今,青田石雕,又是怎樣通過甌江,名揚世界?
守望文化家園,傳承歷史文脈,本期《文化浙江大講堂》繼續走進麗水青田,為您講述《甌江山水詩路:石豔青田 鶴鳴甌江》
從浙南百山祖大山深處,
自西向東一路奔流,
甌江在這裡,
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
這就是甌江的中遊——青田。
洞天福地 鶴鳴甌江
青田,得名最早源於南北朝,《永嘉郡記》中就有關於青田地名的記載。而據青田舊志記載:青田山,縣北一裡。山下有田,產青芝,故名青田。所以,青田別名「芝田」。蘊芝聚鶴的青田,就這樣靜處在甌江中下遊的大山中。
青田的最著名的鄉賢劉伯溫,也曾寫道,「身騎青田鶴,去採青田芝」。
而青田山因有白鶴棲居而聞名,故後稱太鶴山,縣城為「鶴城」。青田與鶴緊緊相連,這裡就是鶴家鄉。無數文人墨客皆留下了吟詠青田鶴的詩篇。從南北朝梁元帝的「青田之鶴,晝夜俱飛」,到唐代杜甫的「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再或是白居易的一句「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謠」,道盡鶴之高潔風骨,更繪出青田山水的煙雨朦朧。穿越千年,鶴鳴似乎依然迴蕩在青田山水間。
如今鶴已渺遠,太鶴山、甌江卻依然保留著鶴之名,鶴之韻。沿著甌江順流而下,忽見兩座山門屹立江邊,是為「石門洞」。渡船過江,走進山門,古木蔥鬱,溪水潺潺,別有洞天。1500多年前,有一位詩人來到這裡,他悠閒地穿著塗蠟的木屐,不經意地走進了這個山門,竟發現了一處絕妙洞天,傾心於此,他題詩作賦,勒石讚美。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山水詩開宗的謝靈運。「石門洞」之名有傳也為謝靈運所賜。
似洞非洞適成仙洞,有門無門是為佛門,風景奇絕的石門洞,一道石門飛瀑就像一處點睛之筆,將它的美景推向極致。
此後歷代文人墨客紛至踏來,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湯顯祖、清朝的阮元等曾為石門洞賦詩題詞,保留至今的摩崖石刻有117處之多,在這裡,詩歌與石門山水才是永恆的留存。
石門洞的好景遠不止此,郭沫若先生在古稀之年不遠萬裡來到石門洞,留下動人詩篇,「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
而這裡,也是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劉基求學之所,度過了自己的一段青蔥歲月,石門飛瀑旁的國師床、綠樹掩映下的石門書院,以及藏書石、伯溫古村、劉基祠等都在述說著一個個劉基故事,從古流傳到今。
石如美玉 巧奪天工
青田也是一個石書傳奇之地,這裡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青田石的原產地。一座城因石而聞名,一方石以城來命名。石頭堅而不硬,潤而不粉,清麗雅致,幾千年來,青田石成為歷代文人公認的「雅石」,被稱為「石中君子」,「印石之祖」。當代著名詩人郭沫若到青田遊歷,對青田石一見傾心,專門留詩讚頌:「青田有奇石,壽山足比肩,匪獨青如玉,五彩竟相宜」。
青田石最讓篆刻家痴迷之處,在於它質地堅實細密,溫潤凝膩,非常適於奏刀,創作的作品極富金石味。青田石雖有紅、綠、藍、紫、黃等各種豔麗的色彩,然而神奇的是,長久凝視它,卻並不刺眼,也就是行家所謂的「褪盡火氣」之後的優雅。而青田的工匠們將其雕琢成器,便有了青田石雕。
浙江博物館藏有六朝時墓葬用的青田石雕小臥豬四隻,小臥豬造型簡練,形神兼備。到了明代,青田石「燈光凍」作為印材被引入篆刻領域,不但終結了銅印時代,開創了石章時代,更開啟了中國文人刻印的新篇章。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青田,精美的石頭會說話了。在流逝的時光中,一塊塊似璞如玉的石頭上,就慢慢地遊出了金魚,飛出了仙鶴,結出了葡萄,長出了谷穗……
千百年來,青田人汲納了甌江水的靈秀,歷經一代又一代的巧手匠心,青田石,以自然之奇,融人文之韻,不斷續寫著美石的傳奇。
世界青田 以「僑」築橋
「青田的華僑,是出國的石頭;青田的石頭,是不出國的華僑!」這句話在青田婦孺皆知,耳熟能詳。清朝初年,青田人肩挑背扛青田石雕開始闖歐洲,往國外銷售。此後,青田人紛紛帶上青田石雕、茶葉和國內小商品等貨物出國謀生,也因此走出了一條青田人走向世界的華僑之路。一波波青田人遠赴國外。
青田石雕,和青田人一起,從甌江順流而下,奔向大海,走向世界。遍布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3萬華僑,正是由青田石雕文化之路走出來的。
當年,他們沿著甌江輾轉顛簸漂洋過海,如今越來越多的青田華僑回鄉興業,成就了今天歐陸風情匯聚的浙南濱江之城。千年石文化、百年華僑史。千百年來,青田人汲納了甌江水的靈秀和韌性,擊水爭上遊,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16012990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