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越來越少,房子就會越來越多,投資無從談起
關於房子的爭論,那些商界大佬從來沒有缺席過,但是,以前因為地產界大佬的聲音太大,人們就忽視了商界大佬的聲音。最近這兩年,地產局面發生變化,昔日的華人首富,一夜間變成了全國首負,轉型、賣地、退場成了很多地產大佬的選擇,原來的豪言壯語都不見了。於是,商界大佬的聲音才慢慢滴浮出水面。
最近傳的最多的就是馬雲的「房價如蔥」 說,為什麼說如蔥?不說如蒜?也沒有說白菜價?不知道馬雲是怎麼想的。不說如蒜的道理,是因為,「蒜」曾經是高價稀缺的代名詞,不是有個「蒜泥狠」的說法嗎?如果,說「房價如蒜」豈不是給高房價背書了呢?
如果說房價就是白菜價,這個可能沒有什麼衝擊力,因為,白菜價是大眾通常用來比喻低價、賤賣的代名詞。「蔥」這個東西,常用,但是不能長期存放,易腐爛,所以價格一直都上不來。馬雲說房價如蔥確實是太形象了,他說未來十年最不值錢的就是房子,道理就在這裡。
其實,曹德旺也曾經多次吐槽中國房子太貴了。有一次他就建議他的妹妹把房子賣掉,然後又說,其實大家買的上百萬、幾十萬的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水泥。他說的對不對呢?從物理的角度說,是對的,房子都是鋼筋水泥建起來的。但是,從經濟學上看,也不對,因為房子也是商品,或者說有商品屬性,因此,房子除了能夠居住使用之外,還能投資。只能說,房子是由鋼筋水泥搭建起來的財富屋。這幾年,很多人買房都發財啦,所以,他們肯定不同意說,我買的就是一堆鋼筋水泥垃圾。
著名財經評論人馬光遠就吐槽了曹德旺。馬光遠直言不諱地說,說如果把房子理解成磚頭水泥,不是蠢,就是壞。也有人說,如果把房子理解成鋼筋水泥的話,確實是不值錢。比如說1塊磚頭值1塊錢,蓋一間房子需要1萬塊磚頭,一間房子的價格就應該1萬元。但是,一個產品的價值,並不等同於他原材料的價值。石灰石經過了燒制,做成了玻璃,這個加工的過程就提升了原材料的附加值。這跟磚頭經過了建築工人建設,變成了房子的道理是一樣。
另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房子的價格是由房子的供求關係來決定,而不是由原材料的價格來決定的,這是一個簡單的常識。當然這些道理,作為企業家的曹德旺肯定是非常熟悉的。曹德旺說,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水泥,只不過是在提醒人們,不要把房子看的太重了,特別是不要把房子當成財富追捧。這與「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是一個道理。
我們說,房子是一堆鋼筋水泥,或者說,房價如蔥,其實也要正確理解,這個是一個通常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沒有價值,也不是說所有的房子都如蔥。好房子,是值錢的,所以,有人問,投資什麼房子好,那就是投資好房子才行。什麼是好房子?這就有門道了,慢慢看吧。
一般的房子就是一個居住場所,應該就是居住功能,以後應該是沒有投資價值,以前是個房子就有投資價值,即使是一個煤棚都能價值上百萬。以後,這種情況就沒有了。
曹德旺說的應該是這種情況,以前拆一間平房,補償兩三套樓房,以後如果說拆一套樓房,就補償一個別墅,可能嗎?你說,我這套樓房價值千萬,以前的平房才價值幾何?但是,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一棟樓房好幾百戶人家,如果想過去的標準拆遷補償,哪受的了?所以,再想著拆遷補償發財就不容易了,「拆」這個字可能就不是財富的象徵了,它的意義也就要改變了。
我們現在蓋的樓房,使用年限,就是三五十年,也就是說,你買的商品的使用期是三五十年,按照道理,到期就要報廢了,就像汽車一樣。以前汽車的使用年限也就是二三十年,或者說五六十萬公裡,到期就必須報廢,報廢的時候,一輛汽車也就給幾百元的補償。現在汽車沒有報廢時間了,但是,人們並不會永遠使用這個汽車,差不多就要換新車了,原因就是舊車不好用了。但是,值錢嗎?肯定就不值錢了。
曹德旺說的房子也是這樣,未來的房子,隨著使用時間,價值會越來越低,人家規定的使用時間是三五十年,到該報廢的時候,你說,我的房子升值了,沒有人買咋辦?肯定有人會說,房子和車能一樣嗎?土地資源是有限的,房子越蓋越多,土地越來越少,房子不值錢,土地還值錢呢。這就對了,房子越蓋越多,供大於求,怎麼能越來越值錢?土地越來越少,必然是房子越來越多,如果土地供不應求,房子就供大於求。就是這麼個簡單道理。
以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主要是解決歷史舊帳問題,又急於出臺房地產市場化改革,造成了,這麼一個特殊的樓市時期。以後,正常化了,再想房價飛漲就不可能了。從這個角度理解,汽車如廢鐵,房子就是鋼筋水泥也沒有錯。【本文由「馬躍成」發布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