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主辦的「絲路人絲路情」2019中外學者交流活動在寧波慶安會館啟動。近40名中外青年學者以及多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代表將深入浙江寧波、江蘇南通、甘肅敦煌等「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通過走訪、拍攝絲路遺蹟,用影像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風採,為「一帶一路」這幅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建言獻智。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中國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中國、義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經濟之路,更是一條文化的紐帶、一種精神的象徵。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首倡共建「一帶一路」,一時應者雲集,全球為之矚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來,合作的碩果掛滿枝頭,精神的交融通達四海。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更是「一帶一路」的踐行者。寧波舟山港打造成服務「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寧波航交所編制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已成為國際航運市場的「風向標」,成功登陸波羅的海交易所;南通海安物流,絲綢之路上聯通歐亞,甘肅國際陸港華東物流基地中亞班列從海安首發,將華東地區的貨物銷售到中亞、俄羅斯、歐洲等地;曾為「世界四大文明匯流之地」的甘肅敦煌,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敦煌文化讓絲路沿線國家走動起來,再次成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通之處……遠洋巨輪劈波斬浪,「鋼鐵駝隊」跨越大陸,經濟相連,文化互通,古老的絲路煥發新光。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的實幹精神是推石上山的重要動力。2018年,中國企業在5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6.4億美元。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時代潮流,「一帶一路」以中國力量和東方智慧探求共贏之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幾年來,各國不斷匯聚、共建共享,恰如點點星光,點亮了「一帶一路」,成為有關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的巨大合作平臺。
「中國智慧」正在潤澤世界經濟大樹,「中國力量」溫暖各國人民心田。中外學者對「一帶一路」的交流,是這個全球公共產品深得人心的一個縮影。通過他們的走訪、探尋絲路遺蹟,用影像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一帶一路」建設的新風採,也是傳遞「絲路」好聲音的一個重要渠道。
聆聽絲綢之路的歷史迴響、觸摸互利合作帶來的獲得感,也激蕩更加豐富的智慧。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以網為媒,中外學者進行文化溝通、實踐交流,共同傳播「絲路」上的中國好聲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