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曉東
2月5日,在確山縣提琴文化產業園的金鳴樂器公司,負責人王金堂在展廳中隨手拿起一把小提琴,撥動琴弦,音色純淨。王金堂告訴記者,這批琴即將飛越萬裡,發往以色列,在「一帶一路」上奏響中國「好聲音」。
「功夫琴」徵服西方人
樂器商約瑟夫是個地道的以色列人,也是個中國通。去年10月,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上,約瑟夫來到王金堂的金鳴樂器公司展位前,看到一把把做工講究的提琴,直呼「漂亮」,他拿起一把小提琴就演奏起了《梁祝》的曲子。一曲奏罷,約瑟夫追著王金堂問個沒完:「這些琴很見『功夫』,是你做的嗎?你們是中國哪裡的?我們能長期合作嗎?……」
約瑟夫當即在王金堂這裡下了10多萬元的訂單,約定3個月後交貨。王金堂說:「老外說我們的手工提琴叫『功夫琴』,這話一點不假,我們的制琴工序多達13道,其中僅上漆這一道工序就要反覆進行60多次。」
在一把古樸典雅的小提琴旁邊,王金堂饒有興致地說:「這把琴是我十幾年前製作的,用的都是自然風乾30年以上的進口木料,目前在市場上價值超過10萬元。」記者請王金堂演奏一曲,他連連擺手笑著說:「我們制琴師大多數不會拉琴,都是參照相關標準和個性化定製來制琴。」
不懂五線譜,不會拉提琴,王金堂卻深諳制琴之道,「每一把提琴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脾性』和『靈魂』,與琴打交道,其樂無窮。」琴品如人品。處事堅毅務實,做起琴來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王金堂如此,確山制琴人大多如此。
物美價廉暢銷絲路
在確山縣提琴產業園,另外一家企業——昊韻樂器公司的生產車間裡,100多名工人正加緊趕製一批訂單,一把把承載著音樂夢想的小提琴在這裡製成。
「音板用的是俄羅斯的雲杉,背板用的是緬甸的楓樹,都是風乾了好幾年的木料。」該公司負責人李建明微笑中透露著自信,他說公司產品多是中高端手工提琴和貝司,銷路很好,現在正在趕製韓國和義大利的訂單。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來自德國不萊梅的琴商克勞斯和李建明合作已經有6個年頭,每年他都會在李建明這裡下40萬美元左右的訂單。據克勞斯介紹,不萊梅藝術學院有不少學生用的就是「確山琴」,他們一致的評價是「質量不錯,價位也非常合理」。
近年來,隨著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確山縣委、縣政府緊抓機遇,積極謀劃,於2015年規劃了一處佔地600畝的提琴產業園,建設標準化廠房,吸引了不少在北京的確山籍制琴師和相關配套企業回鄉發展,這其中就包括李建明、王金堂和他們的提琴廠。目前,8家規模較大的提琴企業已經入駐產業園,還有30多家小型企業也在確山縣竹溝鎮落戶生產。該縣還與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及阿里巴巴旗下的一達通籤訂三方協議,為提琴出口搭建平臺,讓確山提琴順利搭上中歐班列(鄭州)或通過鄭州航空港將產品賣向全球。
音樂是有聲的夢想,夢想是無聲的音樂。小提琴承載著音樂人的夢想,也承載著確山制琴人的夢想。展望未來,確山縣縣長彭廣峰表示,確山將進一步完善產業園建設,包括建提琴主題公園、提琴演藝廳、樂器一條街、樂器大廈等,建成之後,確山「提琴之鄉」的美名將沿著絲路傳向世界。③5
記者手記
素有「小延安」之稱的確山縣竹溝鎮,在紅色基因的浸潤下,民風樸實厚重。改革開放以來,憑藉著誠信踏實,工藝精良,「確山師傅」一度成為手工提琴行業一張響亮的名片。
雖然在國內有很好的口碑和品牌,但在國際市場上,確山提琴還面臨著與我國不少企業相似的窘境:代加工。代工廠家因為沒有自家品牌,只能拿到微薄的利潤。
讓人欣喜的是,在打造「提琴之鄉」的過程中,確山提琴文化產業園日趨完善,企業的品牌意識逐步增強。可以暢想,不久的將來,提琴文化將在這裡厚積薄發,確山提琴將在世界各地奏出「中國好聲音」。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