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行動支付啟動 銀行手機刷卡大戰開幕
臺灣行動支付公司將在今(30)日舉行啟動儀式,銀行業的手機信用卡熱戰正式開打,其中,元大銀已準備祭出臺灣現金回饋優惠1.2%的最高回饋率搶市,將引爆新一波的手機信用卡現金回饋加碼戰。 對此元大銀行主管指出,1.2%尚只有臺灣消費的部分,等到未來手機海外消費的部分也開通,現金回饋率還可進而提高至2.2%,是目前元大銀行所有卡別裡,最高的現金回饋水準。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如今島內有多達6家行動支付機構,加上來自境外的連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戰局,臺灣市場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戰」!
-
臺灣27家銀行加入行動支付 明年上線
蘋果公司在美國推出移動付費服務Apple Pay,再度炒熱行動支付市場。臺灣銀行業年底上演行動支付大秀,27家銀行將一起上線。
-
搶P2P行動支付商機 臺灣大哥大攜手臺北富邦銀行報戰功
搶行動支付市場商機,富邦集團旗下的臺北富邦銀行攜手臺灣大哥大推出全臺首個企業通訊軟體M+Messenger,通訊軟體還能發紅包,今年年中M+更提供「M+一對一付款」服務。臺灣大哥大統計分析發現,不僅平均單筆付款金額破千元,遠高於目前各電支付款平臺的平均交易金額,活躍用戶每周至少使用一次以上。未來M+將開放更多其他銀行的用戶付款。
-
行動支付大戰Apple Pay發狠招:50倍銀行積分
這個暑期,行動支付新一輪大戰又將開打,繼支付寶月初宣布將在今年8月第一周(8月1-8日)打造全球首個「無現金城市周」之後,蘋果中國官網日前上線了Apple Pay的最新活動,並且直接就是實打實的折扣優惠,帶來低至5折優惠及高達50倍銀行積分獎勵。
-
HCE手機信用卡 Visa攜6銀行加入臺灣行動支付行列
繼今2016年8月與10多家銀行推出「HCE MasterCard手機信用卡」,臺灣行動支付公司表示,包括兆豐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及臺新銀行等6家「VISA手機信用卡」,也加入「t wallet+行動支付APP」的服務,只要透過下載「t wallet+行動支付APP」,再將手中的VISA、MasterCard信用卡「拍」進手機,就可走到哪「嗶」到哪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一):LINE Pay、街口支付兩虎相爭,PChome...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況行動支付是指以移動裝置進行付款,又分為移動帳單、行動網路支付、QR碼支付、非接觸型NFC支付等,目前在臺灣主要行動支付業者如下表。與LINE Pay、Apple Pay走進的商家不同,街口支付遍及消費者的生活,就連在夜市、手搖飲店、早餐店都能使用,靠著「撒錢圈地」的商業模式,截至今年2月,街口支付合作銀行超過10家,每月交易量達320萬筆,每月交易額破5.6億元,是LINE Pay值得注意的對手。
-
臺灣中信銀推二維碼行動支付服務
QR-Code行動支付大戰愈演愈烈,繼玉山銀,中信銀也加入戰局。業者指出,至於國泰世華銀、元大銀則積極與中華電信合作,申辦「QR-Code行動支付」業務。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卡暨支付事業總處副總經理徐鋒志表示,手機已成為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未來用手機支付各項費用,已不再遙不可及。
-
臺灣新光銀行攜手MasterCard 涉足NFC行動支付
新光金子公司新光銀行與萬事達卡宣布將攜手搶進行動支付市場,在行動支付解決方案趨於成熟且相關法令已到位的階段,新光銀行獲金管會核准,成為臺灣地區第5家以空中安全下載(OTA)方式試辦發行NFC手機信用卡的銀行,讓民眾出門不需帶錢包的時代更快來臨。 新光銀行目前與中華電信及MasterCard合作,試辦透過空中安全下載(OTA)方式進行發卡。
-
臺灣行動支付掀錢包革命 手機信用卡QR Code大戰
行動支付元年即將啟動,各類型支付與收單工具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臺灣金管會目前核准12家銀行發行經由TSM或OTA下載的手機信用卡,19家銀行開辦QR Code網絡交易業務,5家移動刷卡機(mPOS)收單,將挑戰民眾現金交易的習慣,一場「錢包革命」正在醞釀。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2025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
行動支付的未來是何種模樣?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國際上真存在沒有國民在使用現金的國家和地區嗎?又,相對而言,行動支付發展較緩慢的臺灣,現況又是如何呢?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在去(2017)年相繼來臺,更在今年有了大幅的成長,臺灣行動支付看似要起飛,臺灣人的支付習慣卻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流。
-
臺灣的行動支付產業,到底落後大陸多少年?
臺灣則是在今年1月才通過第三方支付法,但是想要用手機行動支付可沒這麼簡單,首先要有一支NFC功能的手機,還要跟電信商換一張專屬SIM卡,再去向銀行申辦一張手機信用卡,這些步驟都完成了,才能晉升手機行動支付一族
-
前瞻行動支付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螞蟻集團將與微信支付競爭?回應...
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表示,未來將全面開放HMS五大根服務引擎。其中「支付引擎」作為5大根服務引擎之一,在過去一年得到了全面的發展,2020年相較於去年支付引擎開發者增長了619%。中信銀行、京東數科將在支付、科技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9月8日,中信銀行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下稱「京東數科」)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京舉行。
-
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相比大陸的行動支付他們缺少什麼?
當我們覺得大陸的行動支付很發達很方便的時候,殊不知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其中,一些國際性的行動支付平臺有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帶有本土性質的行動支付平臺有橘子支付、街口支付、行動支付、PChome Pay、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智付寶、臺灣支付、Line Pay、Pi行動支付、GOMAJI、Yahoo奇摩等等,據臺灣有關專家說,臺灣至少有三十五加行動支付平臺。
-
Visa臺灣EMV國際通用掃碼支付上線 首發10家合作銀行
看好QR Code掃碼支付發展潛力,Visa臺灣「EMV國際通用掃碼支付」正式上路,首波合作10家銀行包括:臺灣行動支付錢包、臺新銀行卡得利、永豐銀行豐錢包、渣打銀行移動銀行、華南銀行移動網、兆豐銀行兆豐Pay、彰銀移動網彰銀錢包
-
臺灣32家金融業者共推行動支付服務PSP TSM
臺灣32家金融機構加入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的行動支付服務,首波18家業者推出移動金融卡、信用卡服務,臺灣行動支付未來還將整合其他電子票證、會員卡、門禁卡等服務。 不同於電信業者發起成立的群信移動,12月30開始營運的「臺灣行動支付」具有濃厚的金融背景,已有32家金融機構加入,其中24家業者已完成PSP TSM的系統介接測試,18家者在今天同步推出服務,開放民眾申請手機金融卡、信用卡服務。
-
香港電訊與中華電信將合作推NFC SIM卡行動支付
本港行動電話滲透率可謂相當驚人,截至今年4月止,滲透率達229%,換句話說即每名港人平均起碼有2至3部手機,並引發無限商機。銀行及電訊商搶飲「頭啖湯」,開發NFC行動支付,香港電訊更與臺灣中華電信合作,推動發展跨境NFC技術,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屆時港人赴臺旅遊,只要配合NFC SIM卡,「嘟一嘟」便可變身臺北悠遊卡在當地消費,功能更勝本港的八達通。
-
臺北富邦銀行:超過六成行動支付交易通過Apple Pay完成
隨著各式行動支付工具的普及,「嗶經濟」後市看好!富邦金(2881)旗下臺北富邦銀行特別針對富邦卡友進行「行動支付」大數據分析,發現有超過六成移動交易是透過Apple Pay完成,主要使用行動支付的年齡層落在26-35歲族群,七成居住在北部。
-
臺灣第一銀行將推出NFC手機信用卡和移動金融卡
智能型手機已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出門在外幾乎人手一機,伴隨著移動網路的日益普及,民眾對於移動服務的依賴度已經越來越高。第一銀行宣布,正積極與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營運接軌測試,年底前將搶先推出手機信用卡及移動金融卡,提供便捷且安全的行動支付服務,將成為公股銀行領先群。
-
出海記|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下月接入銀聯卡支付
據臺灣「中央社」11月15日報導,打造本土行動支付環境,臺灣財政部門主導公股銀行推動「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由財金公司建立「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平臺,提供手機綁定金融卡帳戶,透過QR Code掃碼方式即可完成轉帳、購物、繳費、繳稅、提款等多元行動支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