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一):LINE Pay、街口支付兩虎相爭,PChome...

2020-12-11 行動支付網

幾年前,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發展情況還是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如今行動支付已經漸漸融入部分臺灣民眾的生活之中,越來越多人不帶著現金,也能以手機當作錢包暢行無阻。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年1月公布的資料顯示,臺灣民眾使用的行動支付方案前五名依序為Line Pay(25.2%)、Apple Pay(17.9%)、街口支付(10.9%)、G Pay(9.9%)以及玉山Wallet(5.2%)。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現況

行動支付是指以移動裝置進行付款,又分為移動帳單、行動網路支付、QR碼支付、非接觸型NFC支付等,目前在臺灣主要行動支付業者如下表。

LINE Pay穩坐先鋒寶座!使用者眾多、生態系蓬勃是最大優勢

其中,領頭羊Line Pay靠著臺灣人手機內一定會有的通訊應用程式LINE,與消費者生活習慣貼近,加上Line Points點數回饋大獲使用者歡迎,成功拿下全臺最高市佔率。

根據今年3月LINE公布的數據,LINE Pay會員數已超過260萬,並創下單日累積最高交易33萬筆、最高交易金額臺幣2億元的亮眼成績,LINE Points點數發行超過28億點;與中國信託合作的LINE Pay卡發出超過130萬張,卡友消費已超過臺幣千億元。

通路廣、優惠佳、生態系完整,是LINE Pay的致勝關鍵。

根據MIC的資料,「便利商店」是用戶最常使用行動支付的場域,而LINE Pay全臺的支付點超過5萬個,遍及連鎖超商、量販賣場、書店文創、餐飲美食、3C、美妝、飯店旅宿,甚至是愛心捐款。

LINE還有可愛的LINE Friends明星助陣,也是實體卡片中信LINE Pay卡的卡面,消費者累積的LINE Points點數可直接在LINE生態系中使用。

LINE Pay的致勝關鍵還不能少了LINE Points,這些回饋點數不只能在通路當作現金使用,與商家合作的優惠方案更是不少,深入買咖啡、換電影票券、付計程車費等民眾的日常生活。

LINE平臺的生態系完整性也是LINE Points的加分關鍵,舉凡貼圖、主題或者LINE正在壯大的LINE購物、LINE MOBILE,而所有這些LINE服務皆集中在同一個App內,可說是一體成形、可相互通用的應用場景,支付與點數相互成為正循環。

街口支付「撒錢圈地」:早餐店、夜市都可用,與店家關係深厚

街口支付在去年過年靠著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紅包戰」,一舉打出火熱話題,單日創下超過200萬個紅包發送紀錄,在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公布的2018第2季行動支付消費習慣中,街口支付與Apple Pay、LINE Pay使用率合計超過50%。

今年過年在網絡上引起話題的「街口支付」紅包。

與LINE Pay、Apple Pay走進的商家不同,街口支付遍及消費者的生活,就連在夜市、手搖飲店、早餐店都能使用,靠著「撒錢圈地」的商業模式,截至今年2月,街口支付合作銀行超過10家,每月交易量達320萬筆,每月交易額破5.6億元,是LINE Pay值得注意的對手。

只是撒錢圈地不夠,細看街口支付的使用、消費模式都與LINE Pay大有不同,與店家合作關係更深,不是只提供支付服務。例如,消費者可以看到附近餐廳外帶、內用、外帶的相關資訊,例如等待的時間等,更會通知使用者餐點製作進度,以便前往取餐。

街口支付與店家關係之深厚,還可從訂位、候位這兩種功能看出,加上結合App內回饋與新臺幣等值的「街口幣」,街口支付不只是單純的行動支付服務,而是自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支付生態。

PChome來勢洶洶!不限通路回饋P幣,整合生態系是一大問題

此外,近日最惹人注目的市場新進者:PChome,選擇與玉山銀行攜手合作,推出Pi拍錢包信用卡,打出最高4.5%P幣回饋,作為全臺最大電商之一,PChome此番大舉進攻顯得來勢洶洶。

細看PChome集團與玉山銀行的合作模式,與LINE Pay和中國信託的並無太大差異,(1P幣也等於1新臺幣),但其實PChome的網家集團與LINE有根本上的區別。

網家與玉山銀行推出「玉山Pi拍錢包信用卡」,請來吳慷仁當代言人。

從業者的特性來說,LINE是全臺幾乎人人都使用的通訊應用程式;PChome則是臺灣最大電商之一,更是臺灣人「最常購物的平臺」以及消費者心中的「購物搜索站」第一名,能接觸到的消費者,與LINE使用者數相比也不可小覷。

此外,PChome也看準商家訂餐商機,可讓使用者在指尖上完成點餐、外帶、外送,可節省使用者、商家不少時間。

不過,PChome並非第一次與銀行業者合作,過去PChome曾與花旗銀行合作發行Prime聯名卡,卻因為與此次合作的玉山銀行不同,兩種P幣無法共用,也與24購物平臺內登載之P幣不同,仍待業者將旗下生態系做出整合,方能進一步吸引消費者使用。

分析師:2020年主流玩家剩3家

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行動支付方案為App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前三者囊括了市場半數以上比例。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預測到了2020年,全臺行動支付主流玩家會剩下3家至5家。

無論是LINE Pay、街口支付或PChome,都各有優勢,前二者已經開拓大半市場,使用者對其有稱讚,亦有不少批評,包括目前使用行動支付的速度仍然不快,或者僅限於願意嘗試、習慣手機的使用者,整體使用體驗還不夠簡單等。

最後,「臺灣與中國行動支付發展之爭」之後幾年過去了,「行動支付」卻仍然是臺灣新型態的支付方式。

根據今年8月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際3大Pay累計金額仍佔臺灣上半年信用卡籤帳金額「不到1%」!臺灣何時會真正成為無現金、甚至無實體信用卡的社會?還得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轉變速度,以及業者各自的努力了。

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臺灣行動支付 LINE Pay蟬聯龍頭
    芯科技(文/士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行動支付大調查」顯示,臺灣網友在2018年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由LINE Pay蟬聯冠軍寶座。去年行動支付前5名依序為LINE Pay(22.3%)、Apple Pay(19.9%)、街口支付(19.7%)、Google Pay(9.1%)與臺灣Pay/臺灣行動支付(4.7%)。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2025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還有漫漫...
    行動支付的未來是何種模樣?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國際上真存在沒有國民在使用現金的國家和地區嗎?又,相對而言,行動支付發展較緩慢的臺灣,現況又是如何呢?國際三大Pay: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Google Pay在去(2017)年相繼來臺,更在今年有了大幅的成長,臺灣行動支付看似要起飛,臺灣人的支付習慣卻仍以現金與信用卡為主流。
  • 臺灣行動支付大亂鬥:這麼多種Pay,誰能成為最大贏家?
    本文用簡單明了的圖片、配上清晰解說的文字,分析了臺灣目前比較主流的幾種多元支付工具,讓大家可以在最簡短的時間內,了解臺灣目前的多元支付生態,掌握臺灣的眾多「Pay」現狀。幾天前,我在茶湯會買飲料時,看到店家已可同時支持LINE Pay、街口支付。我好奇問了下店員,最近客人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結果讓我吃驚,平均每10位客人,大概就有三至四成使用行動支付來付款。
  • 臺灣資策會MIC行動支付調查:Line Pay使用比例最高
    臺灣資策會(MIC)日前公布2019年下半年的臺灣行動支付行為調查,調查報告中顯示,臺灣人曾使用過的行動支付,以比例高低依序是Line Pay、街口支付、PX Pay、臺灣Pay、Apple Pay、Family Pay。最常使用的環境是超商、量販店、超市、連鎖餐飲、網絡商店。
  • Paymentwall新增臺灣地區Apple Pay、Line Pay等電子支付渠道
    2020年7月3日,全球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Paymentwall近日宣布在中國臺灣地區新增Apple Pay、Line Pay、JKoPay(街口支付)、EZPay(簡單付)、Taiwan Pay(臺灣Pay)支付渠道,中國大陸地區及全球各類遊戲、社交及虛擬服務類企業現在可以通過Paymentwall平臺快速開啟臺灣本地電子錢包收款,觸達更多當地年輕消費者,提高臺灣市場營收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每2.8人就有1人用LINE Pay
    來源:DoNews文/劉文軒據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8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人,截至今年7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2991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156%,第3季可望突破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每2.8人就有1人用LINE Pay
    10月14日消息,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 8 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 1000 萬人,截至今年 7 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 2991 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 156%,第 3 季可望突破 3000 億大關。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曾表示,臺灣行動支付在今年上半首度超越信用卡。
  • 兩巨頭瓜分臺灣行動支付市場 每 2.8 人就有 1 人用 LINE Pay
    DoNews 10月14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臺灣金管會統計,今年 8 月臺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經突破 1000 萬人,截至今年 7 月,行動支付累計總交易額高達 2991 億新臺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增長,年增近 156%,第 3 季可望突破 3000 億大關。
  • MIC:臺近30%消費者優先使用行動支付,LINE Pay居首位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臺灣行動支付用戶發現,2019年已經有27.2%的消費者,願意優先選擇行動支付,另外在臺灣行動支付品牌的使用情形,調查顯示,消費者經常使用的前五個品牌為LINE Pay、街口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與臺灣
  • 臺灣LINE Pay攜商家接軌行動支付
    臺灣行動支付市場在 2015 年進入發展期,移動生活平臺 LINE 於今年 8 月底宣布行動支付 LINE Pay 首波 30 家適用商家上線,完整 LINE Life 的生活圈版圖,而其支付的便利性與社交性,短短不到一個月就已讓 LINE Pay 的註冊用戶數成長 1 成 5,帶領合作商家接軌行動支付浪潮。
  • Line行動支付解決方案Line Pay初體驗
    Line試水行動支付提到行動支付,大家腦海中浮現出來的一定是支付寶錢包,還有微信支付。
  • 臺灣現代汽車門店引入LINE Pay行動支付
    現代(HYUNDAI)汽車臺灣總經銷南陽實業與LINE Pay和iPASS一卡通公司合作,優先提供現代車主以LINE Pay支付保養維修消費金額,這也是當地首度有汽車廠商正式跟進無現金交易。目前現代全臺灣各地服務廠已經完成LINE Pay mini移動收款機的安裝,預估每年超過50萬以上車次回廠的車主,無論是保養維修或是購買現代相關周邊產品,都能通過LINE Pay結帳付款。未來雙方將繼續展開其他行動支付合作方案,提供更快速、便捷、多元的顧客服務。近幾年臺灣地區的行動支付產業已經開始蒸蒸日上。
  • Line向全球推出行動支付服務Line Pay 避開中韓市場
    北京時間12月16日消息,據科技博客TechCrunch報導,日本移動消息應用Line今天宣布,未來將把行動支付服務Line Pay推廣至全球、覆蓋其5億多註冊用戶。本月早些時候,Line曾面向部分用戶推出了Line Pay行動支付服務。  Line表示,預計未來一個月左右,Line Pay將覆蓋所有用戶。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此次Line Pay推廣計劃並未將中、韓市場納入其中。  Line pay支付服務的主要目標,目的是讓用戶通過聊天應用Line進行支付活動,這與韓國的Kakao Talk、中國的微信所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極為相似。
  • LINE Pay與韓國行動支付PAYCO開展跨境支付
    LINE Pay 3日宣布,攜手隸屬NHN PAYCO公司的行動支付服務PAYCO,讓2家行動支付平臺開啟跨境服務,並已經完成籤署合作備忘錄,未來日本、臺灣、泰國的LINE Pay用戶到韓國時,就可利用LINE Pay在韓國境內與
  • 臺新銀行與支付寶 街口APP接入支付寶搶行動支付商機
    街口17宣布與臺新銀行、支付寶攜手合作,往後店家只要加入街口,除了能接受臺灣人使用街口支付,也可同時接受陸客慣用的支付寶。  看準陸客來臺商機,並為提供快速的行動支付服務,臺新銀行與支付寶合作,讓陸客抵達臺灣即可使用支付寶APP暢遊臺灣,為此,臺新銀行以「街口APP」作為介接支付寶的收款工具與後端管理平臺,臺新金控個金事業群執行長尚瑞強表示:「臺新銀行透過跟街口APP的合作,提供在地商戶更便利的支付方式,並做更多的導客和行銷活動,希望透過支付寶在臺灣的情境應用,讓本地的商戶及消費者了解到,現金支付已經落伍
  • 臺灣百貨品牌新光三越推出行動支付應用SKM Pay
    新光三越APP升級改版為APP 3.0,8月2日起獨家首創百貨第一個會員專屬的skm pay(ShinKong Mitsukoshi Pay)行動支付,兼具「支付、會員宣告、累點」三合一特色,加上美食訂候位服務新增外帶功能、
  • 臺灣新北市推交通行動支付 支持LINE Pay掃碼支付
    新北市即日起全面開啟交通行動支付新紀元,特別選定795(平溪─木柵)、965(板橋─金瓜石)兩條公車路線與國際觀光接軌,平溪、金瓜石是國際觀光客遊臺灣最喜歡去的地方,公車票證導入Line Pay行動支付將更方便
  • LINE Pay 成臺灣民眾最愛行動支付服務
    LINE Pay在臺灣發展大事記LINE在臺灣擁有1.800萬用戶,近年來積極轉型,要從單純的通訊軟體變身「智慧入口」,致力要把用戶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都透過LINE平臺串接起來。在行動支付這一塊,LINE Pay挾帶龐大用戶基礎的先天優勢、再透過快速線下布局,一躍成為臺灣使用率最高的行動支付服務。LINE Pay目前主要在日本、臺灣、泰國三大市場布局,隨LINE Pay不斷快速成長,近8個多月來則以近4倍的增長速度,全球註冊用戶數現已突破4.000萬、全球交易筆數已突破每月1.000萬筆、每月交易金額更達新臺幣148億元。
  • 微信支付進入日本,微信可掃Line Pay支付
    日本人不經常使用這一支付功能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多數日本人習慣於使用現金和卡支付,對於極低門檻的數位化運營方式尚不熟悉,從心理上接受需要一段時間。二、日本交通卡已經遠遠超過了通勤的概念,它在電商、加油站、百貨公司各個領域的滲透使得行動支付的推廣顯得格外艱難。
  • 臺北富邦銀行:超過六成行動支付交易通過Apple Pay完成
    隨著各式行動支付工具的普及,「嗶經濟」後市看好!富邦金(2881)旗下臺北富邦銀行特別針對富邦卡友進行「行動支付」大數據分析,發現有超過六成移動交易是透過Apple Pay完成,主要使用行動支付的年齡層落在26-35歲族群,七成居住在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