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華為常務董事餘承東在微博宣布,華為腕上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全球第一。腕上穿戴設備是指手環和智能手錶產品,提起手環,在大眾的印象中,這一直是小米的天下,憑藉每年一更新的小米手環總能佔據第一的位置。那麼華為憑藉什麼反超小米?這一領域又能否成為華為手機衰落後新的增長點?
圖源:微博
可穿戴領域市場廣闊,眾多手機廠商爭相湧入
據調研機構IDC預測,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3.96億臺。這比2019年的3.459億個單位增長了14.5%。預計未來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12.4%,到2024年將達到6.371億個單位。
圖源:IDC
可穿戴設備這個巨大的市場誰都不想放棄,目前各大手機廠商都相繼推出了相關產品。在國內眾多手機廠商中,小米是最先入局的,小米手環從初代開始就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該公司在短短9個月內售出了 100 萬個初代小米手環。緊接著,小米手環 2 則在短短兩個月內實現了相同的數字,而小米手環 3 更是在短短 17 天 100 萬個,小米手環 4 則在 8 天內就達到了 100 萬個的銷量。
但隨著競爭者的增多,小米的產品優勢越來越弱。手環構造簡單,入局門檻很低,小米的優勢只有性價比,競爭力不足。售價更高,功能更強的智能手錶和專業運動手錶,小米布局有些晚,去年才推出相關產品,產品種類也很單一。在小米商城中,手環只有小米手環5和NFC版,智能手錶只有小米手錶和主打運動的小米手錶Color,用戶可選性有限。
圖源:小米商城
華為在手機業務做起來之後,開始布局其他領域,提出「1+8+N」體系,推出了耳機、手錶還有眼鏡等多款產品。在腕上穿戴產品上,華為主打運動健康,產品線很豐富,不論是手環產品,還是智能手錶,都有多種選擇,外觀時尚、功能強大。華為擁有大量的手機用戶群體,這些都是華為可穿戴產品的潛在用戶。
圖源:華為商城
圖源:華為商城
隨著華為等競爭對手的崛起,小米感受到了壓力。此前曝光的小米集團一份保密文件顯示,小米集團進行了最新組織調整及任命。文件顯示,小米成立可穿戴部,任命高原為可穿戴部總經理,向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匯報。原生態鏈部產品總監程亮出任可穿戴部副總經理,向可穿戴部總經理高原匯報。這一調整顯示了小米對可穿戴設備的重視,未來小米這項業務會有怎樣的改觀,還有待觀察。
深耕產品設計和研發,華為靠底層技術取勝
近日全新的西安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投入使用,首次對外展示了相關的頂級研究設備,讓外界看到了華為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測試過程,了解到可穿戴產品實用功能背後研發人員所作的努力。
圖源:
據悉,全新的華為運動健康實驗室分為穿戴產品可靠性測試實驗區和運動健康專業測評實驗區。實驗室裡有 40 多名研究員,其專業背景橫跨計算機軟體、工學、物理、數學、體育、醫學等學科,他們藉助眾多專業研究設備和創新的研究方法去提升華為智能穿戴產品。
在可靠性測試實驗區裡,工程師們參照嚴苛的測試標準搭建了十餘重可靠性測試環節,所有的華為智能穿戴產品都將在這裡進行反覆地破壞性測試。只有經受住考驗的產品才會被推向市場,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
圖源:微博
在運動健康專業測評實驗區內,藉助二十餘種專業研究設備,研究員們模擬多種運動場景,採集人體運動健康數據,不斷優化華為運動健康數據算法,讓不同的消費者都能獲得同樣精準的運動健康數據。
圖源:微博
按照規劃,華為未來將繼續加大在運動健康領域的投資,計劃將在東莞松山湖建設另一個運動健康實驗室。這些運動健康實驗室,不僅能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健康服務,而且面向行業生態夥伴開放,促進智能硬體及運動健康領域服務生態繁榮,從而支撐華為「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落地實施。
這些投入不僅保證了華為可穿戴設備的產品的可靠性和專業性,也讓華為的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用戶歡迎。據IDC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市場華為位居第一,同比增長率達到了60.5%。不僅如此,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腕上穿戴設備市場,華為份額也是第一。
圖源:IDC
圖源:IDC
結語:
由於智能手錶產品不需要Google服務,而且許多部件都來自非美國供應商,因此禁令對華為可穿戴設備業務的負面影響要小於其他產品。很多人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會成為華為未來的業務增長點。從華為近日開放運動健康實驗室,高點宣傳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測試過程的舉動來看,未來這一業務會成為華為的營銷重點。在華為的「1+8+N」的體系中,手機業務現在晶片受阻,發展其他受禁令影響較小的產品,維持公司生存,保存勢力才是最重要的。(校對/wilde)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