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華為與小米的競爭從手機延伸到穿戴設備

2021-01-12 柏銘

據IDC公布的一季度中國穿戴設備市場的數據顯示,華為的穿戴設備同比增長兩倍多,一舉超越蘋果奪得第二名,其與第一名的小米差距大幅縮短,華為與小米在穿戴設備市場開始展開激烈的拼殺。

華為穿戴設備直逼小米

IDC給出的一季度數據顯示,小米的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27.9萬件,華為的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60.5萬件,在出貨量上小米較華為多18.7%,領先優勢明顯。

不過在增速方面,華為的穿戴設備增長迅猛,同比增速高達214.0%,而小米的穿戴設備出貨量增速為34.3%,前者的增速為後者的近7倍,如果前者保持目前的增速,很可能在二季度就將反超後者。

小米的穿戴設備主要是小米手環,小米手環以較低的價格卻提供了不錯的功能,因此廣受消費者認可,不僅在中國市場長期居於行業第一名,在印度市場也奪得了穿戴設備市場份額第二名,在全球市場小米則奪得了穿戴設備市場份額第二名,可見小米手環的受歡迎程度。

華為與小米的穿戴設備有差異。華為的穿戴設備在國內位居第二名,在全球則位居第三名,其除了手環之外,還有智能手錶華為watch,在全球智能手錶市場華為watch排名第七名,而小米目前還沒有智能手錶產品。小米生態鏈華米則有智慧型手機自主品牌AMAZFIT,AMAZFIT位居全球智能手錶市場第五名。

隨著華為在穿戴設備市場的快速成長,小米也是時候作出改變了,當前其推出的小米手環4在功能上進一步升級,但是它缺席智能手錶市場卻不利於它與華為競爭,因為智能手錶能提供更豐富的功能,代表著更高端的品牌形象,而且在蘋果的力推下,智能手錶已開始出現爆發的跡象,一季度Applewatch的出貨量同比暴增近五成,這是值得小米思考的。

華為與小米的糾纏

2010小米成立,2011年它推出手機產品,而華為也在那一年確立將手機業務作為重點業務來發展,2012年餘承東開始負責華為手機業務,兩家企業的糾纏就此開始。

從2011年至2013年,小米雖然快速成長,不過它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偏小,其時國產手機四強是中華酷聯,但是2013年下半年小米推出紅米手機,出貨量出現爆發性增長,迅速擊敗了中華酷聯,至2014年三季度奪得國產手機第一和全球手機第三的名號。

此時,中華酷聯當中的華為最先醒覺,它在2013年底成立了榮耀品牌,榮耀學習了小米的網際網路營銷模式,主打線上手機市場,由此雙方開始了直接的競爭。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榮耀可謂是徒弟打死師傅的典型,它在成立之後的第四年就在中國線上手機市場擊敗了師傅小米。

小米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取得成功後,開始介入多個行業,至今已先後進入電視、空調等行業,在電視行業已取得市場份額第一名,618大促期間小米空調奪得了銷售額第五名,顯示出它在空調行業也取得了進展,同時投資了過百家生態鏈企業,以生態鏈企業的形式進入了更多的行業,小米手環正是其生態鏈企業當中做得最好的產品。

眼見著小米在多個行業做得風生水起,作為徒弟的華為也開始跟隨而至,從華為官網可以看到其也有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諸多產品,被業界稱為華為生態鏈產品,近期已傳出華為電視產品也將推出,顯示出華為與小米的競爭已不止於手機,從IDC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在穿戴設備市場,華為與小米作為前兩強已成為直接競爭者。

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已成功超越小米,對於小米來說生態鏈成為它最倚重的部分,穿戴設備作為小米最成功的生態鏈業務尤為重要,面對華為在穿戴設備市場迅速崛起,相信小米已感受到火燒眉毛的威脅。

當然相比起小米,華為在布局上也有不足,除了智慧型手機、穿戴設備之外,它的其他生態鏈業務與小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如今小米的生態鏈業務已不僅僅是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優勢,在海外市場也已逐漸起步,華為生態鏈業務要真正趕上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單飛與反制:小米與生態鏈公司的相愛相殺
    小米反擊「去小米化」面對生態鏈公司的「反水」,小米也開始了反擊。2019年,小米推出自主研發的小米手錶,旗下子品牌紅米也推出了紅米手環等穿戴產品,其背後綁定的應用均為小米自家的「小米穿戴」App,這直接與華米展開了競爭。
  • 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華為力壓小米...
    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激烈,未來企業可能在智能穿戴設備方面展開進一步的角逐。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為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華為就開始在可穿戴市場頻頻發力了,這讓同樣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的小米、蘋果,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 【數碼吐槽大會】華為腕上穿戴設備全球第一,小米手環不行了?
    腕上穿戴設備是指手環和智能手錶產品,提起手環,在大眾的印象中,這一直是小米的天下,憑藉每年一更新的小米手環總能佔據第一的位置。那麼華為憑藉什麼反超小米?這一領域又能否成為華為手機衰落後新的增長點? 圖源:IDC可穿戴設備這個巨大的市場誰都不想放棄,目前各大手機廠商都相繼推出了相關產品。
  • 小米在穿戴設備市場敗給華為,或與華米的糾葛有關
    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敗給了華為,這是它首次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失去第一名,柏銘科技認為導致如此結果或許與它和華米的糾葛有關。市調機構IDC公布的2019年數據顯示,華為在穿戴設備市場迅猛增長148.8%,小米的增速則僅有78.8%,增速超過小米。從2019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小米在穿戴設備市場雖然仍然位居第二名,但是它在增速方面落後於全球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速,在前四名中增速也最低,顯示出它在競爭力方面已有落後的趨勢。
  • 小米、華為可穿戴領域開打?黃汪:現階段是華米,還沒到小米
    驅動中國2019年12月16日消息,2019年11月5日,小米CC9 Pro新品發布會上,小米重磅發布了全新可穿戴設備小米手錶,售價1299元,而這一舉動也被業界更多的理解為,小米、華為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戰火的升級。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2019年Q1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銷量排名:小米第一,華為第二!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也受到了華為、小米、蘋果等眾多廠商的重視。
  • 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華為躍居第一
    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激烈,未來企業可能在智能穿戴設備方面展開進一步的角逐。
  • 華為兇險的智能穿戴戰役
    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華為可穿戴設備的銷售,根據IDC的報告,華為去年在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以2025萬的出貨量排到第二,雖然仍次於小米,但出貨量同比大增到120.8%,和小米的份額差距也由2018年的10.7%縮短到4.7%。
  • 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銷量榜:蘋果第一小米第二,華為排名很給力
    作者:虎龍吟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再次爆發井噴的態勢,根據IDC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調研報告數據,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3.36億件,同比大幅增長了89%!相比於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等市場的低迷態勢,可穿戴設備的表現可謂是讓人羨慕。其中,無線耳機成為可穿戴設備中銷量最高、表現最突出的產品類別,2019年全球出貨量為1.705億件,同比增幅高達250.5%,也就是增長了2.5倍之多!
  • 可穿戴設備重新洗牌:小米升至第2,華為第3,榜首無可撼動
    就在剛剛,國際調研機構IDC發布了2020年Q3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排行榜,小米升至第2,華為第3,榜首無可撼動。從總出貨量數據來看,Q3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達到了1.25億臺,較去年同比增長35.1%,蘋果公司拔得頭籌,以33.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連續多年排名第一!
  • 華為可穿戴設備躋身前五,小米蘋果市佔比一樣,營收卻不及蘋果
    而其中,以蘋果和小米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佔比最高,達到了18%;不過,稍微遺憾的是小米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功臣多是小米手環,所以營收方面不及蘋果的手錶。總體上雖然不能跟小米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相比,但作為國內廠商而言,華為取得的成績確實讓人嘆服。要知道,華為手機也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品牌,按照餘承東的話到2018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之際,華為手機出貨量要超過蘋果iPhone,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 IDC: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華為重回第一,小米、vivo失守
    到了每年的6月份了,很多數據諮詢公司開始爆料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的第一季度的出貨量了。而知名的數據分析公司IDC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今天,IDC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以及智能手錶的市場份額。
  • 華為穿戴力壓蘋果和小米躍居第一 鴻蒙手機正式上線挑戰安卓和iOS!
    鴻蒙OS將重構人、設備、場景關係,創造性地通過分布式技術,將多個物理上相互分離的設備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明年一季度華為發布P50,這款手機很可能搭載華為的升級版鴻蒙OS。通過科技媒體的報導,我們可以看到華為用戶升級鴻蒙OS之後,手機將仍然能夠兼容和運行安卓App,以留出過渡期。而等待鴻蒙OS生態成熟後,華為將全面向鴻蒙切換。
  • 樂投可穿戴智能設備產業強勁增長帶動物聯網延伸
    近年來以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等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早已走入大眾生活,為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也贏得廣闊的市場。穿戴設備的競爭也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專業數據顯示今年共新增超2800家可穿戴設備相關企業,可穿戴設備市場在疫情之後實現了較快復甦,而快速進入商業化階段的可穿戴設備,也帶動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商業化延伸,行業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
  • 2020可穿戴市場深度報告,蘋果稱王,華為小米猛追
    雙方共同合作的牛奶白科技應用將根據小米智能可穿戴設備檢測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並根據監測數據、人體健康綜合指數,通過營養健康科學算法、智能科技物聯技術等來精準地匹配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並通過進一步提供更好的營養補給來增強國民身體素質。蘋果、華為、小米等網際網路行業龍頭紛紛布局可穿戴設備,彰顯了可穿戴設備行業的巨大發展空間。
  • 華為二季度可穿戴設備位居中國第一 受益華為概念股有哪些?
    9月2日,IDC發布《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658萬臺,同比增長4.1%。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224萬臺,同比增長6.1%,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35萬臺,同比下降4.9%。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廠商為華為(29.9%)、小米(21.3%)、蘋果(19.1%)、步步高(3.9%)、奇虎360(1.8%)。
  • 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華為國內封王,蘋果領跑全球
    文/楊劍勇IDC近日發布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排名前三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與蘋果。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在該季度,華為系列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60%至941萬臺,位列行業榜首。對於小米而言,儘管高性價比搶奪市場,但面對華為等強勁競爭對手,小米系列可穿戴設備在該季度同比下降7.7%至724萬臺,由2019年第三季度27.5%市場份額下降到22%,退居第二。
  • 2020可穿戴市場深度報告:蘋果稱王,華為小米猛追
    2020 年 11 月 23 日,小米科技聯合伊利集團發布「全民科學飲奶計劃」,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牛奶」的創新模式推動科學飲奶。11 月 20 日,立訊精密公告加碼智能可穿戴設備項目。11 月2 日,華為腕部單導心電採集器通過註冊人申請進入《廣東省醫療器械註冊人試點品種清單》。
  • 2020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華為僅在第三,蘋果實力登頂!
    相信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畢竟都是網際網路大佬,像是國內的華為、小米、oppo等等,都擁有非常多的市場份額,不過華為依舊是國內手機廠商的老大,哪怕是少了榮耀之後,依舊是銷量最高的廠商,但是現在除了手機行業外,可穿戴設備同樣非常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