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軍要保留152加榴炮,卻淘汰了射程更遠的130加農炮?

2020-12-18 科羅廖夫

前不久,軍隊媒體報導了西藏軍區某旅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地區進行的火力演習,包括遠程火箭炮、加榴炮在內的多炮種演習,演練了打擊不同目標的能力。我們在新聞畫面中發現,該旅除了擁有最新型最有威力的打擊利器——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還裝備著經典老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打擊的目標是地堡群及敵指揮所,不過該炮使用的是國產精確制導炮彈,具有90%以上的命中率。類似的火力配置,在去年的「火力-2017·青銅峽」炮兵演習期間也大量存在,例如紅軍參演炮兵第71集團軍某炮兵旅編有遠程火箭炮和152毫米加榴炮。

而軍報在5月份報導東部戰區某海防旅,我們還發現,新型海防連的火力都堪稱強悍,已轉變成為集炮兵、防空、偵察、防化等多種專業為一體的新型海防連隊,一個海防連擁有至少6門59-1式130毫米牽引式加農炮,配備對海偵察校射雷達。

從以上新聞,我們看到兩種經典火炮的不同命運,66式152毫米加榴炮繼續成為我軍野戰機動部隊的主力牽引火炮,130毫米加農炮則退出了集團軍炮兵序列,進入二線守備部隊或預備役。

59-1式130毫米加榴炮的「59-1」,並不代表這是一門1959年裝備的火炮,實際上59-1式加榴炮的大量生產裝備是在80年代,此時正值兩伊戰爭,伊拉克和伊朗都大量訂購了該炮,與此同時獨立炮兵師和軍屬炮兵旅也用該炮取代了60式122毫米加農炮。

1959年,兵器工業部127廠(齊齊哈爾和平廠)以蘇聯M-46加農炮為基礎仿製成功59式130毫米加農炮。蘇制M46式130毫米加農炮是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火炮,1954年面試並裝備蘇軍預備炮兵師和集團軍炮兵旅, 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殺傷威力大,機械性能可靠,故障率較低,直射距離較遠,可進行直瞄反裝甲作戰的優點。中國在1959年自行改進了該炮,結合122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結構,研製出性能更好,更加輕便的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全重由8.5噸減輕到6.3噸,射速提高到8-10發/分,配備了底排彈、底凹彈、子母彈等多種新彈種,底排彈射程延長至27公裡。

59-1式加農炮在七八十年代的裝備規模超過兩千門,軍援和出口一千多門。近些年,國產85毫米、122毫米和130毫米加農炮已經退出歷史舞臺,除少部分轉為二戰守備部隊和預備役,其餘已經大量退役。

而同期裝備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服役已經50年,為撒還不退休?至今仍然是陸軍集團軍炮兵旅的主力火炮?

66式152毫米加榴炮以蘇聯D-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為基礎仿製,1966年生產定型,全重5.7噸,身管長4.24米,27倍口徑,由於身管較短,初速較低,只有655米/秒(130加農炮為980米/秒),最大射程只有17.2公裡。而59-1式130加農炮則為52倍口徑,身管倍徑與最新的05式155毫米加榴炮相同,初速高達930米/秒,火箭增程彈射程最遠為38公裡。如果看技術性能,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初速和射程等都僅為59-1式130加農炮的一半。

那麼,為何解放軍保留了射程和威力較差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而淘汰了性能更優越的59-1式130加農炮呢?

原來,火炮的戰鬥力如何,要看綜合性能,不能僅僅比較射程。

首先是大口徑的加農炮壽命較短。59-1式130毫米加農炮的膛壓相當高,全裝藥的炮管壽命只有800發。我國在80年代研製的86式152毫米加農炮,採用了低鎳合金鋼和自緊處理,壽命才達到1000發。我國在1988年研製的新型155毫米加榴炮,採用了精煉電渣重熔鋼毛坯整體鍛造和自緊鍍鉻處理,全裝藥壽命突破了2500發。而66式152毫米加榴炮屬於低膛壓火炮,全裝藥壽命在4000發以上,炮管壽命可以使用幾十年。

其次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全重只有5.5噸,全炮長度較短,可以用5噸軍用越野車牽引,機動靈活性更強。而59-1式130毫米加農炮的全重6.3噸,行軍狀態的炮身長度僅僅12米,需要大噸位越野車牽引,行軍迴轉半徑很大,機動性較低。

第三是射程和火力有效性的問題。大口徑加農炮射程很遠,但戰場適應性很差,主要體現是射程覆蓋率太低,也就是說,由於彈道低伸,裝藥分級太少,大口徑加農炮在30公裡射程內,很多地段都打不到。另外還是因為彈道低,遇到敵人縱深山頭比較高的地形,炮彈就飛不過去,也就是遮蔽角過小。

130毫米加農炮彈採用藥筒分裝式炮彈,有全變裝藥和減變裝藥兩種。全變裝藥可以裝定「全裝藥」和「一號裝藥」,減變裝藥可以裝定「二號裝藥」、「三號裝藥」、「四號裝藥」三種裝藥號數。而66式152毫米加榴炮,使用變裝藥,共7個裝藥號。可在同一個陣地射擊不同距離目標,射程覆蓋率很大。我軍新型的05式155毫米加榴炮使用焊接鋼藥筒,有4種發射裝藥,多級變裝藥的10個裝藥號,目前還在繼續研製模塊式發射裝藥,通過較高的射角和多級裝藥的靈活組合,火力可以覆蓋最大射程內的大部分地段。這個能力要比單純強調射程有多遠重要百倍。

最後,配套完善的66式152加榴炮仍然具有比較強大的戰鬥力。目前我軍裝備的152加榴炮都普遍配備著完善的炮兵自動化指揮系統,例如自動測地、彈道計算機,氣象雷達,反炮兵雷達和前觀雷達。經過數位化改裝的152加榴炮都配備了火控終端機。此外引入了新彈種,例如多用途子母彈,末敏彈,巡飛彈,雷射制導炮彈、偵察炮彈、宣傳彈,通信幹擾彈等等,我軍現役的66式152加榴炮是目前世界上配備彈重最豐富的大口徑野戰火炮,種類數量甚至超過西方國家的155毫米榴彈炮。

炮兵戰鬥力主要體現在整體的體系建設,火炮性能只是一個小目標。老舊的152加榴炮,要看給誰用,如果是小國炮兵使用,那一定是挨揍的命。如果給現在的解放軍炮兵使用,那一定是能揍周邊一切炮兵的硬貨。

相關焦點

  • 戰功赫赫的中國加農炮:曾經出口中東某國 改造自行加農炮沒成功
    性能非常出色,可能是中國最為知名的加農炮,威力大射程遠,由於是52倍徑的,所以130炮很長時間是我軍射程最遠的炮。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出色表現,還出口給泰國,巴基斯坦,斯裡蘭卡等國,也有著出色表現,比如巴基斯坦曾用該炮轟擊印軍哨所,戰果頗豐。斯裡蘭卡的59-1則給予「猛虎」組織重創。目前解放軍仍有相當數量裝備部隊。
  • 05式155mm榴彈炮:取代83式152mm加榴炮,成為陸軍主力身管炮
    83式自行加榴炮,實際上就是66式152mm牽引加榴炮的自行化,裝在了專門研發的裝甲底盤上,戰鬥全重30噸,乘員5人,自行式152mm火炮內外彈道性能和牽引式152mm火炮性能相同,最大射程為17公裡。
  • 全新的開始:簡評中國自用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亮相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亦隆】 近期幾張照片曝光了疑似國產新一代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看來一直處於傳說狀態的國產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終於要走出幕後,正式接受戰場的考驗了。而這一切都要從國產155毫米加榴炮開始說起。 一、短命的WA021式和國產155毫米牽引加榴炮的終結。
  •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上高原,這一幕為何來得那麼晚?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亦隆】近期幾張照片曝光了疑似國產新一代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看來一直處於傳說狀態的國產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終於要走出幕後,正式接受戰場的考驗了。而這一切都要從國產155毫米加榴炮開始說起。一、短命的WA021式和國產155毫米牽引加榴炮的終結。
  • 解放軍繼續用152加榴炮,棄用130加農炮,卻不是因為殺傷力
    中國59式130毫米榴彈炮以其優異的射程和低伸的彈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炮兵的主力武器,然而近年來的59式130毫米的榴彈炮逐步退役而66式152毫米榴彈炮卻依然活躍在演習場上令人大為不解。中國軍隊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陸軍牽引火炮的作用和戰術意圖已經發生根本的區別。
  • 國產「亞洲第一炮」,203毫米口徑,威力巨大,為何遺憾下馬?
    從60、80毫米迫擊炮、75毫米山炮,再到105毫米、122毫米、152毫米榴彈炮,我軍逐漸掌握了自己製造的「戰爭之神」。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除了155/152毫米這一級別的火炮,美國、蘇聯以及我國周邊國家與地區還裝備了203毫米火炮。
  • 為何只有130毫米口徑以上的炮彈才能打到40公裡以上?
    仔細研究各種現役炮彈的最大射程就會發現,幾乎只有130毫米和以上口徑的炮彈,極限射程才能打到40公裡以上。論炮口初速,130毫米口徑的普通加農炮,炮口初速基本在900米每秒,可以直接射擊35公裡到40公裡之外的目標。
  • 120迫榴炮真能代替122榴彈炮嗎?不存在,是兩條平行線
    他們認為既然120毫米迫榴炮的炮彈威力與122毫米榴彈炮相當,且諸如俄羅斯新一代120毫米迫榴炮2S42在發射新行彈藥時射程亦可達18公裡,既然兩者威力和射程都差不多,那幹嘛還留著122毫米榴彈炮呢。讓120毫米迫榴炮直接和152/155毫米加榴炮直接組成兩級壓制炮兵體系豈不是更好。
  • 軍83式全封閉自行加榴炮性能詳解
    試驗後有關部門認為,我國第一代全封閉式、全裝甲防護、大口逕自行加榴炮(含動力裝置前置式通用底盤),經過4年多的研製,重大技術難題已獲得有效解決,主要配件和原材料全部立足國內,結構工藝性較好,具備了小批量生產條件。該型自行加榴炮於1983年設計定型,並被命名為83式152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炮(後定名為PLZ一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 為啥我軍還保留122毫米榴彈炮?口徑統一為155毫米不好嗎?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替代中國裝備了數十年的152毫米榴彈炮和130毫米加農炮,成為中國未來旅級單位的中堅火力。這些火炮自動化水平高,射程遠,可以輕易得將122毫米榴彈發射到18千米外,如果使用底排火箭增程彈可以達到27千米,已經不低於美國的155毫米火炮。現役的155毫米榴彈炮和152毫米榴彈炮型號,除了某些自行火炮和直升機掛載的超輕型火炮外,重量都遠遠超過122毫米榴彈炮。
  • 中國三代大口逕自走炮,性能強悍,遠銷海外,為何解放軍瞧不上?
    例如印度,早在上世紀1985年,印度就耗資13億美元,從瑞典引進了410門博福斯FH-77B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單價高達313萬美元,要知道,當時中國出口一輛69-2式主戰坦克的價格才50萬美元。博福斯FH-77B是當時亞洲國家擁有的最先進的遠程大口徑火炮,就是當時的解放軍看了都要羨慕不已,流口水。這門炮採用採用39倍口徑,發射底排彈最大射程30公裡。
  • 中國早期引進和仿製的蘇聯火炮:152榴彈炮曾經「一炮入魂」臺灣203炮
    所以新中國成立後,從1950年代開始大量引進蘇聯火炮,包括M30式122毫米榴彈炮、ML20式152毫米加榴炮。到了1955年,中國從蘇聯引進的各種火炮已達1.1萬門。尤其是,ML20式152加榴炮,在面對臺灣高價從美國引進的203毫米榴彈炮時,曾經創造了「一發入魂」的戰績。雖然只是一發流彈鬼使神差的的鑽入了203毫米榴彈炮的鋼筋洪凝土工事,但還是讓臺灣方面動用了各種情報機關來查詢原因。  不過,單純靠進口武器來建設自己的國防或者說完成自己的國防現代化,對於中國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 新疆軍區152毫米「老炮」高原打出新威風
    無人機出動 央視軍事報導截圖 該炮兵旅副連長黃乾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說152加榴炮自身已經很難做出提高,但無人機、炮位雷達這樣信息化裝備的運用,相當於給152加榴炮插上了翅膀,擦亮了眼睛,會使它反應更快、打得更準。
  • 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平射開火,能將M1A2重型坦克炸成零件麼?
    近日,第73集團軍炮兵旅在閩南地區展開了一次自行火炮直射打坦克的實戰演練,在演練中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對運動的坦克靶進行了直瞄射擊。很多網友關心,在察打一體無人機和遠程反坦克飛彈的年代,為何我軍的炮兵旅還要進行直瞄射擊打坦克呢?
  • 榴彈炮與加農炮的區別
    18世紀,歐洲的加農炮身長一般為口徑的22~26倍。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具有加農炮彈道特性的專用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口徑在105~180毫米之間的加農炮得到迅速發展。初速達880米/秒,最大射程達30千米。50年代,加農炮發展到炮身為口徑的40~61倍,初速達950米/秒,最大射程達35千米。60年代,一些新型加農炮最大射程達35千米。
  • 高原利器—國產PCL-181型155mm車載加榴炮
    近來,在高原上進行實彈射擊的國產155mm車載炮的高清畫面不斷在媒體上曝光,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種火炮就是國產PCL-181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在高原和山區作戰時,炮兵的地位更為重要。一方面,高原作戰將削弱航空支援能力。
  • 口徑只差3毫米:為何中國淘汰152加榴炮,最終選擇155榴彈炮?
    152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的口徑只相差3毫米,差異是非常小的,例如它們的炮彈重量不過相差三、四公斤,所以性能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明顯差距。155毫米榴彈炮之所以在今天成為主流,更多是因為歷史因素。二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為了方便後勤統一保障,就選擇155毫米口徑作為北約大口徑榴彈炮的制式標準,而蘇聯為首的華約則選擇了152毫米作為統一口徑。總的來看,北約國家數量更多、範圍更廣,其他非北約成員國的國家也偏向於緊跟美國為首的北約,在發展、購買大口徑榴彈炮時往往選擇155毫米榴彈炮,所以155毫米榴彈炮的型號越來越多、裝備數量也越來越龐大。
  • 比05式自行加榴炮更強,美國新型155榴彈炮,打下了巡航飛彈
    用高射炮或者小口徑速射炮打下來襲的巡航飛彈,很多人都見過不少案例。不過,用155毫米的野戰火炮打下來襲的巡航飛彈就比較少見了。而近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飛彈靶場,美國就用XM907加農炮(ERCA)成功打下一枚巡航飛彈靶彈,證明其確實擁有擊落巡航飛彈的能力。
  • 射程最遠!最大射程100公裡 05A:155榴彈炮裡我打得最遠
    回到現在,中國陸軍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研製一款新自行火炮,用以替代老式的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在2005年05A自行加榴炮定型生產,現在保守的估計,中國陸軍中已經有超過500門05A自行加榴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