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郭少雅朱海洋
目前市場上蜂品種繁多,各種「功效」令消費者眼花繚亂,如何在琳琅滿目的蜂產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蜂產品?本報記者就消費者對蜂產品的諸多疑問,對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彭文君和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蜂業協會理事長胡福良兩位專家進行了採訪——
蜂產品基本不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
問:蜂產品是蜜蜂採自天然植物,經過反覆釀造而成的。如今環境逐漸惡化,比如土壤重金屬超標、水體汙染等,是否會影響蜂蜜品質?
答:環境汙染對蜂蜜的質量有影響,但不會太大。這是因為大部分蜂場採蜜都在環境比較好的山區或農村,空氣和土壤汙染相對較少;花蜜由植物蜜腺分泌,植物只在流蜜期分泌花蜜,不會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受環境影響不大;蜜蜂對環境汙染極為敏感,若採集地汙染嚴重,蜜蜂本身就會中毒,無從生產蜂蜜。
蜂產品偶然出現的重金屬超標問題,是盛放蜂產品的容器不科學導致的。現在蜂產品加工過程中的容器都進行了改進,基本不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
稀稠、結晶與否不是判定蜂蜜品質的標準
問:消費者在市場會接觸到成熟蜜、濃縮蜜和有機成熟蜜等不同蜂蜜產品。這些產品有什麼區別?
答:蜂蜜有「成熟蜜」和「未成熟蜜」之分。成熟蜜是指蜜蜂採集花蜜後,加進其唾液腺分泌物裝到巢房裡,經過充分釀造、排出水分,成熟封蓋的蜜。在大流蜜期,成熟蜜需要三到四天的釀造過程。蜂蜜成熟度越高,蜜中水分含量越少,營養成分和活性成分越豐富。而濃縮蜜是未經蜜蜂充分釀造的非成熟蜜,這種花蜜未經充分釀造,含水量在21%以上,由於沒有得到充分轉化,經工廠設備濃縮形成「濃縮蜜」,生物活性物質不如天然成熟蜜。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新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蜂產品、枸杞、鹽、水、化妝品等均不在目錄範圍內。即國家對這些產品不再實施有機認證。所以,目前在我國,有機成熟蜜已不存在。
問:消費者在選購蜂蜜時,有一些自己的「小竅門」,比如:易結晶的蜜加了糖,肯定不好;蜂蜜越稠越好;從蜂場蜂巢中搖得的蜜一定是天然好蜜……這些鑑定方法可取嗎?
答:蜂蜜的結晶是指蜂蜜內部的葡萄糖結晶核逐漸增大,形成結晶粒並緩慢向下沉降的現象。蜂蜜的結晶是一種物理現象。結晶後,蜂蜜從液態變為固態,顏色從深到淺,但其成分沒有改變。一般地說,含葡萄糖和蔗糖多的蜂蜜容易結晶,如:油菜蜜、棉花蜜、向日葵蜜、烏桕蜜等;含有果糖、糊精和膠狀物較多的蜂蜜不易結晶,如:洋槐蜜、棗花蜜等。
蜂蜜的質量好壞,不能用稀稠、結晶與否來判定。要看是不是純天然成熟蜜。無論什麼蜜種,只要是純天然成熟蜜即為好蜜。消費者在選購蜂蜜時,要特別注意是成熟蜜還是加工蜜,對預包裝蜂蜜要選擇生產商與品牌。此外,還要看價格,價格太低的廉價蜂蜜和「天價」蜂蜜均不可取。
「土蜂蜜
」並不代表營養價值更高
問:蜂蜜產品根據蜜源不同,琳琅滿目、價格不一,選購哪種蜂蜜更好?
答: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蜂蜜品種主要有洋槐蜜、荊條蜜、荔枝蜜、棗花蜜等。不同蜂蜜在具備共性的保健功能的基礎上,由於蜜源植物的不同,具備不同的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有一些蜂蜜品種更多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比如「土蜂蜜」,只是特指土蜂(即中華蜜蜂)產的蜜,並不代表比普通蜂蜜營養價值更高、保健效果更好。另外有些蜜種壓根就是不存在的,比如玫瑰,只產花粉,不產蜂蜜;雪蓮,生長環境不在蜜蜂的採蜜活動範圍;野菊花、金銀花等基本形不成大流蜜期,蜜蜂不太可能釀造這種單一蜂蜜,市場上的這種蜜多為「噱頭」。
問:蜂蜜是否不用擔心保質期?
答:蜂蜜確實具有較強的抑菌能力,真正成熟的蜂蜜久置後仍然能食用,並沒有什麼嚴格的保質期。但是其營養價值與顯現蜂蜜相比會差一些,建議消費者還是在保質期內食用。放久的蜂蜜如果出現脹瓶、浮泡沫的現象,說明其含水量較大,抑菌能力較弱,營養和風味都受到了破壞,建議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