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熱愛生活吉吉",是一名風口浪尖上的吃貨。麻麻總是告訴我:你要是再不去走走你不發黴,家裡面都要發黴了。沒辦法我只能背起我的行囊遠赴他鄉,遍訪中國的名山大水,吃盡天下之美食才能以表我內心的小思緒。小姐姐這麼吃不長胖嗎?其實我想說的是只要你背著行囊到處跑(天天運動)怎麼胖啊,還瘦呢?
言歸正傳,今天「熱愛生活吉吉」給大家帶來一個吃貨的升級秘笈:資深吃貨系列——中國八大菜系系列之初窺。
自三皇五帝開始中國的文化連綿延續了5千年的歷史,而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飲食文化,俗話說了嘛民以食為天,只有吃好了心情愉悅了,那你才能更好的工作不是,哈哈。
說到吃大家每一個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說上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那麼中國美食文化,中國美食文化,那啥是中國的八大菜系呢,我想大多數人你可能要思考一下,或者直接答不上來,那今天「熱愛生活吉吉」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中國傳統餐飲文化歷史悠久,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川、魯、粵、蘇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今天主要是初窺就不做過多的闡述,請持續關注「熱愛生活吉吉」小姐姐我會慢慢展開一一道來。
魯菜(山東)
起源:魯菜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口味:雍魯菜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 (鹹鮮為主火候精湛 精於制湯 善烹海味 注重禮儀)。
特色菜品:糖醋鯉魚、宮保雞丁(魯系)、九轉大腸、湯爆雙脆、奶湯蒲菜、南腸、 玉記扒雞、濟南烤鴨等都是家喻戶曉的濟南名菜。濟南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鍋貼、灌湯包、盤絲餅、糖穌煎餅、羅漢餅、金錢酥、清蒸蜜三刀、水餃等。德州菜也是齊魯風味中重要的一支,代表菜有德州脫骨扒雞、肉末海參、香酥雞、家常燒牙片魚、嶗山菇燉雞、原殼鮑魚、酸辣魚丸、炸蠣黃、油爆海螺、大蝦燒白菜、黃魚燉豆腐。膠東十大特色小吃:烤魷魚、醬豬蹄、三鮮鍋貼、白菜肉包、辣炒蛤蜊、海鮮滷麵、排骨米飯、鮁魚水餃、海菜涼粉、雞湯餛飩、一品壽桃、翡翠蝦環、 海米珍珠筍、炸雞扇、燕窩四大件、烤牌子、菊花蝦包、一品豆腐、壽字鴨羹、 拔絲金棗、紅燜雞、滷煮雞雜、雞絲湯、蘇造肉、蘇造肘子、菊花雞湯、菊花燴雞絲等。
川菜(四川)
起源:川菜起源於四川、重慶,以麻、辣、鮮、香為特色。川菜的出現可追溯至秦漢,在宋代已經形成流派,在明末清初辣椒傳入中國一段時間後,川菜進行了大革新,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川菜。
口味: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諸味)。
特色菜品:水煮肉片、魚香肉絲、回鍋肉、鹽煎肉、宮保雞丁、幹煸鱔片、辣子雞丁、辣子肥腸、麻婆豆腐、水煮魚、泡椒肉絲、青椒肉絲等等。
粵菜
起源:粵菜即廣東菜,發源於嶺南。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三種風味各具特色。
口味:選料精細,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還兼容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由廣州菜(也稱廣府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東江菜(也稱客家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主要是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豔)。
特色菜品:
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阿一鮑魚、鮑汁扣遼參、白灼蝦、椰汁冰糖燕窩、菜膽燉魚翅、麒麟鱸魚、龍蝦燴鮑魚、幹炒牛河、老火靚湯、廣州文昌雞、煲仔飯、廣式燒填鴨、豉汁蒸排骨、菠蘿咕嚕肉、香煎芙蓉蛋、鼎湖上素、煙筒白菜、魚香茄子煲、太爺雞、賽螃蟹、 香芋扣肉、南乳粗齋煲、潮州滷水拼盤、滷水豬手、滷鵝肝、蠔烙、芙蓉蝦、沙茶牛肉、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鹽焗雞、豬肚包雞、盆菜等。
蘇菜
起源:即江蘇菜系。江蘇菜系在烹飪學術上一般稱為「蘇菜」,由南京、徐海、淮揚 和蘇南四種風味江組成,是宮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國宴仍以淮揚菜係為主。
口味: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內又細分金陵菜、淮揚菜、蘇幫菜,口味平和。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和「早春四野」馳名。淮揚菜,講究選料和刀工,擅長制湯)。
特色菜品:小籠包子、拉麵、薄餅、蔥油餅、豆腐澇、湯麵餃、菜包、酥油燒餅 、甜豆沙包、雞面乾絲、春卷、滷茶雞蛋、糖粥藕、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乾絲、 三套鴨、文思豆腐、揚州炒飯、羊方藏魚(據說是以此菜創造出「鮮」字)、霸王別姬、 沛公狗肉、彭城魚丸,地鍋雞、香菇燉雞、咕咾肉、松鼠鱖魚、䰾肺湯、碧螺蝦仁 、響油鱔糊、白汁圓菜、叫化童雞、西瓜雞、雞油菜心、糖醋排骨、桃源紅燒羊肉、太湖銀魚、太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等。
閩菜
起源:閩菜起源是以閩東、閩南、閩西、閩北、閩中、莆仙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以閩東和閩南風味為代表。
口味: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三大特色,一長於紅糟調味,二長於制湯,三長於使用糖醋。
特色菜品: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海蠣煎、魚丸、蔥花螺、湯血蛤、酥鴿、牛腩、油蔥果、韭菜盒、薄餅、面線糊、苦齋湯、炒馬齒莧 、鴨爪草、雞爪草、炒馬蘭草、紅米飯、高梁粟、麥子餳、八卦宴、文公菜、幔亭宴、蛇宴、茶宴、涮兔肉、燻鵝、鯉幹、龍鳳湯、食抓餈、冬筍炒底、菊花魚、雙錢蛋茹、茄汁雞肉、建甌板鴨、峽陽桂花糕等。
浙菜
起源:浙菜起源是以杭州、寧波、紹興和溫州四種風味為代表的地方菜系。
口味: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運用香糟調味。烹調技法豐富,尤為在烹製海鮮河鮮有其獨到之處。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
特色菜品:龍井蝦仁、西湖蓴菜、蝦爆鱔背、西湖醋魚、冰糖甲魚、剔骨鍋燒河鰻、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荷葉粉蒸肉、黃魚海參羹、彩熘全黃魚等等。
徽菜
起源:徽菜起源於南宋時期的徽州府(現黃山市,江西省婺源縣,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組成),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
口味: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歷來的,其獨到之處集中體現於擅長燒、燉、燻、蒸類的功夫菜上,不同菜餚使用不同的控火技術,形成酥、嫩、香、鮮獨特風味,其中最能體現徽式特色的是滑燒、清燉和生燻法。
特色菜品:毛峰燻鰣魚、火腿燉甲魚、醃鮮鱖魚、黃山燉鴿、雪冬燒山雞、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醃鮮鱖魚、黃山燉鴿、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湘菜
起源: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起源於兩湖地區。
口味: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香辣、香鮮、軟嫩。重視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酸辣。相對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勝一籌,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煨,在色澤變化上可分為紅煨、白煨,在調味方面有清湯煨、濃湯煨和奶湯煨。小火慢燉,原汁原味。
特色菜品:東安子雞、剁椒魚頭、腊味合蒸、組庵魚翅、冰糖湘蓮、紅椒臘牛肉、髮絲牛百頁、瀏陽蒸菜、乾鍋牛肚、平江火焙魚、平江醬幹、吉首酸肉、湘西外婆菜、換心蛋、糯米粽子、麻仁奶糖、瀏陽茴餅、瀏陽豆豉、臭豆腐、春卷、口味蝦、糖油粑粑等。
當然除了除八大菜系外,還有十二大其他菜系請給位看官持續專注「熱愛生活吉吉」小姐姐我會一一道來。做個有態度的吃貨,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