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山裡的野菜,七八十年代的人才吃過,曬乾用來煲湯味道鮮美
野菜在以前饑荒的年代,就是人們的「救命糧」,爺爺奶奶輩就有吃過不少了,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如今野菜卻成為一種搶手的純天然美味,價格賣得比肉還貴。不知道你們吃過哪些野菜呢?
今天小優就來跟大家分享一種大山裡的野菜,在市場上可是很難買到的,有時間的話可以上山去挖哦。這種野菜聞起來有點苦,但曬乾用來煲湯卻是很鮮美的,在客家地區很受歡迎,當地人稱為「苦齋菜」。
在客家地區,農村人經常會上山摘苦齋菜,每次都能收穫到很多,帶回家曬乾就能吃好一陣子的了。不過曬乾的苦齋菜味道有點獨特,像臭腳丫的味道,但這不影響客家人對它喜歡。
苦齋菜在大山裡一年四季都有,人們隨時想吃都可以摘到,可見這苦齋菜有多豐產了。對於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肯定吃過苦齋菜的,而現在的年輕人就不一定了,有些還不認識苦齋菜呢。
記得之前小優去福建旅遊的時候,吃過一道農家美食,就是用苦齋菜燉的湯,喝起來味道鮮美,回味還有點甘甜,小優還是頭一回吃到這麼美味的野菜,當時一口氣就喝了兩碗湯。
其實這苦齋菜乾燉湯,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就是一道常見的美食,大人小孩都愛吃,常喝還能清熱解毒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苦齋菜呢?如果有去客家,記得要品嘗一下苦齋菜哦,相信你們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