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進軍萬億養老藍海:養老社區入住率攀升 護工短缺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險企進軍萬億養老藍海:養老社區入住率攀升 護工短缺

2020年,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迎來破局之年。早在年初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再被提上議程,銀保監會相關人士在今年1月13日表示,下一步把第三支柱的改革納入國家重大改革內容,並把「第三支柱」的發展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納入到「十四五」規劃之中。推進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迫在眉睫。

截至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佔總比達12.6%。中國的老齡化、長壽化正在催生一個巨大的養老服務市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去年,我國養老服務市場規模已達4.4萬億元,未來4年,這一規模將直接躍至13萬億元。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有近10家保險公司布局養老產業,形式主要包括建設養老社區、開設醫院、成立養老服務公司、啟動養老戰略等。其中,投資養老社區成為保險公司切入養老產業的主流選擇。此外,保險行業此前就已打造的「醫養結合」的模式也在進一步擴容。

進入2020年,保險公司布局養老仍有加速之勢。

險企熱衷布局養老社區 分析:與保險公司資產匹配度高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去年,投資養老社區依然是保險公司布局養老產業的主流方式。

作為監管批准的首個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社區的試點,泰康保險的養老社區泰康之家已有十餘年,在多家進入運營階段後,2019年其布局仍有加速之勢,共有2家新養老社區開業、2家新養老社區動工及競得3個新養老社區地塊。目前,泰康之家已完成在北京、上海、廣州、三亞等18個城市的養老社區布局。

去年,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和君康人壽也相繼在杭州、大連、北京、上海等地展開布局。

實際上,不止是2019年,此前,投資養老社區也是保險公司投資養老產業的主要方式之一。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新京報記者解釋稱,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養老社區這種模式是最容易管理的,並且投資看得見,養老社區建起來之後,都成為了險企的自有產業,建築、設備、綠植都是財產,可以作價評估,反映在公司的帳面上。另外,這種模式也與保險公司的資金投資回報模式比較匹配,壽險公司的資金金額較大,是長期資金,且以負債的模式來做資產,這使其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做養老地產產業比較合適。此外,養老社區的投資回報期非常長,可能是二三十年或者五六十年,只要養老社區還在,就可以無限期獲得回報,所以這類投資與保險公司資產匹配度較好。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養老服務產業的一大特點是投資周期長,而且投資回報相對長遠一些、慢一些,所以,投資養老服務產業需要有一種長期投資的理念,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太短視。

入住居民以高淨值家庭為主 有養老社區月租高達單人6000元

險企布局養老社區已有多年,運營情況如何?

合眾人壽旗下的合眾優年(武漢)養老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3年,旗下擁有武漢、瀋陽、南寧三家優年生活養老社區。合眾人壽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介紹稱,武漢、瀋陽的社區,都是分為CLC(協助照料區)和AAC(活躍長者區)兩個區域,其中,CLC區域的入住率都在90%以上。

此外,記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武漢六地社區已開業,全國入住居民超過3300人。以北京的泰康之家·燕園為例,自2015年一期開業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實現獨立業態99.7%的入住率。

保險公司旗下多為中高端養老社區,不僅有入住門檻,每個月的「房租」也並不便宜。以泰康之家為例,客戶購買「幸福有約」等年金保險產品後,獲得養老社區的保證入住權和優先入住權。此外,入住養老社區的費用由入門費(數十萬元不等)、樂泰財富卡和月費組成,入門費與樂泰財富卡都是一筆一次性繳納且可退還的押金,繳納入門費方可獲得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的入住資格,繳納樂泰財富卡的費用,可獲得樂泰財富卡會籍,月費則包含房屋使用及居家費用,是居民須按月繳納的費用,餐費及其他收費服務,按照個人需要付費使用。以入住泰康之家·燕園獨立業態的最小戶型為例,購買樂泰卡之後,單人入住的費用每月6000多元起,兩人入住每月的費用是8000多元起,包括居住和娛樂,不包括醫療和護理費,餐費刷卡消費。

新京報記者此前走訪保險公司旗下的養老社區時了解到,養老社區針對老年人服務還是很有特色的,除了一些量身打造的硬體設備(比如適合老年人使用的跑步機)、貼心服務(例如食譜定製)等之外,養老社區所對接的醫療資源、看護資源甚至殯葬資源,也讓不少入住過老人的家屬滿意。

北京市的楊文(化名)曾有老年家屬住在保險公司旗下的養老社區,主要是因為老人已經失能無法自理,且身體患有疾病,需要時刻救助。她對記者表示:「養老社區的醫療設備和條件很不錯,送去之後子女也省心,也不用專門僱保姆看著了,一天大概花700塊錢,經濟上還是能承擔的。其實不只是老人在世的時候能感受到服務不錯,老人去世的時候,我們家屬是很難受、很慌亂的,也不知道怎麼去處理後續的一些事情,但是養老社區會提供這種服務,感受挺好的。」

服務質量是關鍵 專業護工短缺成難題

董登新認為,養老服務的質量最重要,要用服務來打造品牌、打造特色、提高附加值,但目前國內的養老服務質量還跟不上,這其中,專業人才短缺是最大的問題。

根據法蘭克福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前首席研究員伯蘭德·卡西2019年在某論壇主旨演講中提供的數據,在中國,到2060年,大概只有100萬老年人護工,只佔勞動力人口的0.13%,這意味著8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與護理人員數量的比例將達到1比230,相當於230個80歲以上的老人才有一名護工。

顯然,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社會面臨的養老護工短缺問題,也將成為保險公司發展養老社區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保險公司目前主要採取內部培養、與院校合作培養等多種方式,增加護理人才的供給。

新京報記者也了解到,對於泰康之家而言,護理人才的短缺是產業發展中遇到的較大困難,泰康主要從三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包括整合企業醫療資源,自建護理學院,定製化培養高級人才;與大中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創辦教學基地,定向培養「泰康班」;拓展成人職業教育,為有轉職需求的成人提供培訓等。

不過,董登新認為,專業護工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一方面是觀念的改變,不能總認為護工不需要文化,是低端勞工。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護工的專業培訓力度。「專業護工是一個需要體力和腦力的崗位,勞動強度較大,但他們的待遇並不高,在武漢,小型養老院的護工一個月收入只有兩三千元。但反過來說,也只有提高了護工的專業素養,待遇才能提高。」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保險行業「醫養結合」模式的參與者也在進一步擴容,也有一些險企通過優先布局醫院來切入養老產業。

去年10月12日,前海人壽全資建立的三級綜合醫院——廣州前海人壽醫院一期正式落成並進入試運營階段。

老人保險、看護機器人或成險企入局「新武器」

雖然保險公司正積極布局養老社區,但董登新認為,養老社區並不會成為大多數老人的養老選擇。他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養老服務主要分為輕資產型、重資產型兩類,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就屬於輕資產型;機構養老則屬於重資產型,包括一些中小型養老院及養老社區等。民政部主張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這將覆蓋95%以上的老年人群,而養老機構覆蓋的老人人群比例則約為3%~5%,這類養老機構準入門檻較高,費用也不便宜,主要適合高收入人群。

不過,即便僅有5%的老人比例,人數也超千萬人,且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這一數據仍將擴大,因此,養老社區仍是一個不小的市場。此外,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其天然與醫療、保障、個人資產管理等相互關聯的屬性,決定其介入養老產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最直接的方式當屬老人保險產品的開發。如今,雖然我國老齡化趨勢在加深,但針對老年人的保險卻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負責人劉宏健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研究制定《關於豐富保險產品供給,鼓勵產品創新的指導意見》,要求各保險公司切實提升產品開發和服務能力,結合老年人風險特徵和需求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專屬產品,重點在老年人需求比較強烈的疾病險、醫療險、長期護理險、意外險等領域進一步提升產品供給。

除此之外,科技的力量也有望成為保險公司深度參與養老行業的「催化劑」。王國軍對記者表示,一些醫養結合的項目,有人工智慧和沒有人工智慧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突然間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如果有機器人在身邊,就可以立刻把消息傳到保險公司,再由合作的醫護人員到場解決。甚至有可能在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前一兩天,人工智慧就已監測,進行前期的預防。未來,可能一張床、一個智能馬桶,都會成為監測裝置,可以時刻監控老人的身體指標狀況,隨時隨地收集數據,從而做到前期預防,這樣保險公司的賠付也會大幅減少。

「但要達到這種水平,需要很好的人工智慧,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發力度還比較弱,保險公司投資這個領域,用人工智慧來代替人力,不僅可以為客戶省錢,保險公司也能通過各種設備收集更多的數據,從而化解、降低風險。同時,與投資養老地產相比,回報率可能比養老地產更穩一些。」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相關焦點

  • 走進大家保險養老社區,體驗「城心養老」生活
    首次走進充滿煙火氣息的城心養老社區,所見所聞,與傳統養老社區大有不同。  放棄遠郊區縣的險資養老機構常規選址方式,打破傳統養老社區封閉的管理與情感「孤島」,系統性移植北美養老課程、師資及運營體系等等……大家保險的「城心養老」模式從戰略定位,到業務模式,再到服務理念,處處體現出鮮明的差異化思路。
  • 養老變「坑老」?買養老保險不能只盯「特色」
    無論是中國人壽這樣實力雄厚的大型險企,還是合眾人壽這樣有意打造差異化特色的中小保險公司,均在近年發力布局養老社區。據統計,目前保險機構投資的養老社區有41個,建築面積1450多萬平方米,設計的床位約為5.7萬張,擬投資850多億元,目前實際投入已達400多億元。
  • 大家保險公開闡述養老產業布局 在城市核心區域建養老社區
    而社區養老服務是一個關聯度很高的產業,1.76億的老人既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也是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何肖鋒表示,大家保險將深度參與到養老這一與保險協同度高、社會迫切需要的健康產業中去。集團在機構網絡布局、高淨值客戶積累、不動產管理以及海外養老社區運營等方面所沉澱的資源稟賦,將為深耕養老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 養老營銷 | 養老機構入住率上不去的4個原因和4個破解之道
    提起入住率,相信大多數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都很頭疼:新開業的項目,營銷也做了,活動也搞了,為什麼沒有客戶上門?運營一兩年的項目,精疲力盡搞服務,為什麼入住率只有20%?經營三五年的老項目,怎麼總是住不滿?我國的老齡人口比例雖然正在快速、持續的擴大,但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老年人乃至很多年輕人對於機構養老存在「偏見」,不願意選擇。除非到了必須依靠機構的時候,才會選擇入住。(2)機構養老的價格較高。相較於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價格偏高。
  • 安寧療護、社區嵌入式養老、日間照護養老……瀘州養老模式不再單一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醫養機構,探訪瀘州現有的安寧療護、社區嵌入式養老、日間照護養老等多種養老模式,傾聽從業者及老人們對養老醫療的需求、關注與心聲。 給藥、餵藥不是普通護理人員,而是醫護人員,讓養老滿足了就醫需求。 「我們應該是瀘州市最早考慮將醫養結合在一起的民營醫院。2013年,提出了兩個牌子、一個班子、一個法人的辦院方式,我們具備二級醫院實力,設置了日託、全託、喘息式養老、社區嵌入式養老等多種養老選擇模式,滿足老人們不同的養老需求。」
  • 雨湖區創新開展社區「嵌入式養老」
    在家門口安享幸福晚年——雨湖區創新開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湘潭在線12月1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立姣)社區嵌入式養老是以社區為載體,以資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運作方式嵌入為理念,在社區內嵌入一個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機構
  • 分析北京101家高入住率養老機構,我們發現……
    北京地區我們統計了入住率超過80%的機構共計101家,通過分析這101家養老機構,我們試圖探尋高入住率養老機構的共同特徵和關鍵因素。01 影響入住率的關鍵因素唯結果論來看的話,一家養老機構最終的成敗往往就取決於入住率。在項目測算時,盈利水平往往也和入住率掛鈎。
  • 北京首個共有產權養老社區住著如何?
    【關鍵字】共有產權養老服務設施、集中式居家養老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的居家養老模式,受到很多老人青睞。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個共有產權養老服務設施項目「雙橋恭和家園」於2017年11月竣工,這也是北京首個集中式居家養老試點社區。
  • 在城市核心區建養老社區!大家保險公布養老「城心模式」已在北京...
    大家保險所謂城心模式,即聚焦城市核心區,有兩大服務布局方向:一是規模較大、功能更全的高品質養老社區,二是社區嵌入式護理小站,二者互為補充,滿足不同年齡段老人的需求。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家保險已經在北京市三環內核心區域完成三家高品質CCRC(可持續照料型)養老社區的布局,首個社區嵌入式護理小站也在建設中。
  • 養老機構入住率低是什麼原因?抓住三個點入住率會提高
    入住率低四大原因1、老人心理壹我們在幫一家養老機構做運營的時候,採訪過一些老年人,其中25%的有條件的老年人表示,不想提前去養老機構,認為養老機構是他們人生中最後的一站,去了可能就出不來了,而事實呢!也是如此,養老機構確實是老人最後的一站,但是個人認為,好的養老機構是讓老人去享受餘生快樂、幸福,每天都可以充實自己,而不是過著吃飽等餓的日子。
  • 養老江湖:十年十敗,一部跌宕起伏的中國養老史詩
    不過,導致萬科·幸福家社區養老中心入住率低迷的核心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偏遠的區位。萬科·幸福家社區養老中心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地處北京城西南六環外,如果你打開北京地圖,會發現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萬科·幸福家離河北更近一些,對於絕大多數北京人來說,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聽到竇店這個地名。
  • 一個養老護工 4家養老院搶
    昨天,中央大街人潮湧動,本報與省、市婦聯等多個部門聯合在此舉行了省暨哈市紀念「三八」春風送崗位招聘大集,吸引了近10萬名婦女前來應聘,1000餘家用工單位現場提供了2萬餘適合女性的工作崗位。  記者昨天在現場了解到,與往年傳統招聘崗位相比,本次招聘會上出現了「特別著急用人」的三大崗位,即養老護理員、幼教雙語老師、手工藝者。
  • 天津養老院所面臨的各個難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天津市民政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建養老機構,並取得了一定效果。據統計,目前我市民辦養老機構一共有272家,數量佔全市養老機構總量的74%,床位數佔全市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78%,在全國走在前列。但天津廣播記者(ID:audiotj)調查發現,許多民營養老院儘管入住率高、受老人們歡迎,在運營中仍存在很大的壓力。
  • 健康產業公司「華人照護」完成 2000 萬元人民幣融資,瞄準社區養老
    公司主要業務包括社區養老、社區醫療、康復醫療和住院陪護,在醫院和社區兩端進行布局。醫院方面,華人照護與院方籤訂協議,提供護工服務,實現對醫院照護服務資源的有效佔據。護工需要經過專業化培訓,持證上崗,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認證體系,華人照護對供給端市場進行了有效開拓。
  • 養老地產是下一個藍海?
    養老地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被許多人看做是個藍海,一個大大的金礦,看上去是那麼的美女,真的是這樣嗎?未必。在我國,老齡化,銀髮經濟確實是有一定市場,畢竟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但這不會是個金礦。在我國的傳統文化,實際國情下,養老地產不會成為主流。想一想,那一個老年人,普通百姓靠房子養老,不管是出租還是出售,他們會把房子留給孩子。就像我們的一日三餐不可能天天吃西餐一樣,那只是調味劑。
  • 渭城智慧養老進社區活動啟動
    近日,渭城區智慧養老進社區活動啟動儀式暨文匯路街道202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揭牌儀式在202所社區廣場舉行,現場為20餘位老年人發放了智慧養老體驗產品。渭城區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精心打造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品牌,把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成尊老、敬老、助老、護老的溫馨家園,建成弘揚社會公德、展示精神風貌的靚麗窗口。
  • 保險公司搶灘養老社區,十萬億級跨界之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泰康人壽、中國太平、陽光人壽、合眾人壽、前海人壽、恆大人壽、君康人壽、仁和人壽等10多家險企已經介入養老社區或宣布投資養老社區,已投入金額與計劃投入金額合計超過千億元。其中,中國平安、中國太平、泰康保險這三家大型險企在養老社區領域的投資額就超過410億元。
  • 2020年ARGENTUM美國養老社區公司排名
    按養老房間單元數,水印美國在最大的150名養老社區公司排第13名,59個不同規模的養老社區中含活力自理4569,相比於2019年的4536,增加了33,半自理3465,相比於2019年的3255,增加了210,記憶照護單元1359,相比於2019年的1255,增加了104,合計9393單元,相比於2019年的9046,增加了347單元。
  • 「網約護工」試圖打破護工短缺僵局 服務特別好-網約護工 做護工...
    華山醫院內分泌科醫生最近在他的微信公眾號「懶道人」上發了一則微信引發了大家關注:「媽媽最近住院,第一次試水網絡護工,結果意外發現『網約護工』服務特別好。當護工結束服務時,母親還有些捨不得。」  調查發現,目前多家醫院都面臨護工短缺窘境,大多數醫院的傳統護工是「一對多」模式,即一個護工照顧幾個病人,難尋「一對一」護工,不少病人家屬不得不轉戰尋找一些「黑護工」。
  • 首創深耕養老生態鏈「首創」智慧養老社區
    養老行業歷經十年發展,所謂生活方式升級,如何完成新舊迭代?從建築語言、空間表述到服務內容、 生活享受,如何定義中國當代長者幸福生活?11月26日,「共享幸福生活—創新養老社區發展論壇」正式啟幕,首創置業與遠洋地產攜手共創的「椿萱茂·和園長者社區」正式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