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 獵聘人才觀 ID:liepinrcg
HR與管理人員們經常會面臨這樣一種困境:
看簡歷和面試時,都覺得這個應聘者不錯,可是等對方入職後不久,發現他的真實水平與面試時的表現有較大出入。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經歷,那麼,你有可能是遭遇到「面霸」了。
遇到這種情況,你一定會感受到來自用人部門的壓力。
因為,簡歷是你看的、人是你初面的、複試意見你也同意了。
除了壓力,你可能還會懊惱,「怎麼招了這樣一個人呢?」
其實不必生氣,不是你大意,是「面霸」們有身經百戰的面試經驗。
當HR在不斷學習如何做面試官時,面霸們也在不斷學習如何拆招。
所以,遇到面霸,如何看穿他是真牛逼還是假牛逼就是一門不得不掌握的學問了。
01 三招明確招聘需求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在看穿對方是否具備真本事之前,我們作為HR面試官的首先要明確公司的招聘需求。
下面介紹三招秘笈,幫助HR們快速了解我方的需求。
第一招 戰略分析加方法
確定公司要招的人是否符合公司戰略規劃,是否符合核心價值鏈,在現有的架構和崗位設置中,是否需要崗位重新設置或者架構變化?
在盤點現有人員後,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形成現有的招聘的計劃。
第二招 工作內容比對工作說明書
拿駕駛員來舉例,他的工作內容是從A點駕駛到B點,駕駛會分為非機動車駕駛,在整個駕駛過程中,有的工作是僅需要從A點到B點即可,在整個駕駛過程中,我們除了對應不同的駕駛工具,其實駕駛本身的目的都會產生變化,這個叫工作內容。
崗位工作說明書,基於工作內容在公司裡形成職位名稱、所屬部門、上下級關係、對應的職責和分工等。
駕駛員的崗位工作說明書就會包括他需要檢查車輛安全、準時送貨確保銷售的業績的實施。
比對工作內容後,會產生任職資格、工作條件、權責範圍等,這些就是工作說明書,其目的是更好的描述工作內容。
第三招 具體要求結合人性需求
職位:公司給出的職位是否結合個人發展的要求。
工作地點:兩種模式:總部派出,是否需要長期出差;當地尋找。
收入水平:結合個人希望和企業現狀
個性偏好:關係融洽靠前期。如果是新人加入某個已有的團隊,需要提前考慮招到個性是否融洽。
02 面部觀察法
在明確自己公司的招聘需求後,HR們就開始尋覓合適的候選人進入面試階段了。
在整個面試的評估環節裡面,很多HR都會遇到面霸這種類型的候選人,他們常常覺得:
今天這個候選人說的實在是太好了,簡歷也很漂亮,但隱隱還是覺得有哪些地方不對勁……
但是,也說不出來是什麼地方不對勁。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一些肢體語言背後的真正含義,是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甄別候選人面試時所述信息真偽的。
在此之前,給大家推薦一本書《FBI教你讀心術》和一部美劇《別對我說謊》(Lie to me)。
馬上國慶節了,沒有出行計劃的HR們可以在家一邊耍廢看劇一邊學習讀心術喲!
《FBI教你讀心術》是一本很厚很厚的書,它非常完整地講述了人類的各種非語言行為背後的含義,通過面部微表情、肢體語言看穿老闆在打什麼主意,以及職場人際的往來進退、談判協商的攻防戰守……看完這本書閱人功力絕對暴增!
美劇《別對我說謊》(Lie to me),講述了一名辦理詐騙案件的私人偵探在調查當中通過辨別人臉、聲音及體貌特徵來發現真相。
03 梅拉比安法則
當然不管是書還是電視劇,只是給我們一個業餘參考,今天每天姐主要為大家帶來一些可以快速掌握和應用的原則方法,幫助我們進一步去判別候選人。
梅拉比安法則
梅拉比安法則講的是人的信息傳播有三個途徑:
所述文字、聲音語調和肢體語言。
當我們想判斷一個人說話時的情緒和好惡,他的文字只提供7%的有效信息,聲音語調提供38%的有效信息,而肢體語言提供55%的有效信息。
信息的全部表達=7%文字 + 38%語調 + 55%肢體語言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觀察肢體語言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十分重要。
那麼,HR如何準確通過觀察肢體語言判斷候選人是真牛逼還是假牛逼呢?
▌面部觀察
通常當我們面對面溝通的時候大家會看哪裡呢?
毋庸置疑大部分人都會看眼睛,尤其是對方的眼神。
為什麼眼神很重要?
在這裡給大家這個舉兩個例子:
· 假如有人問你想像一下你未來的老婆應該是什麼樣呢?
大家可以注意這個時候大部分人的眼神會往右上角看。這個傳遞的信息意味著人的大腦開始編造未知謊言了。
· 換個問題:你之前的初戀女友是什麼樣子呢?
這時候你可以看到一個很自然的一個反應:回答者開始往左上角去看。這個時候其實大腦在很自然的回憶已有事實。
因此,當HR在跟候選人面對面溝通時,尤其問對方一些具體事例時,可以觀察他的眼神是往哪裡看的。
比如我們在面試銷售人員,可以問他之前的銷售業績怎麼樣,如果候選人的業績並不值得一提,可能他會這樣回答:
「我的銷售業績還不錯,印象裡面應該是有一次,我們團隊拿到了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觀察他的眼神看向哪裡,就可以大致看出他是在回憶信息還是在創造信息。
不過,對於眼神的判斷有時需要基於候選人的具體行為習慣而定。
HR可以通過觀察候選人下意識、非常自然的往左或右看,判斷出候選人此時是在回憶事實,還是虛擬編造。
除了觀察眼神,面部的其他小動作,比如抬高眉毛、眨眼、嘴角快速抽動等可以感受到候選人的信息反饋。
其實短暫的面試期間,能夠看得的肢體語言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建議在面試前選擇座位的時候,應該儘量跟候選人坐在拐角的兩邊。
當和候選人的距離夠近時,才能更全面地看到候選人肢體動作的全貌。
比如當你說出來一些問題,開始讓候選人有明顯的抖腿動作,這其實表達了對方開始不耐煩或者情緒急躁緊張。
比如說你能夠看得到他已經開把兩個手緊緊抱在一起,這其實是候選人開始進入防備狀態的寓意。
通過日常訓練觀察候選者的肢體狀態,結合我們的問題和對方的回答,就能夠去判斷對方回答的真實情況。
▌語調觀察
當然除了面部觀察以外,我們還需要用耳朵仔細地去聽。
當對方說某個話題的時候,是否有明顯語調的變化。
明顯語調的變化其實都是候選人情緒化的一種表現,這些都可以給你帶來進一步提問的依據:
為什麼說到這個問題他突然變得低沉了?
是不是在這方面他曾受過什麼樣的打擊或者傷害?
那這方面我們是否要進一步的去探求?
為什麼說到這個問題他突然變得高亢了?
是這個事情本身讓他很興奮,還是說我們說到了一個讓他覺得很驕傲的事情?
▌語序觀察
最後就是甄別候選人表述是否過於流暢。
對於一字不漏、完全不打磕巴的流暢表述,我們也有必要要多問幾次,刻意去打斷對方的一些思路,看看對方他的一些急性反應是怎樣的。
有一些面霸,或者說善於面試偽裝的候選人,他十分了解面試的套路。
所以他通常提前能夠把自己最成功、最失敗、壓力最大的一些故事準備的輕車熟路,甚至過度美化。
但是如果你他講述很流暢的過程中及時打斷,或者突然冷不丁的問一個跟這個完全沒有關係的問題,去觀察他的反應,或者說插了一個問題之後,再回到這個問題,看他是不是能夠接的上。
04 寫在最後
總之來講,判斷候選人是真牛逼還是假牛逼,需要面試官在長期的面試實踐中去訓練出一雙火眼金睛的。
尤其對於一個面試官來講,永遠不要接受那些特別模糊的答案,一定要刨根問底才是識人之術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