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6月份判處的老新聞了,主要判罰的是一群房產中介,只有懷疑客戶跳過中介直接找到房東本人看房,就對客戶進行打擊報復。
因為這群中介多次騷擾不同的客戶,並組織人到客戶店裡鬧事,很多客戶選擇賠錢了事,但上山終遇虎,鬧事多次後,終於有一個客戶忍無可忍選擇報警,這群中介被判刑處罰。
為什麼要說這個新聞呢,筆者的弟弟最近要買房子,跟我探討了一下,根據他的描述,現在買二手房,一般中介的費用在3%左右。
聽到這個數據,我很是吃驚,我知道普通房子,國家收的契稅一般才1%到1.5%,有了這憑證,國家可以保護不動產的所有合法權益,中介何德何能,敢收3%的中介費用?
實際上我們衡量服務行業的定價合不合理,主要還是看提供的服務值不值這個錢。
而很多中介就像新聞裡辯解的中介說的那樣,自己辛辛苦苦帶客戶看房子,最後客戶居然還跳單,這實在沒道理,這話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實際絕大多數中介帶客戶看房的業務水平,根本配不上3%的中介費,這個行業本身對學歷和專業就沒什麼要求,很多帶看服務,主要就是人肉監督客戶,避免客戶和賣家直接溝通。
至於說這些中介對什麼地段,配套,戶型,朝向,容積率,層高,建材品牌質量這些專業知識有多少了解,我相信很多還不如客戶自己研究的通透。
事實上所有中介,無論貴的還是便宜的,本質上都是在忽悠客戶:買房風險大,只有找了中介,房源才多,交易過程才安全。
但實際上出了問題,很少有中介會承擔損失的,責任基本都是客戶的,讓客戶自己去想辦法打官司。
至於說一些中介為了賣房吹得天花亂墜,籤完合同出各種問題就找不到人的事,也時有發生,畢竟大多數一輩子也就買賣一兩回房子,一錘子買賣的事,中介就更肆無忌憚了。
根據我弟弟的介紹,現在他最煩的就是手機號碼被中介洩露,天天都有中介公司打他電話推薦賣房子,甚至很多中介還在用虛假房源騙他去看房,天天在朋友圈散布房價要漲的虛假信息,浪費他的時間。
他們一邊跟房東說賣不掉快降價,一邊跟買家說很多人搶房趕緊下定金,兩邊忽悠的同時不讓客戶見面,把跑腿帶看當成高端服務,要價幾萬甚至幾十萬,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跳單的原因。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下賣房市場,我們就會發現房屋中介這種生意,中介費越是貴的,其實背後的房源就可能越差。
比如說現在市場上有一套好房子,價格非常合適,根本不怕賣出去,只願意付1%的中介費佣金,市場上還有一套差房子,價格不還還難賣,房東很可能願意去付5%的中介費讓中介去賣。
如果你是中介手上有這兩套房子,你碰到客戶買房,會給他推薦哪套房子呢?肯定是先賣提成高的,實在賣不掉才會推薦中介費底的那套,這是人之常情。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說今天的市場,也逼的很多中介公司不得不採取各種特殊手段來獲取利潤,客戶是上帝沒錯,但確實有很多客戶別說上帝了,經常連人都不當。
中介辛辛苦苦給帶看幾十套房,最後連個招呼都不打,就跳過中介直接跟業主籤合同了,這也是市場混亂導致很多中介成本高昂,不得不用一些手段來平衡的原因。
實際上我這次和我弟弟也溝通了下他買房的痛點,還是對中介費這個3%的費用有點覺得不合理,我想了下,假如這個中介費能細分一下:
賣房的,掛房源在平臺上的展示費是多少?
買房的看完介紹,如果要諮詢中介,這個服務費是多少?
每次中介人員帶看客戶上門看房的服務費是多少?
交易過程如果讓中介幫忙談價格,這個談價服務費是多少?
要幫忙貸款,這個協助辦理的服務費是多少?
每一次幹的活值多少錢,算的清清楚楚,不把所有費用都裝到中介費一個籃子裡,最後也不會扯來扯去,還扯不清楚。
也不會再發生什麼中介帶著看了100套房子最後跳單,付了大量成本,卻沒有一點收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