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 19:34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李建鋒 編輯:劉家嘉
李建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作出系列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對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出了具體要求,指明了方向。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要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為在法治化軌道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貴港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決策部署,以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為抓手,結合貴港實際,擦亮「黨建引領」品牌,創新「一組兩會」「群防群治」等貴港特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經驗,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擦亮「黨建引領」品牌,把牢社會治理「方向盤」。
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準確把握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路徑與方法,確保黨的領導落實到社會治理的各個觸角和神經末梢。
一是「書記號」黨建平臺壓實社會治理責任。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列入黨委重要日程,從「關鍵少數」入手,依託「書記面對面」「書記問效」和「市委書記基層直通車」三大「書記號」黨建平臺,全市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書記面對面談黨建,每兩個月一期,每期聚焦一個主題,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持續問計、問效、問需,壓實各級責任,形成上下聯動的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格局。
二是「黨建聯盟」匯聚社會治理力量。依託行業主管部門、社區「聯合黨委」、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工委等機構的「結點」功能,組建區域黨建聯盟。以黨建聯盟為統籌,引領民政、市場監管、司法、衛生、教體、文廣、工會、團委城管等單位發揮職能優勢,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綜合執法、就業創業培訓、法律(政策)諮詢、志願服務、社區矯正等管理和服務,促進社會治理資源整合、互聯共治。
三是「紅色一家」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在小區成立黨支部,在樓棟設立黨小組,推動支委會與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人員實行交叉任職,把小區內的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納入小區黨支部管理,強化黨對城市小區治理的領導。建立小區黨支部主導,業主委員會、業主監督委員會、物業公司、其他社會組織等四方聯動的民主協商制度,每季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小區重大事務進行聯合協商辦理,強化小區黨支部領導把關作用。組織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小區黨員參與到小區管理和服務中,常態化開展正能一家、管服一家、互助一家、平安一家、健康一家、和諧一家的「六個一家」服務活動,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目前,全市建立100個小區「紅色一家」,設立100個黨支部、1400多個樓棟黨小組,有效聯絡1.2萬名在小區居住的黨員。2020年7月7日,全區城市社區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貴港召開,貴港市在會上介紹了推行「紅色一家」小區治理經驗做法。
二、創新「一組兩會」機制,引領基層協商自治。
發揮自治強基作用,積極創新、全面推行屯級「一組兩會」協商自治制度,將社會治理落實到「神經末梢」。
一是搭建「一組兩會」自治架構。村(屯)建立黨小組、戶主會和理事會。黨小組負責徵集群眾意見訴求,確定本村屯一個時期工作重點,向戶主會提交議題,並引領戶主會、理事會開展工作。戶主會是「一組兩會」中的議事決策機構,設會長1名,副會長2—3名,由戶主會議協商推選產生,負責召集召開戶主會議,通過戶主(代表)會議決議。理事會是「一組兩會」中的執行實施機構,設會長(理事長)1名、成員若干名,由戶主會推選產生,負責執行戶主會的決議,對戶主會負責,向戶主(代)會報告工作,接受黨小組和戶主會的監督。
二是規範「一組兩會」工作流程。農村(自然屯)重大事務的決策實施,由黨小組在充分徵集群眾意見和訴求基礎上,確定工作重點和公共議題,提交戶主會;戶主會召集戶主會議或戶主代表會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對黨小組的提議進行協商表決;理事會根據戶主會議決的事項,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嚴格執行戶主會的決議、決定。議決通過的事項和執行的結果,在社區活動場所、公開欄或人流集中的場所公開,接受黨員群眾監督評議。
三是夯實「一組兩會」運行基礎。引導群眾修改完善「一組兩會」自治章程,進一步明確職責。圍繞「提議、議決、執行、監督」四個環節,完善「兩張圖、兩項制度、三本帳」(即畫好「協商議事流程圖」,掛好「議決事項、執行結果公示圖」,落實好「理事會工作授權制、以事定會和節會例會制」,記好「黨小組、戶主會、理事會工作檯帳」)。建立黨小組工作制度、戶主(代)會議決制度、理事會執行制度,利用社區(自然屯)公共活動中心、閒置場所、農家書屋、祠堂等公共場所,為「一組兩會」議事提供場所。目前,全市共組建「一組兩會」3278個,覆蓋率達83.8%。2020年11月19日,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自治區黨委改革辦在貴港市召開全區改革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典型經驗推廣交流會,向全區推廣貴港市「一組兩會」屯級民主協商自治模式。自治區黨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奮力推進廣西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完善「一組兩會」機制。
三、深化「群防群治」模式,構建多元共治格局。
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實現社會治理群防群治。
一是創新實施「維穩基石工程」。自2009年起,率先在全區實施「維穩基石工程」,通過整合資源,搭建縣(市、區)群眾工作部、鄉鎮(街道)群眾工作中心和村(社區)群眾工作站「三級工作平臺」,建立健全上下溝通、左右協調、內部協同「三大運行機制」和年度評星定級等「十項基本制度」,履行收集研判處理情報信息、接待處理群眾來訪來信來電、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和開展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等「四大職能」,整體聯動,標本兼治。12年來,三級群眾工作平臺共收集、處理維穩情報信息6.4萬條,接待群眾來訪 69萬人次,開展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5.4萬次,調處矛盾糾紛 13.6萬件。
二是積極構建「全周期」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率先在全區制定印發《關於構建黨建引領全周期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構建黨員領導幹部分級聯繫包抓的縱向到底貫通鏈條,打造「一網統籌、事事入格」的橫向到邊全科網格,在網格內全面實行「五戶聯調」,壓實市、縣、鄉鎮(街道、園區)、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專職信息員、網格長、網格員等鏈條責任,明確問題研判、資源動員、行動處置、監督反饋、總結提升等整個治理全周期管理的全路徑過程,形成閉環式管理。
三是大力打造新時代貴港「楓橋經驗」。出臺《貴港市信訪聽證評議暫行辦法》,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律師和社區老黨員等組成的「貴港市信訪聽證評議團」,將一些對信訪答覆不服,但沒有申請(複查)覆核卻又繼續上訪的,引入第三方聽證評議,藉助社會力量公開教育纏訪鬧訪當事人,促使他們罷訪息訴,回歸正常生活。創新建立矛盾糾紛調處「三三」工作機制(呈報到縣級處理的矛盾糾紛必須經過村級化解或接訪3次以上,其中主要領導參與1次以上;沒能化解的再報鄉鎮級,鄉鎮必須化解或接訪3次以上,其中主要領導參與1次以上;沒能化解的再報縣級,縣級必須化解或接訪3次以上,其中主要領導參與1次以上),發動鄉賢、律師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引導信訪群眾依法、理性、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標。廣泛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等基層單位創建活動,推動「楓橋經驗」在全市開花結果。貴港市公安局江南派出所獲評為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城西派出所獲評為全區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2020年10月25日,貴港市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召開的全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會上,就群防群治工作進行了經驗交流發言。
(作者系貴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