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大學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網站找工作被騙、並導致意外身亡的消息引發關注。昨日,涉事平臺「BOSS直聘」發布公開回應稱,待「一切水落石出之際」,將依據法律承擔應有責任。
新京報記者採訪獲知,李文星的受騙遭遇在「BOSS直聘」並非首例。公開資料顯示,「BOSS直聘」創立4年,是一家致力於招聘的「明星公司」,包括今日資本、順為資本等機構先後對其進行投資。
此前已有人因BOSS直聘受騙
昨日,有自媒體發布文章,稱大學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應聘某企業,疑似遭遇傳銷騙局,並在失聯數日後不幸身亡。該事件傳出後引發廣泛關注。網際網路招聘平臺「BOSS直聘」隨之涉事其中。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公司也是受害者,信息詐騙是行業痛點。」 8月2日下午,「BOSS直聘」品牌部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BOSS直聘從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對虛假信息進行打擊。「安全系統從誕生到現在一直在持續進行優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
為什麼平臺上會出現「李鬼」冒名進行虛假招聘?公司作為平臺方是否盡到了審查的義務?對此問題,BOSS直聘以需要配合警方辦案為由拒絕回復。
李文星並不是第一個在boss直聘網站遭遇傳銷詐騙的求職者。8月2日,正在尋求Java軟體開發崗位的張曉文(化名),向記者講述了通過「boss直聘」網站求職被騙的經歷。
張曉文1993年出生,上個月剛剛大學畢業。去年12月9日,他通過「boss直聘」應聘了「百利應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職位,隨後被以面試為由騙至天津靜海縣大口子門村的傳銷窩點,失去人身自由11天,累計金錢損失將近3萬。
「傳銷窩點當時有14人,其中8人都是以求職名義被騙進來的。」
張曉文告訴記者,傳銷人員有時會在BOSS直聘等求職平臺上偽裝成招聘人員。「我從傳銷組織逃出來後,發現BOSS直聘上原有的這個招聘崗位已經不存在了。」張曉文認為,BOSS直聘應對自己被騙負有責任。
雷軍的順為資本曾參與投資
記者發現,「BOSS直聘」同時擁有網站和手機應用版本。
天眼查信息顯示:「BOSS直聘」是北京華業基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業基石)旗下品牌。除BOSS直聘外,華業基石還擁有包括「網際網路找工作」「頭條直聘」「直直的日常」等多個應用產品。
華業基石由北京華品博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品博睿)全資控股。根據工商信息,華品博睿註冊成立於2013年12月25日,註冊資本899.224萬元人民幣,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技術推廣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和軟體開發。法定代表人為趙鵬。
公開可查的信息顯示,趙鵬持有華品博睿99.5%股份,除華品博睿外,趙鵬目前還在「北京愛藝盟網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天津人聚人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和「北京環球永大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中持有股份,並同時擔任11家公司的職務。
2016年7月的一篇媒體報導中,曾對趙鵬有過介紹,「畢業於北大,在政府部門待了11年之後,放棄穩定工作投身商海。在大企業做過CEO,也做過投資人。2013年,他與小夥伴聯合創辦看準網。2014年7月推出網際網路垂直招聘App:BOSS直聘。
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BOSS直聘共經歷四輪融資:2014年1月1日,BOSS直聘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是順為資本、策源創投;2014年12月1日進行B輪融資,投資方是順為資本、策源創投、和玉另類投資,天眼查顯示這兩輪投資金額均在數百萬美元。
2015年7月1日,該公司獲得「千萬級美元」的B+輪投資,並未透露投資方身份。
公司最後一次融資發生在2016年9月22日,這筆融資金額為2800萬美元。BOSS直聘官方網站顯示,這輪投資「由華映資本領投C1輪,高榕資本主導C2輪融資,C1、C2兩輪融資共計2800萬美元。老投資方策源創投、和玉另類投資、今日資本、順為資本全部跟投。」
從公開信息看,BOSS直聘的投資方都「來頭不小」:今日資本是「投資女王」徐新掌舵的著名投資基金,而順為資本背後則立著雷軍。
■ 體驗
在BOSS直聘簡單註冊即可發招聘信息
新京報記者體驗發現,「BOSS直聘」發布招聘並不複雜。8月2日,記者以手機號註冊BOSS直聘,在填寫個人姓名,虛構公司全稱、簡稱以及職務後,隨即成功發布了一條招聘「視覺設計師」的虛假廣告。
「BOSS直聘」提示,如果花費698元,購買「急聘直通卡」,求職人數即可增加6倍。而如果在新職位發布24小時內購買「急聘直通卡」,即可以享受8.8折優惠。整個過程中,「BOSS直聘」沒有硬性要求發布者進行任何認證。僅提示,進行認證後「可發布更多職位」。
在記者發布虛假招聘廣告的一個小時內,已有19人查看相關職位,並有6位向記者發來了簡歷。
新京報記者通過實際體驗發現,除了此次涉事的「BOSS直聘」,也有其他招聘網站存在發布信息無審核、或者審核環節存在漏洞等問題。不乏存在與「BOSS直聘」類似的現象:用戶簡單註冊即可發布招聘信息。其中包括趕集網等知名招聘網站。
■ 行業
信息詐騙成「行業痛點」:招聘網站存漏洞
公開報導顯示,近年來,因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信息而遭到詐騙的例子並不鮮見。2015年一則公開報導中的案例顯示,有人利用「58同城」、趕集網等招聘網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從面試者處騙取「押金」。
專家表示,平臺方應對顯而易見、應當獲知的違法信息負有監測排除的義務。
據智聯招聘有關人士稱,智聯網站上新增了對於HR的實名認證審核,企業要在智聯招聘發布職位下載用戶簡歷,除了要提供營業執照,還需要上傳HR個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我們會拿營業執照上面的信息和企業信息網上的信息做對照審核,全部一致才會過審。」前述人士表示。
一位不願具名的信息安全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智聯招聘核對工商資料的做法並非完美,手持身份證照片以及工商資料均可以通過PS合成,目前,一些騙子通過PS或其他手段,冒用正規公司名義,以正規公司的名義發布招聘,而這些招聘網站很難核查。
「我們一直在打擊各種方式的詐騙,PS工商資料也是打擊重點。」前述「BOSS直聘」品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許多招聘網站,不進行驗證,即可發布招聘廣告,這不是技術漏洞,更多的是管理漏洞。」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建議,招聘網站應加強監管,以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李文星的悲劇。
「對於這種事件,關鍵是要追究詐騙者的責任,但如果招聘網站平臺對此知情,則不論是否具體參與實施了詐騙活動的後續環節,亦可作為共犯處理。」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認為。
張新年進一步表示,對於顯而易見的,平臺應當獲知的違法信息,平臺負有監測排除的義務。「特別是經過受害者反映投訴或公安機關通報,平臺已經獲知的違法信息,如果未及時刪除而造成的損害擴大部分顯然應當承擔責任。」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