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姓名都是有出處的,都寄託著家人對孩子美好的希冀。6月29日早晨,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108班的語文老師吳錫把一份別出心裁的期末評語發到家長群,讓家長們激動不已。
這份期末評語,都是四字詞語,還把全班39名學生的名字嵌入其中。這些美好的寄語大部分是成語,有些則是根據字意,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加上老師的期望,凝聚而成。字裡行間透露著老師滿滿的愛,把家長看得熱淚盈眶。
比如第一句「蘭馨惠香,孚尹旁達」,這句包含了該班學生曹馨尹的姓名。吳錫老師解釋「我第一個寫她姓名時,立馬想到了蘭馨惠香這個詞,因為這個小女孩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而孚尹旁達則表示品德純潔美,包含了我對她的期望。」
還有「沐雨聽風,元氣淋漓」老師,包含了學生李沐元的姓名。李沐元媽媽在家長群裡看到後,對自己孩子的姓名有了新的認識,她回覆:「我們當時取名的解釋是沐浴陽光,一元復始。今天才知道,還可以解成沐雨聽風,元氣淋漓,感覺更加淡定了。」
而「顧盼神飛,日升月恆」,則包含了學生顧恆的名字。顧恆爸爸看到後,把這個深意告訴了家裡的老人,「當初取名字時,老人覺得這名字很直白,沒什麼深意。這下他們知道顧恆的名字原來取得這麼好了!」
為什麼會想到要用這樣的方式寫評語?吳老師告訴記者,這是今年2月初她在編寫《名家學語文》讀本時萌發。
當時,她在《笠翁對韻》中看到「烏衣巷,燕子磯。久別對初歸。天資真窈窕,聖德實光輝。」這句詩詞,想到了班裡的學生邱聖德,就隨手把那頁詩拍給了孩子媽媽看,「沒想到他媽媽說這就是邱聖德名字的出處。當時我就想到,我們每個孩子的名字都是有出處的,它不一定出自名句,但都包含了美好的希冀。也許我空下來時可以試試把每個孩子的名字與美好的詞語掛鈎,如果能押韻就更好了。」吳錫如是說。
6月28日下班後,吳錫老師獨自一人在家,匆匆吃了個粽子,就開始寫期末評語。「以前寫評語時,我常會用到一些詩句。但一年級的小孩子未必聽得懂。這次,我寫著寫著,就想到了用包含孩子名字的兩個成語來代替,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對自己名字的好奇。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寄託爸媽、甚至老師的期望。」
從傍晚六點多,寫到深夜一點,吳錫老師完成了37名學生的期末評語。今天一大早,她五點多起床,終於完成最後兩個。試想我們家長取個姓名都要翻查典故,思慮多日。吳錫老師卻在這麼短時間內成文,實屬不易。吳錫告訴記者:「看似一個晚上成文,其實花了很長的時間。自從有了這個想法後,平時都會積累著與學生名字相關的好詞、好句,尤其是每次看古文書時,都會特別留意。願我們都能與美好攜手同行。」
吳錫深受學生喜愛,放假前,學生與她告別。
【來源:寧波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