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變得不聽話,這是叛逆期到了,家長需要注意了

2020-12-12 福娃談育兒

養育孩子是一件費力又費心的事情,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經常說等孩子長大了我就不用管了,可實際上呢,小時候爸爸媽媽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等孩子稍微大一點了又操心他們的上學和青春期問題。

原想等孩子成年了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應該就不用操心了吧,孩子的成家問題成了父母的心病。

成家以後按說就不用管了,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是往往這時候父母就淪為了孩子的"保姆""看娃神器"。

一句話沒有說錯,不管孩子有多大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父母都會為孩子操心。每次我媽媽去外婆家的時候外婆總是會拿出好吃的給我們,吃完飯我說要洗碗她總會以弄髒我的衣服為由拒絕。

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那麼無私,他們從不要求孩子能有回報,只要孩子過得好就行。

但是,在養兒育女問題上家長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孩子的叛逆期不僅讓家長心力交瘁,還可能是一個家庭面臨破裂的局面。

經歷叛逆期的孩子一般都表現為:愛跟父母唱反調,家長不讓幹啥就偏要幹,還總是覺得父母嘮叨。

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起伏較大,愛亂發脾氣,喜歡玩遊戲,不喜歡學習等等。

而家長對於孩子的這些舉動,有時候會無可奈何,對孩子講道理講不通,,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就是不聽父母的。

對於孩子的叛逆期,父母要學會了解什麼是叛逆期

叛逆期不僅僅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它屬於孩子的一個心理轉變期,這個時期由於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會通過一些行為像父母證明自己。

而孩子的這些行為在父母看來就是跟平常截然相反的行為,他們會認為這是孩子叛逆了、不聽自己的話了。

孩子在成年以前會經過3個叛逆期

1.2-4歲

小蒙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寶寶,家裡親戚和朋友見了以後都說很可愛,平時也非常乖巧,如果想睡覺了只要自己輕輕哄一下就睡著了也不哭鬧。

小蒙經常以自己能擁有這麼一個天使寶寶而感到自豪,還時常對那些飽受孩子折磨的媽媽表示同情。

沒想到最近自己竟經歷了以前沒有的事。現在寶寶不好好吃飯,每次吃飯都要自己追著餵飯。往往一場飯局下來得花費半個小時以上。

小蒙還在想說"不是孩子8.9歲才會叛逆嗎?怎麼我家這位還提前了呢"!

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由於之前年齡太小一些活動都由父母掌控。到了2歲的時候孩子覺醒了自主意識。

這個時期的寶寶通常會表現為沒有以前聽話,讓吃飯不好好吃飯非要去幹別的事,嘴裡時常說著"我不"

經常亂發脾氣還愛扔東西,你說了她一句他就愈演愈烈,還會用大哭來抵制父母對自己的管控。

2.6-8歲

就在前不久,杭州李先生早上睡醒發現孩子不見了給家裡親戚朋友和孩子同學都打了電話,最後沒找到趕緊就去派出所報警。

民警隨後查看李先生家附近的監控,發現小孩背了一個書包,手上拿著一個黑色袋子獨自出門。

經過3個小時的追蹤,最後在離家1千米的奶奶家樓下發現了孩子,警察打開孩子背包發現裡面裝有零食和幾件衣服。

隨後民警詢問小朋友為什麼要離家出走,孩子回答到:"爸爸媽媽一直管著我,逼我寫作業,我不想寫就離家出走"。

這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有了自我行動的能力,有些事情孩子可以在家人的輔助下或者自己獨立完成。

他們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在家長的話中找漏洞並反駁家長。他們對抗家長最常見的就是離家出走。

3.10-16歲

這是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我們一般將它稱作"青春期",大多數孩子基本上在16歲青春期就結束了,有的孩子可能會持續到18歲,甚至20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受到學習上的壓力和交友交際方面的影響,會表現的比較強烈。厭學、逃課、打架、與父母頂嘴是青春期孩子的標誌性特點。

"說了你也不懂不用管好煩啊,能不能不說了"

這些話成為了這個時期孩子面對父母管教的尖銳武器,往往會戳傷家長愛護孩子的那顆心,會不想管束孩子,最後只能自暴自棄走上歧途。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

1. 壞行為及時制止

逛街的時候在一家甜品店門口看見一個大概5.6歲的小男孩鬧著不走想買吃的,媽媽說了家裡有可以回去吃,

那孩子不依,媽媽最後也沒辦法只能硬拉走孩子。孩子立即給了反擊——對媽媽拳打腳踢。

旁邊的爸爸看不過去了直接把孩子拉到一旁沒人處讓面壁思過進行教育。

當孩子出現一些不恰當行為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制止孩子,小的習慣長大了會養成壞毛病,到那時家長想管教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2. 不要較真

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叛逆行為是孩子表達自己可以脫離父母獨立、反抗父母管束的一些表現。

在孩子小時候經常是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即使孩子心裡不服也迫於大人的壓力下臣服,但是他們心裡並不認輸。

等到了一定年齡後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獨立了就會通過一些行為證明自己,她不會學習學累了還要聽父母的,可能會選擇打會遊戲或者周末出去玩放鬆放鬆。

而這時候不相信孩子有可以自理的能力,總擔心孩子出事情。父母越管制孩子,孩子就越想逃脫。在孩子青春期父母更加嚴格的管束就更會激起孩子放飛自我的內心。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好好吃飯、愛扔東西、厭學、打架、和父母頂嘴這些行為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避免,

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應該考慮的是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檢討一下自己,適當的教育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成就一個美好的家庭。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不聽話,還愛發脾氣,家長疏忽了這個原因導致孩子脾氣大
    文/依肯的爸爸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變得乖巧懂事,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開始不聽話,還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脾氣越來越暴躁。許多家長都很困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脾氣這麼大呢?孩子哭鬧不聽話還愛發脾氣表姐家寶寶剛滿2歲,就總是哭鬧,發脾氣,表姐也很無奈。有一次表姐發現寶寶自己在玩玩具,玩著玩著就生氣了,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剛給買的新玩具,也玩不到幾次就開始亂丟亂摔。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他事情沒做好,或是犯了錯說說他,他卻特別不愛聽,甚至還回嘴。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可是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還會乖乖聽話,爸爸媽媽說了他以後,他聽話地點點頭。可長大以後卻變得不願意聽大人的說教了。那麼首先,孩子不聽話會有哪些表現呢?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最近一位寶媽在媽媽群裡倒苦水:我家小不點是個男孩兒,別看才2歲2個月的年齡就知道打人,不是打奶奶就是打孩他爸,我看見後讓他對著牆罰站。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
  • 6歲小男孩老是還嘴,不聽話還發脾氣怎麼辦?
    許多家長會發現,2歲,是孩子的一個分水嶺,一到2歲,孩子就由溫順的羊羔變成了小惡魔,總是喜歡和爸爸媽媽唱反調,說什麼都不要,說什麼也不聽,還特別容易發脾氣,愛哭。憂傷,到底是怎麼回事?事實上,孩子到了2歲,自我意識就慢慢開始萌芽,如果父母面對孩子這些「叛逆」,表現出一些消極的情緒,不但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還可能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甚至使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糟糕。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如此的不聽話、愛發脾氣呢?為何樂而不為,大人們唱反調,了解了原因,我們才好去「對症下藥」。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面對並且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在三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變了個人一樣,做出了各種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可能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孩子到了「幼兒叛逆期」要怎麼辦?做好這4步,幫孩子輕鬆度過
    鄰居最近總是向我抱怨自己帶娃過程中很無奈,也很苦惱,原因是自己的孩子2歲後似乎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不聽話,帶孩子過程中很累。情況是這樣的:鄰居孩子淘淘是個3歲半的小男孩,每次媽媽說什麼,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他就會不聽話,並且總是鬧情緒,想和媽媽對著幹。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寶貝這個好不好吃?""哼,不好吃!"我記得在一檔親子綜藝裡,王仁甫的女兒樂樂就出現過類似的場景。很多寶媽寶爸都是初為人父母,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內心也是成就感滿滿。但是隨著時間的流淌,家長發覺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 14歲現象,家長面對叛逆期孩子應該怎麼辦
    勤藤教育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苦惱,「孩子14歲了,最近變得很敏感,和他說話總是愛搭不理。」「應該是叛逆期到了,什麼事都和我對著幹,讓他寫作業他還發脾氣!」
  • 孩子經歷2-3歲叛逆期,父母這樣做比打罵都管用,寶寶更聽話
    孩子叛逆期是讓很多寶媽們頭疼的一個階段,1歲時總愛睡覺醒了就笑的乖寶寶怎麼就一瞬間變成了作天作地的「小魔王」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階段,這段時間就像一桿天秤,說重了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放任不管又會給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也會害了孩子一生。所以怎樣平衡叛逆期孩子情緒加以正確的引導,這至關重要。
  • 為什麼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就越不聽話?_親貝網-懷孕,分娩,坐月子...
    孩子「不聽話」,也許是好事  曾經,我也和閨蜜一樣,困惑於「怎麼我越耐心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的迷局裡。我也一度對孩子越發不聽話的行為表示鬱悶。  直到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越喜歡講道理的家庭,孩子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就越發達,就越會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傾向於和家長討論(狡辯),會嘗試通過交談來改變家長的想法。」換個角度看,孩子越不聽話,意味著他越有自己的思維,是件有益成長的好事。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之所以講道理,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這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
  • 孩子叛逆不聽話總是作對怎麼辦?這樣做,比家長喊一萬句都有效!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這裡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叛逆期,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點不同,父母應對的方法也不同。在這邊,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家長訴苦。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總是沒有耐心去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身為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要以平靜的、不容置疑的態度去了解原因。家長平靜的情緒會影響孩子讓他跟著一起平靜。孩子發脾氣,大多數受到挫折、失敗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得不到安撫,就想通過發脾氣來得到家長的注意,讓家長能夠主動安慰他。
  • 孩子2-18歲的三個叛逆期,父母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當孩子能夠獨立行動,就是家長與孩子衝突的開始,當孩子出現一些與成人環境不協調的行為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被家長制止,這種衝突不是矛盾而是愛。而這種衝突多發於孩子的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不是變壞了幼兒叛逆期:2歲-4歲到了兩歲的孩子,自我意識會變得很強烈,會用很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見
  • 疫情期間,孩子悶在家裡不聽話,還亂發脾氣,家長該如何應對?
    疫情不僅給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帶來威脅,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多數家長都在家裡面休息或者辦公,已經基本上一個月沒有出門了,在家裡悶了這麼多天難免會心慌,更何況是對於精力充沛,喜歡玩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家裡不聽話,對於家長的要求表現出抗拒或者發脾氣時,家長一味的發怒是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的
  • 2歲寶寶打人、不聽話,愛哭,到底啥原因?不僅僅叛逆期那麼簡單
    在寶寶二歲多的時候,家裡軟萌可愛漂漂亮亮的小寶寶,突然就變成了喜怒無常脾氣暴躁而不聽話的「霸王龍」。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恐怖二周歲「,國外叫做terrible two,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孩子在二歲到三歲時會出現叛逆的現象,但是寶寶的這些現象,不僅僅是叛逆期這些簡單,我們綜合來看下。
  • 孩子脾氣暴躁、情緒消極,如何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家長做法很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反映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脾氣特別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總是向周圍的人傳遞出一種消極的情緒。按理說小孩子的世界都是非常簡單的,他們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每天都非常開心,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卻總愛發脾氣呢?
  • 面對孩子2歲叛逆期,家長要如何應對?三個方法改善孩子壞脾氣
    文|小雅編輯|小雅養娃的家長們時常能體會到帶孩子的辛苦,尤其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當寶寶慢慢長到2歲左右,家長就會發現帶娃這件事變得愈發忙碌起來。實驗證明:只有24個月大的寶寶在看到鏡中人鼻子上有紅點時會察覺到自己臉上也有,還會用手摸摸自己的鼻子。所以,當孩子長到2歲的時候就會漸漸變得叛逆。2、2歲是第一個叛逆期階段在成年以前,孩子一共會經歷三個叛逆期。
  • 3歲孩子總愛發脾氣?引導孩子走出壞情緒,要注意這幾點
    過去大家都以為,孩子只有到了十幾歲時青春期才會叛逆,其實不然。孩子從出生開始到長大成人,會經歷三個叛逆期:第一次叛逆期大概是在孩子3歲左右最為明顯,這個階段通常稱為「寶寶叛逆期」。馬雲認為:教育的本質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讓孩子懂事,聽話和懂事是完全兩個改變,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要有獨特的思考。所以,父母要明白,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變乖,有時候孩子太乖,有可能是主要是表達能力的不足,如果不及時引導,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做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