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於越」文化:鳥是越族部落的原始圖騰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神秘的「於越」文化:鳥是越族部落的原始圖騰

2015-08-07 08:18:51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上官雲

2015年08月07日 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

)

  紹興龍山風景區的唐宋摩崖石刻中,有一方「於越」大字神採煥發。王充《論衡》說:「玉隱石間,珠匿蚌腹,非玉工珠師,莫能採得。寶物以隱閉不見,實語亦宜深沉難測。」「於越」正是這樣一個潛伏千年的廋辭,引人神往,發人深思,仿佛是在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向何方?」

  據《竹書紀年》載,周成王「二十四年,於越來賓」。《公羊傳》載:「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可見「於越」是俗稱,早在越國之前就有了。《說文解字》曰:「於,象古文烏省。」又《康熙字典》:「於……同烏,隸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可見「於」就是「烏鳥」,它是古越先民留於後人的重要文化基因。「於越」就是「烏鳥佑護越人」的意思。

  越族「崇鳥」,因為鳥是越族部落的原始圖騰,據《博物記》載:「越地深山中有鳥,如鳩,青色,名冶鳥……越人謂此鳥為越祝之祖。」越族中早已流行鳥書與鳥語,鳥紋服與鳥形器,還有鳥居、鳥田。

  越族「尚烏」,黑色成為越族文化中的流行色。號稱「南鎮」的黑色會稽山,為大禹精神的象徵。黑在夏朝時為正色,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自古人們常用來表現堅毅、剛正,以及大公無私、甘願犧牲的可貴品格。

  紹興至今還有「於越」遺風表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比如「三烏文化」,即烏氈帽、烏乾菜、烏篷船(正是鳥的化身)。還有烏臺門,這是古城最深幽的一道風景,裡面隱藏著江南的精緻文化與迷人風情。

  俗話說:「天以不見為玄,地以不形為玄,人以心腹為玄。」越文化的神秘幽深,常常令人浮想聯翩。也許,魯迅早已領悟了「於越」的密碼,他說:「我就是一隻貓頭鷹,喜歡在黑夜裡發出聲音。」

  舜之仁德,禹之義功,秉承越人,氣貫長虹。所謂「海嶽精液,善生俊異」,這八個字對「於越」民族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做了一個精闢的概括。那秋生

相關焦點

  • 鳥是越族部落的原始圖騰 於越即烏鳥佑護越人之意
    導讀:據《竹書紀年》載,周成王「二十四年,於越來賓」。《公羊傳》載:「於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可見「於越」是俗稱,早在越國之前就有了。紹興龍山風景區的唐宋摩崖石刻中,有一方「於越」大字神採煥發。王充《論衡》說:「玉隱石間,珠匿蚌腹,非玉工珠師,莫能採得。
  • 鳥圖騰最後的部落丹寨
    自稱為「嘎鬧」的丹寨苗族被譽為中國最後的鳥圖騰部落。
  • 最後的鳥圖騰部落
    ,因此被譽為「中國最後的鳥圖騰部落」。有代表性的幾何紋飾可分成兩類:螺旋形紋飾是由鳥紋變化而來的,波浪形的曲線紋和垂幛紋是由蛙紋演變而來的……這兩類幾何紋飾劃分得這樣清楚,大概是當時不同民族部落的圖騰標誌。」        蘇秉琦先生1965年第一期發表在《考古學報》上的文章《關於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中描繪了鳥紋從寫實到寫意象徵的一組圖案。
  • 蚩尤文化中的七大圖騰文化——鳥圖騰
    圖騰,打開一個民族行為的密碼。圖騰文化,作為一種原始意象,它蘊含著民族遠古時代的記憶和信息,是民族的神性之源,價值之源,也是一個民族行為表達的潛在密碼。他們頭插羽毛、戴羽冠,身著鳥形衣裝,模仿鳥語,創造鳥文,甚至以鳥為姓,以鳥命官,以鳥為國名。 苗族也是一個熱愛鳥、圖騰鳥的民族,他們養鳥鬥鳥,穿鳥衣,跳鳥舞,編鳥籠等。如今散見於苗族民間的錦雞文化、百鳥衣文化、蠟染文化、鳥籠文化、織錦(布)文化、蘆笙文化、背帶文化等就是鳥圖騰文化的歷史傳承,也是苗族歷史上以鳥為圖騰崇拜的文化例證。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中國最後的鳥圖騰部落
    丹寨麻鳥村是錦雞舞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最後的鳥圖騰部落。電影《雲上太陽》中,受到村民幫助的法國女主人公波琳說 :「錦雞就是你們的上帝。」  石橋村被譽為「中國國紙之鄉」,紙張經過攪、抄、沾、曬,再吸一點山中的清風,一張張花草紙就出爐了,之後攤開來在懸崖下晾曬,散發出自然的原始芳香。
  • 探討東夷人鳥圖騰崇拜
    關鍵詞:圖騰;崇拜;部落;劉德增;版本;掌管;氏族;刻劃;原始宗教;考古 內容摘要:研究發現,圖騰崇拜是遠古時期不同地域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
  • 齊魯文化長廊聽我說 | 解說詞03——鳥圖騰崇拜
    齊魯文化長廊聽我說 | 解說詞03——鳥圖騰崇拜 2020-10-10 0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經》是天書,「易」就是鳥,源於東夷部落鳥圖騰崇拜!
    少昊金天氏沿襲伏羲的管理方式,並將玄鳥(燕子)作為本部落的圖騰,後來有鳳來儀,於是改以鳳鳥為圖騰,遷都曲阜後,將所轄部族以鳥為名,進行治理,有風鳥氏、 玄鳥氏、 青鳥氏等共二十四個氏族部落。不同部落的人見面打招呼會問諸如「你是哪裡的鳥人?」
  • 黃帝部落的圖騰是什麼?(二)
    黃帝部落的圖騰是什麼?  我國的考古學家曾經把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等史前文化中的動物紋樣視為氏族或部落圖騰,如說半坡類型屬於以魚為圖騰的部族,廟底溝類型屬於以鳥為圖騰的部族,馬家窯文化屬於以鳥和蛙為圖騰的兩個氏族部落(石興邦《有關馬家窯文化的一些問題》,《考古》1962年第6期;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文物》1978年第10期)。
  • 古老又神秘 17aiwan《原始傳奇》圖騰背後的秘密
    圖騰,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自然的產物,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圖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宗教信仰,背後隱藏著的神秘而又超自然的力量,吸引著後世去發掘、去研究。原始傳奇新服地址:http://www.17aiwan.com/bdflash/yscq/?
  • 揭秘鳳凰圖騰的來歷,講述神秘的東夷部落
    最早以鳳凰作為圖騰的東夷部落究竟有何故事。提到東夷部落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其實這個神秘的部落是與黃帝部落同一時期的部落,並且參與了與蚩尤部落的大戰。當時黃帝部落以龍為圖騰,東夷部落以鳳凰為圖騰,在中國之後的幾千年歷史之中,龍和鳳也無疑的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符號。
  • 一個神秘而霸氣的部落,為了美將全身紋上圖騰,女性將牙齒磨尖
    一個神秘而霸氣的部落,為了美將全身紋上圖騰,女性將牙齒磨尖說到原始部落,相信很多喜歡探險的朋友們都非常的喜歡,這些地方保存著最原始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傳承悠久的習俗,讓這裡感覺非常的神秘,這也吸引了我們現代文明人們的好奇心與憧憬,原始部落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多多少少還保存著,隨著旅遊業的發展
  • 北京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圖騰文化民族特色,恍若置身於原始部落
    在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有一個熱帶植物園,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建築上布滿圖騰,恍若置身於原始部落。民族特色建築景區以西南少數民族的民居和圖騰文化為主線,奇花異草爭奇鬥豔,溪水,噴泉,植物,動物構了一幅美麗的熱帶雨林畫卷。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皮膚越黑越受歡迎?以牛為圖騰
    在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就有一座遠離現代文明的村落,名叫翁丁古寨,它是我國現存的最後一個佤族聚居的原始部落。翁丁一詞在佤語中是指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是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翁丁村仍舊保持著原始的建築風格,他們的住所由竹子搭建主體,由茅草鋪蓋屋頂。一般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儲存雜物。
  • 來自部落的神秘力量【毛利圖騰紋身分享】
    越有權力地位的酋長,臉上刺青越多。左臉代表父系祖先,右臉代表母系祖先(但並非所有部落都一樣),因此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覺每個毛利人的紋身圖案都各有特色。圖騰就是寫在臉上的故事,不但象徵紋身者的神聖身份,也從中顯示其所屬部落及家族歷史。
  • 在古代原始社會,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其形式多種多樣
    除此之外,印第安人還有很多節日,這些節日體現了印第安人獨特的民俗民風,也體現了印第安人的文化。圖騰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是印第安語「oem」的音譯。最初,「圖騰」一詞源自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
  • 這個住在樹上的原始部落,他們崇拜圖騰,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
    這個住在樹上的原始部落,他們崇拜圖騰,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在已經很少再能看到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了,就算是一些從原始森林中走出來的民族,他們也很快被現代文明同化,可能也有一些原始房習俗流傳了下來,但是並沒有得到做好的延續
  • 圖騰的出現,代表部落的身份認同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從原始群到氏族,到部落,到部落聯盟,再到國家。只要性質變了,名稱就會改變。比如:羌族和羌人,有可能原來叫姜族或者姜人。姜和羌,可能原來是同一個字。同一個姓。原始部落圖騰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
  • 部落圖騰元素手稿
    部落圖騰元素手稿 古老的部落圖騰 單看並不好看 但是組合起來就很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