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9日 14: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本報記者 張清俐 張杰
字號關鍵詞:圖騰;崇拜;部落;劉德增;版本;掌管;氏族;刻劃;原始宗教;考古
內容摘要:研究發現,圖騰崇拜是遠古時期不同地域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中是否存在圖騰崇拜?近日,就東夷先民的鳥圖騰崇拜現象,本報記者採訪了齊魯師範學院副院長劉德增。
關鍵詞:圖騰;崇拜;部落;劉德增;版本;掌管;氏族;刻劃;原始宗教;考古
作者簡介:
研究發現,圖騰崇拜是遠古時期不同地域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中是否存在圖騰崇拜?近日,就東夷先民的鳥圖騰崇拜現象,本報記者採訪了齊魯師範學院副院長劉德增。
《中國社會科學報》:關於東夷族人的圖騰崇拜和原始宗教,哪些文獻與考古資料提供了佐證?
劉德增:《詩經·商頌·玄鳥》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講的是關於商人起源的一個傳說:陽春時日,一條河溪中,三個女子盡情沐浴。忽然,一隻玄鳥(燕子)飛過,墜落一卵。三人中,名叫簡狄的那位撿來吃了,竟因此懷上了身孕,生下了兒子契。這也是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關於「玄鳥生商」記載的版本,《列女傳·母儀傳》《史記·三代世表》、鄭玄注《詩經·商頌·玄鳥》、王逸注《楚辭·天問》等,皆用這個版本。另一個版本說簡狄將玄鳥卵放在筐裡孵化而生子,這個版本見於《呂氏春秋·音初》《拾遺記·殷湯》等文獻。
嬴秦也有類似的傳說:女修紡織,看見玄鳥產了一個卵,取來吃了,由此生子。據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系年》記載,西周初年,嬴秦西遷。許慎《說文解字》女部「嬴」條:「嬴,少昊氏之姓。」《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少昊氏「以鳥為官」,這些「鳥官」以鳳鳥為首,共有24種。這個鳳鳥部落棲息在今山東中部泰沂山地的周邊地帶。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子羔》中也有「玄鳥生商」傳說,且更為原始,還保留了一些圖騰神話的痕跡。
考古發現進一步豐富了鳥崇拜的內容。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還有一種獨特的含球習俗。據推測,含球習俗應與圖騰繁殖儀式有關。石球或陶球狀如燕卵,含球乃是取象於簡狄吃燕卵而生子。
諸如此類的文獻記載、考古發現,與英國人J. 朗格最先記述的圖騰崇拜頗為相似。圖騰崇拜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把某種動物、植物等奉祀為先祖,是圖騰崇拜最基本的特徵。「玄鳥生商」與「玄鳥生秦」的神話傳說具備了圖騰崇拜的基本特徵。
《中國社會科學報》:從學界掌握的這些材料來看,東夷族人體現出何種樣態的圖騰崇拜?這種崇拜觀念又是如何產生的?
劉德增:東夷人又名「鳥夷」。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鳥夷」曰:「此東北之夷,搏取鳥獸,食其肉而衣其皮也。一說,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鳥也。」東夷人穿衣打扮、容貌舉止都模仿鳥的樣子。在《山海經》《史記》等文獻中,也可以找到東夷人「鳥身」、「鳥首」、「鳥喙」之記載。大汶口文化有變頭與拔牙兩種奇特的習俗,當是東夷人容貌取象於鳥的兩種手段:變頭是模仿鳥的頭部,拔牙乃是象徵鳥嘴。
遠古先民崇拜鳥根源於物候崇拜。檢視《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的諸鳥,可以發現:它們大多是候鳥,如:玄鳥(燕子),春分來,秋分去;伯趙(伯勞),夏至始鳴,冬至止;丹鳥(黃鶯),立春始鳴,立夏止;祝鳩(鵓鴣),天將雨,鳴聲甚急;鳲鳩(布穀),穀雨始鳴,夏至止;鶻鵃(鶻鳩),春來冬去。而作為諸鳥之首的鳳鳥,則是「知天時」之鳥。
在遠古時期,候鳥就是先民們的氣候氣象「預報員」,它們正是因此而受到先民們的崇奉。《左傳》昭公十七年曾明確地指出它們掌管曆法、節氣的職能,如:鳳鳥氏為「歷正」,總管曆法事務;玄鳥氏為「司分」,掌管春分、秋分;伯趙氏為「司至」,掌管夏至、冬至;青鳥氏為「司啟」,掌管立春、立夏;丹鳥氏為「司閉」,掌管立秋,立冬。各種按季節來去、鳴止的候鳥構成一部「鳥歷」。
《中國社會科學報》:這些族群內部共有的圖騰崇拜、宗教觀念,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劉德增:少皞氏部落崇拜的24種鳥,可以視為24個氏族,24個氏族又組成「五鳥」、「五鳩」、「五雉」和「九扈」四個胞族,這四個胞族又組成一個以「鳳鳥」為首的部落。鳥圖騰崇拜構建了氏族—胞族—部落三級社會組織。
鳥圖騰崇拜與文字的起源也有密切關係。迄今為止,在山東寧陽堡頭,莒縣陵陽、大朱村、杭頭,諸城前寨,安徽蒙城尉遲寺等六處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刻劃符號28個標本。特別是和兩種刻劃符號,出現頻率最高,分布面積最廣。據推測,這兩種符號與鳥圖騰崇拜有關,應為「陽烏」負日飛行。
文字最初是祭司、巫師記錄神靈語言、傳達神靈旨意的一種工具。大汶口文化刻劃符號的載體——陶尊,是一種禮器。大汶口文化刻劃符號在原始宗教信仰中有「神的語言」的意味。鳥圖騰崇拜形成的風俗習慣,造就了一個文化共同體,成為從部落到國家演變的基礎之一。
姓名:本報記者 張清俐 張杰 工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