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百度派 @欲情於理
如果世界上只有黑白兩色,將多麼可惜啊…
調式調性也是,如果只有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那我們會失去多少美妙的聲音。每個調都有不同的色彩,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著名作曲家中,梅西安和斯克裡亞賓就對調性色彩有很多研究,但是沒有創作經歷的人很難體會每個調性之間的微妙差別。
舉個比較簡單的慄子,右手在十二個調上演奏《念故鄉》的旋律:355 321 2353 2,左手則配上原位的I-VI-IV-V和聲進行,然後你就會發現在有的調上用這樣的原位和聲進行聽著和諧,但是在有的調上聽起來就很彆扭,這就是調與調之間的色彩差別。
除了自然大小調,還有旋律、和聲大小調,還有中古調式,還有全音階等等,它們是音樂作品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至於演奏難度,就不說作品了,單說音階,我覺得E、B自然大調確實比C自然大調順手,因為,小指不夠長喂,中指食指還是上黑鍵比較舒服。
1,聲音高低也就是音波的頻率,人的聽覺大致上是對頻率成指數敏感(1 2 4 8...) 而不是等差敏感(1 2 3 4...) 也就是說頻率要翻倍,聽起來的感覺才是聲音前進一級臺階。以此定義了一個八度音程。再進一步,在低頻和高頻,人耳的指數敏感又有誤差,比如到了高頻,需要比對應頻率更高一點,人耳聽起來才覺得是對的...
2,在一個八度之內,人類對其中幾個特定頻率的聲音感到和諧和好聽,麻煩的是這幾個特定頻率之間既不是等差也不是等比,為了在好聽和麻煩以及各種樂器製作和演奏的可能性之間取平衡,歷史上出現各種音律對應這些好聽的頻點。12等份音階採用了指數等分,這樣無疑是最方便的但因此對好聽做了妥協,也是對完美的一個近似。
總結:對於鋼琴伴奏來說,12音階應該是同一的。和弦移位,升調降調是基本功,所以必須做到一首旋律在不同調上彈,應該無差別。當然初練鋼琴時,哪個好彈哪個困難因人而異,不會有定論。我聽譜的時候也是先按首調聽下來,然後再定調。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