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只為孩子人生逆襲

2020-12-10 小允兒的媽媽

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可以有多拼呢?記得在疫情的時候,武漢一對賣菜的夫妻,為了讓孩子可以安心上課,又可以照顧在身邊,他們把「案板」底下的空間變成了孩子學習的書桌。一時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表揚。

家長在孩子的培養方面從來都不會吝嗇,而是很周到,有的人為了孩子更好地上學,傾盡家產也要拿下學區房,這更是「瘋狂」。

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

有這樣一家人在網絡上走紅,因為他們一家六口都在北京,卻住著一個40平方米的學區房,房子裡的空間很有限,再除去衣櫃等東西,已經剩不下多少地方了。這一家人就這樣一直生活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以在附近的學校上學。

因為地方太小,家裡人又多,所以夫妻倆不能同床,和孩子們之間也沒有隱私可言,除了簡單的布作為遮擋,沒有其他任何的物體用作遮蓋。

衛生間很簡陋,就在「大廳」和「房間」的旁邊,多少有些不方便。平常老人就帶著孩子在一邊睡覺,而這夫妻倆在另一邊睡著,沒有床,像是板子拼起來的一樣。兩口子睡在上面,看起來就很擠。

房間是那種老式的房子,牆面和地面都有些陳舊了,很難想像,這樣的房子竟然是北京的一個學區房。想必這一家人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否則也不會這麼將就。

但是,即使是一個四十平的房子,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也不便宜了,而且還是學區房,很多網友猜測,即使條件不怎麼好,這一家人估計也花了不少錢。所以有的人就說,與其在這裡將就,不如回老家或者更遠一點的地方,享受更好的生活質量。

這在家長看來是不成立的,因為為了孩子他們可以做出一切的犧牲。有的城市,住房緊張,而普通百姓又沒有錢買房子,於是,很多房東把房子隔了出來,變成好幾間小單間,叫做「隔斷房」,這種房子非常搶手,儘管隔音和生活都不太方便。

北京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夫妻倆無法同床,只為孩子人生逆襲,許多人都覺得,這樣太拼了。但是沒辦法,家長對學區房的執念從很早就開始了。

為什麼家長對學區房有「執念」?

有了學區房孩子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

有的地區會根據戶口劃分上學的區域,而因為學校的資質參差不齊,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選擇了在學區房上努力,為孩子爭取好的資源。

▲▲ 認為學區房可以讓人生走捷徑

比如有的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住在了北京的學區房,離清華北大就更近了一點。仿佛住的地方和孩子將來的發展,一同綁定了,致使很多父母在學區房上拼命。

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不能光靠學區房,自身學習能力等沒有提高,住在多好的學校附近都無用。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學區房」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的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一家5口住40平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能夠有出息!
    一家5口住40平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能夠有出息!因為父母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導致學區房成了很多父母的執念,尤其是在北京,北京的房價和物價都非常高,能夠擁有一套學區房是很多人的夢想,而且這些學區房的環境並沒有很好,有些只是小胡同裡面的一鍵轉不開身的小屋子,也有可能是臨時搭建起來的"夾縫樓"。
  • 北京40平米學區房住6口人,夫妻無法同床,靠學區房逆襲靠譜麼?
    作者自以為讀過兩年書,所以從來不信什麼學區房,但是看到朋友因為學區房賺翻天的時候,也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想起來之前看到一則消息說,一個孩子在沒有學區房的情況下考上了名牌大學,媽媽還很得意地向別人炫耀說:我家孩子為我省掉了幾百萬的學區房錢,一樣考上了好大學,厲害吧。
  • 北京一家五口蝸居40平方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能逆襲
    張先生為了讓孩子讀北京的重點小學,就在學校旁邊購置了40平的"夾縫學區房"。這個房子建立在主樓和外牆之上,是臨時加固的屋子。雖然面積小,但是它的價格卻不低,張先生為了讓孩子讀書,一家五口委曲求全生活在這個房子裡面。
  • 北京一家五口蝸居40平方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人生逆襲
    在這種氛圍之下,學區房成了多少父母的執念。尤其在首都北京,擁有一套學區房是多少人夢想中的事情。而這些學區房的條件未必有多少,雖然報出了天價,卻有可能只是小胡同裡一間轉不開身的小屋子,也有可能是臨時搭建的"夾縫樓"。
  • 我為孩子買下35平的學區房,硬是擠進一家三口,半平米都不浪費
    說實在的,為人父母真的不容易,不說照顧和教育孩子有多費精力,光是讓孩子能上到好的學區,父母都要嘔心瀝血的尋找。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對父母的學區房裝修案例,這對父母為了方便孩子,毅然買下只有35平的學區房,這個房子不僅小,而且戶型還比較狹長,這樣的一個空間,卻要住下一家三口,有多艱難相信做父母的朋友都能感同身受。
  • 爆改70㎡學區房,為一家六口偷出空間,還有迷你圖書館和花園
    為了孩子上理想的學校,從寬敞明亮的商品房,置換到「老破小」的學區房,已經是很多一二線城市家庭的常態。如何在既有條件下,把「老破小」營造出舒適、美好的居住環境呢,這也是一門「大學問」。孩子說房裡藏著大怪獸比如這套房子,位於杭州西湖區文二路上,博庫書城對面。這地段,杭州人一聽就門清兒——毗鄰學軍小學、學軍中學,是無數家長心中夢寐以求的頂級學區房。
  • 爆改70㎡學區房,為一家六口偷出空間,還有迷你圖書館和花園
    為了孩子上理想的學校,從寬敞明亮的商品房,置換到「老破小」的學區房,已經是很多一二線城市家庭的常態。如何在既有條件下,把「老破小」營造出舒適、美好的居住環境呢,這也是一門「大學問」。這地段,杭州人一聽就門清兒——毗鄰學軍小學、學軍中學,是無數家長心中夢寐以求的頂級學區房。但「老破小」陰暗潮溼遠超預期,打得全家人措手不及。屋外陽光明媚、晴空萬裡,屋內若是不開燈,伸手幾乎不見五指。
  • 濟南12平米學區房110萬!中介:不適合住,只能當倉庫
    9月5日晚8點多,新時報記者在仁愛街這片小平房外圍看到,除了一家私人酒館和一家沿街商鋪亮燈,其他平房鮮有燈光。「沒法住,純粹為了落個上學名額。」侯先生說,沒有雙氣、廚房、衛生間,只是一間平房。仁愛街這片平房劃分出來的單間小屋有獨立產權,可以交易,但是因房齡太老,銀行不能貸款,買家要一次性付款。
  • 40平擠出4房2廳,住下一家6口不擁擠,進門把人迷住,收納更贊!
    或許你已經習慣一家3口住在大約100平米寬敞的大房子裡,有舒適的大客廳,有溫暖的陽臺,覺得一切都剛剛好,但也有人因經濟條件或者其他原因,一家六口人擠在僅有40平方米的小窩裡,邁不開步子,轉個身都要小心翼翼,沒有獨立的衛生間,上個廁所都要跑到公共衛生間才能解決,來自北京的張先生的家庭就是這樣的情況,30年前,張先生滿懷夢想來到北京,一直定居於胡同深處40平的房子裡
  • 70㎡住6口人終日黑暗無光,為了孩子能住學區房,可太慘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棟老房子改造案例,一共住6口人,沒有改造之前幾乎暗無天日,終日看不見陽光。面積70平米左右,生活侷促擁擠。白天不開燈屋內一片漆黑白天也僅靠開燈維持因為老房子牆壁比較薄,樓上下隔音也很差,總體感覺有點吵。路上如果有什麼大車開過,甚至都會感覺到房子有微微的震動。
  • 40多平米小戶型,被設計師爆改4室2廳,裝完後睡下一家六口
    40多平米小戶型,被設計師爆改四室兩廳,裝完後睡下一家六口!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套40多平米的小戶型,是如何成功逆襲成四室兩廳的格局的。要說起這個改造還要從這套房子的住戶說起,別人家的40多平米,可能只有一間臥室,但因為這家住戶比較特殊,家裡兩個孩子兩位老人,還有兩位小夫妻,一共六口人,原來都擠在這個小空間裡,客廳變成臥室,兩個孩子和爺爺奶奶睡客廳,小臥室住著小夫妻,每天生活都非常擁擠,完全沒有活動區域。
  • 買完「天價」學區房,孩子多睡20分鐘,我住進地下室打工
    樂山小區裡有一棟「文曲星樓」,其中一個單元20來家住戶,每年都有孩子考上重點大學。幾年前,這裡的價格就炒到快5萬元/平米。這種房,咱買不起,我當時買的價格大概是2.2萬元/平米,才20多平米。2012年時,總價40多萬元對我們來說,壓力很大。濟南學區房與普通房價差不明顯,一般就高個五千元/平米。我們買的溢價太多,總覺得虧了。
  • 濟南12平米學區房賣出110萬?記者實地探訪,』只
    近日,一則「12平米學區房賣價110萬」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究竟是什麼樣的房子能賣出近10萬元一平米的高價呢?戳↓看報導「天價」房實際為小平房,不適合居住 在某房屋中介APP上,記者在仁愛街小區最近成交記錄中,發現確實有一套標註1室0廳 12.16平米的商品房於今年的8月19日成交,成交價格為110萬元,單價90461元每平方。
  • 山東12平米學區房賣價110萬?中介:不適合住,只能當倉庫
    近日一則「12平米學區房賣價110萬」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究竟是什麼樣的房子能賣出近10萬元一平米的高價呢?2記者調查:小戶型學區房最受歡迎但需全款支付王剛(化名)在附近的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已經工作多年,他負責的房源多是學區房,包括「勝利大街小學、濟南市實驗初中、經五路小學、育英中學等學校附近的房子。
  • 北京一家6口住400萬破房,全家擠一個臥室,連個廁所都沒有
    小李一家住在北京的東四環的一個老胡同裡,即使房子又小又破只有20㎡,卻價值400萬,因為這裡的房價高達20萬一平。住在這天價破房裡的小李一家三代六口人有:姥姥、姥爺、小李夫婦、5歲的女兒還有1歲的兒子。
  • 77㎡老破小學區房裝出3室兩廳,住下一家四口
    本案屬於人們口中所說的「老破小」,又老又破又小的房,很多學區房就是這樣的,在設計師的巧妙設計下,這套面積僅77平米的房子,不僅滿足了一家四口的生活需求,一點也擁擠,反而寬敞又舒適。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平等地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但現實卻是不同學校之間教學成績、師資力量、升學率等多方面的巨大差異,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中國父母不惜花重金購買學區房,那麼將近10年的陪讀光陰裡以及能夠讓已經很辛苦學習的孩子有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就成了設計師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 杭州夫婦為孩子有更好教育,不惜賣房搬破舊學區房,爆改成陽光房
    今天分享的是杭州的一對年輕夫妻,他們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家人賣掉原本居住環境良好的房子,搬到了離學校近的破舊學區房。老房子非常的擁擠狹小,混亂的布局,讓原本住慣了大房子的一家人非常的不習慣,生活非常的不方便。再加上老房子存在太多安全隱患,導致這套老房子很難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
  • 北京一家3口住10㎡棺材房,廚房洗澡,換衣迴避,逆襲成迷你別墅
    這樣擁擠的空間,卻要住下3口人,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壓抑、憋屈!但是北京的肖先生卻在這樣的環境下居住了好幾年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肖先生夫婦要捨棄很多生活用品,比如肖太太只有三件衣服,家裡來客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這個有限的空間,連衛生間都沒有。
  • 10平米陋室,藏書幾萬:最好的學區房,是孩子的書房
    不久前,幼升小政策改革,公辦劃片、民辦搖號,這對很多買了學區房的家長來說真是晴天霹靂,也讓不少準備買學區房的家長開始猶豫,因為學區房似乎再也不是進名校的「保險」了。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成長的貢獻比學校更高。那麼為什麼學區房裡的孩子學業更優秀呢?
  • 一家四口住11平棺材房,兒子兒媳「睡牆上」,生活毫無隱私可言!
    一家四口住11平棺材房,兒子兒媳「睡牆上」,生活毫無隱私可言!小黃一家就是典型的「上漂之家」,一家三口在上海一個只有11㎡的兩層「棺材房」裡一住就是30多年,而且小黃的未來結婚對象也在最近搬了進來。相當於今後一家四口要住在11平的「棺材房」裡。黃爸黃媽睡在閣樓唯一一個臥室裡,空間高度低得平時站起來頭都抬不起來,黃爸黃媽曾經還多次不小心撞到頭、被屋頂的釘子刮傷。長期居住下去極有可能影響脊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