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五口蝸居40平方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人生逆襲

2020-12-07 燕子育兒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是的,這就是當下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不管家庭環境如何,一定要整合所有的資源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仿佛這樣就離成功更進一步。

在這種氛圍之下,學區房成了多少父母的執念。尤其在首都北京,擁有一套學區房是多少人夢想中的事情。而這些學區房的條件未必有多少,雖然報出了天價,卻有可能只是小胡同裡一間轉不開身的小屋子,也有可能是臨時搭建的"夾縫樓"。

此前就有一段紀錄片,記錄了蝸居北京40平凡"夾縫學區房"的夫妻。這套"房子"建立在一棟主樓與外牆之上,臨時加固的牆壁和搭蓋的屋頂,顯得條件特別簡陋。

室內的空間狹小,房子一室一廳,老人睡雙人床,妻子帶著孩子睡裡屋,丈夫就只能獨自在客廳裡將就。自從老人來帶娃,夫妻倆都無法同床了。

不僅如此,這套房子由於臨時搭建,所以並沒有廁所,只能去外面的公廁。浴室倒是有,但只用了一個帘子隔開。

一家人為了孩子的將來蝸居在這裡,但對於父母來說,由於這是學區房,所以也是全家人的希望,希望孩子將來能夠逆襲,通過捷徑考進高等學府。

01為何家長們如此執著好學校

1、學習氛圍不同

家長們之所以千方百計弄學區房,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裡讀書,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好的學校,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氛圍不同,這裡的孩子比起普通學校更加自律,競爭力也很強。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孩子必然會感到緊迫,這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習動力。

2、師資力量優質

優等學校資源緊張是有道理的,最直觀的就是師資力量的不一樣。這些好的學校,老師的資質也是比較優異的,在教學方法上往往比較出色,能夠帶領孩子走向更高的層次,也能夠培養更多精英。

3、進名校機會大

清華北大,這是多少代人的夢想。比起普通的學校,好學校由於各方面的綜合原因,導致孩子進名校的機會更大。因此即便教育成本高一些,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也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總是會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

每個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過整合資源這件事因人而異。如果因為孩子上學降低了全家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因此而負債,那麼就需要謹慎考慮了。

如果孩子將來無法如預期那般回饋家長,到時候是否會引起家庭紛爭?孩子懂事之後如果明白家庭的付出,是否會感到壓力巨大?這些都是需要父母認真思量的話題,因此大家在購買學區房時,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

今日話題:大家對於降低生活質量都買學區房有何看法?

相關焦點

  • 北京一家五口蝸居40平方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能逆襲
    張先生為了讓孩子讀北京的重點小學,就在學校旁邊購置了40平的"夾縫學區房"。這個房子建立在主樓和外牆之上,是臨時加固的屋子。雖然面積小,但是它的價格卻不低,張先生為了讓孩子讀書,一家五口委曲求全生活在這個房子裡面。
  • 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只為孩子人生逆襲
    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有這樣一家人在網絡上走紅,因為他們一家六口都在北京,卻住著一個40平方米的學區房,房子裡的空間很有限,再除去衣櫃等東西,已經剩不下多少地方了。這一家人就這樣一直生活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以在附近的學校上學。
  • 一家5口住40平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能夠有出息!
    一家5口住40平學區房,夫妻無法同床,只為孩子能夠有出息!因為父母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導致學區房成了很多父母的執念,尤其是在北京,北京的房價和物價都非常高,能夠擁有一套學區房是很多人的夢想,而且這些學區房的環境並沒有很好,有些只是小胡同裡面的一鍵轉不開身的小屋子,也有可能是臨時搭建起來的"夾縫樓"。
  • 北京40平米學區房住6口人,夫妻無法同床,靠學區房逆襲靠譜麼?
    北京的一個家庭有六口人,但是他們為了孩子讀到好的學校,卻擠在一個40平米的學區房裡。因為地方太小,家裡人多,所以夫妻兩人不能同床,連正常的夫妻生活都不能在家裡解決。和孩子之間也沒什麼隱私可言,已經完全不是我們心目中的一個家庭該有的樣子。
  • 北京入贅女婿一家擠40㎡過道夾縫房,夫妻無法同床,內急去公廁
    高先生一家6口人,住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套只有40㎡的「夾縫房」裡,這是一套學區房。但是這套房子住得十分的憋屈,房屋低窄擁擠,最窄的地方只有1.3米,層高最高處才3米,居住環境非常的惡劣。女兒一家的房間非常擁擠,只能擺放下一張1.2寬的單人床,只能擠下女兒和一個孩子。
  • 北京5口人擠40㎡,女兒女婿無法同床,生下二胎沒地睡,太難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來自北京的老張一家,他們一家五口住在一個老胡同裡,但房子卻只有40㎡大,戶型還是奇葩的L型,但由於這是套學區房,為了孩子一家人只能憋屈的住在這。老張的女兒女婿作為夫妻,卻根本無法同床睡覺,由於空間不足,小小的房間只放得下
  • 北京入贅女婿一家六口擠40㎡:渴望夫妻一間房,有個2㎡的廁所
    在北京的一小區40.8㎡(約40㎡)的老房擠住著姜楠一家5口人:姜楠、丈夫(入贅女婿)、母親和兩個女兒兩個孩子洗澡要排著隊,在馬桶上讓大人洗。設計師將如何為這位特殊的父親,一家6口人打造滿足居住需求的40.8㎡的空間呢?裝修改造後:設計師將此次全屋功能區,重新進行梳理和劃分。改造後,原來的主臥位置,如今變成了兒童房兼多功能房。原先的客廳現在變成了餐廳、廚房和起居室三重功能。
  • 一家4口蝸居10平米房子,是什麼催生了當代家長的住房焦慮?
    現代人也學習孟母三遷,只是會將房子越遷越小,寧可守著蝸居,也不願意去找一間更大的房子,讓孩子的生活過得更好。通常這種蝸居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學區房。為什麼是蝸居?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在北京,一家三口蝸居在一個10平方的房子,孩子做作業都要在院子裡,洗澡去公共浴室,上廁所去公廁。一年後設計師回訪,發現夫妻兩居然生二胎,一家四口依舊蝸居在此。
  • 港版蝸居:40㎡擠下五口,新婚夫妻只能住11㎡隔斷房
    40平公屋擠一家四口成年人(注意哦是成年人)我瞬間明白為什麼他要出去開房了一家四五口人,擠在四五十平的老舊房屋內隨著子女逐漸長大慢慢變成六口人、七口人、八口人......這麼小一間房子要容納香港一家四口,甚至更多的人口,人均面積僅兩三平米。
  • 港版蝸居:40㎡擠下一家五口,新婚夫妻住11㎡隔斷房
    怎麼睡?柜子上掛個帘子,就是個標準的「上鋪」了嘛。港版《蝸居》,看完有治癒「嫌棄房子小房價高」之奇效。40㎡公屋,擠下一家四口成年人,看過男主角陳子朗的家後,瞬間明白為什麼他要出去開房了,一家四五口人,擠在四五十平的老舊房屋內。
  • 港版蝸居:40㎡擠下一家五口,新婚夫妻只能住11㎡隔斷房...
    怎麼睡?  劇中男主角陳子朗,女朋友邱凱琪  想開個房做點成年人該做的事情  跑了十幾家酒店,滿房滿房滿房!  好不容易有一家,願成人之美  前臺告訴他們:要等三個小時  ﹀    01  40㎡公屋  擠下一家四口成年人  看過男主角陳子朗的家後
  • 港版蝸居:40㎡擠下一家五口,新婚夫妻只能住11㎡隔斷房…
    這簡直活脫脫一部「中國香港底層人民住房實錄」啊。以愛情為名,道盡香港樓市之水深火熱:小。貴。難。小,有多小?「房子」—— 成為劇中所有人都繞不過去的坎。有人為了房子,急著離婚有人為了房子,又急著結婚搞得結婚好像房子的贈品,是吧?
  • 北漂夫妻蝸居38平,為照顧孩子讓公婆睡客廳,上廁所要挨個叫醒
    更新了那麼久的短文,基本是以小戶型改造為主,心底一直有個疑問:「蝸居在北上廣的人,為什麼不去小城市生活?一家幾口,全擠在十幾平的小房子裡,連正常生活都有困難,生活在底層,為什麼不把房子租出去,租金也夠在小城市裡租一個大房子,大城市的福利,以他們的生活水平能享受到嗎?如果是在大公司工作,一家老小也就不用蝸居在十幾平的房子裡了吧?」
  • 為孩子上好學校,80後夫妻新房換老房,一家6口擠著吃住
    為了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80後夫妻賣掉多年打拼的大房子,買了一套70㎡老公房,居住條件一落千丈,不忍直視,一家6口人更是擠在進門鞋櫃邊吃飯。。。,這樣既可以優化了父母房的功能,也可以照顧到孩子晚上的需求。
  • 北京蝸居豪宅!夫妻在小空間裡將日子過成了詩,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北京蝸居豪宅!夫妻在小空間裡將日子過成了詩,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提到蝸居,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比較窮的詞彙,用在誰身上都有一種比較落寞和悽涼的感覺!但是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界,除非你是明星、企業家或者拆遷戶,不然想住上寬敞的大房子,真的比登天還難!
  • 北京蝸居豪宅!夫妻在小空間裡將日子過成了詩,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北京蝸居豪宅!夫妻在小空間裡將日子過成了詩,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提到蝸居,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比較窮的詞彙,用在誰身上都有一種比較落寞和悽涼的感覺!但是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界,除非你是明星、企業家或者拆遷戶,不然想住上寬敞的大房子,真的比登天還難!所以絕大多數人的家,也都算是蝸居的狀態吧,然而同樣是蝸居,有人將生活過的一團糟,有的人卻在小空間裡,將日子過成了詩!
  • 籤約演員也為住房難,一家三口蝸居25㎡房,改造後成複式別墅
    我們文章寫的關於蝸居的話題不算少了,現在提蝸居大家也是見怪不怪,特別是北上廣深這種地方,有個小房子,就算是蝸居,其實心裡也是開了花了。像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一個蝸居家庭,業主還是開心麻花的籤約演員,但做演員能發光發亮的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如他一般,蝸居一隅。但幸好有家人陪伴,就算在這25㎡的小房子裡也還是很溫馨的。
  • 一家四口的房子,只有40平米,裝修不簡單,蝸居也很幸福
    40平住著一家四口,是的你沒有聽錯,只有40平米。在北京混確實不容易,更何況拖家帶口的,租房也總不是辦法,索性就買了這套小戶型房子。小小的房子要住下一家四口著實很難,好在設計師很給力,合理的布局讓40平空間發揮了大作用,麻雀雖小功能齊全,裝修不簡單啊!
  • 一家3口蝸居10平方米,家卻藏書過萬,孩子被養成了「富二代」
    北京有一對小夫妻,就帶著他們的兒子蝸居在十平米的家裡,而且一住就是很多年。在常人看來,這樣逼仄的生活空間,應該很難讓人過得愉悅吧,可這一家三口,卻活得其樂融融,因為比起物質,他們更傾向於精神方面的追求,小小的家中,光是藏書就已經過萬。
  • 北京夫妻蝸居13㎡,潮溼陰暗耗子多,身懷六甲擔心孩子沒法住!
    姚玉鵬夫婦住在北京的大耳胡同,是有著百年歷史的院子,院子裡住著10多戶人家。而姚玉鵬夫婦正好住在院子的一角,房間面積僅有12.9㎡。再加上往地面做了40釐米的下沉,將原本的戶型改造成複式。考慮到女主人生完孩子,奶奶會來照顧,專門設計了壁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