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港版蝸居:40㎡擠下五口,新婚夫妻只能住11㎡隔斷房

2020-12-23 簡二家

//

帶你看看

最真實的香港蝸居

//


最近看了一部很不TVB的TVB——


《香港愛情故事》

[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第一


聽這劇名:

傳統TVB豪門恩怨??

阿Sir和Madam的精英職場戀愛史??


NONONO.

都不是。

這簡直活脫脫一部「中國香港底層人民住房實錄」啊


以愛情為名,道盡香港樓市之水深火熱:


小。

貴。

難。


小,有多小?

40平公屋擠一家四口成年人

(注意哦是成年人)


怎麼睡?

柜子上掛個帘子

可不就是個標準的「上鋪」了嘛


貴,有多貴?

以劇中成交的一套平平無奇的房子為例:

1080萬港幣,560呎,兩房。

翻譯一下:912萬,62㎡兩房,14.7W一平


這,還不算地段太好。

插播一下,高級白領青睞的一些地方,諸如半山豪宅,均價28萬/平;九龍,均價33萬/平。


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真·名不虛傳


「香港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

「房子和愛情掛鈎到什麼程度?」

「連開房都要跟別人搶」


難,有多難?

劇中準備結婚的小兩口為了攢首付,用生命在節衣縮食。


離家出走,酒店太貴

廉價的太空艙膠囊旅館了解一下


結果太空艙倒閉了,怎麼辦?

別忘了男主家40平擠4口人的公屋裡

還有男主一張「下鋪」

衣服作天然軟隔斷,絕


(欲知兩人買房和租房有多艱辛,請聽小溼妹下文分解)


真實。太真實。

扎心。太扎心。


港版《蝸居》,看完有治癒「嫌棄房子小房價高」之奇效。回頭看看自己90平的三室一廳,甚至會頓生豪宅之幻覺。


畢竟,在衛生間裡炒菜,洗衣服,晾衣服,都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第一場戲


...


劇中男主角陳子朗,女朋友邱凱琪

想開個房做點成年人該做的事情

跑了十幾家酒店,滿房滿房滿房!

好不容易有一家,願成人之美

前臺告訴他們:要等三個小時


我心想:開個鐘點房還要排隊三個小時?

堪比網紅店排隊??不至於吧?

結果男主委屈巴巴來了一句:

「其實三個小時也可以」

(看把人給逼的)


好在旁邊小哥女朋友遲到了

轉讓了半小時給這小兩口

(是的鐘點房還能當黃牛高價轉讓也是驚到我)

春宵一刻值千金,真的是值·千金


迫不及待的兩人

一進門就扭打在了一起(不對)


結果慌亂中的兩人一頓操作猛如虎

最後褲子都沒脫下來

門外就有人敲門:「時間到了!」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時間緊張的話就不要玩cosplay了好嗎

在香港開房,真的好難


本來以為這是個喜劇(畢竟我笑得很開心)

結果才知道,今天是兩人的七周年紀念日

「只是想過二人世界而已」,

為什麼就這麼難」


女主又辛酸又委屈:

「我不想到了40歲還要到處開房」


我才幡然醒悟:

原來《香港愛情故事》中沒有總裁美女

有的只是出身公屋的基層男女

他們的生活沒有奇遇

都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困境罷了


豆瓣網友對這部劇的評價:

「現實題材」/「眾生相」/「充滿煙火氣」/「接地氣」


而中國香港日漸突出的土地問題,也折射到了劇中的小人物身上。


「房子」——成為劇中所有人都繞不過去的坎。


有人為了房子,急著離婚

有人為了房子,又急著結婚

搞得結婚好像房子的贈品,是吧?



40㎡公屋

擠下一家四口成年人


看過男主角陳子朗的家後

我瞬間明白為什麼他要出去開房了

一家四五口人,擠在四五十平的老舊房屋內

隨著子女逐漸長大

慢慢變成六口人、七口人、八口人......


陳子郎和爸媽同住

剩下四口人(除了大妹)全擠在這間公屋裡


這個擁擠的空間還不能叫做客廳

因為它肩負著吃飯/看電視/三個孩子居住

的多重功能


從外面帘子進來後

是爸媽的「臥室」


轉個彎是小衛生間

就是這間公屋的全部面積了


三個孩子的房間,不對,沒有房間

只充其量只是三個床鋪


小妹


大哥


而所謂的隱私

只一層帘子爾


陳家父母就在這樣的公屋裡一起生活了30年。丈夫退休後沉迷賭馬,將妻子視作保姆頤指氣使。擁擠不堪的公屋低頭不見抬頭見,每天大吵小吵,矛盾不斷放大。


妻子做了30年全職太太養大了孩子,卻也將心中怨恨壓抑了三十年。


在生日這天

她送給了自己一份禮物:離婚。


「有房無愛」,為了子女撐了幾十年。這是多少婚後幾十年家庭,最真實的寫照。


「你們幾兄妹,一直都是我留在這裡的原因。」



向現實低頭,最終不得不租劏房


與「有房無愛」的父母相比

陳子朗和女友邱凱琪則完全是相反的版本


男主雖然沒什麼錢,但善良溫柔體貼

女主甘願一起過苦日子,通情達理

他倆的愛情真的超超超超甜~


戀愛七年,為了攢夠首付「上車」

無所不用其極

女主離家出走,為了省錢住太空艙膠囊旅館


在膠囊旅館意外倒閉後

甚至選擇了一起住子朗父母家……

的那個狹小「下鋪」


甚至到了後來,苦於攢錢買房沒辦法租太好的房子,又忍受不了和家人同住的小兩口,最終選擇妥協,租劏房暫住。


很多對中國香港不太了解的朋友們可能不知道,劏(tang,一聲)房究竟是什麼?


劏,粵語方言字,意思是「剖開」。


劏房指的就是把一間本身就不是很大的住宅分隔成兩個或以上的小單位,類似我們的「隔斷間」,用來出租或出售。


曾志偉和餘文樂主演的電影《一念無明》裡的家,就是劏房。



一間劏房一般的標配是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面積通常 ≤ 8㎡,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這麼小一間房子要容納香港一家四口,甚至更多的人口,人均面積僅兩三平米。



看劏房的這段

堪稱小溼妹全劇最愛片段

苦中帶笑,非常好玩


首先,Henry帶他們走樓梯上來

還說這裡的樓梯是他走過的最好走的了

(看著這裸露的牆斑和電線)


上了樓梯,緊接著就到了家門口

(說這是個爛尾樓我都信)


劃重點:一百平方尺租金6000港元

翻譯一下:11㎡租金RMB5070


接下來請欣賞最精彩的part:

一個合格的中介是如何把劏房吹出豪宅的感覺

首先:比普通的100平方尺的房子空間要大

伸手都碰不到?是不是很爽?


其次:只要合理規劃

在床上伸手就能喝咖啡,效率


最重要的呢

下班很累了,回家還要打掃房間

是不是想想就惱火?

這裡可不一樣


因為...就這麼巴掌大點地

你想多掃都不行!!


還有一個看似很豪華的獨立衛浴


而細心的凱琪立馬發現了問題:

「只有一個排水口,在哪裡做飯?」

Henry答:「在衛生間洗菜,洗了來外面煮嘛」

(屎味咖喱飯真的有笑到我哈哈哈哈)


最後總結:吃飯、睡覺、排洩

在劏房裡轉個身全都可以做到

為人生節省了多少時間


最後的最後,再用中介的基本老套路

「這裡真的很搶手的,你們不租大有人租」

成功推銷到手,小兩口入住劏房


就這樣,小兩口正式邁入戀愛7年的首次同居生活

經過一番小裝飾後的劏房

雖然面積小,但還挺有生活氣息


柴米油鹽的同居生活

小兩口甜蜜的愛情會不會遭遇新的矛盾

到底貧賤夫妻會不會百事哀

這些命題太寫實,太有共鳴

相關焦點

  • 窒息了!港版蝸居:40㎡擠下一家五口,新婚夫妻只能住11㎡隔斷房…
    這簡直活脫脫一部「中國香港底層人民住房實錄」啊。以愛情為名,道盡香港樓市之水深火熱:小。貴。難。小,有多小?「房子」—— 成為劇中所有人都繞不過去的坎。有人為了房子,急著離婚有人為了房子,又急著結婚搞得結婚好像房子的贈品,是吧?
  • 窒息了!港版蝸居:40㎡擠下一家五口,新婚夫妻只能住11㎡隔斷房...
    怎麼睡?  港版《蝸居》,看完有治癒「嫌棄房子小房價高」之奇效。回頭看看自己90平的三室一廳,甚至會頓生豪宅之幻覺。  畢竟,在衛生間裡炒菜,洗衣服,晾衣服,都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01  40㎡公屋  擠下一家四口成年人  看過男主角陳子朗的家後
  • 港版蝸居:40㎡擠下一家五口,新婚夫妻住11㎡隔斷房
    40平公屋擠一家四口成年人。怎麼睡?柜子上掛個帘子,就是個標準的「上鋪」了嘛。別忘了男主家40平擠4口人的公屋裡,還有男主一張「下鋪」,衣服做天然軟隔斷。港版《蝸居》,看完有治癒「嫌棄房子小房價高」之奇效。
  • 11㎡婚房下的香港愛情,這部港版《蝸居》,令人扎心……
    這是來自《香港愛情故事》裡男女主的一個片段,故事是關於愛情,但每一步都離不開房子,這部劇也被稱為「港版《蝸居》」。愛情很美好,但房子卻讓人心碎。陳子朗和邱凱琪準備結婚,節衣縮食攢房子首付,但在看房過程中,被做中介的好友明晃晃諷刺「等到老婆都停經了,你也買不到房子!」真是扎心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普通人想買房真的是難上加難。
  • 北京入贅女婿一家六口擠40㎡:渴望夫妻一間房,有個2㎡的廁所
    在北京的一小區40.8㎡(約40㎡)的老房擠住著姜楠一家5口人:姜楠、丈夫(入贅女婿)、母親和兩個女兒,讓姜家非常頭疼,只能放得下一個迷你臺盆和一個馬桶。自從二胎朵朵到來,夫妻倆的床就被兩個孩子佔領爸爸只能到客廳的沙發睡。
  • 一家四口住24㎡,爸媽擠3㎡廚房,兒子睡客廳,比蝸居還蝸居
    一家四口住24㎡,爸媽擠3㎡廚房,兒子睡客廳,比蝸居還蝸居雖然說例如居住在蘇州的孫先生,他家的面積總共就只有24平方米,這對於外人來說簡直就是不敢想像,這完全就是比蝸居還蝸居家裡沒有臥室,所以只能睡客廳,但是只有大兒子才能夠睡得上客廳,孫先生夫妻兩個必須擠在廚房裡面睡。
  • 北京入贅女婿一家擠40㎡過道夾縫房,夫妻無法同床,內急去公廁
    高先生一家6口人,住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套只有40㎡的「夾縫房」裡,這是一套學區房。但是這套房子住得十分的憋屈,房屋低窄擁擠,最窄的地方只有1.3米,層高最高處才3米,居住環境非常的惡劣。,完全沒有任何收納、儲物空間,所有的衣物只能懸掛著,衣服上都會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 5人住40㎡夾縫房,睡兩堵牆間,天天吃灰,無夫妻生活,還生二胎
    老羅一家5口住北京40㎡夾縫房,戶型不規則,最窄1.3M,最高3M!女兒女婿的臥室只有1.2米小床,只能擠下女兒和孩子無夫妻生活!廚房髒亂!老羅在這裡住了30多年了!夫妻生活不會被打擾!
  • 60㎡的老破小,擠下4口人
    60㎡的老破小,擠下4口人,既要有中西廚,需要乾濕分離的衛浴,這是近期看到「空間利用率最高」的全屋記。兩個小朋友有足夠的學習和遊樂區,可以滿足成年人的儲物需求。原本昏暗逼仄的空間,經過設計師改造後將昏暗狹窄的空間改造成明亮舒適的空間, 似乎無用的角落都被計劃為存儲空間。
  • 第一次見28㎡蝸居生活,居然能滿足一家三口,做榻榻米很機智!
    蝸居其實就是非常窄小的房子,這種房子其實在大城市見比較多,尤其是北漂的朋友,可以說是比較常見到的。但是,即使身為一個設計師,我也比較少見,可能因為在小城市的原因吧。第一次見她家28㎡蝸居生活,28㎡僅僅是套內面積,也就是使用面積。
  • 籤約演員也為住房難,一家三口蝸居25㎡房,改造後成複式別墅
    我們文章寫的關於蝸居的話題不算少了,現在提蝸居大家也是見怪不怪,特別是北上廣深這種地方,有個小房子,就算是蝸居,其實心裡也是開了花了。像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一個蝸居家庭,業主還是開心麻花的籤約演員,但做演員能發光發亮的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如他一般,蝸居一隅。但幸好有家人陪伴,就算在這25㎡的小房子裡也還是很溫馨的。
  • 套內僅34㎡,空間利用到極致,蝸居變「豪宅」,一家五口很滿意
    這次分享的案例讓人大開眼界,套內僅34㎡的空間,從南到北只有十三步長,祖孫三代五口人住。設計上將空間利用到極致,滿足一家五口日常生活,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蝸居變「豪宅」,一家五口很滿意。(圖:立木設計研究室)改造前後平面圖,原有條狀線性空間不僅空間閉塞還影響採光,改造後在原有格局上進行空間壓縮,同時藉助靈活的設計,改善空間通透和採光效果。
  • 32㎡夫妻存2年錢買下,臥室不砌牆,柜子背靠背,1㎡當10㎡
    住別墅是過日子,蝸居公寓也是過日子,住的好不好就看你怎麼安排了!本案屋主是對年輕夫妻,存了2年錢全款買下32㎡房,可能對有的人來說都不如他家客廳大,但就是這麼小的空間,夫妻倆能把1㎡當10㎡用,不用砌牆柜子背靠背隔斷的絕招,打破傳統布局的創新,進門一眼看不到底全屋實用設計在線!
  • 北漂一家5口蝸居38㎡小單間,公公與兒媳床僅一簾之隔,毫無隱私
    北漂的於女士一家五口蝸居在僅有38㎡的小單間裡,這是北漂夫妻努力奮鬥了八年才購買的。剛開始只有小夫妻兩人住,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隨著孩子的出生,夫妻倆為了更好地工作,也能照顧好小孩子。便將公婆接過來幫忙照看孩子,可38㎡的有限空間,導致生活上出現了各種尷尬的問題。
  • 80㎡住著擠?人家56㎡輕鬆住4口,兒童房一分為二的設計真絕
    現在房價很高,很多年輕人因為能力有限,在結婚前都會選擇買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小戶型,兩個人住還可以就像這個4口之家一樣,四口人住在56㎡房子內,毫無疑問肯定是比較擁擠的>主臥室依舊保留原來的樣子,雖然是主臥,但是空間並不是很大,雖然牆壁上掛了電視,但是只能坐在床上看
  • 36㎡住下三代五口人,一房改兩房,上海代表性小戶型大改造
    一套36㎡的小家該如何住下三代五口人?是怎樣的裝修方案,讓女兒擁有自己的天地,賈先生得以回家居住,父母偶爾來幫忙也有落腳之處了呢? 為此賈先生只能每天回自己父母家中居住,與女兒的互動也逐漸變少。妻子、女兒與丈母娘三人擠一張床,丈人只能睡沙發。
  • 11㎡如何住進一家四口?空間魔法師史南橋爆改蝸居成三層複式小樓
    但是在最新一期的《夢想改造家》中,這個11㎡的家,住起來可就沒有那麼浪漫了。11㎡到底有多大?可能是普通家庭小房間的大小,可能是大學宿舍四人間面積的一半,也可能是街邊不起眼的小賣部的大小,你一定想像不到,委託人小黃一家三口居然在這個11㎡的家裡蝸居了30年。
  • 史上最小戶型:11㎡四口之家,竟改出了兩室兩廳一廚一衛
    11㎡四口之家,竟改出了兩室兩廳一廚一衛!網友:給神仙改造跪了!11平米,在你心裡是概念?一間普通小臥室的大小或是大學四人寢的一半?說來你可能不相信就是這11平米卻是一個三口之家整個家的面積!沒錯,他們就是新一季《夢想改造家》第二期的委託人他們為這個節目帶來了史上最小空間挑戰——「毫釐必爭的家」!
  • 北京夫妻蝸居13㎡,潮溼陰暗耗子多,身懷六甲擔心孩子沒法住!
    而姚玉鵬夫婦正好住在院子的一角,房間面積僅有12.9㎡。加上不到2㎡的洗手間,既要充當浴室,也是一家洗碗的地方。常常積水,很容易滑倒。再加上往地面做了40釐米的下沉,將原本的戶型改造成複式。一家三口便能有自己獨立的衛生間,再也不用擔心半夜冒著寒風去公廁了。
  • 13㎡蝸居都能變小型豪宅,我家的110㎡突然不香了?
    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哪怕我們只能擁有一塊並不富裕的空間,也算是在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棲身之所。「蝸居」,真的就那麼可憐嗎?要知道,生活不等於生存,家也不僅僅是那個晚上睡一覺的地方。今天的兩個小房間,面積皆不過13㎡,還要住下兩人,且看——「蝸居」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