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一家6口人,住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套只有40㎡的「夾縫房」裡,這是一套學區房。但是這套房子住得十分的憋屈,房屋低窄擁擠,最窄的地方只有1.3米,層高最高處才3米,居住環境非常的惡劣。
高先生也坦言了,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以後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家人永遠不會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的。
這套房子窄而長,整體以「L」型呈現,一邊是隔壁鄰居家的外牆建築,另一邊是胡同的外牆。兩牆之間就是所謂的家。
高先生夫妻的房間,完全沒有任何收納、儲物空間,所有的衣物只能懸掛著,衣服上都會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女兒一家的房間非常擁擠,只能擺放下一張1.2寬的單人床,只能擠下女兒和一個孩子。
為了給老婆和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客廳成了女婿晚上睡覺的地方,女婿每天晚上蝸居在一張1米的摺疊床上。
廚房的面積加起來不超過5㎡,而且非常潮溼,根本沒有任何採光。牆面上的塗料是掉得差不多了,剛開始高先生為了改善家裡環境,還經常刷,但現在已經放棄了,整面牆看起來非常的不堪。
家裡的衛生間更是簡陋,非常的狹窄,僅能一個人通過。根本無法安裝馬桶,白天上個廁所要跑到胡同外的公共廁所,但是到了晚上或者冬季的時候,全家人只能靠著一個小桶解決。
高先生已經在這裡住了三十多年了,隨著家裡人口的增多,壓力越來越大,而且現在北京的學區房非常珍貴,即使有錢也未必能買到。所以高先生想通過改造,來改變一家人的生活環境,也給孫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設計師團隊對高先生家的房子進行了全方位的勘測,發現這套房子首先要解決的是層高和採光問題。所以設計師決定拆除厚重的屋頂,換上更加輕便而且安全係數更加高的鋼性屋頂。
通過對屋頂的改造,給整個室內層高加了60公分,現在室內的層高達到了3.3米,整體室內空間更加的寬敞明亮,不會壓抑了。
設計師團地還沿著靠近胡同一側的外牆砸出了「L」型的天窗,讓每個房間都能照到陽光,即使平常不開燈,也不會一片漆黑。
最後,設計師藉助錯層的形式將房子的結構設計成兩層。一樓是高先生夫妻的臥室、女婿夫妻的臥室、客廳、廚房以及衛生間。二樓是小孫子的房間以及即將出生的寶寶的房間。
改造前的入戶門環境猶如垃圾堆,改造後的入戶處被刷上了白漆,放置上合適的盆栽,整體洋溢著青春溫馨的氛圍。
進門以後的左側空間,被設計師改造成了廚房。廚房整體以白色為主,確保視覺上更加明亮通透、不壓抑。
廚房正上方的屋頂,設計師開了一個天窗,確保有充足的陽光能照射進來。
乾淨明亮的操作臺與改造前有著天壤之別,各種隱藏式的廚具和電器,讓整個廚房看起來更加的簡潔明亮。
廚房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功能非常的齊全,動線安排合理,讓整體的功能性有了質的飛躍。
高先生夫妻倆的房間挨著玄關處,仔細一看,只有一張床,但其實這個房間可以和玄關打通。
設計師在中間設計了一扇可以伸縮的門,打開以後可以藉助玄關處的空間,平常可以坐在窗前享受午後的陽光。
隨著高先生夫妻倆的臥室往裡走,就是一個隱藏式的衛生間。改造前,高家是沒有排汙管道的,設計師特意增設了一條30米長的排汙管,解決了三十多年來他們家沒有衛生間的尷尬。
這個衛生間可以滿足一家人上廁所、洗澡、洗漱日常的所有需求。
「L」型的拐角處,被設計師設計成了餐廳,內側的位置平常可以當做放置桌,吃飯時拉出來就是一張餐桌了。一邊是沙發,平時閒暇的時候可以坐在這裡閒聊。一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其樂融融的時光。
拐角外側,設計師利用空間,擺放上了電視和盆栽,簡約溫馨,又不失生活的情趣。
客廳再往裡走就是女兒女婿的臥室,整個空間裡終於可以擺放下一張雙人床,女婿再也不需要和老婆分床睡了。
為了保護小倆口的隱私,設計師還在中間設計了一道推拉的隔斷門。到了晚上,拉開門,原來的公共走道就被切斷了,房間就形成了私人空間。
過道的另一側也被完全利用起來了,牆壁上設計了隱藏式的儲物櫃以及洗手臺,方便一家人的日常使用。
設計師拆除了與後院相連的牆面,把原本荒廢的後院改造成了小花園。
二樓是兒童樂園,一側給即將上學的小孫子準備的,另一側是給即將降臨的二胎寶寶準備的。
當然,兒童房的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到最好,整體用網狀線段進行密封。
設計師還在孩子的房間設計了可摺疊的書桌,方便小孩子日常學習使用。
另一邊是留給即將出生的二胎,白色的空間,優雅的書架設計,方便整理,可以擺放孩子的玩具。
改造後,一家人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你喜歡今天的改造嗎?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改造的內容或您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