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呼叫轉移」詐騙手法90%的人會上當

2020-12-21 第一財經

  9月20日,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陳士渠在阿里舉辦的「錢盾全民防騙公益論壇」上詳解電信網絡詐騙。(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春中 攝)

  「電信網絡詐騙形勢非常嚴峻,不但謀財,最近還有害命。今年暑假,有3名學生被詐騙以後死亡,有2例是猝死,有1例是自殺,這件事引起了全社會震動。可見,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全社會的公害,確實需要嚴厲打擊。」  

  9月19—25日,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舉行。9月20日,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陳士渠現身由阿里在武漢舉辦的「錢盾全民防騙公益論壇」,詳細揭秘電信網絡詐騙,「看起來是簡單的問題,如今為何卻成了全社會的公害」。 

  在武漢舉行的網絡安全博覽會上,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中國移動展臺前,一名工作人員在展示「防範通訊信息詐騙小測試。」(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春中 攝)

  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去年近60萬起

  「在十幾年前,威脅最大的是嚴重暴力犯罪,它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權益。今天全國嚴重暴力犯罪在不斷下降,破案率在不斷提高,反而電信網絡詐騙成為了社會的公害。」陳士渠說,「一般理解詐騙犯罪不屬於暴力犯罪,而且一般也不跟當事人接觸,如果接觸的話也是平和的方式,不至於威脅老百姓的人身安全,但是現在恰恰出現了。」

  陳士渠透露,電信網絡詐騙案去年已經接近60萬起,預計今年比去年還要多。在涉案金額上,傳統盜竊搶劫能搶幾萬元就算多的,電信網絡詐騙動輒就是幾百萬、上千萬元,受害人單日被騙最高的是1.17億元,香港有個老年人被騙了5000多萬港幣。 

  「一般的盜竊可能1萬起案件也不能偷1000萬元或者1億,但是電信網絡詐騙可以做到。有些案件騙去的錢不多反而後果很嚴重,就像3名學生家庭貧困沒有多少錢,在被騙幾千塊錢以後卻出現死亡的後果。」陳士渠說。

  電信網絡詐騙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打不下去,而且越來越嚴重?陳士渠分析,這裡面的原因比較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電信網絡詐騙總體上屬於新型犯罪,它和傳統盜竊搶劫犯罪差別比較大。「比如說首先沒有現場,一般盜竊搶劫是有現場的,犯罪分子和受害人遠程非接觸。如果要追的話,只能追蹤犯罪分子打過的電話、發過的信息和涉案資金流向,電信網絡詐騙取證和以前的取證實際上有天壤之別。」

  陳士渠坦言,目前很多公檢法機關,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認識可能簡單等同於以前的盜竊詐騙犯罪,取證的要求沒有做出及時調整。按照原來的取證標準,追蹤電信網絡詐騙很困難。「其實,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通過打電話、發簡訊騙了很多人,以前就是每起案件什麼時候騙了誰,錢什麼時候匯的,查清楚才可以定案。現在騙子都不記得了,因為他騙人太多了,所以取證就非常困難。」 

  在武漢舉行的網絡安全博覽會上,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中國聯通展臺前,大屏幕展示「欺詐實時監控系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春中 攝)

  支付安全病毒木馬「隨便改號」讓人防不勝防 

  如今信息網絡發展很快,便利了社會公眾的生活,包括消費時支付體系所帶來的便捷。陳士渠指出,電信網絡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並被犯罪分子利用,有些漏洞沒有及時得到彌補。「比如說手機實名制的問題,最近這3起致學生死亡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機號沒用自己的名字,甚至沒有實名,(警方)追查起來非常困難!」

  針對最近比較突出的支付安全特別是第三方支付,陳士渠透露,第三方支付發展很快,「比如說發放一些POS機也沒有用真名,也被犯罪分子利用,追查起來也很困難。」電信網絡詐騙許多是從國外打電話給受害者,顯示的是大陸公檢法的電話,而且掌握受害者的個人信息。有很多人上當受騙,一旦被騙,基本上是傾家蕩產。

  陳士渠進一步解釋:犯罪分子專門有個POS機可以改裝。正常刷卡的時候會把信息記錄下來,然後把持卡人的帳戶和密碼發送到指定的郵箱裡。再把POS機賣給商戶,這個商戶可能不知道,以為他在進行正常的收款,但實際上每個刷過卡的信息已全部被發到指定的郵箱裡面,犯罪分子就從郵箱裡面知道帳戶裡面有多少錢。他不去取,反而賣給別人,這張卡有密碼,裡面有50萬塊錢,你給我10萬或者20萬,我賣給你。公安機關追查的時候很困難,他到底怎麼獲得的這個密碼?POS機在發放過程中有漏洞,不能被人加了這麼竊取個人持卡信息的東西還發現不了。

  「像支付安全並不是每個人可以弄得很清楚,犯罪分子就利用這些漏洞把大家的錢騙走了,確實單純依靠群眾去防範很難。我們出去購物買東西的時候,不可能再去問POS機有沒有問題?所以相關部門對POS機的監管有難度,這個東西應該去進行防範。」

  談及詐騙電話「隨便改號」的問題,陳士渠堅稱,「應該也從技術上進行攔截。」他反問,「從國外打過來的電話,憑什麼顯示的是國內公檢法的電話?」

  「單靠個人防,防不勝防。」陳士渠舉例說,像病毒木馬的問題,不點連結就不會被感染,但是被感染了就要有技術措施,手機上要安裝安全軟體,比如阿里巴巴的錢盾。而在有些情況下,就像POS機刷卡,老百姓防範意識再強也防不住,正常去買東西POS機有問題,POS機也拆不了,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研發技術防範的措施。

  在武漢舉行的網絡安全博覽會上,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中國電信展臺前,大屏幕展示「防範通信詐騙綜合治理平臺」。(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春中 攝)

  「呼叫轉移」詐騙手法在江蘇幾百人被騙

  陳士渠認為,要解決電信網絡詐騙問題,首先是公安機關嚴厲打擊,要把騙子抓起來重判,才能起到震懾作用。

  他透露,下一步,公安部將會和最高檢、最高法一起出臺司法解釋,解決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完全不同於以前的詐騙犯罪,在證明標準、取證要求上做出一些調整。「總的來講,會加大懲治力度。我們發現有好多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犯罪分子判刑很輕,他們賺錢上百萬,但抓到後判得非常輕,這肯定是沒有辦法遏制犯罪的。」

  第二是相關銀行和運營商要切實承擔起責任。電信網絡詐騙被騙幾千萬的錢,到騙子帳戶會迅速分解成幾百個帳戶,一個帳戶幾萬塊錢再迅速往下「分解」,最後可能到臺灣ATM機上提現。銀行應主動發現,不能等著受害人報警以後再追查,報警往往比較滯後,這種錢以這樣的分發方式「分解」就應該被監控起來。 

  第三,相關單位和企業要加強研發技術防範措施,技術防範強了,犯罪分子就難以得手。除了公安機關打擊以外,相關部門要採取措施,像北京已經明確10月15日之前所有非實名制用戶電話都要停機,全國也會出臺措施,過幾天會公布,就是把這些漏洞彌補。當犯罪分子知道他用的是沒有登記的電話卡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開的銀行卡,在作案的時就會有恃無恐。 

  最後,我們每個人都要增強防騙意識和識騙的能力,有些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法多少有點問題,如「重金求子」、「中獎」等,如果我們本身啥都不懂,就容易被騙。

  在增強社會公眾的電信網絡識騙能力方面,陳士渠表示,有些電信網絡詐騙確實識別起來比較難。「比如說最近流行的換號詐騙手法。犯罪分子先給一個人發簡訊『我是誰,我最近換號碼了,你把我原來的號碼刪掉』。一般人都會要信按照對方的簡訊這樣來改了。關鍵是後來犯罪分子會設置一個呼叫轉移的號,有時候受害人打騙子的電話,接的實際上確實是受害人的朋友。我打新號碼就是原來的朋友,一定會很相信,過段時間借錢一般會給.江蘇有幾百人被騙,被騙了幾百萬。」

  陳士渠說,「呼叫轉移」的詐騙手法都應被公眾所知。」如果不知道的話,90%以上的人會上當。因此,有必要揭秘這些騙術,讓社會公眾有警惕心理並增強防騙能力。只知道防範,不知道哪些是騙術也不行。」

  「電信網絡詐騙總體上是可防的,不是嚴重暴力犯罪,實際上是一種欺騙的方式,犯罪分子主要靠忽悠!只要有足夠的防騙意識,知道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大多數人不會被騙。」陳士渠肯定地說。

  陳士渠曾任公安部打拐辦主任多年,從願「天下無拐」到願「天下無騙」,陳士渠在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呼籲,「社會各界應一起努力,不能讓老百姓辛辛苦苦掙的錢,大把大把地轉到騙子的腰包裡!」

相關焦點

  • 知道什麼是"呼叫轉移"騙術嗎?90%的人會上當
    原標題:不知道「呼叫轉移」騙術?90%的人會上當 「呼叫轉移」詐騙手法在江蘇幾百人被騙 陳士渠認為,要解決電信網絡詐騙問題,首先需要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才能起到震懾作用。
  • 揭秘「呼叫轉移」騙術:不知道的人90%會上當
    犯罪分子再把POS機賣給商戶,而商戶不知情,以為是在進行正常的收款,但實際上每個卡的信息已全部被發到指定的郵箱,犯罪分子就從郵箱裡知道帳戶裡面有多少錢。他不去取,反而賣給別人,比如這張卡有密碼,裡面有50萬元,你給我10萬或者20萬,我賣給你。公安機關追查的時候很困難,他到底怎麼獲得的密碼?因為POS機在發放過程中有漏洞,往往被人加了竊取個人持卡信息的東西還發現不了。
  • 電話被「呼叫轉移」 警方用了這一招扭轉詐騙被動局面
    交匯點訊 眾所周知,將電話呼叫轉移後,自己的手機就接不到來電了。近日,常熟一市民就被詐騙團夥利用這一點「設局」,聽從騙子指導將自己手機設置成了呼叫轉移,切斷與外界聯繫。常熟警方敏感發現這種情況,見招拆招,成功阻止了一起通訊網絡詐騙案。事情還要從常熟市公安局支塘派出所接到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預警說起。
  • 反詐直通車⑱ | 電話被「呼叫轉移」,警方用了這一招扭轉詐騙...
    交匯點訊 眾所周知,將電話呼叫轉移後,自己的手機就接不到來電了。近日,常熟一市民就被詐騙團夥利用這一點「設局」,聽從騙子指導將自己手機設置成了呼叫轉移,切斷與外界聯繫。常熟警方敏感發現這種情況,見招拆招,成功阻止了一起通訊網絡詐騙案。  事情還要從常熟市公安局支塘派出所接到該市公安局反詐中心預警說起。
  • 你一定不知道,手機中的「呼叫轉移」,還能這樣用!
    大家都知道,手機裡有一個「呼叫轉移」的功能為的是如果您的電話無法接聽或您不願接電話可以將來電轉移到設定的電話號碼上多好的一個功能啊!可是但是只是還有一個「功能」是各位不知道的這還不是最關鍵的糟糕的是這個「功能」被騙子們給利用了更糟糕的是除小編以外沒多少人知道這個「功能」快來看看兩位廈門市民的遭遇1、騙子呼叫轉移,攔截警方提醒被騙了10月
  • 冒充公檢法式詐騙又出新花樣 騙你設置呼叫轉移
    「呼叫轉移」這個詞兒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手機上都有這個功能,實際上卻很少有人使用。哪承想,「呼叫轉移」的功能卻被騙子盯上了,成了電信詐騙的又一「新花樣」。近日,瀋陽姑娘小言一步步地被騙把自己的手機設置了「呼叫轉移」,險些中了騙子的計,多虧遼寧省公安廳反電信詐騙中心民警識破了騙局並及時制止,小言銀行卡裡的錢才沒落入騙子的手中。「公安局」來電稱涉洗黑錢,手機設呼叫轉移近日,小言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武漢市公安局民警」,說小言的身份證被冒用,現在有一樁涉嫌洗黑錢的案子與小言有關。
  • 手機被要求設置「呼叫轉移」 10萬餘元差點沒了
    大洋網訊 廣州花都反詐中心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理念,不斷總結反詐工作經驗,與市反詐中心、轄區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緊密聯動,對事主進行勸阻攔截,防止人民群眾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近日,花都反詐中心與花東派出所快速聯動,成功阻止一起冒充「公檢法」詐騙,讓群眾成功止損10萬餘元。
  • 廣州花都反詐高能預警:手機被要求設置「呼叫轉移」 10萬餘元差點...
    廣州花都反詐中心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理念,不斷總結反詐工作經驗,與市反詐中心、轄區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緊密聯動,對事主進行勸阻攔截,防止人民群眾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10月11日,花都反詐中心與花東派出所快速聯動,成功阻止一起冒充「公檢法」詐騙,讓群眾成功止損10萬餘元。
  • 手機被呼叫轉移 女子銀行卡內2萬多險被騙
    南京一市民的手機莫名被呼叫轉移後,她的銀行卡被扣掉了20985元,緊接著連續接到該銀行「工作人員」要求她到ATM機上操作。警覺的她發現不對勁,沒有按照對方的指令去操作,最終20985元竟然又回到了她的帳戶上。民警分析,騙子竊取了她的手機服務密碼,並通過「10086」將其電話進行了呼叫轉移,從而獲取了她手機中的大量個人信息。
  • 騙子讓受害人將電話設置呼叫轉移 電話竟變成上海 110
    詐騙受害人電話竟變成上海110騙子讓受害人將電話設置呼叫轉移,長沙反詐民警聯繫上受害人親屬及時止損冒充公檢法行騙的騙局已不罕見,但還是會有人上當。幫助受害者及時止損,則是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的日常。不少詐騙分子為了讓民警聯繫不上被害人,更是花樣百出,讓受害人把電話設置呼叫轉移。近日,長沙市民蘇女士就上了當,把電話呼叫轉移到了上海警方,好在民警及時聯繫上了她的老公,挽回了損失。
  • 騙術升級 騙子為防止警方介入讓受害人開通呼叫轉移
    騙子故意用新鮮的罪名來恐嚇受害者,南寧一女子因此被騙走5900元;騙子為了防止警方介入,竟玩起新花樣——呼叫轉移,冒充受害者……最近,南寧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梳理近期偵破的詐騙案件發現,詐騙分子又修改劇本、升級手段,出現了「傳銷式」連環騙術。5月23日,南寧警方通報近期發生在南寧的幾個新詐騙案例,揭秘作案手法,提醒公眾識騙防騙,避免財產損失。
  • 新騙局:把受害者的電話「呼叫轉移」攔截警方提醒
    ­  警方監控到市民何女士接到詐騙電話,立即致電勸阻不要轉帳,不料,替何女士接警方電話的卻是騙子。­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騙子使出了「呼叫轉移」的新招,把受害者的電話呼叫轉移了,攔截警方的提醒。­  昨日,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發布緊急預警,提醒市民小心防範,不要按照對方要求設置手機「呼叫轉移」。
  • 藉手機呼叫轉移忽悠你 信用卡詐騙又添新招兒
    本報訊(記者侯莎莎)昨天,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發布預警:近期,警方匯集各地發案情況和網際網路信息發現,信用卡詐騙案件出現了三種新的作案手段。  手機呼轉到銀行客服  據中國銀監會風險提示,近期部分省市銀行發現,有不法分子通過將個人手機號碼呼叫轉移至銀行客戶服務專線,在獲取持卡人信任後,嫌疑人回撥持卡人電話套取事主信用卡個人信息。
  • 兩地警方傻眼,長沙警方打電話給詐騙受害人,電話卻被轉移到了上海...
    圖:視覺中國冒充公檢法行騙的騙局已不罕見,但還是會有人上當。幫助受害者及時止損,則是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的日常。不少詐騙分子為了讓民警聯繫不上被害人,更是花樣百出,讓受害人把電話設置呼叫轉移。近日,長沙市民蘇女士就上了當,把電話呼叫轉移到了上海警方,好在民警及時聯繫上了她的老公,挽回了損失。不少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為了使受害人在接受洗腦的過程中不被打擾,會讓受害人將電話號碼設置呼叫轉移,這樣,受害人在短時間內,就無法接聽他人電話了。
  • 新騙局:誘導受害者設置呼叫轉移攔截警方提醒
    昨日,記者從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冒充查案的騙子又搞出「新名堂」,他們在詐騙下套時,狡猾地誘導受害人設置了呼叫轉移。如此一來,工作人員撥出的勸阻電話,全轉接給了騙子!  目前,我市已有三人中招。  真相:手機被騙子設了呼叫轉移  民警找到何女士,打開其手機檢查,發現何女士的手機設置了呼叫轉移。  原來,騙子告訴何女士,這一步是為了監聽通話,幫助她儘快洗清罪名。  搞了半天,接聽中心勸阻電話的其實是騙子!
  • 如果撥打親友電話時,發現對方電話「停機、空號、呼叫轉移」等情況...
    4月30日下午,廣州市反詐中心獲悉一名事主疑似遭遇冒充「公檢法」電信網絡詐騙,反詐中心值班員立即向事主手機發送防詐騙警示簡訊,同時撥打事主手機,發現已提示為空號(騙子以各種理由誘導事主在自己的手機上設置一串「字符+數字」,實際上是設置了「呼叫轉移」以規避反詐中心的電話勸阻及親友聯繫提醒
  • 被呼叫轉移騙錢
    原來,騙子把賈某手機的所有來電呼叫轉移到自己手機上後,通過聯繫機主的親朋好友騙錢。  11月1日上午,賈某在太原市東客站候車廳候車時,有一名陌生男子過來搭訕。雙方聊了二十多分鐘後,賈某便拿出手機來玩。那男子說要看看,賈某便將手機給了他。幾分鐘後,男子將手機還給了賈某。  當日下午,賈某的一個親戚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說賈某遇到困難,讓匯5000元到指定帳戶。
  • 呼死你 VS呼叫轉移,無辜市民受牽連
    李先生帶著疑惑,在電信公司、移動公司、城建監察大隊幾個地方來回奔波發現,原來自己的號碼被廣告主設置為呼叫轉移對象。因此,城建監察大隊的「呼死你」系統的電話,就轉移到李先生的號碼上。而更讓李先生鬱悶的是,解決的辦法竟然是無解。
  • 反詐簡訊破解「呼叫轉移」 見面勸阻女子化險為夷
    謊稱公安、發布通緝、電話筆錄、呼叫轉移、賓館開房……看似老套的詐騙手法卻因為被害人輕信差點得手,幸虧上海公安反詐中心簡訊及時提醒,被害人取消呼叫轉移後,警方及時來電並上門勸阻,才化解了一場電信詐騙危機。
  • 開飛行模式、設呼叫轉移,「假警察」這樣隔空盜刷你的銀行卡?
    原來,還是電信詐騙,不過騙子的手法又更新了。 「與以往要求被害人獨自在酒店開房不同,進行深度洗腦的方式不同。這起案件中,假扮警察的騙子想方設法切斷被害人與外界的聯繫,引誘被害人打開飛機模式、設置呼叫轉移,還讓她到人流密集的商場,目的就是阻礙民警找到被害人。」今天上午,上海警方通報了近期勸阻的這起電信詐騙案例,提醒市民注意防範假冒公檢法人員實施電信詐騙的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