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為什麼要來到玉泉區大召廣場?因為,來這裡可以看精彩的文藝演出,品嘗12個盟市特色美食,可以帶內蒙古好貨……別再猶豫了,和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再去走一走、看一看、嘗一嘗吧。
美食節的小吃看著就讓人心花怒放,所以來到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的市民和遊客不是在吃,就是在來吃的路上。Q彈的麵筋,澆上醋、辣油、蒜泥、花生碎,然後用筷子翻拌均勻,吃起來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不用記者說出它的名字,大家也肯定猜到了,它就是巴盟的地道美食——釀皮,釀皮可以說是內蒙古的一道名小吃,而它的發源地就是巴盟。「我們這裡物產豐富,飲食文化最出名,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釀皮』。在巴盟當地正宗的叫法是『讓』皮,每逢炎炎夏日,這種小吃就成了北方人消夏的最佳選擇,來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的市民和遊客也都非常喜歡這道小吃。」製作釀皮的師傅向記者介紹。
而對於喜歡肉食的市民和遊客來說,烤牛骨髓這道特色小吃就絕對不能錯過了。來自呼倫貝爾的大廚告訴記者:「牛骨髓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優質有機鈣的營養原料,很多補鈣產品所用原料就是來自牛骨髓。用錫紙包裹牛骨在高溫下燒烤,這樣能更完整地保持食物原本的外形和味道,香氣充分在錫紙內融合,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牛骨髓是一種珍貴的食材,加熱後如膠狀及奶油般細膩柔滑。最主要它很美味,烤過的牛骨髓裡的脂膏更是香。」
吃完了特色的小吃,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茶湯的魅力吧。只見衝茶湯的師傅手執一把龍嘴大銅壺,水燒開後,師傅一手端碗,一手掀起銅壺,壺嘴向下傾斜,一股沸水直衝碗內,水滿茶湯熟。
端著茶湯細細品了一口,市民徐先生告訴記者:「好久沒有喝過茶湯了,喝到嘴裡立刻感到光滑細膩、香醇可口。現在有些地方也賣茶湯,可是卻沒有龍嘴大銅壺,感覺就像缺少了最重要的味道一樣,還是這樣用傳統技藝衝出來的茶湯味道好。」喝著茶湯,品味著傳統的味道,市民和遊客臉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作為茶湯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五代傳承人吳銳告訴記者:「茶湯是北京傳統小吃,相傳源於明代,因用開水衝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湯。我們茶湯的主料是小米粉,調料有紅糖、白糖、芝麻、核桃仁、葡萄乾、山楂、杏仁粉、棗粉等等。現在茶湯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第五代傳承人,我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通過這個平臺把這種傳統小吃介紹給更多的市民和遊客。」(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李娟)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