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心理學》養育內向小孩的最好方式居然是在家裡這樣做

2020-12-22 花落怦然

常有家長在第一次見面時對我說:「陳老師,我家孩子很內向,不願意和我們交流,平時我們說的話都愛理不理的,請你多關照。」不願意和家長交流的孩子一直都被我們貼上「內向」的標籤,久而久之,孩子更不願意和家長交流,甚至因此還會引發出很多的家庭矛盾。

德國語言學博士、企業培訓師西爾維亞·洛肯在她的《內向心理學》一書中就對家長提出:「如果家裡有內向型的孩子,請在家裡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作為一名安靜的內向溝通諮詢師,西爾維亞·洛肯深知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可以利用他們的差異來提高生活質量。於是,2003年開始,她便專門為性格內向的人做諮詢,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改建這個世界。

《內向心理學》從內向者的視角出發,分別針對不同的場景闡述了內向者應該如何揚長避短,從和別人的溝通中獲得成長。當然,這本書也不完全只是為內向者而寫,同時也是為了內向者的同事、伴侶、父母和領導而寫,讓他們明白應該怎麼和內向者相處,提高和他們的溝通效果。

下面我們就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看看如何從書中發現養育內向孩子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養育內向的孩子。

01 如何判斷孩子內向還是外向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具有自己的人格特質,即使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這些特質還會被影響和改變,但從嬰兒期開始,也是能夠從他們的行為中判斷出來是屬於內向還是外向的性格的。作為家長要如何去判斷呢?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一份測試題,一共35個小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一對應選擇,並用紙筆寫你的答案,根據最後附錄的答案就知道孩子是屬於哪個類型性格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只是哪一類佔的比例多一些,那麼就屬於哪一類。

完全的內向者和完全的外向者是不存在的,我們分辨孩子屬於哪一類型的意義在於更清楚地了解他們的性格屬性,更好地揚長避短,幫助他們在成長的路途上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02 內向者的優點和缺點

內向的孩子因為很少表現自己,常常會在學校受到忽視。其實在他們身上有著十分優質的潛力,作為家長不僅要清楚內向孩子身上的優勢,更要培養他們去認識自己的優勢。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內向者的十點優勢:

謹慎自我探索專注善於傾聽 安靜 善於分析 獨立 持之以恆 擅長寫作有同理心

有優點就有缺點,內向者身上同樣有著十個缺點:

恐懼 過於注重細節 易受刺激 被動 逃避 過分理智 自我否定 固執 孤僻 害怕衝突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雖然父母之於孩子並不是對陣的雙方,但明白了孩子身上的優缺點,也有利於更好地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03 養育我們的內向小孩

所有的職業都有上崗培訓,只有做父母不需要。

雖然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是每個家長的心願。想要養育優秀的孩子,首先我們就得做一名優秀的父母,而這需要我們不放棄學習。

作者在《內向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了自己家的「兒子大人」也是一名內向型小孩。從6歲開始,她的「兒子大人」就央求他們「饒過」自己,因為他不願意穿著節日的服裝去參加聖馬丁節的遊行活動。到了8歲,他的「兒子大人」就已經得出了「每位素食者每年可以拯救上百隻動物性命」的研究結果,並開始長期放棄肉食;他的朋友不多,但都是知心好友……

在和「兒子大人」的多年生活中,西爾維亞·洛肯得出了一些和內向小孩相處的秘訣,它們分別是:

第一、讓孩子和外界保持一定的疏離

內向的小孩從小就需要一個獨處的空間來恢復自己的活力,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一個專屬的、獨立的房間。如果實在做不到,給他一個專屬的角落都可以。

讓他可以在這個空間裡安靜地玩耍或者學習,從而來恢復自己的活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一如當年席捲大地的那首《我想有個家》。那句「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受傷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尊重孩子的獨處,進入之前一定要先巧妙,並一定要明白孩子能夠接受的肢體親密接觸的程度,尊重他們要求。就算是外出參加聚會或者旅遊,也應該要尊重孩子的獨處行為,不必勉強孩子一定要和其他孩子玩耍。

第二、規律作息,使休息更輕鬆

這裡的規律作息和我們平時理解的按時作息不太一樣。

這裡所謂的規律作息其實很多的像是規劃一種程序,比如外出運動後靜下心來讀書,逛完街後回來喝杯茶等,亦或者帶孩子外出聚會時,和孩子玩一玩他喜歡的遊戲,幫助他在喧囂的環境中安靜下來享受自己的時間。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則更多地是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當他規劃好自己的生活作息之後,最好就不要去打擾他獨處的時間。讓他自己安靜地待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三、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真正需求並稱讚他的稟賦

每個人都有自己真正的需求,內向小孩因為不太願意交流,使得自己的需求不容易被身邊的人及時發現。因此,作為父母,幫助他們找出在不同環境裡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尤為重要。

比如過生日時,內向的小孩或許更喜歡邀請三五個朋友在家裡吃吃蛋糕,而不喜歡人聲鼎沸的大Party。

當孩子在某種環境下感到吃力或者煩躁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地保持冷靜,然後迅速地把孩子帶離現場。當孩子安靜下來後,和他一起分析,看看到底是什麼讓他不舒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的行為表達父母的喜惡,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位內向者,那麼就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行為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內心小孩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第四、在中小學階段給予適當的幫助

內向的小孩在學校很容易被忽視,因為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調皮搗蛋幾乎也和他們無關,所以讓老師少操心的同時,也更容易被老師忽視。

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和老師保持聯繫來改變這種現象

和老師保持聯繫,讓老師能夠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容易被忽視的內向小孩身上,可以發現孩子身上的變化,即使做出幹預,讓他在學校的生活更順利,在成長的道路上發揮自己的長處,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實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內向小孩的表現都比外向的小孩更容易被忽視,為此很多心理學家對此都向父母提出了建議。

西爾維亞·洛肯在《內向心理學》書中也提出希望家長能夠在家裡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多陪伴孩子,幫助內向小孩更好地成長。因為他們一旦長大成人,在了解了自己的需求與傾向後,往往會感受到一股真正的內推力,讓他們在自己做的事情獲得幸福和成功。

美國教育學博士傑恩·梅傑在他的《雙向養育》中說:「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成長教練,幫助孩子長大後過好自己的人生。」

未來,是「成長教練」無法預測的,因此幫助孩子發展出對新事物堅持開放的心態,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善於調整情緒、懂得處理人際關係,並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有能力自由地做出選擇,是為人父母者必須要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讀懂性格、找到最佳拍檔,《內向心理學》這樣說
    但在談戀愛階段和婚姻的初期,內向者可能面臨更多的障礙和困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作為一個內向者,你要找一個外向型的人做伴侶,還是和自己一樣的內向性格的人呢?榮格是最早提出性格傾向的學者,他是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認為,我們會去尋找與我們完全相異的伴侶,通過互補讓彼此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 《內向心理學》:外向,其實是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自2003 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內向心理學》洛肯博士發現,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低調安靜,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實它們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對於善於傾聽、分析性思考、共情的內向者而言,天生就具有一種特殊的社交能力,會自然而然地去關注周遭的人們以及這些人的需求。如果你看過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一書,一定不會再小看內向者的能量和潛力。如果你的孩子是內向型的,請尊重他,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內向者。他不是沒有競爭力,只是選擇以安靜的方式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 《內向心理學》:其實你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每一個內向的人
    ——西爾維亞·洛肯也許說起內向的人,人們的第一印象大多數是平時說話不多,放假總是整天宅在家裡,一邊刷著電視劇,一邊嚼著爆米花,偶爾實在懶得不想出去,一個外賣足以滿足他們。儘管內向者群體在全世界的性格各異的人們中間佔到50%的份額,但是也掩蓋不了這一半的內向者人士被大眾忽視的事實。
  • 內向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導語: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裡,內向似乎一直都是個貶義詞。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內向,進而各種擔憂。這個社會給外向的人賦予了太多光環,而內向的人卻被貼上膽小、自卑、社交能力差等標籤,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對「內向」這種性格避之不及,家長不願孩子內向,老闆不願招內向的員工,內向的人難道真的不具備優勢嗎?
  • 《內向心理學》:忠於自我,內向的你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我也曾試圖改變自己,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但是每次長時間處於喧鬧和同學們的交流後,都讓我感覺不自在,我很不安,我想要獨處,這樣的想法讓我一度以為自己患了社交恐懼症。直到有老師向我推薦了西爾維婭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我才知道,在社交中萌生退意其實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幫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一、當今,自我提升類書籍幾乎都是針對外向者而寫01內向者,你錯讀了多少書 ?你讀過「關於如何傾聽」類的書嗎?如果你是內向者,就沒必要讀這樣的書。因為它們是寫給口若懸河的外向者看的,內向者本就善於傾聽,所以用不著。
  • 《內向心理學》:成功不只屬於外向者,內向者也有不可取代的卓越
    書籍的出版,榮譽的獲得,這都源於她多年專為性格內向者,做的諮詢工作和內向者性格的研究,與此同時,她用她的專業態度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我們可以從《內向心理學》中找到內向者同樣可以獲得成功的理論依據,並且你也可以從書中聽見一個真誠的聲音,那就是,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 《內向心理學》:如果你正在被內向困擾,那麼這正是你需要的書
    她與這些人不同,她更喜歡舉止恬淡,邏輯縝密,反應適度的自己,這樣的表現讓她感到非常舒服。但教練卻不斷用「請再誇張一點」「請再多一點攻擊性」「請再增添一點能量」……來否定她的表現。她發現其實在培訓場裡有很多和她一樣的人,與激進的方式相比,他們更喜歡適度的反應,也更能經由這樣的方式表現得出色。
  • 《內向心理學》——了解內向者的需求,讓你的內向成為盔甲
    內向的自己想要改變,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與推動自己改變的契機,那麼你需要這樣一本書!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內向心理學》此書作者西爾維亞博士,是個安靜的內向者,但是她卻在需要大量交流的培訓與諮詢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
  • 心理學:內向也分4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內向?
    人們對內向者都一直有個誤區,他們總是以為,不外向的人就是內向,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心理學上,內向者指的是心理能量來自於內心世界的人,他們往往需要通過獨處,沉思來回復自身的能量。外向者和內向者的外在行為完全可能一樣(比如社交型內向和克制型內向),只不過外向者通過社交補充能量,而內向者在社交中損耗能量。內向的人也並不是都一樣,他們也分為很多種類型,某位心理學家將內向者分成了下面4種類型。
  • 人文|《內向心理學》與西爾維婭·洛肯:聽說你也是個內向的人?
    在《內向心理學》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內向者的真實世界,其作者西爾維婭·洛肯作為一名冷靜的內向者,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這類人群做特定諮詢,發現這個群體常被人誤解,而內向者本身往往也苦惱不已。因此她寫下這本書,希求社會對這類人群多一點關注,多一點包涵...
  • 從膽小內向,到禮貌大方!我學賈靜雯的方法,解決了娃內向的問題
    生活中我也發現二寶開始變得有禮貌,比方說:在樓道裡遇到陌生的爺爺奶奶她會問好,還會在離開時和別人道別等等。可在這之前二寶卻恰恰相反,我也曾因為她的內向性格而苦惱過,為此也查閱過很多的育兒書籍,最後才明白了孩子內向的原因。
  • 《內向心理學》③:內向者,哪有被誤解的宿命,只有未克服的障礙
    在談到如何養育內向型孩子時,洛肯博士再次提到,當今世界以外向為「尊」,以外向為「酷」。所以,家長在養育內向型孩子上,肯定要比外向型孩子多費心思。然而,作為內向型成人,當遭遇職場誤解:比如不合群、不關心隊友、缺乏團隊精神等等時,你還指望誰來保護你嗎?而且,當遭遇職場誤解時,不僅可能導致加薪、升職有困難,嚴重的還會被團隊拋棄。
  • 《內向心理學》②:不同性格的孩子,怎樣在其個性基礎上得到發展
    對於年幼的內向者而言,當他們進入幼兒園與中小學時,就是進入一個以外向為「尊」、為「酷」的世界裡,能讓他們懂得欣賞自己的優勢與偏好,將是彌足珍貴的。不過,即便是外向孩子,最好也能儘早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與障礙所在。對待兩種性格的孩子,養育方法是不同的。
  • 《內向心理學》:內向的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找到理想的另一半
    忙碌的工作,有限的社交圈子,習慣宅在家的生活習慣,這讓不少大齡青年都少有機會認識異性。而對於原本就不善交際的內向者來說,想要通過社交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更是難度重重。雖然社會對內向者常常有一種沉悶、孤僻、固執等的刻板印象,內向者也時常覺得自己不如外向者,但實際上,內向者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過著「高配」的人生
    首卷語:當今這個人際交往複雜的社會裡,處處都存在交際,而「內向」逐漸成為了一種貶義詞,我們習慣地把那些不善於交流的人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便是內向,認為他們不合群,沒有人情味,性格孤僻沒有朋友。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在心理學範圍認為:內向性格的人從來都不是「怪物」,而內向也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與外向型的人獲取快樂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你是否常做錯事就神經敏感,性格內向不敢傾訴,總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在自己身上,無法發現自身的優勢,只會關起門來抱頭痛哭自己滿身的缺點?你是否總在堅持自我與做出改變中猶豫不決?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如何獲取真正的幸福,第二部分是主要內向高敏感人群性格的優劣,以及教會我們如何在敏感的世界裡自在的生活,是一份針對內向高敏者的幸福生活的指南。
  • 《內向心理學》:永遠不要低估話少的人,越是內向,越是厲害
    因為這份對自己馬不停蹄的鞭策,所以內向的人更容易就能成功,你缺少的只是打開內心寶藏的鑰匙。《內向心理學》這本書的作者,作為一個安靜的內向者,榮獲了德國2012年度最佳演說者的殊榮。經給多年的研究,她陪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在這個基礎上創造了這本書,學習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越是內向的人,越是厲害。
  •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女人,越是讓人著迷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心理學告訴我們,性格內向的人同樣擁有著外向人所不具有的寶貴的人格品質。而相比於大膽主動的外向型女孩,性格越是內向的女人,越是厲害,表現在感情方面就是——越善於抓住男人的心。什麼是內向型性格?
  • 講座|朱嶽:「內向世代」
    「內向世代」的語言特點也是這樣,它是不透明的,而是詩化的語言。第四個特點就是,我變成他人,然後真誠地面對自我。無論是黃啟泰,還是袁哲生、童偉格,都有這個特點。袁哲生與他的《寂寞的遊戲》我們(後浪)從2017年開始,比較系統地來做華語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