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三 上海年均增速超過20%

2021-01-10 騰訊網

全球數字經濟排名(來自上海社科院報告)

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了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產業競爭力連續四年位居全球首位,且與位居第二的美國相比,領先優勢有逐年擴大的趨勢;但數字創新競爭力和數字治理競爭力指標得分偏低。數字產業、數字創新、數字設施、數字治理,是此次構建數字經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個分項。

從總體得分情況來看,美國連續四年數字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和中國位居二、三位。上海浦東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表示,全球各國都在進行著數位化轉型,這或許是數字經濟撬動科技變革的前奏。數字經濟使技術、產業布局、智能製造等全球價值鏈縮短,相比2019年,全球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上榜的30個城市,80%排名發生巨大變動。這也意味著,競爭日趨激烈。

與此同時,數據的跨境流通和數字經濟反壟斷成為重要課題。在後疫情時代,數字公民和隱私計算的研究和應用有待進一步推進。

美國新加坡中國名列前三甲

報告數據顯示,美國連續四年位居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榜首,保持絕對優勢的關鍵在於美國在數字產業競爭力、數字創新競爭力、數字設施競爭力以及數字治理競爭力四項上的均衡得分。

另外,新加坡於2019年反超中國後第二年位居第二,數字創新競爭力是新加坡的顯著優勢,以82.18的得分超越美國,而因其國土面積狹小導致數字產業規模較小,競爭力指標得分僅27.55。

中國位居數字經濟競爭力排行榜第三。中美數字經濟競爭力近三年差距正逐步縮小。值得注意的是,5G技術於2019年進入應用時代後,賦能經濟發展各領域,對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的影響更加深刻,特別是中國在5G技術領域與美國的並跑,甚至已經呈現彎道超車,正改變著長期以來由美國一家主導的格局,避免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升級亦成為重要議題。

在中國市場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後疫情時代下的新動能。不過,中國城市間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距仍然較大。雖然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之間的差距在縮小,但四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仍然緩慢。

上海社會科學院網際網路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在提及數字治理時也指出,「雖然整體在一定水平上,但城市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是要看到的問題,二三線城市才剛剛起步,相比發達國家在投入和法律法規的建立上都存在著差距。」

區域之間需協同發展

近年來,中國數字產業總體規模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佔GDP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

後疫情時代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以抖音、快手、B站為代表的新型流量平臺正以新的方式構建圈層內容和用戶關係鏈,以實現用戶規模和時長的雙重增長,並以基於雲計算-智能化推薦的方式加速用戶的消費決策路徑和行為變遷,形成更穩定的收益模式。

受益於後疫情時代的直播購物普及,新型流量平臺的帶貨能力也在增強,可以預見,移動購物在日常生活的常態化。

由於城市之間的發展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則更加需要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以長三角地區為例,該區域數字經濟規模達8.63億元,產業數位化佔比數字經濟71.3%。近幾年,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工業機器人、3D印表機等新技術和新產業在長三角地區得到較快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增強。

經過幾年的發展,長三角地區形成了若干個專業鮮明、特色各異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其中,上海、杭州等城市脫穎而出,成為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產業的增長極,帶動引領輻射作用明顯。江滬浙皖三省一市在全國省級層面的數字經濟綜合指數排名分列第3、第4、第5和第11位,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寧波在全國城市層面的數字經濟綜合指數排名在前20位。

其中,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城市,數字經濟總量已接近2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近55%。整個「十三五」期間,上海數字經濟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

上海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數字經濟給區域經濟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城市與數字經濟之間要保持一致性,將原有優勢繼續轉化。「數據要跟既有的優勢發生化學變化,立足於城市既有的產業經濟,而不是憑空產生的數字經濟。」

針對區域產業鏈之間的合作互補,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信息研究所所長王振研究員指出,例如阿里巴巴這樣的產業鏈完整的網際網路大企業,與政府共商地區布局是利於企業發展的上策。不僅要考慮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也要考慮地區發展的差異化優勢和政策福利,協調發展助推共贏,增強企業競爭力和長遠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韓聲江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中國哪些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靠前?這份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12月28日,首屆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舉行。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2月28日晚,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首次發布《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報告對中國重點區域、典型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潛力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在對數字經濟發展現狀、特徵、規律等研究的基礎上,首次編制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簡稱DECI,力求從技術、人才、產業、應用、需求、基礎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各省份和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從區域整體來看,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和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較高。
  • 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深圳位列內地第三 全球第九
    近日,《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揭曉,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穩居第一梯隊。此外,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8)顯示,深圳名次較上期榜單提升兩位,位列全球第九。 金融競爭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
  • 誰是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預計到2023年,1、深圳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市統計局口徑)突破1900億元,年均增速6.5%;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市統計局口徑)突破9000億元,年均增速15.3%;軟體業務收入(工信部口徑)突破10000億元,年均增速10.8%;部分細分領域發展領跑全國。
  • 楊虎濤:數字經濟的增長效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對截至1992年數據的研究表明:18個經合組織國家1961—1974年間全要素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是3.25%,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率是4.4%,在1974—1992年期間,這個數字分別下降到了1.09%和1.81%;而美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1961—1973年是1.5%,1974—1992年年均增長率降低到0.40%,而從勞動生產率看,美國1961—1973年勞動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是1.55%,
  • 從麗笙酒店收購案例 看提升上海服務業競爭力
    此次收購對推動上海酒店管理業的轉型發展,提升上海服務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上海旅遊業的全球綜合競爭力,加快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戰略意義。一、現代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已經成為國家和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是上海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上海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 中國數字競爭力指數位居G20國家第二
    藍皮書「全球數字競爭力指數」篇顯示,中國在G20國家數字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位居第二,北京、上海的數字競爭力指數在全球重要城市中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八。《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4》提出的全球數字競爭力指數,聚焦數字創新、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服務、數字安全五個方面,構建全球數字競爭力指標體系,對G20主要成員國和全球重要城市進行評估,勾勒數位化轉型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區域競爭格局,分析其優勢與不足,為各國或地區更好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提供重要參考。
  • 從大分流到大合流:認識中國經濟增速的國際視角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從大分流到大合流:認識中國經濟增速的國際視角施東輝  (作者施東輝為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在世界經濟史上,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經濟增長及其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
  • 世行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2% 世界銀行是幹什麼的以及我國經濟歷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行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2% 世界銀行是幹什麼的以及我國經濟歷史增速介紹 世行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2%來源於12月23日發布的2020年12期的《中國經濟簡報》,這一數據和今年在7月份發表的數據1.6%相比有所提升;並且還對於2021年進行了預測,因為我國的消費者信
  • 40年間增加值年均增長20%!深圳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剛剛發布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在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中,深圳名列第三;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憑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優勢排名第一,遙遙領先。按不變價格計算,40年間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4%,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8%左右提升到13.6%。即使今年經歷新冠疫情,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徵關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102.5億元,佔全市總稅收的24.2%,繼續穩居各行業首位。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中,深圳位列第九位。
  • 電子競技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曾提出,加快發展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託數位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的數字文化產業,培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而時至2020年,數字經濟表現出足夠的韌性與活力:在電競市場中,中國預計將貢獻全球市場最大份額收入,佔全球總收入的35%,跑出了復產復工的「加速度」;《脫口秀大會》備受關注,孕育著新一批網紅走向前臺。
  • 報告稱中國汽車業整體競爭力超過韓國 與德日美差距縮小
    報告稱中國汽車業整體競爭力超過韓國 與德日美差距縮小 2019-12-30 19:06: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佚名據該《報告》內容摘要,與2002年相比,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整體競爭力超過韓國,與德國、日本、美國的差距也大幅縮小。《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已形成了全球一流的汽車製造體系、國內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外貿環境持續改善、進口汽車市場長期向好,為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韓國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哪一個省?
    韓國的體量,相當於中國一個廣東省(107671.07億元)+甘肅省(8718.3億元)的GDP,但是要論科技、人均和工業製造等方面,中國還有很多路要走。「漢江奇蹟」的誕生韓國的經濟奇蹟要從1961年上臺的第三任總統樸正熙說起。
  • 世界城市數字創意產業全球價值鏈:競爭格局與上海地位
    上海在全球數字創意內容生產環節的競爭地位中國城市在數字創意內容生產行業核心層的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中國香港和北京上市公司數量優勢明顯。如,中國香港有212家影視娛樂業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北京有147家,位列第五。中國香港有100家出版業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北京有51家,位列第七。
  • 趙廣彬: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來源:新浪財經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17日下午舉行融資租賃業峰會。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出席會議並演講。我們看一下全球市值排名第20網際網路公司裡面,中國公司差不多已經佔到一半,所以中國已經可以說是在全球在數字經濟是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了,所以我們才會出現在這個行業有很多公司崛起的比較快。我們仔細想想為什麼在數字經濟領域,在網際網路這個領域,中國很多公司成為了世界級的領袖?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 每經網
    根據最新報告,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前20強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科技新貴闖進前十,多個發達的中小都市區闖入二十。」
  • 【美麗中國長江行】厲害了!宜賓港貨物吞吐年均增速達92%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洪英傑)運行七年多來,宜賓港主營業務快速增長、開放合作不斷深入,已邁入長江幹線重點港口行列……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四川站採訪團走進萬裡長江第一港——宜賓港,「開港以來,通過整合港航物流資源,港口貨物吞吐量從零起步,特別是從2011年的8055標箱到2017年的38萬標箱,年均增速達92%。」
  • 李國權最新演講:全球數字經濟新版圖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
    本文系李國權教授在2020第三屆傳神者大會上的講話,巴比特資訊經授權刊發。首先,感謝大會的邀請。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全球數字經濟新版圖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新加坡能深入解讀中國國情,文化與科技政策的微妙,新加坡政府和業界的跨語言、跨文化的溝通和解讀優勢,配合並發揮本身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能為新加坡創造機遇。我們知道,通證是公有區塊鏈的重要激勵機制。近期在全球通證市場上,的確存在著利用通證進行過度投機的濃厚氣氛。近日,比特幣不斷疾速上漲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 ...數字經濟浪潮席捲全球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當下,全球也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經濟成為各國促進社會發展、經濟復甦的必要路徑與可持續發展的新契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重視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5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