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囤房族或將「逐步消失」?專家表示:樓市幾大信號已顯露

2020-11-14 普E理財


為了讓大家理財時心裡更有譜,

小普特意整理了超1G的大禮包,

包含11個門類的近60本個人理財電子

關注+後臺私信即可獲贈!

↓↓↓


來源:投資與理財

原標題:明年起,囤房族或將「逐步消失」?專家表示:樓市幾大信號已顯露

現在的囤房族等同於炒房族。

他們通過金融槓桿,囤積了大量房源,既不出租,也不出售,就把房產空置在一邊,人為導致房產資源的空缺,各城市房價的不斷上漲。

資料顯示,國內的一線城市房產空置率在20%,而二三線城市空置率更是高達30%-40%,而小縣城的空置率則更高。

實際上,中國並不缺少房產,而是房產嚴重過剩。

但是,正是由於囤房族大量囤積房產,才使得各地房價易漲難跌。

不過,從2017年至2018年全國房價達到高峰之後,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上漲幅度逐步慢了下來。

但是即使如此,投資客還是沒有全面退出房地產市場的意圖:

一方面,近年各地房價漲幅緩慢,有的地方房價還是下跌了。

而對於囤房族來說,即使每年房價只漲一點點,也不夠付房貸的。

所以,房價不漲或者下跌,對於囤房者來說,都會帶來投資損失。

但現在全國二手房市場已經有價無市,囤房者已經被套住了,想跑也跑不掉。

另一方面,不管房價漲與跌,囤房者總是認為,房價總的趨勢是向上的,短期內如果下調,那也是入場炒底的機會。

事實也是如此,2008年、2011年、2014年這三次房地產低谷周期過去之後,全國各地房價都會報復性反彈。

所以,對於囤房者來說,現在房地產與過去一樣,只要熬過去,新一輪價反彈又將會展開,最終會證明囤房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不過,目前國內房地產出現了三大微妙的信號,預示了靠囤房發財的好時光已經過去,如果再繼續持有大量房產,不肯捨棄,那將會有大量房產會爛在手裡,想賣也賣不掉了,那麼是什麼信號出現後,未來囤房者就要逐步退出了呢?

第一,十四五規劃,強調房住不炒。

近日,新華社發布了「十四五規劃」的最新全文:

對於房地產進行全新的定調,再次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宗旨,更加強調了租售並舉,因城施策,以便更好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未來五年內,房價很難出現大漲,而且一些城市房價下跌將非常明顯。

所以,囤房者現在如果在房價高位上在拋售囤積房產,回籠資金,應該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別到了全國性房價調整,那再想跑就會比現在更困難了。

第二,房產稅即將到來,囤房者現在拋售多餘房產,還是比較理想的。

據財政部的有關專家建議,房產稅最好在三年內開始,以便密切監測國家樓市調控政策,起到的效果也將更為明顯。

另外,還有專家提出改進方案,房產稅徵收應該遵循「低稅率、廣覆蓋」的方法,而部分人群應享受免徵待遇。

看來繼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後,第七次人口普查到來,房產稅已經不遠了。

房產稅將在房屋的保有環節徵稅,就是要增加囤積房產者的持有成本,囤房者的好日子馬上就要過去了。

第三,中國經濟已經擺脫疫情的影響,央行表示將收緊貨幣政策,近期部分地區房價上漲趨勢也將終結。

上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國的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大量的資金流向樓市,推高了部分地區的房價。

而到了9月份,我國的出口、投資、消費等基本轉正,下半年經濟將會全面恢復之中,

所以,央行出於房貸風險的考慮,正在收緊樓市的流動性。

不僅是對那些將理財資金投向房地產的銀行處以重罰,而且還設置了三道紅線,降低房企融資風險

更關鍵的是,現在部分銀行已經暫停房貸業務,明年房貸業務將收緊,房貸利率有可能還會上調,未來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囤房者現在必須抓緊時間拋售房產。

中國各地房價之所以高,主要還是囤房者惹的禍,他們擁有多套房產,不租也不售,使有限的社會資源無法得到合理配置。

而未來房產稅、房貸政策的收緊,以及未來房地產長期調控,將使房價上漲空間有限的預期下;

明年、後年囤房者都要將手中的囤積房產拋向市場,房產已經不再是保值增值的東西,而是燙手山芋。

未來國內商品房將呈現供過於求的結果,這樣將進一步加快樓市回歸居住屬性的步伐。

相關焦點

  • 樓市再現3大信號,明年起,囤房族、炒房客或將「全面撤退」?
    也正因如此,房價上漲給許多人帶來了財富的增長,讓不少人著迷於買房囤房。不僅老百姓愛買房囤房,一些企業也持有大量的投資性房產。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826家,累計房產總值達到13340億,按一套房子100萬計算,相當於擁有130多萬套房子。長期以來,炒房客、囤房族的大量存在,給樓市和社會都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同時也催生了大量的空置房,白白浪費了房屋資源。
  • 明年起「囤房族」或將消失?樓市迎來4大轉變,兩類人要早做打算
    長期以來,炒房客、囤房族的大量存在,給樓市和社會都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不過,內行預測:明年起,炒房客、囤房族或全面消失。‍首先,樓市調控根本不會放鬆,調控政策的重點就是打擊投機炒房。如今,房地產調控已經持續了四年,樓市也已經逐步回歸平穩,儘管如此,調控仍舊沒有看到鬆綁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嚴格了。
  • 樓市|二手遇冷房貸收緊,明年起囤房族、炒房客或將全部消失?
    相關方面表示,官方日前同意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與此同時,成渝客專提質改造項目已開工建設,正在開展站房、信號等改造施工,未來成渝兩地的一小時交通圈將成為可能。而類似於成渝中線、渝萬和西渝高鐵等,則有助於加強成都、重慶與周邊城市的聯繫,同時也為成渝與滇中、關中兩大城市群之間的合作做好鋪墊。03 樓市3大信號!
  • 明年起,囤房族或將「全面撤退」?三大信號出現,買房人天賜良機
    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裡,我國樓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均面積接近40平方米,M2規模呈幾何倍增長,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按我親戚的話來說,過去買房就是賺錢。要知道,2000年全國城鎮商品房均價在2000元/㎡左右,今年則高達1萬元/㎡左右了,足足翻了5倍,平均每年上漲20%,是銀行存定期利率的4倍,在這個數據下,相信只要不傻都會選擇將閒餘資金用來買房。
  • 樓市已經大局已定?還存在兩大問題,明年起「屯房族」或全面消失
    當然即使如今的樓市已經穩定下來,樓市還存在著兩個大問題:首先房價經歷了這麼多年的上漲,很多城市的房價處於高位,普通人根本接受不了這樣的房價;第二個問題就是很多人依然囤積了大量的房產,他們囤積的房產大多都是空置的,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 2021年起,「囤房族」或全面消失?新規出臺,樓市或迎來拐點
    最重要的是房子還有著其特殊的投資屬性,有房者和無房者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有房者的生活質量比無房者高出多少,而在於有房者因為房子的不斷升值財富不斷積累,而無房者把收入都用來交了房租,這樣兩者之間的財富會被慢慢拉大,最後形成兩個階級。
  • 明年起,樓市築起「銅牆鐵壁」!3信號來襲,房價系上「雙保險」
    ,將這一輪樓市調控推向「史上最嚴」的高度。:樓市「虛火」旺盛,高層嚴查經營貸流入樓市,樓市熱錢要沒了據媒體報導,隨著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加強,深圳等地的部分國有大行已於近期收緊了「房抵貸」的貸款條件,商鋪類更是直接停貸。
  • 明年起,樓市築起「銅牆鐵壁」!3信號來襲,房價系上「雙保險」
    :樓市「虛火」旺盛,高層嚴查經營貸流入樓市,樓市熱錢要沒了據媒體報導,隨著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加強,深圳等地的部分國有大行已於近期收緊了「房抵貸」的貸款條件,商鋪類更是直接停貸。從全國看,多地銀行都聲稱收緊了房抵貸業務。以北京為例,有銀行將利率從年初的3.6%上升至4.05%。對於以住宅為抵物的房抵貸,最高貸款額度可以達到評估房價的70%,而以公寓和商鋪為抵押物的額度相對較低,最高50%。
  • 明年起,「囤房族」或全面消失,樓市出臺新政,黃奇帆戳破真相
    就例如曾經多次「萬人搶房」的杭州,十一當天全市新房僅成交11套,二手房零成交,在數據慘澹的背後,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消費水平跟不上房價時,究竟是誰首當其衝?是市場交易凝固、橫盤趨勢降臨,還是透支性消費再度襲來,六個錢包買房充斥整個消費規模。
  • 樓市新規出臺,從明年開始,囤房一族或將全面消失
    巧婦難於無米之炊,一房難盡英雄漢,說起買房真的是讓無數人為之傷神,首先,價格昂貴,六個錢包理論歷歷在目。此次,限購限售,有錢不能多買,沒錢的要等搖上號才能買。最後,利率收緊,房貸不好申請。針對高房價問題,這麼多年來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房子供不應求、有人說是地價昂貴、有人還說是因為炒房客的炒作等等,的確這些原因也是造成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但卻不是本質原因,黃奇帆曾說過:調控逐漸升級,房價雖然出現下跌,但是房價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下跌,且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城市經濟對土地的依賴性太大,來自土地財政的資金滿足感使樓市無法拒絕
  • 明年房價將超出想像!「3大信號」出現,專家:做好房價下跌準備
    明年房價將超出想像!「3大信號」出現,專家:做好房價下跌準備!房子不是新鮮的話題,但是對於買不起房的人來講,絕對是個沉重的話題,在生活中,並非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再努力也沒有用,現在房價太高了,不管我們怎麼努力,都買不起房子,但是房子又那麼重要,關係到孩子教育,父母養老,就業等,於是很多買不起房子的人,乾脆選擇租房住,甚至有人表示願意租一輩子。
  • 明年起,囤房族或將「全部消失」?新規下,居住性回歸在即
    兩年前,一親戚在銀行定存了5萬元,按照定存約定,到期後可獲得5千元利息,算下來年利率約為5%,這在銀行存款利息中算中等偏上了,然而這樣的定期利率相比過去十年房價上漲幅度,猶如九牛一毛,2000年全國城鎮商品房均價在2000元/㎡左右,今年則高達1萬元/㎡左右了,足足翻了5倍,平均每年上漲20%,是銀行存定期利率的4倍,在這個數據下,相信只要不傻都會選擇將閒餘資金用來買房。
  • 明年起,房價「全面上漲」?3大信號已現,專家:買房時間不多了
    相信多數人都有這種矛盾的心理,其實不怪買房人,現在的樓市確實紛繁複雜,連房地產專家們都看不清樓市動向了,更何況買房人呢。支持這一觀點的還有很多專家,例如經濟學家張五常則表示,房價越高越好,房價越高代表著百姓的財富越多,潛臺詞是鼓勵房價上漲。
  • 明年起,房子將迎來「貶值潮」?房產專家:房價將讓人很受傷
    好在國家也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這幾年一刻也沒有放鬆對樓市的調控,目的就是想保持樓市的穩定,>在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2019年對樓市的調控次數高達600次,2020年1到4月份調控次數238次,其中4月份調控次數67次,國家多次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囤房族"或全面消失?未來房價的走向是怎樣的?快來看看
    對於我國樓市格局而言,買房的理念幾乎深入骨髓,也許是傳統觀念在影響。據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達到96%、戶均套1.5套,其次居民槓桿率卻突破60%。那麼,今年之後,囤房族還會存在麼?其次舊改的崛起導致棚改戶區的房子進入貶值通道,這對於前幾年過度囤房的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即使是降價拋房也無人接盤。
  • 國家「禁令」,明年起「高樓消失、1類房取消」?2類人獲利 
    按照常理,這種情況下,房地產調控應該放開,並且採取積極的調控拯救樓市,然而實際與預期相悖,調控不僅沒有放開反而越發加強。國家「3道禁令」,明年起高樓消失、1類房取消。1、樓房限高令。數據顯示,在全球10大摩天大樓中,超過60%在中國,在全球TOP100的摩天大樓中,超過70%的建造在中國。
  • 樓市調控「接力賽」,房價已經逐步回歸平穩
    不僅老百姓愛買房囤房,一些企業也持有大量的投資性房產。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826家,累計房產總值達到13340億,按一套房子100萬計算,相當於擁有130多萬套房子。長期以來,炒房客、囤房族的大量存在,給樓市和社會都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
  • 明年的房價將會超出想像?3大信號已顯露,該不該買房清楚了
    為什麼房價這麼高,買房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很多人還是熱衷於買房?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1、買房屬於一種比較穩定的投資。前幾年房價普漲的時候,買房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收益。如今雖然房價已經穩定下來,投資房產的盈利空間逐漸變小,但是房子永遠是一份固定資產放在那裡,不會消失。
  • 2021起,「囤房族」或全面消失?新規下,房價或將迎來轉折點
    為什麼他們會選擇將手頭持有的房產拋售呢?主要原因也是近兩年整體房價雖然在上漲,但是漲幅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利潤需求了。2021年起,囤房族或「全面消失」正如上文所說的一樣,空置率早在2017年就已經超過了20%,如今3年時間過去了,一方面開發商在樂此不疲地拍地建房,另一方面炒房客也在囤房,因此現在整體空置率相比2017年只高不低。
  • 明年起,樓市或將迎來「巨變」?三個信號提前到來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大量農村戶口群體進入城市工作生活,城鎮化率達到60%,但仍有2億人群屬於租房群體,房租一年比一年高,房價也逐年遞增,工資相比房價而言,好比芝麻對比西瓜,都盼望著工資上漲或者房價下跌,買到一套屬於自己名下的房子,那麼,恰好在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後的樓市,明年是否會有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