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家理財時心裡更有譜,
小普特意整理了超1G的大禮包,
包含11個門類的近60本個人理財電子書,
關注+後臺私信即可獲贈!
↓↓↓
來源:投資與理財
原標題:明年起,囤房族或將「逐步消失」?專家表示:樓市幾大信號已顯露
現在的囤房族等同於炒房族。
他們通過金融槓桿,囤積了大量房源,既不出租,也不出售,就把房產空置在一邊,人為導致房產資源的空缺,各城市房價的不斷上漲。
資料顯示,國內的一線城市房產空置率在20%,而二三線城市空置率更是高達30%-40%,而小縣城的空置率則更高。
實際上,中國並不缺少房產,而是房產嚴重過剩。
但是,正是由於囤房族大量囤積房產,才使得各地房價易漲難跌。
不過,從2017年至2018年全國房價達到高峰之後,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上漲幅度逐步慢了下來。
但是即使如此,投資客還是沒有全面退出房地產市場的意圖:
一方面,近年各地房價漲幅緩慢,有的地方房價還是下跌了。
而對於囤房族來說,即使每年房價只漲一點點,也不夠付房貸的。
所以,房價不漲或者下跌,對於囤房者來說,都會帶來投資損失。
但現在全國二手房市場已經有價無市,囤房者已經被套住了,想跑也跑不掉。
另一方面,不管房價漲與跌,囤房者總是認為,房價總的趨勢是向上的,短期內如果下調,那也是入場炒底的機會。
事實也是如此,2008年、2011年、2014年這三次房地產低谷周期過去之後,全國各地房價都會報復性反彈。
所以,對於囤房者來說,現在房地產與過去一樣,只要熬過去,新一輪價反彈又將會展開,最終會證明囤房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不過,目前國內房地產出現了三大微妙的信號,預示了靠囤房發財的好時光已經過去,如果再繼續持有大量房產,不肯捨棄,那將會有大量房產會爛在手裡,想賣也賣不掉了,那麼是什麼信號出現後,未來囤房者就要逐步退出了呢?
第一,十四五規劃,強調房住不炒。
近日,新華社發布了「十四五規劃」的最新全文:
對於房地產進行全新的定調,再次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宗旨,更加強調了租售並舉,因城施策,以便更好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未來五年內,房價很難出現大漲,而且一些城市房價下跌將非常明顯。
所以,囤房者現在如果在房價高位上在拋售囤積房產,回籠資金,應該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別到了全國性房價調整,那再想跑就會比現在更困難了。
第二,房產稅即將到來,囤房者現在拋售多餘房產,還是比較理想的。
據財政部的有關專家建議,房產稅最好在三年內開始,以便密切監測國家樓市調控政策,起到的效果也將更為明顯。
另外,還有專家提出改進方案,房產稅徵收應該遵循「低稅率、廣覆蓋」的方法,而部分人群應享受免徵待遇。
看來繼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後,第七次人口普查到來,房產稅已經不遠了。
房產稅將在房屋的保有環節徵稅,就是要增加囤積房產者的持有成本,囤房者的好日子馬上就要過去了。
第三,中國經濟已經擺脫疫情的影響,央行表示將收緊貨幣政策,近期部分地區房價上漲趨勢也將終結。
上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國的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大量的資金流向樓市,推高了部分地區的房價。
而到了9月份,我國的出口、投資、消費等基本轉正,下半年經濟將會全面恢復之中,
所以,央行出於房貸風險的考慮,正在收緊樓市的流動性。
不僅是對那些將理財資金投向房地產的銀行處以重罰,而且還設置了三道紅線,降低房企融資風險。
更關鍵的是,現在部分銀行已經暫停房貸業務,明年房貸業務將收緊,房貸利率有可能還會上調,未來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囤房者現在必須抓緊時間拋售房產。
中國各地房價之所以高,主要還是囤房者惹的禍,他們擁有多套房產,不租也不售,使有限的社會資源無法得到合理配置。
而未來房產稅、房貸政策的收緊,以及未來房地產長期調控,將使房價上漲空間有限的預期下;
明年、後年囤房者都要將手中的囤積房產拋向市場,房產已經不再是保值增值的東西,而是燙手山芋。
未來國內商品房將呈現供過於求的結果,這樣將進一步加快樓市回歸居住屬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