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佛山陶博會和中陶展上,900×1800mm及更大規格的大板可謂是出盡了風頭,給人一種「誰家要是沒有幾款大板產品都不好意思參展」的感覺。
瓷磚產品規格越做越大是行業的熱點話題,然而就在這一片大板浪潮中,偏偏有那麼一種甚至不被「大板」行列認可的產品規格——750×1500mm在悄然興起。
750X1500mm正如雨後春筍般異軍突起,甚至不少業內人士認為,750×1500m將會成為繼900×900mm、600×1200mm之後,又一主流大規格。
01
大規格更具裝飾性
無疑,當前國內外瓷磚規格正朝著越來越大的方向發展,一般認為,超過900×900mm的規格則可以稱之為大規格產品。以900×900mm、600×1200mm為代表的大規格在短短數年間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產品規格。自2016年開始,900×1800mm及更大的1200×2400mm、1600×3200mm甚至2400X3600mm規格的大板受到國內廠家的追捧。
為什麼規格越大越受歡迎?
因為瓷磚表面花紋基本源自自然界中的石紋、木紋、水泥等紋理,瓷磚規格越大,越顯得其紋理更逼真、生動;大規格瓷磚整理連貫,延展性強,無論是公共空間還是家居空間,都使得空間具有統一性,顯得更加大氣美觀;同時因為規格大,所以留縫少,對防汙清潔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無論是消費者、經銷商還是設計師,都更青睞於大規格的產品。
02
900×1800mm太貴
750×1500mm剛剛好
既然大規格裝飾性更優越 ,900×1800mm甚至更大的大板不是更好的選擇嗎?怎麼「開倒車」的750×1500mm還能在大板之後開始流行呢?
是的,900×1800mm以及更大規格的陶瓷大板鋪貼效果很好,大家都喜歡,但一問價格,很多人就只能望而興嘆了。
打聽了下,一片900×1800mm的陶瓷大板終端售價至少也要上千元,規格更大的大板則更高。而且由於規格太大,運輸並不方便,需要配備專門的木託、專門的人搬運,鋪貼也需要價格更高昂的幹掛技術或者優質的瓷磚膠,同時對鋪貼工人的技術要求也更高,這一切增加的成本,甚至有可能比大板本身售價還高。
額,看了看自己的口袋,默默地收起了對大板的憧憬。
750×1500mm大規格瓷磚,裝飾效果上,不輸900×1800mm太多,而且無論是運輸、鋪貼都跟傳統規格的產品相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終端售價每平方折合只有900×1800mm的一半左右。
要知道,中國人口很多,但經濟發展水平也極不均衡。900×1800mm及以上的陶瓷大板雖然是一種趨勢產品,但只適合一小部分高端人群。
一些品牌這樣說:不能為了20%人群的需要放棄80%的市場,既能展現大規格魅力,價格又是大部分消費人群所能接受的750×1500mm規格就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了。
03
符合建築模數的
黃金規格、減少切割
750×1500mm規格之所以能像900×900mm、600×1200mm一樣容易被推廣接受,符合建築模數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也被稱之為黃金規格。
為使建築構配件安裝吻合,並有互換性,我國的建築設計和施工都要遵循《建築模數協調標準》,建築模數是指選定的尺寸單位,作為尺度協調中的增值單位。
基本模數的數值規定為100mm整個建築物或其中一部分以及建築組合件的模數化尺寸均應是基本模數的倍數。水平擴大模數基數為3M、6M、12M、15M、30M、60M等;豎向擴大模數的基數為3M、6M兩個。
以上這些複雜到讓像這樣理解能力實在捉急的小夥伴直言看不懂的數字是什麼意思,憑什麼就說這就是黃金規格呢?
原來,簡單的理解就是瓷磚規格能被建築模數(和其倍數)整除,這就意味著瓷磚不經切割就可以剛剛鋪滿空間。儘可能地減少切割,保留大規格瓷磚的完整性,整個空間看起來就更加完美了。
算了算,好像750×1500mm是挺符合的一個規格。
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到一點,目前我國剛需人群需求量最大的,也是銷售量最大的戶型是90~128㎡,這一類新建住宅客廳尺寸多為3×9m,750×1500mm也是挺適合的一個尺寸。
04
廠家要差異化
設計師要感覺
750×1500mm的流行不僅是消費者剛需的推動,更是廠家為了尋求差異化而做出的改變。900×900mm太多,900×1800mm人群太局限且投入要求太高,那750×1500mm正合適。
另外,新的規格,特別是更具視覺延伸感的長條形規格,也賦予了設計師空間搭配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