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陶城君報導了淄博750×1500(mm)訂單火爆(點這看),而最近有貼牌商透露,廣東該規格產品也處於嚴重缺貨狀態,他被催貨「催到不敢回辦公室」,目前排產要1-2個月。
部分廠家透露,今年750×1500(mm)產量增加了50%,「供不應求」,而且明年增量將達到100%,2022年其銷量甚至會超過600×1200(mm)規格。對於某些經銷商來說,該規格的溢價能力很強,終端售價相比提貨價增長了5倍左右。
11月以來,又有6條生產線投產或開工,而且產能高達3萬㎡,還有眾多陶企正在規劃相關生產線,750×1500(mm)廠家之家的價格戰將會更加「血淋淋」。價格戰是否會蔓延到終端?除了價格戰,產品還能如何提高競爭力?
排產要2個月,明年增長100%,後年超過600×1200?
據行業人士透露,2年前的佛山陶博會上,已經有企業推出了750×1500(mm)規格產品,但有廠家用「夏天穿羽絨服做營銷」,來形容當時的市場需求的冷淡和內心的冰冷。
但今年750×1500(mm)從年初火到年底,最近南莊貼牌商林小忠透露,由於缺貨嚴重,他現在都不敢接電話,也不敢回辦公室了,怕「經銷商找」。30多分鐘內,陶城君注意到他接到了4個催貨電話。
據林小忠說,現在下單,排產時間起碼要1個月,幾乎每個工廠都這樣。
廣東紐芬特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孔慶源透露,目前750×1500(mm)缺貨都是排產所致,「我們廠現在下單的話要2個月排產時間,因為這個規格量很大,從5月投產以來,現在已佔我們產能的20%。」
11月中旬,協進企業廣西二期2條生產線開始動工,該公司市場總監石榮波表示,「我們今年750×1500(mm)的產量增加了50%,訂單很滿,一直供不應求。」
孔慶源告訴陶城君,「750×1500(mm)鋪地上牆都很好,一推出就起量,連北方市場都很快上板,不像600×1200(mm)要推出幾年北方經銷商才上樣。我們新窯剛開始時,很多客戶不敢下單,我們自己品牌經銷商上板一個星期後,很多本來想做600×1200(mm)的客戶直接改做750×1500(mm)。」
據石榮波分析,目前750×1500(mm)缺貨30%是因為煤改氣,今年巖板入局也撼動了行業的製造格局,但50%的原因還是因為需求不斷增加,「現在它是風口上的產品,在家裝市場比較受歡迎。」
他預計,到2021年底協進企業該規格的增量將達到100%。而孔慶源則認為,2022年,750×1500(mm)會超過600×1200(mm),「需求量上得很快,而且不會那麼快做爛」。
廠家競爭血淋淋,終端售價增5倍?
據了解,目前750×1500(mm)生產廠家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幾乎是血淋淋的價格戰」,但終端競爭還沒那麼激烈,因此終端經銷商很樂意銷售這一規格產品。
興輝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郭浩前段時間接受陶城君採訪就提到,「我們今年增加了80多款新產品,經銷商很受鼓舞,尤其是增加了750×1500(mm)這一系列產品。」
據石榮波分析,現在750×1500(mm)提貨價為60元左右,「終端便宜的賣到八九十塊,貴的200塊都有可能,看怎麼去賣,還要看品牌的定位」。
孔慶源也表示,目前750×1500(mm)的溢價能力很強,「目前還沒賣爛,終端可以賣到200-300元,比拿貨價翻好幾倍。」
800×800(mm)瓷磚沒利潤,是經銷商更願意推750×1500(mm)的重要原因。「我發現很多終端經銷商會把800磚價格標的很便宜,大品牌經銷商都賣到30多元,二三線品牌就更沒優勢了。現在我們浙江客戶都不上800磚,只是在底架或角落放一下。」
孔慶源甚至認為,800磚會慢慢被淘汰,「我們的經銷商做慣了高端客戶,他們雖然也會上800磚,但只能推給低端整裝公司。而且瓷磚市場沒有以前暴利,750磚跟800磚價格不會差很多,但750規格的鋪貼效果更好,一些高端樓盤工程也開始採用750磚。」
又增6條生產線,只能靠規模取勝?
據公開信息,11月份以來,已有6條750×1500(mm)生產線投產或開工。另外,廣東紐芬特陶瓷、山東獅王、江西寰寶陶瓷、上高寶慶陶瓷、上高金利源陶瓷等企業都在規劃750×1500(mm)生產線。
孔慶源告訴陶城君,目前紐芬特只有一條750×1500(mm)線,「目前正在做計劃,明年可能再上一條線」。
目前,除了廣東外,山東、江西、廣西等產區都有相關生產線,而且有擴大規模的趨勢。石榮波認為,現在750×1500(mm)的價格競爭很白熱化,「比方說做拋釉磚,誰的量大,誰的成本就低,誰就有優勢。拼生產實力、新工廠新設備、產品的優等率,成本更低的同時,品質更好才會更有競爭力」。
從最近投產的生產線來看,很多日產量達到3萬㎡,而協進的策略也是要把產能拉大。「我們現在的日產能是2.5萬㎡,明年我們至少要做到五萬㎡」。
石榮波認為,產能較小的企業可能要去做一些差異化工藝,來提升附加值。但他轉而認為,「今年的市場環境可能要持續到明年,我覺得靠產品力、靠差異化是很難的,而且現在消費主導權都不一定在消費者手上,第三方裝飾公司、整裝的影響反而更大,因此瓷磚採購的成本可能會越來越低。」
而孔慶源則認為,「我們工廠比較小,別人日產能3萬㎡,我們才1.5萬㎡」,拼價格不是紐芬特的戰略方向,他們將品質和差異化放在首位。「我們很多經銷商客戶還是很在意品質的,而且我們只接受一二線品牌代工,所以我們會把控好原材料和產品質量,發色正、平整度高是我們的最大的口碑。」
仿古和柔光是紐芬特差異化的方向,據孔慶源介紹,「我們今年才上這個規格,研發上還是以通體大理石為主,但在今年年底我們新增了設備,現在可以做仿古磚,加幹粒工藝。目前我們600×1200(mm)仿古磚已經有差異化了,已經形成了標識,750×1500(mm)這個規格也要走這條路。」
據他透露,今年紐芬特的仿古磚已佔其銷量的15%,「今年增長了5%,現在市場的接受能力強,年輕人更願意接受啞光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