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2月11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本次論壇設立了由「新發展階段與經濟學創新發展」、「新發展理念與經濟學創新發展」和「新發展格局與經濟學創新發展」三個專題組成的圓桌論壇。
「新發展階段與經濟學創新發展」圓桌論壇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鎖凌燕主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杜雯翠、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李紅霞、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麗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執行院長陳德球、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周耀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圍繞經濟學院人才培養、新財政學理論體系建設、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數字經濟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杜雯翠發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杜雯翠認為,高等院校經濟學科的人才培養需要立意高遠,以啟迪思想、探求真理為目標。特別在學生面對就業壓力的情況下,一方面需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就業訴求,另一方面需要在滿足學生就業需求的基礎上,加強學術培養,特別是利用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的平臺開展合作,培養出具有家國情懷的優秀學生。
李紅霞發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李紅霞表示,當前國內經濟學院的培養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為指導,出現了經濟科學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課堂上失語、在論壇上失聲」的問題,因此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立法和方法,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中國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以中國實際、國家治理和人民中心為三個著力點,建設與中國實際相符合的財政學理論體系,實現經濟學科的發展。
張麗君發言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麗君介紹到,中央民族大學以民族學科見長,經濟學院主要是利用經濟學的視野研究少數民族地區的問題,服務國家戰略、服務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服務脫貧攻堅。從經濟學院未來的發展來說,如何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是未來工作的重點,希望利用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的平臺,加強與全國兄弟院校的合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輸送優秀人才。
陳德球發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執行院長陳德球指出,未來經濟學的創新發展需要在原創性、需求牽引、交叉學科和前沿研究方面開展工作。第一,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充分鼓勵年輕老師研究的自由性,建設容錯機制,支持基礎性研究;第二,立足於國家的發展與建設需求,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開展研究設計;第三,經濟學院應該重點發展交叉學科的研究,積極開展前沿性研究。
周耀東發言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周耀東重點討論了經濟學科的教學問題,以當前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為例,目前存在教材老化和僵化、教學比較枯燥、重複教學、學生不願意學習的問題。未來在經濟學的教學中,政治經濟學的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紮根中國實際,講好中國故事,講學生愛聽的故事,鼓勵學生使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模式。
鄭新業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談到,新發展階段主要是「新」,包括新的現象、新的要素、新的模式。這些新的問題我們並不了解,需要從傳統學科現代化和新興知識科學化兩個方面,提升學科的使用價值,為政府、家庭、個人提供決策支持,利用創新創造價值。在未來的具體工作中,需要聚焦中國的重大問題,利用現代的方法,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進行研究,理清重大事實、重大關係和核心參數,產生新理論、新成果。
戚聿東發言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主要圍繞數字經濟在新經濟中的發展與問題進行了討論,2002-2009中國數字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22%,高於經濟增長,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加快數位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打造數字社會,這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中國在對數字經濟前所未有重視、開展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同時,對數字經濟的監管也趨於嚴格並從進入領域蔓延到其它領域。簡約治理帶來增長和繁榮,未來需要通過包容監管、智慧監管實現經濟發展的保障。
相關閱讀
136所院校·169位校長、院長齊聚北大經濟學院,共商新時代經濟學創新與發展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舉辦
樊綱:更加重視「理論假說」的提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
供稿單位:經濟學院科研辦公室
供稿人:藺陸洲
美編:山竹
原標題:《圓桌論壇(一):新發展階段與經濟性創新發展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