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水均益出生於甘肅蘭州,當年的水家,還有隴上第一名流的美譽。
提起家族,水均益嘴上是謙虛有禮,但臉上得意的表情還是透露了他的心思。
當然,有這樣的家庭背景,的確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雖然這樣身份也為他和他父親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煩惱,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往回看,那些苦難不值一提。
水均益對家族的總結,簡單來說就是:崇尚知識、關心時政、充滿自由浪漫的氣息。
01 水梓與水天明先生往事
爺爺水梓先生出生於清光緒十年,家裡是做小生意的,水梓先生從小學習就好,十八歲考上了秀才。
宣統元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北平京師法政學堂深造,在北平接受過先進思想的洗禮,也參加過辛亥革命,回到甘肅後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據說先生的大名在甘肅無人不知。
水均益的父親水天明是蘭州大學的外語系教授,比起水梓先生他的身上多了一些浪漫和感性,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支撐著他度過那一段漫長而又難熬的歲月。
水均益說:父親喝了點酒,高興了,會用俄文念一念普希金的詩。
雖然他們房子是破的,家具是舊的,但是書架上永遠都會放著託爾斯泰的書,放著《復活》、《安娜 卡列尼娜》,放著列賓的畫。
有段時間,因為家庭出身問題,主要是受到水梓先生的影響,水天明被學校從教師崗位一擼到底,讓他去打掃廁所;後來又因為發小和好友的檢舉,去進行勞動改造。
儘管日子如此艱苦,水天明還是會留幾毛錢給自己買最差的白酒喝上一口,水均益講的很浪漫,很雲淡風輕,但那些酒又怎麼可能只是簡簡單單的消遣,那些都是心靈的支柱啊,是逃避現實的唯一途徑。
水天明先生是一個非常大度的人,那段混亂的日子過去了之後,他依舊跟自己年少時的好友談天說地,從來不曾有過怨恨。
水家的精神和父親的身體力行,深深的影響著水均益的成長,雖然水家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但是那種對知識的嚮往,對浪漫和自由的崇拜,對人性的包容,都是水均益最寶貴的財富。
02 叛逆的童年趣事
水均益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37歲,家裡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水均益比他二哥要小9歲。出生在60年代,也就意味著水均益對那個混亂年代是有很深的印象,也是過過苦日子的人。
水均益的大哥在那個動蕩年代被嚇的發了一場高燒,心智發展不健全,後來一直跟家裡人生活在一起,慢慢的失去了自理能力。
水均益從小就學習很好,永遠都是「別人家孩子」,成長於自由的家庭中,使得他比同齡人更有主見,也更加叛逆。
因為出身問題,他也曾被同學們追著打,但他一點也不慫,該玩玩該打架打架,那些孩子學習學不過他,打架也打不過他。
都說小孩見風就長,上了中學的水均益無論是學習還是武力都鮮少碰到對手,於是他就在「浪漫」上開始下功夫。
15歲的時候就跟家裡嚷嚷著轉學,想從省重點去市重點讀書,因為他生性散漫的性格受不了軍事化管理,父親欣然答應,所以他去了市重點。可不到一年時間,他又開始了蠢蠢欲動。
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春心蕩漾」,他一直喜歡的女孩子在普通中學讀書,他也想去,於是偷偷模仿了父親的字跡,寫了一封書信給教導主任,辦好手續他順利的去到了女孩的學校。
轉學事情過去了一個月他父親都不曾發現。後來臨近高考,他又突然告訴老師自己要轉文科,四個月的苦學,他成了當年甘肅省文科第二名,英語專業第一名。
事實證明,學習這種東西也講究天賦。
03 工作裡的水均益
1984年21歲的水均益入職新華社,成為一名記者,小時候父輩討論的家國大事也傳承到了他的口裡,但新華社的工作並不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為輝煌的時刻。
從他開始成為駐外記者之後,他的身份也就開始慢慢轉換,尤其是《東方時空》的播出,改變了一代人對於新聞的看法,也讓白巖松、敬一丹、水均益等人聲名鵲起。
水均益身上有著很明顯的兩個標籤,一個是戰地記者,一個是高端訪問的採訪者。
敬一丹曾打趣兒的說道:「白巖松、敬一丹一出來,出事了;水均益一出來,出國際大事了;雖然是段子,但也能從中看到水均益在國民心中的地位。
他曾多次前往巴格達,也多次深入一線準備第一手新聞資料,哪怕是後來被網友與閭丘比較而負面纏身,他也只是多年後在自己的書中做出了解釋。
水均益的採訪對象絕對稱得上「高端」,魯豫非常的羨慕,她甚至告訴水均益,哪怕是借100萬美元,她都想採訪一下薩**。
(真的嗎?我不信)
魯豫羨慕,曹可凡也羨慕,曹可凡羨慕的是水均益曾經採訪過5次普*,更羨慕那個意味深長的擁抱。
採訪了那麼多政要名流足以證明水均益的自身能力和水平,他深厚的新聞功底、國際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都是他採訪的重要武器。當然作為主持人他也毫不失色,曾獲得2次金話筒獎、優秀傑出青年、央視優秀主持人獎等重要獎項。
(歪個樓)
很多東西沒辦法細說,瑣碎無趣也會影響觀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的專訪。主要咱這是娛樂領域,這么正經不合適。
其次就是,想聊聊生活裡的水均益。
04 生活裡的水均益
水均益說自己工作中和生活裡完全是兩種樣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跟小白(白巖松)喝兩口,拼拼酒量,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感性,也繼承了父親的酒量。
脫下西裝的水均益看起來更具有親和力,也更加隨性,為了看世界盃,能跟白巖松喝酒喝到天亮。
酒這玩意,開心時是助興佳釀,難過時,也是逃避現實的良品。名人嘛,都會有些煩惱,不可說隨意訴說。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過去。
1991年水均益結婚,他與前妻王君的相遇還是一段頗為有趣的故事:當時水均益把筆記本丟在了計程車上,恰巧被王君給撿到,據說兩人一見鍾情,然後開花結果,結婚前三天水均益才告訴父母自己要結婚的消息。
1993年女兒水亦詩出生。結婚的那幾年,正是水均益拼命工作奔赴各國一線的那幾年,王君也從沒有阻止過水均益,因為她知道丈夫骨子裡是有那種野性和熱情。
水均益對妻子和女兒是有虧欠的,所以他加倍的對妻子好。
2004年,水均益父親去世之後,他把母親和哥哥接到北京居住,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方便隨時照顧。
2005年12月,在水均益與妻子結婚14周年的紀念日裡,水均益邀請一些圈內好友一起聚會,眾目睽睽之下,水均益捧著99朵玫瑰走到妻子面前,動情地說:
「謝謝你,我美麗的妻子,這些年來你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愛你!」
王君默默地說「選擇你是我一生的幸福。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與你牽手到永遠!」(從過往資料中翻出的,真假未知)
這段充滿了羅曼蒂克的對話,讓人十分的彆扭,因為一年之後倆人離婚了!!!
這轉折,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有人爆料,因為王君癱瘓,為了不拖累丈夫以及身後的一大家人,執意要和水均益離婚。據說當時的水均益工資只有5000 ,負擔不起家庭重擔,王君主動為丈夫減輕負擔。(應該是謠言)
這些話沒有經過證實,但網上資訊是一條接著一條,可信度不高。並且水亦詩也公開反駁過這些謠言。
2010年,水均益與小自己13歲的央視體育頻道的記者楊迪結婚。
2013年,楊迪為水均益生下了龍鳳胎,那一年水均益49歲,也慢慢開始退居二線。
05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
對於新聞來說,水均益奉獻了自己的前半生。
歲月磨平了叛逆的稜角、時光也讓他褪下青澀的外表,經過了槍林彈雨,唇槍舌劍的洗禮,中年的水均益更多了幾分清醒和穩重。
他依舊對新聞有常人難以理解的熱愛和堅持,在名利場中工作了30多年,水均益仍然能保持本色實屬不易,他總是在採訪中說自己是一個老實人,但其實不是,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聰明到讓人以為他就是個老實人。
中年,是他事業和人生的分水嶺,
人生的下半場,感悟更多來源於親情,他的老母親、他已經成為主持人的大女兒、還有妻子和龍鳳雙胞胎,這些都是他後半生比新聞更應關注的對象。
雖然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戒不了煙,更戒不了酒,但能守住心。
《菜根譚》中有這麼一句話,我覺得挺合適做結尾: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而不染者尤潔;
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 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