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訊 「胡辣湯不只是一碗湯,也是河南的一張文化名片,胡辣湯產業還推動了我們當地的脫貧增收。」1月14日,大河報記者在鄭州市黃河飯店見到了來自周口的省人大代表、西華縣逍遙鎮南門村村民高群生。這次參加兩會,他特意帶來了家鄉的味道——兩包香菇牛肉口味的胡辣湯速食湯料包。
包裝袋上的「榮登《舌尖上的中國3》」的字樣非常醒目。2018年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3》讓胡辣湯名聲大噪,更是讓出鏡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逍遙鎮胡辣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群生成了明星。
免費教貧困戶胡辣湯技藝,累傷聲帶
隨著胡辣湯知名度不斷提升,慕名學習胡辣湯製作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去年一年,高群生就招收了300多名學生,都是手把手教。對於貧困戶學員,他全都免費培訓。算下來,跟他學過胡辣湯製作的累計超過8000人。
「做胡辣湯和做人一樣,都要實實在在。」高群生說。
因為培訓說話太多,前不久,高群生的聲帶剛做了手術,醫生建議「休嗓」兩個月,但這次到省「兩會」履職,他還是忍不住要發聲。逍遙鎮胡辣湯製作技藝目前是省級非遺,他建議儘早申報國家級非遺。
目前,逍遙鎮全鎮5萬多人,外出經營胡辣湯的有3萬多人。高群生胡辣湯的加盟店有200多家,遍布全國20多個省。
對於胡辣湯的產業帶動作用,高群生給記者算了筆帳:一個小店就能帶動五六人就業,大的店則有十多人,而一碗胡辣湯的配料小麥、香蔥、粉條、牛羊肉等,對周邊鄉鎮的種植業、養殖業都有很大帶動,電商銷售還推動了物流、包裝產業的發展,成為當地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
作為西華縣逍遙鎮南門村黨支部書記,高群生將扶貧政策與地方胡辣湯產業結合,「2016年識別的40個貧困戶,到2018年底脫貧了33戶,其中不少就是因為學到了胡辣湯的一技之長」。
胡辣湯料包成了電商「網紅美食」
高群生所帶來的逍遙鎮胡辣湯方便速食湯料包,可以說是電商平臺上的「網紅產品」。
他向記者展示的一家銷售逍遙鎮胡辣湯料包的電商平臺上,逍遙鎮胡辣湯速食湯料包種類有十多種,「還有加拿大、日本等外國吃貨通過網絡下單」。
事實上,這種速食包技術,他在20年前就開發過,但由於銷量不足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直到年輕的學生腦子活,嘗試了網絡銷售,胡辣湯從此插上了電商的翅膀,銷量節節攀升,平常日銷量兩三千包,節假日能破萬包。
「胡辣湯裡盛滿了河南人的故鄉情懷。」高群生說,在新形勢下,胡辣湯的發展也需要人才支撐,如今最缺的是電商人才和創意營銷人才,「胡辣湯正在成為全國知名的一道河南美食,但在飲食文化形象的打造上,還需要現代時尚化的營銷。希望更多人才參與進來,共同將這張河南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小物件·大情懷
履職之旅,部分代表的行李箱中,除了參會使用的資料和生活用品,也攜帶了從家鄉帶來的小物件,或是一種水果,或是一枚乾果,或是一件樂器,或是一封家書……小物件,大情懷,帶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帶著濃濃的生活印記。14日起,本報推出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專題融媒體欄目——「從我家鄉來」,用一段視頻、一幅圖片、一篇文字,記錄代表、委員為兩會會場帶來的「家鄉味道」,講述背後的履職好故事、河南新面貌。
(責編:王佩、楊曉娜)
河南:如何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種小麥80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的1/4,與小麥相關的規模以上企業1700多家。然而,一個問題始終困擾河南,怎麼既保糧食穩產,又促農民增收?……【詳細】
鄭州:改革開放中找到新定位 歐洲快消品牌Zara最新款服裝頭天凌晨落地鄭州機場,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貨架上。一件服裝,見證了「鄭州速度」,也描繪出鄭州「站位大樞紐、放開大胸襟」的全球格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