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都應該聽過味精會致癌這個事?這其實是一個烏龍事件,雖說最終結果證明了味精並不會致癌但真相往往已經沒人關注了。味精作為提鮮的調味料,真的有那麼大危害嗎?雞精又是怎麼回事呢?醫生告訴你。
味精的化學名稱叫穀氨酸鈉,味精的提鮮作用就是依賴它,穀氨酸鈉不在任何致癌清單中,即使是在高溫作用下生成的焦穀氨酸鈉,同樣也不是致癌物,只是失去鮮味罷了。而焦穀氨酸鈉還被廣泛應用到化妝品、護膚品和藥品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溼和乳化作用,怎麼會致癌呢?
其實大家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抱有一定的敵意,再加上化學名稱聽不懂就潛意識裡認為這個東西是有毒的甚至會致癌。判斷一個食物是否健康,不是通過天然綠色這四個字而是要看科學的檢驗結果。這個理論其實很好推翻,綠色發芽的土豆,是不是天然的?是不是綠色的?但是發芽的土豆中含有龍葵素,人吃了會中毒。
味精當初最早是從海帶中提取的,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量變大,味精的提煉辦法都換成了發酵法,味精廠家拿澱粉和穀氨酸發酵菌混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後就生成了穀氨酸鈉,澱粉和穀氨酸發酵素都是健康的食物,生的味精怎麼就不是了呢?味精和醬油一樣都是發酵來的,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味精會致癌。
而雞精的問世背後卻有一段辛酸往事,當時國內大面積抵制味精,導致很多味精加工廠倒閉,但為了生存下去味精廠家就在味精的基礎進行了改良,在味精中加入了一些糖、鹽和雞肉粉,雞精就這樣出現了。實際和味精沒什麼區別,主要就是為了提鮮的,大家根據個人選擇就好。
使用味精或者雞精的注意事項
1. 注意時間
大家使用味精的目的是什麼?沒錯,就是提鮮。那麼在前面也說了,在高溫作用下穀氨酸鈉會變成焦穀氨酸鈉,所以味精就失去了鮮味,因此大家在出鍋前放味精最合適,把菜翻炒兩下即可。
2. 注意量
很多人吃了味精後會出現頭暈、口乾、嘔吐等症狀,這不代表著味精有毒而是量放多了,味精除了穀氨酸鈉還有鹽分,是因為鹽吃多了導致的。而且不止味精,醬油、味極鮮、耗油等調味料中都含有鹽分,因此大家做飯時要把控好量。
3. 注意菜式
雖說味精或者雞精沒毒,但不是什麼菜都需要用到味精的,例如肉類菜系,這是肉中本身就有穀氨酸,在烹飪過程中自動會生成穀氨酸鈉。其他的還有雞蛋、菌類、海鮮、餡料中等都不需要放味精。
看了這篇文章是不是對味精沒有那麼大誤解了呢?趕緊告訴親戚好友,讓他們也漲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