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吃多會致癌?雞精更健康?是時候揭開它們的真面目了

2020-12-24 騰訊網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說明人生在世「吃喝」很重要~

尤其是在吃的上面,不僅要吃飽,而且還要吃得有滋有味。

而要想吃得有滋有味,有一樣東西是絕對少不了的——調料。

比如家家戶戶必備的油鹽醬醋,蠔油、胡椒、以及極具爭議性的味精和雞精.....

有的人做菜從不放雞精味精,因為有說法稱: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相對而言,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要吃就吃雞精!

雞精味精都不好,都不要吃了!

......

事實到底如何?今兒,小編就重點和大家說說這「兩精」的真相~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早前,一直有說法稱味精裡添加了有毒添加劑,吃多了會致癌。

這可嚇壞了不少人,紛紛將味精納入調料黑名單,做菜煲湯再也不放味精了。

然而,味精簡直比竇娥還冤,它很安全,不致癌!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進入胃以後,受胃酸的作用變成穀氨酸和鈉分別被人體吸收。穀氨酸與其他胺基酸一樣,可以構成人體組織的蛋白質,鈉也是我們身體需要的元素。

而味精緻癌的說法源於:

穀氨酸鈉加熱至120℃以上時會失水,變成焦穀氨酸鈉,此時不僅鮮味減退,還有輕微的毒性,對人體有些不良作用。

而這個焦穀氨酸鈉,就是傳說中的致癌物質。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焦穀氨酸鈉致癌。

聯合國食品添加劑委員會認為,味精是一種食用安全的物質,除兩歲以內嬰幼兒的食品之外,可以添加於各種食品當中。

退一步講,就算致癌,那也得是在加熱到120℃的情況下才會致癌。而通常情況下,我們炒菜的溫度都不會超過120℃,因此也是安全的。

另外,所有的致癌物質,最終會不會致癌,與人體攝入的量有很大關係。

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了味精攝取的明確限量:每人每公斤體重,每天穀氨酸鈉的攝入量不超過120毫克就是安全的

以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計,只要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超過7.2克,便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不健康的影響。

而7.2克味精比膳食指南建議的6克鹽的攝入量還多,很顯然,它的日常用量基本不大可能達到7.2克。

雞精是升級版的味精

自從有了味精緻癌論後,許多人都對味精產生了恐懼,但做菜不放味精,又有些人覺得不鮮。

於是,雞精便誕生了,它有著和味精一樣調鮮作用,卻宣稱比味精更健康。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大部分雞精,在食品添加劑一欄上會寫有「雞肉、雞蛋」,往往外包裝再印上一隻肥母雞等。

但實際上,雞精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液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而是升級版的味精,它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味精(穀氨酸鈉)和鹽。

其中,味精佔到總成分的40%左右,在此基礎上,雞精還加入10%以上的鹽及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澱粉等物質複合而成,是味精的換代產品。

由於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相仿。

雞精VS味精,到底選哪個?

在鮮味方面,雞精調鮮效率更高

味精可使菜味鮮美,但味道較單一。

與味精比較,同樣的用量,雞精煮出來的菜,味道會更鮮美一些。

因為雞精裡鮮味劑呈味核苷酸二鈉的含量較味精裡高,呈味核苷酸二鈉等物質本身就具有調味功效,與穀氨酸鈉結合,能讓食物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豐滿,且香味更濃鬱。

做菜放了雞精後,就要少放鹽

雞精本身含有10%的食鹽,如果在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相應減少。如果已經加到合適的鹹味,再放雞精,對於需要控制鹽分的人來說,可能會不利於健康。

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以及老年人,不但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而且還要嚴格控制雞精的攝入。(PS:味精也含有鈉,同樣應注意味精攝入量)

此外,雞精含呈味核苷酸(肌苷酸、鳥苷酸),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是尿酸,所以痛風患者也應適量減少雞精的攝入。

雞精味精雖無毒,但烹飪有講究:

(1)穀氨酸鈉在高溫時會轉變成焦穀氨酸鈉,容易失去鮮味。因此,烹調時不要加入味精雞精後長時間燜煮,或者爆炒,應在菜餚快出鍋時加入。

(2)不宜在烹調酸性食物中添加雞精味精,如糖醋魚或排骨、醋熘白菜等,因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熱,更容易產生焦穀氨酸鈉,使菜餚走味。

涼拌菜可以使用,但宜先溶解後再加入,因為味精的溶解溫度為80多攝氏度,低於此溫度難以溶解。

(3)味精略呈鹼性,在含有鹼性的原料(如皮蛋)中使用會形成穀氨酸二鈉而出現氨水臭味,大大降低鮮味。

(4)海鮮、肉類和蘑菇等食品本身就含有鮮味成分,所以在此類食品中,都可不放味精、雞精。

(5)孕婦應少吃或不吃味精和雞精,嬰幼兒也應儘量不吃味精和雞精

編輯:木木

大家都在看

相關焦點

  • 雞精、味精含焦穀氨酸鈉,吃多了會致癌?關於吃雞精一次性說清楚
    總有人問我們,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精和味精,畢竟網上關於它們的負面新聞太多了。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再使用這種調味品,不少人心中也都開始動搖。但由於兩者的提鮮效果確實很不錯,放棄掉又實在有些捨不得。其實,爆炸營養師的營養師告訴大家,不必過於糾結,想吃雞精和味精就放心用,根本不存在安全問題: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而雞精算是味精的升級版,在穀氨酸鈉又加入了食用鹽、白砂糖、雞肉粉、呈味核苷酸二鈉、食用香精等成分。所以一般來說,雞精的口感更豐富,提鮮的效果往往會更棒。
  • 雞精味精吃多了致癌?被騙了這麼多年,該揭開真相了
    但是調味料的使用也要適可而止,很多人總是大量加入雞精或者味精,長時間下去有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那麼,雞精或者味精吃多了是否會致癌呢?雞精以及味精都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調味料,其主要作用就是增加食物的鮮美程度。很多人聽信謠言,認為雞精或者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其實,這是沒有依據的說法。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味精真是化學合成的嗎?熬煮海帶湯、骨頭湯、肉湯時會發現它們有獨特的鮮味,其實這正是穀氨酸鈉的功勞,穀氨酸鈉本就是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物質。從現代食品工業來看,味精是經過微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生產工藝與釀酒、制醋類似。
  • 味精是化學物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一種基礎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讓人聽到就搖頭的物質」。細數那些關於「味精」的熱點言論,這些年「味精」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等謠言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味精不可怕,只需健康吃;掌握這些關於味精的知識,您會收穫「更健康的生活」。
  • 雞精、味精會致癌?到底能不能吃?吃對才能吃出健康
    雞精和味精是很多家庭都備有的調味料,在食物中加上一點點,會讓食物變得更加鮮甜美味,現無論是家庭還是飯店都喜歡添加這些調味料。但是一些西方國家的人認為,平時經常在菜裡添加雞精或味精會致癌?這是真的嗎?如果在高溫時,尤其是超過120度的高溫時使用雞精或味精,會讓裡面的穀氨酸轉化為焦穀氨酸鈉,焦穀氨酸鈉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很難排出體內,容易在體內堆積,從而容易導致出現手抖、失眠、心跳加快等不適,長期也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 味精和雞精有什麼不同?吃多了真的會致癌?不少人在蒙在鼓裡
    在這些調味品中,雞精和味精一直都是飽受爭議的,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鮮美,不想放棄,另一方面是擔心它們中含有致癌物,不敢多吃。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味精裡有致癌物,吃多了會致癌,所以就放棄味精,改吃雞精,但現在也有人說雞精不能吃,那它們究竟能不能吃了?一起來了解一下。
  • 雞精和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所以會致癌嗎?哪種更健康一些?
    提起味精,很多人都會說它致癌,是化學合成的,大部位家庭主婦們把味精換成了雞精,還有的一些家庭注意健康,做飯從來不放雞精和味精,那麼它們真的不健康嗎?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小編為你解讀。一、味精安全嗎?很多消費者認為,味精是一種化學合成的物質,不僅沒營養,經常吃還會給身體造成傷害。其實,味精是一種鮮味劑,主要的成分為穀氨酸鈉,它是以澱粉、碳水化合物等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後提煉製作而成的。當我們做飯時加熱到120攝氏度,產生的焦穀氨酸鈉,是人們所說的致癌物質,其實,它並不致癌,只是沒有鮮味了。
  • 味精加熱會致癌?雞精、味精還能不能好好吃?多少人在誤解它們
    味精、雞精是廚房常用調味劑,它們的實用性幾乎達到了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的地位。即便如此,一些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拿二位出來炒炒,並大張旗鼓的標註出:味精緻癌、味精加熱有毒等字眼,這讓不少主廚的大將開始望而卻步。
  • 味精和雞精哪個對身體的傷害大?常吃雞精、味精會致癌嗎?
    大家是不是都應該聽過味精會致癌這個事?這其實是一個烏龍事件,雖說最終結果證明了味精並不會致癌但真相往往已經沒人關注了。味精作為提鮮的調味料,真的有那麼大危害嗎?雞精又是怎麼回事呢?醫生告訴你。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媽媽:味精吃多了致癌,雞精主要成分都來自於雞!專家:亂扯!
    一道打開味蕾的美食,除開優質的食材、精準的火候外,另一個功臣就是我們的食品添加劑——味精。很多人問:味精這個化學食品添加劑吃多了會不會致癌?那麼化浪就告訴你,味精中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已經有科學證明:穀氨酸鈉不僅不致癌,還是一種「聰明物質」。它可以使人們的記憶力得到提高,還能使人的頭腦功能得到改善。
  • 味精、雞精區別是啥?它們有多「害人」?多吃會出現這「毛病」!
    相信許多人小時候都曾聽爸媽之類的長輩說起過這樣的論調:味精、雞精吃了對身體會產生巨大的危害,小孩吃了腦癱,大人吃了致癌。在生活中,很多人對於味精或雞精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家裡的廚房更是絕對不能出現這兩道調味品。那麼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麼?吃下去之後對人體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真的如外界傳說的那樣致癌嗎?
  • 說味精雞精有毒是謠傳!不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央視已曝光
    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又是關於味精和雞精的健康話題。只要您在網絡上搜索關於味精或者雞精的字眼,幾乎全都是負面的一些言論。有的人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物品,如果你經常吃就會致癌;有的人說味精有毒,吃雞精會更靠譜;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雞精和味精,究竟孰好孰壞?它們到底能否放心食用?
  • 味精、雞精,多吃對身體無益,還有致癌風險?專家解釋來了
    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吃過外面賣的食物,味道特別的鮮美,自己學著回家做,總是做不出一樣的味道。原因就在於在外面吃的飯菜中,廚師都很「捨得」放味精和雞精。這也是很常見的兩種增加鮮味的調味料。但是一直存在一些關於味精雞精吃多了致癌的傳言,是真的嗎?味精和雞精是一些家庭必備的調料,增加鮮味,多吃對身體無益,還有致癌風險?專家的解釋來了。味精、雞精有致癌風險?謠言!
  • 常吃雞精味精會致癌?其實大多數人都被騙了
    據有關媒體隨訪報導:65%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做飯時會放雞精,不過擔心會致癌,用的量比較少,30%的人表示和原來一樣,沒什麼變化,5%的人表示已不再使用這些調味品。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現今仍有90%的家庭仍在使用雞精味精等這些調味品。
  • 味精雞精對人體健康有害?高溫會致癌?很多人誤解了,漲知識了
    味精對人體有害?高溫處理後會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加鮮更加健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幾個說法,而且還深信不疑,甚至用了這兩種作料做的菜都不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國內外組織經過多次研究,都把味精列入安全食品類,不然也不會公開出售。但這改變不了人們心中的想法,因為大多數人對於健康的標準有兩點(天然和綠色),味精好像都沾不上邊,自然有了不健康的觀念。味精加熱會致癌嗎?
  • 多吃雞精和味精,對身體是好是壞?營養師告訴你應該怎麼吃
    雞精味精都是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調味品了,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增加飯菜的鮮味。可大家不知道從哪來聽來的說法,在最近這幾十年裡,不管是雞精還是味精都被傳言說,吃多了會有致癌的危險。雞精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相?
  • 雞精和味精哪個更安全?到底會不會致癌?真相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
    生活中有人認為雞精比味精更加安全、更健康,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味精和雞精的成分相差不超過百分之十,有人會被雞精的名字所欺騙,有人認為雞精可能是從雞肉當中或者從雞湯當中提取的,其實並不是,雞精中並不含有任何的雞肉成分,更不可能是從雞湯當中提取。
  • 闢謠丨味精、雞精緻癌?你可能想多了
    它就是「精」,提到這個精,無非就是您最常用的味精和雞精。江湖流傳食用味精、雞精會致癌,這是為何?味精,主要就是由小麥、大豆等富含蛋白質的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最後得到的一種晶體,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穀氨酸鈉」。
  • 味精與雞精真的可以致癌嗎?哪個傷害更大?還能不能吃?
    我曾經問過身邊很多人是否吃味精,多數表示對於味精還是有些排斥的,表示味精是經過化工合成的,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味精是利用擅長分泌穀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澱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種天然食品,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化工合成製品。穀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呈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