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打新為套利,央媒劍指炒房亂象,深圳房產稅呼之欲出?

2020-12-01 水宜觀察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01

最近的深圳樓市又惹火,眾籌、打新、代持成為熱詞,堪稱花式炒房新高度。華潤城四期開盤均價13.2萬元,建面96-207平方,起步價1200萬,最高2980萬。無須贅述,剛需盤撕下了遮羞布。

11月24-26日,項目預售1171套,引來近萬人搶購,搖號選房,全部清盤。原因是銷售價與板塊二手房均價18萬元產生倒掛,巨大利差買到就賺500萬。

1000萬元剛需盤什麼概念?擱在杭州可以在錢塘江買個大平層,在三線城市徐州雲龍湖附近可以買個墅類產品了。


圖片來源網絡

沒有人會傻到有錢不去賺,有錢沒錢都衝向了新房市場。

普通高層住宅,容積率高、公攤高,最低總價1200萬元,剛需哪來的錢?一位購房人說,慶幸自己搖到號,特別感謝父母的支持,接下來還房貸的壓力並不小。

政策向無房戶傾斜,有的無房戶手握「房票」沒錢買,而有錢人沒資格,那就鑽政策空子,眾籌打新,應運而生。有房票為代持人,代持費15-50萬,憑資格賺錢。

「限房價、競地價」,既促進開發商積極拿地又防止炒地,既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又支持剛需自住需求。政府得利,開發商讓利,購房者得「便宜」,皆大歡喜。

02

看似一舉三得,但炒房亂象不禁引起人們質疑深圳樓市調控不力。


近日,新華社發表了時評《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表示了對樓市萬人搶房、打新套利亂象的熱切關注。

新華時評指出:

近來部分城市樓市火爆,一些網紅樓盤甚至出現「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現象,「打新熱」背後,新房、二手房價格「雙軌套利」浮現,樓市調控問題兩次引起關注。

歸根結底,一二手房價格「雙軌制」,變成了炒房客的套利工具,調控相生相殺,極具諷刺。花式炒房,屢禁不止,深圳有關部門還能坐得住嗎,該出重拳了。


新華時評建議:

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加強對持有環節的調控,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或許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機構統計,深圳1-10月賣房超11萬套,新房僅佔比30%,市場交易量以二手房為主流,開徵房產稅,二套房徵收1.5%稅負,高於租金回報率1.44%,將倒逼多套房持有者拋售,緩解新房供應壓力。

增加供給、新房限價,專家怎麼看?

近日,清華大學經研院院長李稻葵表示,當前房地產調控還是不到位,「勁兒使反了」,可能方向有問題。房地產調控最好的方法是增加供給。

五道口是北京房價最高的區域之一,近些年開發100多萬平方,多用來蓋清華科技園了,只有20、30多萬平方住宅,剩下的都是寫字樓等等,北京房價不高才怪。

水宜認為,深圳的情況更為嚴重。2020年三季度,寫字樓空置率上升至29.7%,創歷史新高。寫字樓過剩,超70%的居民卻住在城中村。土地資源有限,寫字樓與住宅供地配比不當,成為深圳的硬傷。

對於新房限價,經濟學家樊綱怎麼說?

樊綱的6個錢包買房論仍有爭議。他曾在房地產論壇,最近也在說住房市場限購、限貸、限售、限離婚各種限都可以,但不能限價,「限價等於破壞了市場機制。」

水宜認為,政府限房價無錯。如不限價,開發商坐地漲價先炒,控房價更難,只不過炒房者的身份變成了房企。且仍由開發商隨意漲價,有錢再炒地王,樓市泡沫吹大了,一旦崩盤危及金融系統性安全。


03

要摘掉「炒房帶頭大哥」的帽子,深圳只能實行房產稅,別無捷徑可走。

深圳的炒房貫穿於全年,疫情期間炒二手房,有的小區套均漲價300萬。去長沙取經後,7.15調控升級史上最嚴深8條。不料,眾籌打新熱卻在攪動市場。央媒喊話了,深圳不能無動於衷,理應有所回應。

假如房地產稅徵收試行:以家庭為單位,人均居住面積60平米以下住房免徵,不論居住面積1套免徵。2套住房的,超過人均居住面積60平米部分,按市場評估價1.5%/年稅率徵收。

水宜認為,「無論居住面積1套房免徵」有待商榷。如家庭1套別墅300平米,超出面積部分可適當加徵,房產稅是富人稅,佔用土地資源,買得起別墅理應納稅。房產稅硬核警示投資者,有多套房並不划算。

遏制眾籌打新,深圳要施以重拳。一是對無房戶購房,要延長限售年限,加大炒房成本。二是嚴格審核無房戶資金來源,銀行流水除了直系親屬,其他的一律取消搖號資格。對違規代持人記入誠信檔案。

抑制樓市投資投機,深圳要打出「組合拳」,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儘快試行房產稅。採取科學化、精細化政策和措施,遏制打新熱潮,成為穩樓市的標杆。

我是 不逐流、有態度、有見解、有觀點,數據背書。感謝大家分享、點讚和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深圳樓市打新熱催生代持炒房,將面臨硬核嚴打,房產稅箭在弦上
    11月28日,新華社發布時評文章,提出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這當然是直接針對最近深圳愈演愈烈的炒房風氣。一、深圳樓市亂象:打新熱催生代持炒房由於套利空間巨大,「眾籌打新」「代持購房」等奇葩購房亂象層出不窮。現在市場上有人能幫忙操作「房屋代持」,購房雙方籤訂房產代持協議。現在深圳市場上的「代持」名額價格已經很高,熱點樓盤的代持價格更是高達幾十萬。
  • 央媒炮轟深圳「搶房熱」!這一次,房產稅不遠了?
    ,南方卻再次出現了「萬人搶房」的熱潮,引來央媒的集體關注。近日,深圳南山區某網紅盤開盤,最低價格1000萬起步的房子,獲得有效登記號達到9687個,凍結資金高達339.05億元。開盤後僅半天,1171套房源就全部售罄。這波萬人搶房,最令人震撼之處,不在於近萬人去搶1000多套房子,而是這一樓盤均價超過13萬元,想要搖號登記至少要有350萬的現金用於驗資。
  • 樓市再現炒房客,央媒緊急措施回應
    據媒體報導稱,深圳最近因一套網紅樓盤衝上了熱搜榜,其原因竟然是因為該樓盤推出的1171套房源在短短的13個小時內就售空。是什麼原因導致該樓盤這麼火爆讓僅僅用了13個小時,受到了萬人搶房的現象呢?面對這種如此大的套利空間,樓市眾人炒房的現象再現。
  • 央媒炮轟「打新熱」,深圳樓市為何如此「火熱」
    「高潮」,如此高調的「大事件」,也引來了央媒的發聲。很多人,不禁疑問:作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標杆的深圳,樓市風向是否要變了?當然從效果上來看,確實是能收釜底抽薪之效,但房產稅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沒有考慮周全,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短期內不會輕易出臺。可從全國來看,深圳是最有可能試點房產稅的。一方面,按照目前深圳打新潮的發展態勢,保持房價的穩定,出臺房產稅估計遲早的事;另一方面,作為先行示範區的深圳,有政策試點機制,然後再推向全國。
  • 炒房的睡不著了,央媒發文透出重要信號,房地產稅真要來了?
    房地產稅徵收就像房價下跌的言論一樣,年年說降而房價年年在漲,年年說徵收房地產稅但年年都不見行動,對於房地產稅徵收這一舉措,很多人已經失去了耐心,甚至不再相信房地產稅會來臨,或者說不願意相信未來會徵收房地產稅,該買房買房、該炒房炒房,房地產稅這把樓市調控「利劍」的威懾作用似乎正在消失。
  • 央媒發文,「房產稅」真要來了?官方確定,未來將這樣「徵收」
    房產稅的徵收被討論了約七八年時間。有專家教授認為,徵收房產稅也算樓市調控的一種手段。因此無論是百姓還是專家教授,對房產稅徵收的關注度始終不減。 之所以百姓和專家們對房產稅的關注度不減,有兩方面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房價居高不下的態勢下,百姓也希望出臺房產稅能將高房價「打壓下去」;另一方面是,一旦徵收房產稅,持有多套房產的人將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時也能抑制炒房行為。根據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全國城鎮家庭戶均擁有1.5套房。這就意味著,一旦房產稅全面開徵,持有2-3套或多套房產的人難逃繳納多套房產稅的「厄運」。
  • 深圳房地產「不講武德」?房產稅徵收是假的,打新套利、代持炒房卻是真的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鄧雅蔓)7.15最嚴樓市調控新政實施後,深圳二手房逐漸降溫,但新房市場仍異常火爆,甚至出現了打新套利、代持炒房的現象。11月30日以來,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深圳華潤城潤璽一期等網紅新房樓盤出現"萬人搶房""眾籌打新套利"「代持炒房」等現象,華潤城潤璽一期成為新晉「日光碟」。
  • 央媒炮轟「萬人搶房」,房產稅不遠了?
    ,南方卻再次出現了「萬人搶房」的熱潮,引來央媒的集體關注。一些已經有了多套房的人,付錢去借「房票」進行認籌,亂象可見一斑。,一直持續到現在,每到年末,有房一族還會收到政府關於繳納房產稅的通知。深圳完全有條件,在上海重慶房產稅版本上更進一步,為全國版房地產稅探路。
  • 一夜間,炒房遭「關門上鎖」!央媒點名房地產:需要「硬核」舉措
    11月20-30日短短10天內,海口、深圳、東莞、霸州、江蘇淮安等5省市輪番出手出臺調控新政,樓市風向再度出現收緊。一夜之間,炒房遭遇「關門上鎖」!新華社發聲點名房地產。每當房價處在低谷時,都是市場「亂象叢生」的時候,這次也不例外。徐州、杭州、鹽城、淮安等都出現了哄抬搶房、新房和二手房價倒掛的情況,尤其是深圳出現了不少「打新房」的職業搖號人,在某樓盤開售當天,就曾有購房者出價30萬來收購搖號名額,只要該名額中了購房資格就當場付款,這些亂象引發了國家關注。
  • 今天不講昆明,講講深圳樓市
    今天,不講昆明,講講深圳樓市。深圳市場,由最近的潤璽作為導火索引爆。如此大的套利空間,購房者眾也不足為奇,甚至出現代持購房,眾籌打新的奇葩景象,因為也震怒了一向力挺深圳的央媒:「硬核」舉措是時候要出來了!
  • 代持炒房,搶到就能賺500萬?央媒痛批後 深圳官方回應來了
    由於新房限價,導致全國很多地方的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嚴重,這在深圳尤為明顯。為了規避限購去「打新」,「會玩」的深圳炒房客做起了「代持炒房」的生意。就在近日,深圳華潤城潤璽一期搖號過程中的「眾籌打新」、「借票代持」等現象引發新華社發文痛批後,面對洶湧發酵的輿論,深圳官方終於回應了。
  • 房產稅開徵是烏龍一場?「巨震」難逃,深圳樓市這些風向在變化
    萬人搶房、眾籌打新、房產稅開徵?最近的深圳樓市,總是以各種令人咋舌的姿勢,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萬人搶豪宅的新聞熱度剛剛過去,昨日又傳來「房產稅開徵」的消息。這則讓購房者無眠、令中介不安的傳言還沒熬過24小時,就被稅務局站出來打臉。
  • 央媒發文,房產稅真要來了?明年起,統統「這樣」徵收……
    2020年度關鍵詞,必然有「房產稅」的名字。作為中國樓市調控的「終極大招」,一直在路上,雖然誰也沒看見它的樣子,但是不管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購房者,對其的關注熱度始終都高居不下。過去幾年間,隔段時間總會有關於「房產稅」的消息傳出來,但始終是「只聽雷聲」。不過,房地產稅似乎成為了一個「恫嚇」炒房者的重要武器——每一次「房產稅即將開徵」的消息傳出,樓市就會引發「恐慌性拋售」,隨之而來的就是顯而易見的降溫。總結來說,房產稅「未出臺先震懾」的作用已經達到了。
  • 央媒呼籲深圳出臺房產稅!
    (新華時評截圖)深圳樓市熱度在全國獨一檔,加上今年的種種跡象,不排除率先試點持有環節房產稅政策的可能。1、年初已有信號。今年4月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電臺節目中,罕見地提到「接下來也可以考慮房地產稅的問題」。局長的說法3個月後變成「715新政」。
  • 深圳再現萬人搶房央媒痛批樓市「打新」
    深圳樓市有兩個現象又上熱搜啦,一個是網紅盤萬人搶房,大量的「無房戶」在搶千萬價格的房子,另一個是央媒痛批深圳樓市打新熱。我們怎麼看待這兩件事兒?有四個觀點:第一點,深圳的調控政策,已經是全國最嚴的了,為何最近打新還如此火爆了
  • 央媒關注深圳樓市"打新熱" 即將開徵房產稅?回應來了
    11月30日,深圳將開徵房地產稅的傳聞又一次在坊間流傳,當地住建部門對此表示不做回應。第一財經當日致電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一位雷姓工作人員就此事表示:「外部流傳的消息來源不明,我們不做任何回應,一切以我們局發布的官方消息為準。」
  • 央媒罕見點名狠批!樓市調控或出重拳
    本周樓市最大新聞:央媒罕見發聲預警,要抑制樓市「打新熱」。尤其深圳作為全國樓市重要的風向標,不可不察!01央媒點名狠批、炮轟萬人搶房!深圳要出重拳嗎?由深圳潤璽1期引發的樓市「打新熱」持續發酵,最終引發央媒點名狠批。
  • 央媒發聲預警!超30城升級樓市政策!廈門……
    千萬豪宅卻引發「萬人搖號」、「代持炒房」、「眾籌搶房」的背後,是新房與二手房價格的「雙軌套利」的再度浮現——數據顯示,該樓盤周邊二手房均價已達到18萬元/平方米,以最小面積100平方米計算,新房和二手房總價的價差有500萬,這意味著打新的人,打到就至少賺500萬。
  • 2021年,房產稅又落空?財政部長在央媒發文,該來的不會缺席
    每到年末,又到了一年一度猜「房產稅」的時間,關於第二年是否會出臺房產稅的討論,都會成為輿論的焦點,原因很簡單:年底的時候,會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最近,法工委發言人在介紹2021年工作安排時,提及了23項法律,包括: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反壟斷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制定期貨法、印花稅法等稅收法律等。
  • 冷眼:深圳樓市瘋狂被高層怒批!房地產稅真的要來了......
    現在出臺房產稅,在深圳試點,正好可以殺一殺深圳樓市的邪火,殺雞儆猴,在全國起到打壓房價的示範作用,這個也是非常有可能的。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意味著我說網絡上流傳的在深圳試點房地產稅不是謠言,也不意味著我認為在2021年1月1日深圳的房地產稅就一定會開始徵收。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說,我國的房地產稅的徵收越來越近了,至於是2021年,還是2022年,都是非常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