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又叫做映山紅、照山紅,歸屬於杜鵑花科杜鵑屬是以觀花為主的花卉。杜鵑花一般在春季開花,花冠呈漏鬥形狀,花色較多常見的有紅色、白色、雪青色等等,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
對於「在花店買的杜鵑花,用花店的土移植大盆,五天過後蔫巴了」,小捌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杜鵑花移植大盆以後出現了發蔫的情況,除了與花店的土壤質量有關以外,還與移盆的操作方法以及換盆過後的養護有關。移盆操作時由於沒有掌握到正確的方法,進而損傷到根系,使得後期根系無法正常生長,最後導致整棵植株蔫巴失去活力。換盆過後沒有正確的養護致使根系受到了損傷,無法正常的吸收運輸水分、養分,時間一長植株就會變得蔫巴沒有活力,究其具體原因無外乎澆水過多、光照過強、溫度不適宜這三種。
1 土壤。杜鵑花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它比較適合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較好並且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這類土壤符合它的生長特性,有利於根部的發育,能讓植株長得健壯旺盛。而花店的老闆為了縮小成本,將利益最大化,使用的都是黑色的廉價營養缽,這種營養缽的鎖水功能較差、養分含量較低,只適合在養殖基地使用,在家庭當中根本不適用,如果還繼續用這種土養殖杜鵑花,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植株長勢較差、蔫巴枯萎等等。
解決辦法:在給杜鵑花移植大盆的同時需要將舊土觀點,配製適合杜鵑花生長的新土壤來種植,新土壤需要注重透氣性、排水性、微酸性,還要保證養分充足。可以用腐葉土、河沙、珍珠巖按照3:1:1的比例進行配製,配製過後適當施加一些有機肥料,以讓土壤中的養分更足。
2 澆水太多。杜鵑花移盆過後會進入緩盆階段,此時它的長勢會變得非常差,根系的吸收能力也會相對的較弱,此時需要控制水分的施加,不能讓土壤過度潮溼甚至於積水,否則會使得本就「虛弱」的根系損傷更加嚴重,使得根系無法正常的發育甚至於發生腐爛的情況,根系一旦受損整棵植株也會隨即變得蔫巴、沒有活力,最後直接導致枯萎。
解決辦法:杜鵑花移植過後澆一次定根水,以讓根系與土壤緊密貼合,以後澆水時就要控制好水量,每次等到土壤變幹以後再少量澆一點水即可,儘量讓土壤處於略微偏幹的狀態,等到杜鵑花度過緩苗期恢復正常長勢時,再適當加大水量。
3 光照過強。杜鵑花是一種喜陽的花卉,光照充足,植株才會長得旺盛,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但是移盆過後植株處於一個比較「虛弱」的階段,各方面還沒有完全適應,此時如果直接把它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很容易曬傷植株,使得枝葉散失掉大量的水分。而由於根系此時的吸收能力較差,不能及時吸收水分供給枝葉,就會使枝葉變得乾枯發黃,植株也會慢慢的蔫巴枯萎。
解決辦法:移盆過後需要把杜鵑花放置在散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養護,避免強光直射到植株,保證每天的散光照射時間不低於5個小時,以加快杜鵑花的服盆時間。
另外杜鵑花移盆過後還要做好溫度的管理,儘量把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它的服盆。
總結:杜鵑花移盆過後出現了蔫巴的情況,與花店土壤、移盆的操作方法、移盆過後的養護有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及時的更換土壤,並且掌握正確的移盆方法、做好移盆過後的養護,這樣才能使杜鵑花快速的服盆,讓它長得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