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0-12-12 人大新聞網

2020年3月3日,在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的第10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專業在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1368所高校5大學科群48個學科的評估中,連續兩年全球排名32位,連續三年保持中國大陸高校哲學專業中名列第一。消息傳來,給正向著世界一流奮進的人大人帶來一份欣慰,幾多鼓舞。

以奮鬥築牢學術根基

誕生於1956年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6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哲學人才,貢獻出一大批影響社會進程和學術發展的思想成果,更在近年來通過不斷追求與努力,從人大校園逐漸走向世界前列。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急需各方面建設人才之時,哲學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為全國高校與科研機構培養了大批教學研究人才,堪稱當代中國哲學教學與研究的「工作母機」。

在改革開放大潮席捲全國之時,面對各種思潮和意識形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衝擊,人大哲學人積極審視和反思現實問題,胡福明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了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也成為思想理論界破除「兩個凡是」、重新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先導。

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人大哲學人更是在教學與研究中力求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和大眾需求,關注哲學和哲學史的基礎性問題,他們以哲學的方式反思時代,重視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強調哲學致思的學術品格,提升理論研究的現實維度。

現當代中國哲學學科取得了長足進展、結下了累累碩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為此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發展中,既有新中國哲學發展史的開創人肖前領銜主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新中國倫理學的奠基者羅國傑主編《倫理學》,又有夏甄陶不懈研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並著《中國認識論思想史稿》,陳先達播種馬克思主義信仰,引領後輩學人《走向歷史深處》。在奠基哲學宗教學學術經典的過程中,則有著名西方哲學史家苗力田主持編譯的《亞里斯多德全集》,鍥而不捨研究佛學的方立天所著《中國佛教哲學要義》,十年磨一劍的李秋零翻譯《康德著作全集》。而尋找當代哲學發展新路徑的過程中,張立文汲取中國傳統哲學精華開創「和合學「,劉大椿在科學與哲學的交界處提出《科學活動論》《西學東漸》……。他們以不懈堅持與努力,不斷為中國人民大學「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貢獻力量,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他們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寶貴財富與資源,更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財富。

以傳承創建一流學科

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成立;1986年,教育部批准哲學系設置倫理學本科專業,1999年設置宗教學本科專業;2005年,哲學院正式組建;2019年,人大哲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倫理學專業入選北京市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文科基礎學科(哲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基地、「98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國家第一批博士授權單位,第一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人大哲學人一步步夯實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成果。在教育部學位評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人民大學獲評A類學科總數為14個,哲學專業位列其中。此外,受中央統戰部委託,哲學院連續十四年成功舉辦愛國宗教人士高級培訓班,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秉承學術精神、擔負社會責任、尋求中西融通、重視國際比較與中國特色——帶著這樣的追求,人大哲學人投身於一流學科建設。如今,哲學院所擁有的哲學、倫理學、宗教學、PPE四個本科專業已形成相互促進、彼此融合的良性循環,更擁有囊括全部哲學二級學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宗教學、管理哲學、政治哲學10個碩士點和博士點,同時還建設有「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這兩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幾代人大哲學人接續奮鬥半個多世紀,精心搭建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

他們步履不停,反思時代、深入研究、實事求是、探求真理,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僅僅在2019年一年中,哲學院全年核心期刊論文成果發表總計達173篇,其中A、B刊共97篇,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智力支持。

爭鳴、交鋒、對話,人大哲學人的思想,藉助各類學術平臺取得了更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中,哲學院舉辦了多場學術活動,既有「首屆羅國傑論壇暨第二屆羅國杰倫理學教育基金頒獎大會」上百餘位高校師生圍繞元倫理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規範倫理學和應用倫理學的有關問題展開研討;又有以陳先達教授新著《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布為契機的高端學術論壇,引領和激勵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為了共同的目標與哲學使命而努力;還有匯集了多國專家學者的世界第五屆「未來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哲學思考」國際論壇,全球化的中國道路、全球化視野下的地方性問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得到熱議……這些學術活動內容涵蓋廣泛,探討爭鳴深入,各種學術觀點在交流中互相促進。

此次QS學科排名中,除哲學專業連續兩年全球排名32位、連續三年在中國大陸高校哲學專業中名列第一之外,哲學院的宗教學專業也進入世界百強,是中國大陸僅有的兩個獲此排名的宗教學專業之一。正如QS全球教育集團中國總監張巘博士所說:「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4年成績顯著,世界50強學科增長54%,中國正在從教育大國穩步邁進教育強國。」2020年是學校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奮進之年,更是第一輪「雙一流」建設終期驗收工作之年,哲學院正紮實做好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奮進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

以開放心態走向國際舞臺

在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進程中,一支具有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哲學院現有的78位教師中有22位海外留學回國博士、6位外籍教授,多元化、國際化的師資隊伍,為哲學學科走向世界奠定了紮實的人才基礎。

哲學院十分注重教師國際化提升,積極邀請一大批知名學者走入校園,為師生接觸國際學術前沿打造良好環境,更鼓勵優秀教師「走出去」,參加高水平的國際會議、走進國際頂尖學術領域與組織、開展海外進修與合作交流。在去年一年,哲學院教師共有81人次出國出境交流,足跡遍布港澳臺地區和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16個國家,60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明顯增多,9篇論文見諸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PHILOSOPHY EAST & WEST,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在向著世界一流前進的道路上,哲學院教師隊伍的國際教育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和科學研究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走出去」的同時,哲學院亦注重教師在地國際化,充分利用海外優質智力資源,通過學科國際前沿教師培訓項目,不斷加強與海外學術界的溝通和交流。近年來,十餘位海外專家學者先後受邀前來講座和集中授課,「知覺、意識和第一人稱」國際學術研討會、「未來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哲學思考」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成功舉辦,教師們在人大校園裡,就得到了開拓學術視野、擴展學術領域、緊跟學術前沿的機會。

 以創新培育全方位發展人才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開闊視野引進全球智力資源、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擴大國際影響力,哲學院一步一個腳印,致力於哲學學科走出校門、走向世界、接軌國際前沿。

哲學院在人才培養中堅持國際化、全方位培養大格局,積極建立與國際名校的合作,與包括英國牛津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等多所國際名校保持長期合作,邀請夥伴院校專家來校講授專業課程或聯合授課,打造全英文專業課程,通過搭建中外合作平臺、積極爭取外部資源、開展暑期課程等方式,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國際化力度。

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哲學院以優秀國際生源為基礎、充分發揮學院師資優勢,提供英文課程和中文語言環境,努力培養研究中國哲學、中國宗教的國際人才,不斷拓展學院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2019年,哲學院有80人次學生赴包括港澳臺地區及英國、德國、瑞士、義大利、芬蘭、荷蘭、比利時等多個國家交流學習;學院還通過「中國哲學、宗教與文化」全英文碩士項目等多種渠道,為國際學生更好地融入人大校園生活搭建文化學習交流平臺。

在尋找新文科發展方向的過程中,哲學院不斷探索大類招生培養模式改革,通過創新專業設計與培養模式,培養更具國際化水平的全方位人才。2016年,哲學院與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籤訂了本科PPE學生交流學習項目合作協議,借鑑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經驗,由哲學院負責學生管理,與國際關係學院、經濟學院聯合培養。在這一項目中,課程涵蓋形上學、知識論、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倫理學、政治哲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學概論、英美政治制度、國際關係史、中國政府與政治等,力圖幫助學生打破因學科孤立帶來的思維局限,融會貫通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三個專業的理論與方法,集古典與創新為一體,努力成長為具有全球視野、充滿中國文化自信的領導型人才。

2019年,哲學院在拓寬國際合作、提升人才培養國際性方面取得長足進步。1月,哲學院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籤訂了碩士「1+1+1」項目協議,首位交換學生已開始進修學習;6月,與日本立命館大學研究生院經營學研究科在學校框架協議的基礎上簽署了研究生交換合作協議,每年可推薦2名以內的學生作為交換生候選人;9月,在已籤訂的院級合作協議基礎上,比利時根特大學2位碩士學生前來交換學習。此外,哲學院配合國家「一帶一路」行動綱領,結合教師專業優勢,在阿聯、埃及、伊朗等國進行合作探索,為未來更深遠、廣闊的國際化合作奠定基礎。

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即將迎來命名組建70周年之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人大哲學人仍然以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在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凝心聚力、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厲害: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連續3年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1!
    在學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專業連續兩年全球排名32位,連續三年在大陸高校哲學專業中名列第一;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的宗教學專業世界排名51-100,是大陸兩個獲得此排名的宗教學專業之一。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學科,連續3年排名中國高校第1!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的哲學、倫理學和宗教學教學科研重鎮,新中國哲學教育的「工作母機」,是目前國內教授最多、規模最大、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最完善、具國際聲譽的哲學院系,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QS世界大學哲學學科排名32位(2020),連續三年大陸高校排名第一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
    今年6月,經校長辦公會議和學校學術委員會審核批准,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學科標誌性重大規劃項目平臺」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 復旦大學: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復旦大學此次教代會亮點頗多,對於自身「雙一流」建設也有了明確的定位。消息提到,在復旦大學七屆一次教代會上,校長許寧生作學校工作報告,回顧上一次教代會以來學校的主要工作,並結合當前學校正在進行的「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報告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建議。
  • 華中科技大學:優化學科布局、突出交叉創新,加快建設一流學科!
    學科建設規劃目標,已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學科和學術機構布局更加優化構建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相適應的學科體系。結構決定功能。學科建設有力促進學校整體發展,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進入世界前150,較2015年前進100餘位,並列大陸高校第7;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列第8;USNews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第209位,列大陸高校第10。學科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創新「雙一流」建設管理機制。
  • 「科學技術哲學與社會系統工程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王恆禮,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蘇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少將、教授劉戟峰,山西大學副校長、教授高策,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黃順基,先後致辭。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雙一流學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正式拉開了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帷幕;2018年,國家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2019年,艾瑞深研究院在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持續30年大學評價研究的基礎上,正式組建成立艾瑞深中國雙一流建設評價課題組,以推動中國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己任,重點開展中國高校「雙一流」學科建設階段性評估監測工作,引導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科學定位、合理分類,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助力中國高校不斷增強學科核心競爭力,形成支撐學校長遠發展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制。
  • 世界一流學科的中國標準是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本版也刊登多篇文章,向讀者介紹國際上的已有經驗和國內一些大學的探索。本文提出的「世界一流學科的中國標準」頗有意思,現在大家已經達成共識——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雖然「中國的」似乎不用剖析大家也心知肚明,但本文作出的嘗試讓我們看到其實這樣的剖析還是很有價值,而且也並非老生常談。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西南大學衝進全國第18位
    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分類排名、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等系列榜單。在2020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中,西南大學表現亮眼,以5星成績位列全國第18位,進入中國一流大學行列。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體系採用教育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優勢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科研基地、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9大核心指標,涵蓋了400多項評測指標,基本涵蓋國內外其他大學排名的高端質量指標,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體系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最為系統全面、評價指標與參評高校數量最多的大學排名。
  • 一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教師是關鍵
    計算機學科教師發展分論壇一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教師是關鍵12月19日-20日,以"新變局、新技術、新機遇"為主題的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2020大會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麥思博(MSUP)承辦,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協辦。
  • 寧波大學發展提速,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
    第一輪雙一流評選,寧波大學憑藉2012年的自然科學二等獎入選一流學科,可以說是大黑馬!第二輪雙一流評選臨近,寧波大學取得了哪些成績?一、積極發力「海洋學科」2020年12月15日,全國海洋教育研究聯盟在寧波大學揭牌成立,國內海洋教育研究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匯聚寧波大學,參加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教育分會2020年會、第二屆中國海洋教育論壇暨全國海洋教育研究聯盟成立會議。
  • 教育部專家組調研指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3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姜轉宏 靳軍)8月9日,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為組長的教育部專家組一行4人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現場調研指導「雙一流」建設以及中期自評工作。該校校長吳普特從學校的使命定位、「雙一流」建設總體思路、建設進展與成效、目標任務達成度、存在問題與下一步建設重點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匯報,並從評價依據、指標設定、支持政策等方面對「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提出建議。五位首席科學家圍繞學科群建設進展,重點匯報了戰略問題面向、體制機制創新、一流方向建設、標誌性建設成效以及對建設一級學科的支撐帶動作用。
  • 該校頻頻布局醫學學科,向重慶大學看齊?
    但是,近年,西南大學頻頻布局醫學學科,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看齊重慶大學!一、與重慶市醫療單位頻頻合作2018年12月,西南大學與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籤訂合作協議,在醫學學科建設、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建「西南大學附屬心理醫院」「西南大學附屬公共衛生醫院」,「西南大學醫學研究院」。
  • 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劃歸雲南大學:有利於補齊學科結構短板
    9月29日,雲南大學新聞網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推動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統籌推進醫教研協同機制創新,經研究並報省委編委同意,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正式劃歸雲南大學管理,名稱變更為雲南大學附屬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眼科醫院),作為雲南大學下屬正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 中國人民大學:排名全國第一的一級學科覆蓋了60%的本科招生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建設A類,一個都沒少。中國人民大學一直是與「華東五校」列為同一層次的大學,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學校最早是中國共產黨在1937年創建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了中國人民大學,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學校成為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 30個一流專業建設點!這所雙非高校獲批,進軍一流學科底氣很足!
    昆明理工大學是雲南省綜合性重點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 新加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11,南洋理工大學排名12,由此可見,新加坡一流大學的建設有其獨到的經驗,而政府的大力投入、國際化戰略和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謂是其中的關鍵。大學自主改革後,政府撥款40億新元設立教育儲蓄金。為鼓勵大學積極吸納捐款,政府採取配套措施,根據捐款額數,以數倍的比例給學校資助[1]。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計劃。1997年,新加坡制定了「東方波士頓計劃」,提出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建設為世界一流大學。
  • 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科數排名!
    我們都知道以前的211大學都順利地被評選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其實雙一流建設高校也分為兩類:一是一流學校,另一個是一流學科。今天所講解的這個榜單是雙一流大學的一流學科的學科總數的排名,現在中國評選某一所大學質量的時候,總是要根據學科評估的結果來進行判定,優勢的學科越多,表明這所大學的整體實力就越強,來共同看一看,這些雙一流大學的風採。
  •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三要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過十年建設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教材、教師、教法、教研、教點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績。面向未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實現內涵發展、科學發展、有效發展、協同發展,在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中發揮思想羅盤作用。為此,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更上一層樓」,下功夫、花力氣,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更好地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領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