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回歸|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文化展

2021-01-11 騰訊網

說起博物館/看展

好些人都會被「陽春白雪」「古董」

等固有刻板印象勸退

一旦你願意花點時間去認真了解

或許會遇見不一樣的奇趣

時隔三年,接地氣的展覽再度回歸

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文化展

荔枝

絳紅的外表,瑩白的內裡

透過荔枝主題展品180件/套

無論從自然、藝術還是生活等角度

都會讓你對這嶺南夏日佳果有新的認知

甚至作為嶺南名片,形成產業,推進文旅融合

01

南國佳果

——大自然的饋贈

講述荔枝的產地分布、品種培育、加工保存與物流運輸情況,重點介紹廣東荔枝產業發展概況。

不同荔枝品種

荔枝入藥記載

《雜症藥方》是民國早期廣東民間藥書,裡面記載了用「黑葉荔枝蔃」止牙痛的偏方,而黑葉荔枝正是廣東特有的荔枝品種之一。

用荔枝入藥在嶺南地區是很常見的。不過,畢竟是來自民間的偏方,不一定對所有人群都有效,其作用也有待考證。

廣東荔枝產業有發揚陽光哈

「產業+文化+旅遊」

02

共享美好

——御前坊間的喜

講述荔枝作為世人皆愛的美味佳果,從南到北、從宮廷到民間,人們對它的喜愛和利用。

粉彩折枝花果紋墩式碗

外壁飾以荔枝、石榴、桃子,寓意多子、多壽

荔枝悄無聲息地潛入古人的生活當中,從宮廷的進貢珍品、生活用器到民間品茶、聞香、聽劇,都能尋見荔枝的蹤影。

清 金屬胎雕漆荔枝紋小碗

廣東省博物館藏

碗外壁口沿、圃足均飾回紋,腹浮雕折枝荔枝紋一周,每顆荔內填不同錦地紋。

清雕漆雙柿紋蓋盒

廣東省博物館藏

清乾隆雕漆雙桃紋蓋盒

廣東省博物館藏

清 藍釉蓋豆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中國古代向來使用青銅製造祭祀用器。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宮廷禮儀和祭祀活動中,以官窯瓷器取代傳統青銅禮器。

清 雍正釉裡紅折枝花果紋瓷天球瓶

廣東省博物館藏

腹部飾荔枝、石榴、桃子。底部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款。

03

輕紅淺碧

——藝術創作的靈感

講述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將荔枝作為創作源泉,百藝繽紛。

展廳一角

從故宮借來了明朱瞻基《三鼠圖》卷

特意製作了情景裝置,以營造更好地觀展氛圍

明朱瞻基《三鼠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為明朝第五位皇帝,擅詩文書畫。

此卷分三幅,第一幅紙本水墨《苦瓜鼠圖》系宣宗28歲喜得長子後所作,鼠、瓜寓意「多子」。

第二幅絹本工筆設色《鼠石荔圖》,石旁栓一隻大口吃紅荔的小鼠。

第三幅磁青紙本「食荔鼠圖」,用強烈的黑白對比,突出一隻正在食紅荔的白鼠。

白鼠絨毛以絲毛技法堆染疊加,眼睛則仿佛被鮮荔映紅,對其神情、姿態細微之處的表現反映出畫家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天然情趣,並擁有嫻熟的畫技。最後為明憲宗題詩。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清彩繪木雕荔鏡記雀替

廣東省博物館藏

雀替是位於梁與柱相交處的建築構件,在力學上具有加固功能,在美學上具有裝飾效果。

此彩繪木雀替來自於廣東潮汕地區,浮雕《荔鏡記》中的五娘投荔場景。《荔枝記》又名《荔鏡記》、《陳三五娘》,是廣東潮汕地區及福建閩南地區最為經典的傳統劇目之一。五娘與婢女在樓上賞夏,巧遇陳三,因此拋下荔枝以示愛。

宋影青印花粉盒

廣東省博物館藏

粉盒是古代女子存放脂粉、香粉的化妝盒。唐宋時期已非常流行,是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用品。

此粉盒蓋飾以並蒂雙荔枝,暗含著古代女子期望成雙成對、共結連理的美好心願。

清 居巢《荔熟蟬鳴圖》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巢(1811—1889),晚清廣東著名畫家。原名易,字士傑,號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廣州府番禺縣隔山鄉(今廣州市海珠區)人,山水、花卉、鳥禽,皆雅秀,草蟲尤精。

居巢與居廉為堂兄弟,並稱「二居」。「二居」繼承了惲南田以來的沒骨畫法,對「撞水撞粉」畫法進行創造性發展,在近代嶺南畫壇上具有裡程碑式意義。其花鳥畫題材以嶺南風物為主,所繪動植物超過兩百種,包括荔枝、龍眼、香蕉等嶺南特色佳果,以及各類花草蟲魚。

荔枝相關主題書畫作品一覽

富有生活氣息的古樸佳作,恬靜清雅

「明四家」之一沈周的《荔枝蒼鵝圖》

「荔枝是書畫和廣繡作品裡常見的題材,這幅《荔枝蒼鵝圖》就是傳世最早的關於荔枝的畫作之一。」

清代揚州畫派代表人物華喦的《鸚鵡荔枝圖軸》

容漱石 年年有利圖

「皇室喜歡荔枝圖,是希望能多子多孫,但是明代以後特別到了清代,荔枝就被賦予了更多的寓意。」

在民間,特別是嶺南地區荔枝畫,「則包含了一層求財求利的意思。比如《年年有利圖》,這與嶺南地區重視商業、經濟繁榮有一定關係。」

一味地從傳統器物學角度

闡釋文物並不可取

展覽想呈現的遠不止

關於荔枝的藝術作品、名家故事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

荔枝已經完全融入嶺南百姓的生活中

可以入菜、入酒、入藥

更可作為情感連結的紐帶

串起故鄉情

1

展覽: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文化展

展期:2020年9月29日 至 2020年12月6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三層 展廳三

相關焦點

  • 蘇軾為何「不辭長作嶺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羅浮山,位於廣東博羅、增城交界處,盛產荔枝。曾有新聞炒作,增城一株荔枝王,一顆荔枝拍賣上萬元!這是廣東人富有的象徵。盧橘就是本地另外一種果,叫枇杷果,果黃汁酸。《冷齋夜話》:「客來茶罷無所有,盧橘楊梅尚帶酸。」嶺南,廣西、廣東一帶被稱為南蠻之地,也叫嶺南。關鍵是後面這句:「不辭長作嶺南人」有幾個版本。《蘇東坡全集》:「不妨長作嶺南人」。
  • 說說我理解的「不辭長作新疆人」
    我相信每個出門在外的新疆學子,都忘不了新疆讚不絕口的美食和令人讚嘆不已的美景。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活裡,「新疆哥們」仿佛成了舍友炫耀我的口頭禪,給家裡說,給同學說,給食堂的掌勺師傅說,給年邁的門衛大爺說。黃皮膚,中國紅」 「當飛機落地,踏上故土的剎那,我才明白什麼是底氣與眷戀」,每一句都讓人熱淚盈眶,充滿自豪。恰逢不辭長作新疆人主題火熱,感觸之餘便發了朋友圈:「祖國浩瀚,兒女丹心。愛,就大聲說出來,那麼有沒有哪個瞬間,讓你特別自豪自己是一名新疆人?」
  • 「讀萬卷書」不辭長作嶺南人
    在《陳寅恪的最後20年》裡,自1949年1月19日受陳序經之邀抵達嶺南大學開始,到1969年10月7日撒手人寰,你的每一個足跡更加清晰而深刻地展現在我眼前。二十年間,所有的動蕩、紛爭、苦難你一一經歷,所有的不解、非議、侮辱你默默承受,「左丘失明,孫子臏足,日暮西山」,身體和心靈的苦痛,莫過於斯。是的,這是一本很沉重的書,只因那是一段很沉重的歲月。
  • 嶺南佳果荔枝紅
    荔枝是廣州的四大名果之一。(嶺南四大名果:荔枝、香蕉、木瓜、菠蘿) 每當初夏稻熟蟬鳴時節,廣州郊外處處可見綿延數裡的荔枝林,結滿了串串燦若雲霞的荔枝。
  • 蘇東坡鬧出的烏龍,卻成就了「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嶺南荔枝
    當年蘇東坡在惠州鬧出的大烏龍,卻成就了千年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原來吃貨蘇東坡被貶到惠州來做官,日常特別喜歡吃荔枝,本地人勸蘇東坡少吃,因為:「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荔枝吃多了會上火,結果蘇東坡聽不太懂惠州話,誤聽成是日吃三百顆
  • 桂味荔枝特點,桂味荔枝什麼時候成熟上市?桂味荔枝多少錢一斤?
    荔枝不僅僅是荔枝,更是一個符號,印證了我們的國家的歷史發展,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搭上了楊貴妃的荔枝而被大詩人杜牧留下了針砭時弊的妙句「一騎紅塵妃子,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千古名句被後來人引用無數,也被後來者傳頌模仿的。大文豪蘇東坡到了嶺南吃過荔枝以後感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跟著書本去旅行》| 這個暑假,央視用了10集節目「探秘嶺南」走進...
    8月29日下午,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播出「探秘嶺南」系列最後一集「不辭長作嶺南人」,主持人、書本旅行團領隊馬笑舒帶領
  • 五首荔枝詩詞,又到荔枝成熟時,清甜可口最相宜
    對於喜愛荔枝的人來說,美美地咬上這麼一口,便是人生無憾了,有如清風明月盈於懷中。2、古時候的詩人也有很多愛吃荔枝的,也曾寫過不少含有荔枝的詩作。今天選擇幾首,分享給同樣喜歡荔枝的你。食荔枝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羅浮山下,四季都如春天一般明媚,枇杷和楊梅都十分新鮮。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留在嶺南。
  • 「無人知是荔枝來」探究這個荔枝產地是哪裡?很多人的理解是錯的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句就是「一騎紅塵妃子,無人知是荔枝來」,前幾天小編寫了有關的荔枝的文章,引用了這句詩,沒有想到引起了很多網友們對於這個荔枝是哪裡運送到長安廣泛的討論的。有些網友說是嶺南一帶的高州的,有些說四川的,說是嶺南一帶的估計是被蘇軾的一首詩給誤導了的,那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因為這句詩,使得嶺南地區的荔枝名聲大噪的。
  • 愛荔枝的女孩不要貪吃哦!
    相信愛吃荔枝的女孩一定像荔枝一樣甜美、水靈…… 千百年來,人們描繪其形狀、歌頌其美豔,產生了大量荔枝題材的藝術作品,從宋代廣東畫家到民國嶺南畫派諸大家,荔枝畫作多不勝數,清代阮元題寫唐人曹夢徵遊荔園詩真跡,至今猶存,當代著名粵劇藝術家紅線女,
  • 5月荔枝熟,我們吃10個荔枝就上火,為啥古人能日啖荔枝三百顆?
    說起荔枝,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吃荔枝非常容易上火,雖然小孩子們很愛吃,但量一旦超過,那麼就會出現很多上火的症狀,所以在吃荔枝時,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千萬別超過10個。有關於荔枝的詩篇也有很多,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蘇軾的「日啖荔枝300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品味詩詞中的「荔枝」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夏日,新雨過後,煙水碧綠,山頭荔枝新熟,色如雞冠。今天帶您一同品嘗詩詞與荔枝,感受夏日瓜果的清涼詩意。1、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出自宋代蘇軾的《惠州一絕 / 食荔枝》。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2、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出自唐代杜牧的《過清華宮絕句三/其一》。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 鮮果來。3、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裡水晶丸。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季,十二首荔枝詩詞欣賞
    而關於荔枝的詩詞,有兩句詩詞可謂是人盡皆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杜牧「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蘇軾從詩句中都可以看出荔枝自古以來受歡迎的程度。此外「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裡送荔枝「的典故也深刻地影響了荔枝的文化,在後續的很多關於荔枝的詩詞文章中對此多有提及,如今「妃子笑」更是成了荔枝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種。今天小編整理了十二首荔枝詩詞,在品嘗荔枝的好時節裡,一起欣賞荔枝詩詞。
  • 七首描寫荔枝的詩詞,誘人美味,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如果把荔枝比作成一個美女,真的是膚如凝脂,膚白貌美,而且小姐脾氣大,體質纖弱,照顧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變質。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荔枝可止呃逆,止腹瀉有補腦健身,具有極強的藥用療效,還有開胃益脾,促進食慾之功效。荔枝因性熱,多食易上火。荔枝的入口即化,一種天然好滋味,清涼爽口,口感非常的好,令人愛不釋手。
  • 什麼是荔枝蜜?荔枝蜜是幾等蜜?
    什麼是荔枝蜜?荔枝蜜是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蜂蜜,荔枝蜜因口感清新、味道甜美而深受大家喜愛。但好多人對荔枝蜜不了解,所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下什麼是荔枝蜜?荔枝蜜是幾等蜜?聽到荔枝蜜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荔枝了,沒錯荔枝蜜就是蜜蜂採集荔枝樹花蜜釀製的蜂蜜。「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首詩我們應該都讀過,還有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足以說明荔枝的美味和營養價值。而荔枝蜜則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完美地繼承了荔枝的優點。
  • 詩詞賞析:白居易《種荔枝》
    種荔枝·紅顆珍珠誠可愛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痴。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比如唐宣宗專門為白居易寫了一首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對於白居易評價很高。詩人們對於荔枝情有獨鍾,如蘇軾寫得啖荔枝,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當然,也有唐代時水果較少的緣故在裡面。賞析:詩人此時年事已高,但是對於荔枝依舊情有獨鍾。
  • 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但要說東坡最愛吃的,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嶺南的荔枝,畢竟當年他曾寫了一首名為《惠州一絕》七言詩:《惠州一絕》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三、四兩句東坡便開始向荔枝「訴衷腸」了,若是能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讓我永遠做嶺南人我也願意。總有不少人認為「日啖荔枝三百顆」是東坡在開玩笑。首先荔枝在很多地方被認為過甜,吃來容易上火,若真的一天吃上三百顆,一般人的身體肯定是受不了的。其次當年東坡是被貶到廣東惠州的,北宋時的嶺南可不像現在這麼繁榮,那時這兒是屬於南方「荒蠻」之地。
  • 嶺南,好自在.
    ,從此便愛上了荔枝,也愛上了嶺南。在《食荔枝二首》,他寫下了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中國從來沒有哪個地方,會像嶺南這樣複雜而鮮活。它曾被稱為南蠻之地,是古代文人的流放之所。它也是近代的思想重地,三大重要革命都源於此。它是17000萬人的故鄉,是諸多民族的共同文化載體。
  • 首屆東坡荔枝文化節 惠城這場直播活動火了!
    ,不辭長做嶺南人。」,同時也進一步助推惠州荔枝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分享專家講述「日啖荔枝三百顆」創作背景」惠州學院教授、東坡文化研究學者王啟鵬,惠州文史專家何志成,惠州文化研究會理事嚴藝超等惠州文化大咖受邀參與直播研討分享,為眾網友揭秘蘇東坡與惠州荔枝的故事,吸引近萬名網友觀看。現場還邀請了書畫家秦國偉、篆刻家吳穗玲現場展示書法創作、篆刻。
  • 網紅水果荔枝,產地採摘權拍出138萬元,高鐵飛機都是荔枝號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在應季的水果中,「名氣」較大的就是——荔枝!據悉,在各個荔枝產地裡,無論是官方也好,還是果農也好,都在「絞盡腦汁」進行荔枝的銷售!據悉,茂名高州網紅荔枝樹「千手觀音」2020年荔枝果採摘權更是以138萬元人民幣成功拍出,而該棵荔枝樹2019年的採摘權為130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更是聯合廣鐵集團推出了——「廣東荔枝」高鐵專列,該高鐵專列從海報、桌貼、頭片、燈箱等多方位展示了廣東荔枝品牌。